□張 妤
在肖邦眾多體裁的鋼琴作品中,練習曲無疑是其中非常有特點的一類作品。在此之前,練習曲普遍較為枯燥繁復,機械性很強。但肖邦的創作讓練習曲變得富有趣味性,對情感方面的表達也更重視。本文將肖邦《c 小調革命練習曲》的演奏技巧作為研究對象,對這首練習曲的演奏細節進行深入探究,以期讓演奏者在日后演奏肖邦的練習曲時能夠更注意其中的關鍵細節,在演奏肖邦的其他練習曲時也能受到啟發,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肖邦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將民族精神注入創作之中。對故鄉的熱愛成就了肖邦筆下一部部飽含愛國精神的作品。肖邦雖生于波蘭,但他終其一生都沒有再回到過波蘭,亡國的悲傷注定了他會譜出眾多悲壯的作品。肖邦于1810 年生于華沙,父親雖然不通音樂,但是有很強的語言天賦。
1826 年,肖邦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從學校畢業后,就已經是頻繁出現在劇院舞臺的重要音樂家。此時的肖邦受波蘭民間音樂的影響,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愛國主義思想,也就是在此時,波蘭國內動蕩不已,大批的藝術家開始流亡國外。肖邦有感于此,身心受到了巨大的摧殘,變得孤僻寡言。他在39 年的創作生涯里留下了大量的傳世名作,其中包括敘事曲、練習曲、前奏曲等。他的作品悲愴富有力量,是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偉大作品。
《c 小調革命練習曲》是一首極富激情的作品,這首練習曲于1831 年創作完成。1830 年波蘭剛剛爆發了華沙革命,肖邦被迫去往巴黎。剛剛進入法國境內,他就得知了華沙起義失敗。于是肖邦將自己悲憤的情感投入鋼琴作品的創作中,誕生了這首氣勢磅礴的《c 小調革命練習曲》。憤怒之情始終貫穿這首鋼琴作品中,使聽眾感同身受。《c 小調革命練習曲》與肖邦的波蘭舞曲一樣極具民族特色,像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有豐富的內容,飽含深刻的情感。在演奏肖邦的《c 小調革命練習曲》時,演奏者能夠明顯感覺到其中蘊含的悲憤與煎熬。
肖邦的《c 小調革命練習曲》是較明顯的單三部曲式結構,大致可以分為引子(1~8)小節、A部分(9~28)小節、B 部分(29~48)小節、A1 部分(49~84)小節,整首曲子是較為熱情的快板。本曲從引子開始以主調c 小調進入,一直到第9 小節進入本曲的核心主題A 部分,A 部分主要由兩個樂段構成,一直到結尾處的第28 小節半終止于屬和弦為止。
從B 部分開始本曲轉調為降B 大調,整首曲子以連句模進的形式向下進行。從B 部分的中段第36小節開始調式又轉為升g 小調,從這里開始整個音樂的情緒隨之變強,和聲織體則是以導七和弦進行,將音樂推向高點,也為A1 部分的調式回到c 小調主和弦作鋪墊。
A1 部分是對A 部分的加花再現,同樣由兩個樂段組成。在進入A1 部分后,肖邦將旋律重新裝飾,但是音樂的核心素材沒有做出改變,讓其主調旋律的動力通過模進的方式下沉。調式調性上則是先后出現了兩次主調向升g 小調下屬功能音滑落的趨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關系調轉調,體現出了音樂的張力,讓樂曲走向陷入低谷。長達12 小節的力度變化后為主旋律添加了動力,在第一個樂段結束時和聲向內部進行擴展,然后運用了引子中的材料結束全曲。
眾所周知,《c 小調革命練習曲》是肖邦最為著名的練習曲之一,曾被很多人演奏過,但是真正能夠將其演奏得非常出色的演奏者卻很少。對本曲來說,觸鍵的處理是比較困難的。較多的左右手交替快速跑動以及八度的演奏都需要演奏者在觸鍵方面有相當純熟的技術,這樣方能夠將《c 小調革命練習曲》演繹出來。
