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如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總目標”里提出寫作目標:“能根據需要,用書面語言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其中“能根據需要”的規定值得深思。學生平時寫作文,基本上是按照教師設計的題目去寫,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而寫,沒有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寫。這就難怪學生寫出的作文情感蒼白,甚至胡編濫造。因此,教師應該建構學生有寫作需要的教學新樣態。當學生有了表達的迫切需要,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寫,才能寫出內心的真情實感。
我們認為項目化寫作教學是一種能夠有效激活學生寫作需要的寫作教學新樣態。項目化寫作教學是指運用項目化學習原理,根據教材單元包含的寫作內容、寫作知識和寫作方法,結合具體學情而實施的寫作教學。學生是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根據表達任務的需要進行寫作,這是符合新課標理念的。下面,筆者具體談談我們對項目化寫作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新課標提出要加強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注重聽說讀寫的整合。項目化寫作教學尤其注重學習資源的整合。項目化寫作教學需要學生進入真實或模擬的情境,在明確的寫作任務驅動下,探究學習資源所蘊含的寫作因素,并進行片段寫作訓練,最終寫出完整的作品。這就需要教師將單元內容、學習情境、學習方法以及其他資源進行整合,篩選眾多資源里符合單元寫作目標所需要的寫作因素,作為學生探究學習的資源。
新課標提出要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這是糾正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方式的需要。學生要養成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要進入具體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訓練思維,增長能力,受到文化熏陶。基于此理念,我們在項目化寫作教學中設置具體的情境,給學生制定了明確的最終寫作目標。為了完成最終目標,學生必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寫作知識和方法,進行寫作訓練。項目化寫作教學具有情境性和實踐性,是符合新課標教學理念的一種寫作教學方式。
新課標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 項目化學習一般運用過程性評價,不再把學習結果作為唯一評價維度,而是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協作溝通能力、學習態度等作為重要評價維度。項目化寫作過程用時較長,大都在兩周以上,一般有多個單項寫作訓練。這就需要教師運用過程性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糾正學習偏差,改正學習錯誤,保證學習活動持續進行。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相應的評價表,評價表需簡潔,易于操作。
項目化寫作教學的實施一般包括三個步驟,下面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八(下)第六單元項目化寫作“學寫故事”為例,具體談談項目化寫作教學實施的一般步驟。
單元寫作要求是教材寫作體系在某一單元的具體化,它規定了某一單元寫作教學的具體目標、內容和方法。寫作與閱讀是不可分割的,寫作教學的資源大都來自單元文本里的寫作因素。與其他寫作教學一樣,教師在進行項目化寫作教學時,首先要分析單元寫作要求及文本因素,結合學情制定最終寫作目標。
八(下)第六單元“學寫故事”的要求是:寫故事一定要有頭有尾;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豐滿,有趣味;故事允許有聯想、想象的成分。而本單元文本蘊含了多種寫作方法:聯想和想象、人物描寫、故事情節描寫、環境描寫、對比烘托等藝術手法。加上八年級學生對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很感興趣,具備了一定的寫故事能力,據此,筆者制定了本單元項目化寫作的最終目標:探究本單元古詩文里蘊含的寫作故事的知識和方法,并寫一篇符合單元寫作要求的故事。這個教學目標源自單元文本寫作因素,符合學情和單元寫作要求。
本單元項目化寫作的學習資源主要是具有故事性因素的古詩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可以根據需要整合其他單元的文本或課外文本,再根據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設計真實或模擬的情境,讓學生進入某種角色,根據需要進行寫作,最終將項目化寫作目標轉化為驅動性任務。據此,筆者將本單元的項目化寫作驅動性任務設計為:你打算寫一篇發生在自己(同學)身上的故事,向校報《講述我們的故事》欄目投稿。請你探究學習本單元古詩文里關于故事寫作的知識和方法,最終寫一篇敘述完整、人物鮮明、想象合理、引人入勝的故事。這個驅動性任務能夠驅動學生的寫作需要,讓學生有話可寫。
規劃項目化寫作過程就是把驅動性任務分解為一系列易于操作的探究學習活動,并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活動中歸納、積累知識和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根據實際情況,本單元項目化寫作驅動性任務分解為以下4項探究學習活動。
活動一:理清故事情節
故事作為一種敘事性文體,必須有故事情節。情節是展示社會生活事件演變發展的基本脈絡,是人物活動和發展的載體。學寫故事首先要學會編寫故事情節,情節要完整,最好一波三折,這樣才能引人入勝。這是本單元寫作的重點。《石壕吏》和《賣炭翁》的故事情節完整,結尾深化了主旨,具有很強的批判性。課堂上,筆者讓學生從中任選一則故事,畫出它的情節發展思維導圖,并分析這樣安排情節的好處。學生在這個學習活動中進一步了解了故事情節,學習到編寫故事情節的方法,為完成單元寫作任務做了準備。
活動二:單項寫作訓練
項目化寫作將寫作當作一個項目。寫作的過程既是語言學習和訓練的過程,又是思想錘煉的過程。在項目化寫作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結合本單元的寫作目標,安排一系列單項寫作訓練。與一般的讀寫結合訓練最大的區別是,項目化寫作的單項訓練是圍繞單元寫作目標進行的,是單元完篇作文的分解訓練,而一般的讀寫結合訓練是隨意的,與單元寫作聯系不大。
人物是故事的中心要素,是故事的靈魂。要把故事里的人物寫好,必須通過描寫人物外在的容貌、言語、行動等,來表現人物內在的性格和精神氣質。在本單元項目化寫作教學過程中,筆者安排了單項人物寫作訓練,要求學生閱讀《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里的對話,感受人物對話的機智和幽默,想象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動作和神態,體會人物的心理和情趣。隨后,筆者請學生展開想象,運用語言、動作、神態等多種人物描寫方法,描寫《賣炭翁》里“宮使買炭”或者《石壕吏》里的“吏婦對話”的場景,寫出人物的心理和精神狀態。
這樣的單項寫作訓練,有利于學生掌握寫作完篇作文所需要的單項寫作技能。
活動三:構思故事梗概
要想故事引人入勝,就要在情節發展上設置一些小懸念,增加一些波折,結尾設置要出人意料,這樣故事才有趣味性。比如蒲松齡的《狼》,結尾的逆轉就使得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讀來引人入勝。學生寫作時,筆者讓學生將自己想好的故事情節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寫下來,并盡量用上懸念或逆轉手法,使故事情節更有趣味。
活動四:寫作完篇故事
(略)
在以上探究學習活動中,筆者都安排了過程性評價,讓學生自評、互評,在評價中發現不足,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真正掌握寫故事的方法和要領,最后寫一篇符合要求的故事。
總之,項目化寫作教學充分展開了寫作學習過程。這個過程既是文本閱讀的過程,又是寫作訓練的過程;既是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又是觀察生活、思考人生、錘煉思想的過程。在項目化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進入真實或模擬的情境,在驅動性任務的驅動下進行探究學習和寫作訓練,寫作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對象。這樣能夠激活學生寫作需要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符合新課標理念下的寫作教學新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