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林威余
【摘? 要】 文章以廣西A學院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收集、訪談等形式,對目前該專業的職教師資培養現狀、存在問題、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以“雙師型”師資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相關解決措施,希望能為廣西旅游職教師資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 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職教師資;人才培養
一、研究背景
廣西A學院前身為廣西某高職高專層次學院,于2019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改為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致力于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和職業教育師資。為順應地方旅游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成為該學校首批職師類本科專業,于2019年開始招生,共有高升本、中升本和專升本三個層次。至今已招收五屆學生,2023年9月在校生496人,首屆畢業生(專升本畢業班)于2022年7月畢業。在近幾年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針對三類層次的學生培養具有雙師型能力的職教師資,是該校旅游專業重點關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文章在調研基礎上,對該校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進行剖析,提出相關解決措施,擬為廣西旅游職教師資的培養提供參考,以進一步提高廣西旅游職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二、職教師資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方案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針對性
目前,A學院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的職教師資人才培養主要采用“普通本科四年制、專升本兩年制、中升本四年制”三種模式,其中“專升本”模式將高職與本科進行對接,學生完成3年的高職學習后,經過選拔升入A學院繼續學習2年,畢業后獲得本科學歷;“中升本”模式將中職與本科進行對接,學生完成3年的中職學習后,經過全區本科院校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形式,擇優進入學校學習4年,畢業后獲得本科學歷。
由于生源結構不同,A學院在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中,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能夠達到“既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又具備專業技能”的“雙師型”職教師資人才。
目前A學院普本班(普通本科四年制)和中本班(中升本四年制)不分年級,采用的是同一個培養方案,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針對性。針對普本班的學生,培養方案不僅要突出“職業性、師范性”理論方面的學習,更要突出專業性實操技能的學習;針對中升本、專升本班的學生,在實踐技能的學習基礎上,更應加強他們在理論知識結構的學習。
培養方案中設置了與“1+X”考證相關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基本設置在大三,時間安排上不利于普本班同學在畢業前拿到職業證書;此外,在教育實習安排方面,普本班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教育實習之前,是沒有統一安排去相關旅游企業進行專業實習的經歷,導致學生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缺乏經驗。而中本班、專升本班學生,由于在中職、專科學習階段有過不少于6個月的旅游企業實習經歷,相對而言在專業技能授課方面會更有優勢。
(二)與中職旅游教育的課程設置銜接不夠緊密
通過對收集的58份廣西中職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得知,廣西中職學校的旅游人才培養課程主要圍繞在“導游、景區接待、旅行社接待、旅行社計調、酒店前廳、餐飲、客房”等崗位開設,除了這些崗位的核心課程,還開設了“茶藝、調酒、咖啡、插花”等選修課程。A學院在旅游職教師資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中與中職旅游教育的課程銜接的不夠緊密,以旅行社版塊為例,學院缺少“計調實務”的課程,而計調是旅行社運營中不可缺少的崗位,人才需求大。在專業英語課程學習方面,僅開設了“旅游英語”“旅游交際英語”兩門課程,缺少了酒店類的英語課程。此外,雖然培養計劃中也開設了“調酒、咖啡”等選修課程,但是由于缺少相應的實訓室和師資,導致調酒這門課程未能實操授課,僅以理論講授的方式開展。
(三)實踐教學設置不夠合理,實踐效果有待加強
A學院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的專業實踐教學學時數占總學時比例的18%~90%,偏理論性的課程,如“旅游學概論”“旅游接待業”“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費者行為”等占總學時比例的18%~25%;偏實踐類的課程,如“導游技能訓練”“餐飲管理”“前廳與客房管理”“中國茶藝”等占總學時比例的60%~90%。但在教師教育類課程方面實踐教學環節卻設置得不夠合理,以“職業教育學”為例,理論課時為48學時,實驗實訓學時為0;偏實踐類的課程,如“三筆字教學技能訓練”“普通話教學技能訓練”“微格教學”總學時為16,其中理論學時為0,實驗實訓學時為16;而“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理論學時為16,而實驗實訓學時卻為0。
(四)專業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制約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一級)》,“雙師型”教師在專業課教師中的占比應超過40%,而《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中要求“專業課教師了解相關行業企業用人標準、崗位職責、操作規范和技能要求,熟悉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和對應的職業標準,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具有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教師教育課程教師熟悉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和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至少有累計半年的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服務經歷,具有指導、分析、解決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有一定的職業教育研究成果”。
雖然A學院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的雙師型教師比例超過40%,但仍有一些專業課程教師缺乏旅游行業實踐經驗。在進一步訪談中了解到,一些雙師型教師雖然有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也有一定的企業實踐經歷,但經驗有限,而且實踐經歷也已經是很多年前的經歷,缺乏對旅游行業具體業務的新認識、新理解,對一些最新的操作要求和流程了解得不夠透徹。
(五)實訓教學基地有待完善,與企業、中職學校的合作模式較為單一