引子部分開始的力度標記是表情記號“fz”,所以對于引子部分的九個小節,演奏者首先要以一個力度較強的富有表現力的屬九和弦開始,這里主要是起到一個點題的作用。演奏者在觸鍵時,必須在松弛的基礎上將琴鍵彈得很飽滿,之后左手和右手要保持一致,觸鍵干凈利落。
A 部分10~28 小節是本曲的音樂核心材料,必須加以重視。這里的主旋律以八度和弦和附點節奏為依托,通過強烈的律動表達英雄氣概,可以說本曲的基調也是由此奠定的。左手的伴奏織體是快速跑動的琶音,緊隨著右手高音聲部急劇的起伏,有激情澎湃的力量。如果本曲的開端以強烈的“吶喊”開始,那么A 部分的音樂就應與之呼應,結束在一聲“嘆息”上。演奏者在練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左手上下起伏的琶音予以重視。這一部分中第15小節是一個爆發點,演奏者必須演奏出其中內在的緊張感,手指上不能有多余的動作。在第17 小節左手觸鍵要緊貼琴鍵,讓音樂開始趨于平靜。在演奏A 部分第二個樂句18~28 小節時,調式轉為降B大調,音樂的核心出現變化。右手高音聲部的半音上行和左手低音聲部的下行琶音要密切配合,讓主題得到延伸,并為B 部分作鋪墊。
B 部分屬于一個展開性的模進,樂句較短,呼吸很緊湊。在演奏B 部分時,演奏者的手指速度加快,每個音符都要演奏得清晰飽滿。這首作品的力度和情感雖然是以強為主,但是此處有很多樂句下行,因此這一部分不能一直以很強的力度演奏。第29 小節之后的演奏左手觸鍵一定要厚重深入,與此同時,因為小指的使用增多,所以演奏者一定要鍛煉四指、五指的敏感性,讓每一次運指的力度恰到好處。在肖邦的鋼琴曲中,下行樂句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收縮漸弱,這樣就形成了音樂上的此起彼伏。B 部分第37 小節右手高音聲部第一個音是本曲第一個高潮部分。在演奏時,演奏者要保證觸鍵飽滿,雙手的力度均衡且富有彈性,借助肩背的力量演奏。第41 到48 小節是高潮部分的延續,同時也為A1部分做準備,成為貫穿全曲的一個呼應。
從第49 小節開始,音樂進入A1 部分。這一部分是A 部分的變化再現,右手的快速音階在演奏的過程中不可擠在一起,松緊必須適中,用手腕的力量帶動手指的跑動。從第54 小節開始,右手的觸鍵要深,A1 部分的第二個樂句經過擴充,左手半音的模進快速進行,需要提前設計好指法,將手指練習到最靈活的狀態方可進行演奏。第65 小節起觸鍵應以厚重為主,情感必須表現得深沉而飽滿,一直到第75 小節都要維持其中的連貫性。第76 小節開始進入本曲最后的樂句,仿佛是絕望中的最后掙扎,演奏者最后的演奏一定要干凈利落,手指觸鍵要注重力度和準確性,將音樂情緒清楚地表達出來。
鋼琴大師魯賓斯坦曾說,演奏肖邦的作品而不去仔細研究踏板的話,演奏就是沒有靈魂的。所以,在演奏肖邦的作品時,鋼琴踏板的處理和運用是重中之重,會直接影響到演奏的音色和整個音樂風格的表現。肖邦的作品能夠用踏板延長單音,形成輕盈具有歌唱性的旋律風格。
在肖邦《c 小調革命練習曲》中運用踏板的部分并不是很多,否則演奏中會出現左手低音“聚”在一起的現象,導致音色極為模糊。這首曲子中踏板運用的主要目的是將高音聲部的八度保留音持續,和聲織體的每一次變換按照重音進行踩踏,踩踏板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音樂的連貫性。
