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吳浙建



摘要?目的:探討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護理對老年骨折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發生率及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折術后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護理,比較2組負性情緒、疼痛程度、DVT發生率及睡眠質量。結果:出院后6周,觀察組SAS、SDS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周,觀察組VAS、PSQI評分及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護理能減少其負性情緒,改善疼痛程度,降低DVT發生率,提高睡眠質量。
關鍵詞?患者需求為導向;階段護理;骨折;DVT;睡眠質量
Effect of Needs-oriented Stage Nursing on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Sleep Qu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Fracture Surgery
ZHANG Ping,WU Zheji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Fujian Province,Xiamen 36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eeds-oriented stage care on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and sleep qu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fracture surgery.Methods:A total of 106 elderly patients after fracture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21 to June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demand-oriented stage nursing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Negative emotions,pain degree,incidence of DVT and sleep qu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Six weeks after discharge,SAS and SD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t 6 weeks after discharge,VAS,PSQI scores and the incidence of DV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Demand-oriented stage nursing can reduce negative emotion,improve pain degre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VT and improve sleep quality.
Keywords?Patient demand-oriented; Stage nursing; Fracture; DVT; Sleep quality
中圖分類號:R274.1;R338.6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11.034
隨著年齡變老,身體功能、應變能力等逐漸退化,加上存在不同程度骨質疏松,老年人容易發生跌倒造成骨折[1],一般多采取手術治療,但因術后疼痛、活動不便等情況,導致其心理、生理上產生較大壓力,降低依從性、生活信心,且若術后護理不當,會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影響治療效果[2]。研究顯示,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老年骨折術后患者應激反應,減少病痛折磨,促進身體康復[3]。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護理是根據患者每個階段具體需求為中心,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滿足患者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護理方法[4]。基于此,本研究將其應用于老年骨折術后患者中,旨在探究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折術后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3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18例,年齡63~85歲,平均年齡(74.35±5.17)歲;對照組中男29例,女24例,年齡61~84歲,平均年齡(72.42±5.63)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診斷確診為骨折,并行手術治療;2)>60歲患者;3)認知功能正常;4)讀寫正常;5)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者;2)嚴重心臟疾病者;3)肝腎功能不全者;4)手術禁忌證者;5)凝血功能障礙者;6)有明顯出血者。
1.4?護理方法
2組均行手術治療。
1.4.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護理手術切口避免感染、預防術后并發癥發生等,叮囑患者術后盡量飲食清淡,避免高熱量食物,指導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口頭宣教等,出院后隨訪。
1.4.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a.術后。根據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對SAS在50~59分或SDS在53~62分者,護理人員主動積極進行溝通交流,針對患者心中疑惑、憂慮及時給予解答;對SDS在63~72分或SAS在60~79分者,護理人員給予其音樂療法、冥想、播放舒緩視頻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緩解其焦慮、暴躁、抑郁等情緒,平復心境;對于SDS≥73分或SAS≥80分者,護理人員應采取成功案例分享、榜樣作用等方式,增加其自信心,并邀請專業心理醫師進行治療,遵醫囑給予用藥,同時鼓勵患者家屬及朋友多給予支持與肯定,幫助提高康復信心。b.出院前2 d。針對患者心理狀態再次進行評估,并囑托患者家屬多給予其關懷與愛,使其感受到溫暖、幸福,提高自我價值體現。c.出院后。a出院當天,護理人員建立微信群,邀請患者及家屬入群,在患者居家康復期間通過微信進行溝通交流,及時解答其疑問并安撫、鼓勵患者。b定期組織病友微信交流會,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促進病情、年齡等相似患者相互交流,分享自己護理技巧、疾病應對方式等,使其積極面對疾病,提高治療依從性。2)飲食指導:a.術后。術后初期,患肢腫脹、疼痛最為明顯,造成患者食欲下降,多吃蛋白質、蔬菜、水果等,如豆制品、綠色蔬菜、蘋果、香蕉、面條等,易于身體消化,防止便秘。b.出院前2 d。患肢正處于愈合期,患者需要補充大量蛋白質,如雞湯、蝦、豬蹄、牛奶、海帶等,可少食多餐,確保身體營養供給平衡。c.出院后。4~5周左右,可以恢復正常飲食,但仍需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等,避免油炸、辛辣刺激類食物,飲食搭配平衡。3)疼痛護理:a.術后。通過自制視覺模擬游標卡尺(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3次/d,給予針對性的疼痛護理,針對輕度疼痛者,指導其通過閱讀、播放視頻、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緩解疼痛;針對中度疼痛患者,給予冰敷、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方式舒緩疼痛感。b.出院前2 d。護理人員主動詢問患者疼痛感受,并用VAS再次評估,對其及家屬進行疼痛相關知識教育,指導其舒適身體姿勢、緩解疼痛方式等。c.出院后。出院當天,護理人員叮囑患者及家屬居家注意觀察患肢愈合、疼痛情況,如發生較強疼痛感,隨時就醫檢查。4)術后DVT預防及患側康復訓練:a.術后。術后8 h,護理人員需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肢皮膚顏色、腫脹程度、身體溫度等情況,同時,幫助患者翻身,每間隔2 h翻身1次,避免其損傷部位受傷,次日由1人輔助自行翻身,同時可嘗試旋轉活動踝關節。注意檢查其下肢動靜脈情況,對DVT未形成者,護理人員要指導其下肢抬高訓練,抬至20°,堅持5 s平放,交替訓練,12 min/次,6次/d;對患肢進行推按,促進血液循環。上述康復訓練以患者不感覺勞累、吃力為主,避免訓練不適發生不良事件。b.出院前2 d。綜合評估患者身體功能恢復狀況,針對性制定居家康復計劃,如蹬自行車、床邊走動等,使其掌握正確訓練方式。c.出院后。出院當天,護理人員囑托患者堅持實施居家康復訓練,并建立微信群,鼓勵患者每天進行運動打卡,叮囑患者家屬陪同、監督;出院后護理人員進行電話隨訪,2次/周,詢問其患側恢復情況、下肢動靜脈情況等,根據其具體情況調整康復鍛煉,如指導其進行瑜伽、太極、戶外慢走等有氧運動,促進身體恢復,并囑咐患者及家屬居家注意觀察下肢,如有DVT發生,及時回院治療。