目前,A學院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設有“旅游綜合文化實驗室、茶藝、中餐、西餐廳、客房實訓室、模擬導游”等專業實驗實訓室;建有針對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微格教室”,基本滿足專業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踐、“三筆一話”、微格教學等實踐教學需要。但缺少與中職“咖啡”“調酒”等選修課程相關的“咖啡實訓室”“調酒”專門實訓室,此外,在信息化實訓室建設方面較為薄弱,缺少與前廳、餐飲相關的信息化實操系統。在與企業、中職學校合作的過程中,企業與中職學校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較少;合作模式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學年的企業實習、教育實習;合作形式較為單一,深入度不足。
三、職教師資人才培養存在問題的原因剖析
(一)缺乏一定的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經驗
A學院曾被譽為“廣西經濟管理人才基地、企業家的搖籃”,于2019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為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致力于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和職業教育師資。學校經歷了從成人教育、高職高專到本科院校的轉變,在本科教育教學,特別是職業教育師資的人才培養方面缺乏一定的經驗。
(二)學校經費投入有限,制約相關教學活動開展
由于A學院年經費投入主要集中在新校區的建設中,專業建設的經費投入較為有限,導致實驗室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此外,學生外出實踐、教師外出培訓、實訓物料采購、開展相關技能活動等方面的經費投入過少,制約了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三)教師積極主動性不高,缺乏監督及激勵制度
面對自身實踐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某些教師因為個人原因并沒有針對性改善,而學校缺少監督及激勵制度也是導致教師教學積極主動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以到企業掛職為例,學校雖然出臺的相關掛職文件,但是在實施、監督方面卻并未嚴格執行,也缺少有效的激勵制度。
(四)中職學校合作積極性不高,企業更熱衷于定崗實習合作模式
目前,A學院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還未能與全區的中職學校建立穩定而長期的合作關系,許多中職學校由于自身教育教學管理的工作較大,如果不是緊缺的專業,不太愿意主動去承擔職教師資的人才實習指導工作;而企業在校企合作方面雖然較為積極,但是更青睞于選擇不少于6個月的定崗實習合作模式,以解決旺季期間一線勞動力緊缺的問題。
四、以“雙師型”師資人才為培養目標的改革舉措
(一)分類培養,科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A學院“普本班、專升本班、中升本班”三種不同的生源結構,在對接中職學校的用人需求基礎上,結合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個性特征、發展潛力等,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實習計劃,以此制訂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達到雙師型人才培養目標。
(二)優化課程體系,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結合旅游高等教育和“雙師型”職教師資職業能力的要求,學校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職教師資本科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模塊”“專業課程模塊”“教育課程模塊”“綜合實踐模塊”四個部分組成。在專業課程模塊中,應加大與職業技能證書相關課程的開設,如“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旅游法規”等,要求學生必須選擇其中一門課程進行學習,同時考取職業資格證書,達到“雙證”的基本要求;其次,開設與酒店相關的英語類課程,與旅行社相關的“計調實務”等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較為緊密的課程;最后,可通過實驗室自建或引進校企合作方式,積極落實“咖啡”“調酒”“插花”等課程的開課。通過以上途徑,不斷優化課程體系,達到與中職師資人才需求的目的。
(三)構建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體系
圍繞“雙師型”職教師資的能力要求,建立“專業應用性、職業技術性和職教師范性”融合化的實踐教學特色體系。根據“專業課程模塊”“教育課程模塊”的不同特點,設置符合實際的課程實踐環節比例,建設“單項技能實訓—綜合實訓—創新性實訓”的三階梯式實踐教學體系。單項技能實訓主要包括“旅行社接待、旅行社計調、旅行社分銷、前廳接待、客房技能、餐廳技能、導游技能、中國茶藝、咖啡、插花”等具體崗位的流程實操技能,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學年完成。綜合實訓主要包括“中職旅游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社會實踐、定崗實習、教育實習、職業資格證書考證”等,創新性實訓主要包括“畢業設計、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參加校企合作項目、教師科研項目”等,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學年完成。
(四)加強“雙師型”隊伍的建設,提高“實踐型”教師占比
通過政策引導、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強“雙師型”隊伍的建設。如對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實踐、到中職學校實踐學習的教師以及考取職業等級證的教師,在晉升職務、評優評獎、績效考核等方面優先考慮,以提高教師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可規定新進教師在上崗教學前需完成實踐水平評定,并分批參加企業實踐活動,考核合格后方能任教;通過校企、校校合作等方式,引進企業人員、職業院校教師到校兼職上課,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實踐型”教師比例,從而帶動實踐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五)構建校企合作的職教師資多元協同培養平臺,開展多樣化合作模式
積極加強與旅游企業和中職學校的聯系,構建校企合作機制,不斷提高校企合作的數量和質量,開展多樣化合作模式,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局面。如共同參與培養方案的協商與制訂、通過引企入校,不斷完善校內實訓室建設,充分利用企業資源開展真實場景的實訓活動、與中職實現師資共享、實驗室資源共享等。
參考文獻:
[1] 楊永豐,南海. 論旅游管理職教師資本科生專業教學能力的培養:基于有效教學的研究視角[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15):25-28.
[2] 伍鵬,傅遠柏. 旅游類專業卓越職教師資本科人才培養研究:基于“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機制[J]. 教育現代化,2017,4(22):1-4+39.
[3] 鄧秋霞,王元俊. 廣西專本銜接的旅游管理職教師資人才分類培養研究[J].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學報,2021,33(02):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