例如,在引子開始時,演奏者可以利用半音踏板襯托旋律線,也可以通過聽覺踩下3/4 的踏板,讓音色更加飽滿。演奏者如果在這里運用全踏板的話,那么左手低音聲部就會過于模糊,所以說,演奏者如果想要得到清晰的音色,就必須掌握好踩踏板的分寸。以本曲A 部分的第10 小節至第18 小節為例,這樣的長樂句需要中間有氣息的連接。演奏者在演奏時,可以運用延音踏板輔助,這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觸鍵時的負擔。從第20 小節開始力度記號變為弱奏“p”,所以這里的踏板要運用半踏板,制造出壓抑沉悶的氣氛。
此外,B 部分音樂開始變得激烈,如第41 至第49 小節的高潮部分,力度為“ff”,演奏時踏板在每一小節要跟著進行鋪墊,但是不能用力踩得又重又響,這樣會讓曲子變得吵鬧,失去音樂原本的內涵和情感基調。演奏者在演奏中,要更加理性地憑借聽覺去控制踏板的使用。而到了第65 小節出現了第二次高潮以后,演奏者可以選擇性地使用弱音踏板,因為這里的音樂情緒再度陷入低谷,所以音色的改變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肖邦《c 小調革命練習曲》的音樂情緒總體而言是悲壯熱烈的,所以本曲演奏的速度相對較快,速度被定為熱情的快板。這首曲子最大的難點就是左手音符三個八度內的快速音階,流暢快速的跑動必須以純熟的演奏技術為依托。演奏者對速度的把控關乎整首曲子的表現,所以在速度和節奏上不能出差錯。同時,演奏者也要結合自己的感悟斟酌速度的處理。
引子部分隨著右手的附點節奏進入,左手的低音區是十六分音符琶音,這里演奏者不能一帶而過,如果太平淡就在音樂開場的時候失去了其中的生命力,喪失了痛苦和絕望的情感表現,缺少爆發力。譜例上的標記是“Legatissimo”,意思是連接性的。在演奏前,演奏者可以先慢速練習,每一個音要延長到下一音觸鍵,以突出每拍的第一個音。引子過后,A 部分雙手隔開的八度跨度既大又需要保證演奏的速度跟得上,這就要求演奏者的手指保持松弛的狀態。《c 小調革命練習曲》中左手的彈奏是最難的部分,在演奏前,演奏者要充分掌握樂句的氣口,速度上要有張有弛。例如,第10 小節到第28 小節是長樂句,演奏者在演奏時不能將其斷成分句,動作也不能太大,因為多余的動作會導致整首曲子僵硬。
B 部分中,音樂的層次感加強,第29 小節開始出現了連續7 小節的遠距離跳音,手指的跑動速度要加快,并且黑鍵多,這連續的七小節的演奏必須隨著旋律線的起伏和律動進行,十六分音符盡量與附點音符靠近。B 樂段具有很強的歌唱性,需要演奏者竭力表現出悲憤的情感。相較于初始的速度,B 樂段一開始就要將速度拉上來,等到旋律上行速度可以加快,B 部分后半段樂曲歸于平靜,速度可適當放慢,通過右手的旋律放慢速度來體現其抒情性。
A1 部分的第56 小節的跳音要快,然后迅速地收回手指,平穩落下,達到語句的連貫。這里最重要的地方出現在第76 小節以后,因為這里進入了尾聲樂句,演奏者需要表現出對光明的期盼與渴望。這里的音樂速度又開始加快,但演奏還需保持干凈利落,演奏中音階的連續性要清晰和準確,不能出現“粘連”等情況,要通過本曲最后速度上的加快提升音樂的韻味,演奏時一定要表現出肖邦沉痛的內心和高昂的斗志。
很多演奏者在日常的學習和訓練中都對練習曲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一方面是因為練習曲大多較為枯燥,另一方面也因為一些演奏者好高騖遠,追求演奏高難度作品。然而,肖邦的《c 小調革命練習曲》可以說既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和音樂內涵,也有一定的難度。這首鋼琴作品一直被后世認為是肖邦愛國主義情感的一次升華,在音樂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希望通過對《c 小調革命練習曲》演奏技巧的研究和分析,得以管窺肖邦練習曲的藝術魅力,同時使演奏者在演奏這首鋼琴作品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