2組均干預至出院后6周
1.5?觀察指標?1)采用SDS、SAS評分評估術后、出院后6周2組心理狀態。其中SDS共20道題,總分100分,以53分為分界值,53~62分表示輕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3分表示重度抑郁;SAS共20道題,總分100分,以50分為分界值,50~59分表示輕度焦慮,60~79分表示中度焦慮,≥80分表示重度焦慮。2)統計2組DVT發生情況。3)采用自制視覺模擬游標卡尺(VAS)評分評估術后、出院后6周2組疼痛嚴重程度,使用一根10 cm的尺子,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4)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評估術后、出院后6周2組睡眠質量[5]。PSQI由19個自評項目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18個自評參與積分,組成7個成分,每個成分按0到3級計分,以總分大于7分為低睡眠質量,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
2?結果
2.1?2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術后,2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周,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患者VAS、PSQI評分比較?術后,2組VAS、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周,觀察組VAS、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患者DVT發生率比較?觀察組DVT發生率為0.00%,低于對照組的13.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老年骨折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手術治療為主要方法,但術后疼痛、活動受限、DVT等因素,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導致產生較大負性情緒。臨床調查結果顯示,多數骨折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礙、DVT并發癥情況,原因為骨折疼痛、不良心理、護理知識掌握度較低等因素影響[6]。因此,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睡眠質量、減少DVT發生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術后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護理干預缺乏針對患者具體情況護理,忽視患者個體需求,護理效果欠佳。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護理是針對于患者每個階段不同需求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較全面、個性、科學化護理,進而促進其病情康復[7]。本研究將其應用于老年骨折術后患者中,其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6周,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護理能減少老年骨折術后患者負性情緒。其原因是術后護理人員根據SAS、SDS評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并進行分級針對性給予心理干預,出院前2 d,對患者心理狀態再次評估,囑托其家屬多給予其關懷與愛,提高其社會價值感,增加其生活信心,出院后,通過建立微信群保持與患者及其家屬互動交流,及時解答其居家遇到的問題,定期組織患者交流會,促進相似病情、年齡患者之間的分享與交流,提高其戰勝疾病信心,減少負性情緒。
因骨折本身、手術二次創傷、術后患肢腫脹等原因,造成患者疼痛加劇,尤其晚上較為顯著,嚴重影響患者睡眠,甚至引起術后并發癥,導致預后不佳[8]。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6周,觀察組VAS、PSQI評分及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護理能減少老年骨折術后患者疼痛感,提高睡眠質量,降低DVT發生率。其原因是術后通過VAS評估患者疼痛感并進行分級,針對性給予疼痛管理,減少其疼痛感,出院前2 d,再次進行疼痛評估,確保無不適感受,并對其進行疼痛知識教育、指導舒適體位擺放、疼痛緩解方法,出院后,叮囑患者及其家屬居家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就醫,減少其受疼痛困擾,提高睡眠質量。通過術后8 h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幫助其翻身、活動踝關節等措施,避免因術后長時間臥床,而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肌肉萎縮等引發DVT,出院前2 d綜合評估身體功能恢復狀況,針對性制定居家康復計劃,確保其居家康復訓練正常進行,并在出院當天建立微信群,鼓勵患者每天進行運動打卡,叮囑其家屬陪同、監督,每周2次電話隨訪,詢問其恢復情況及身體有無其他不適,綜合評估給予康復訓練建議,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因居家護理不當導致DVT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護理能減少其負性情緒,改善疼痛程度,降低DVT發生率,提高睡眠質量。
利益沖突聲明:無。
參考文獻
[1]于君君,邊永彬,劉陽.中西醫結合預防老年髖部骨折圍手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評《老年髖部骨折中西醫結合精準治療與管理》[J].世界中醫藥,2022,17(21):3132.
[2]于麗麗,孫瑛瑋,于翠翠,等.量化評估指導下的護理模式對老年骨折手術指標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2,31(18):2596-2599.
[3]蔣云雯,胡皎,高慧秋,等.圍術期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譫妄及康復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21,37(3):405-409.
[4]羨紅濤,張宇,楊洋,等.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性護理方案對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327-330.
[5]劉俊,張濤,胡俊霞,等.針刺對圍絕經期失眠患者睡眠質量及性激素水平調節作用Meta分析[J].世界中醫藥,2022,17(10):1390-1395.
[6]楊卓,熊輝,沈浮,等.基于網絡藥理學的桃紅四物湯治療股骨頸骨折初期的物質基礎及實驗驗證[J].世界中醫藥,2022,17(24):3443-3448.
[7]何二靈,鄧善妮,周愛花.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階段性干預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管理中的應用[J].海軍醫學雜志,2022,43(4):406-410.
[8]魏來,羅雯,黃俊,等.經皮穴位電刺激神門穴、內關穴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睡眠質量及術后譫妄的影響[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21,42(10):1056-1060.
通信作者:吳浙建,E-mail:wzjzheji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