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角:漢語言
講述人:詹瑩怡(中國傳媒大學)
適合人群:熱愛中文和文學,有興趣在專業領域深造的同學
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我曾被“漢語言”和“漢語言文學”這兩個專業搞得一頭霧水。在我當時的認知里,我一直將這兩個專業混為一談,而在就讀后我才充分認識到盡管這兩個專業的許多課程很相似,但它們仍存在明顯區別。
漢語言不僅僅是與中文打交道
與漢語言文學專業偏重文學研究不同,漢語言專業將重心放在語言學尤其是語言應用方面,其以中國境內的語言為研究重點,分析歸納人類語言的發生學關系和內在規律,把語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與語言有關的實際問題上,比如語言教學、辭書編纂、語言規劃、語言交際、情報檢索、機器翻譯、語文信息處理等,整體以應用為導向。總的來說,漢語言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從事語言信息處理、漢語語音識別與合成、社會語言應用、普通話口語、對外漢語等方面研究與教學工作以及相關領域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漢語言專業學子需要學習的課程往往呈現出交叉型、跨學科的特點,在以中文、語文為重點的基礎之上,我們需要將漢語與其他學科內容貫穿融會,這樣能在日后更好地用以工作實踐。
漢語言專業開設的課程囊括了漢語研究、漢字學、歷史學、計算機等學科方向,所學內容龐雜,知識體系繁復,盡管客觀來說中文類專業課程相對一些理工類專業課程來說更容易上手,偏重記憶理解和歸納,對基礎薄弱的同學比較友好,但要將中文系課程學精學深還是得費不少工夫。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漢語言學科的課程設置也更注重與信息社會的接軌,計算語言的學習逐漸被納入專業必修范圍。但學好編程絕非易事,真正掌握信息語言也非一朝一夕之事。比如,我們在學習程序設計與語言信息處理這門課程時,需要與Python、數據庫等打交道,代碼的編寫、程序的試運行常常將我弄得一頭霧水,課下仍需要耗費不少精力去鉆研琢磨,吃懂吃透。
中傳漢語言面面觀
中國傳媒大學是一所以藝術類專業為突出優勢的綜合性大學,同其他院校相比,我校的漢語言專業有著獨一無二的特色。
當然,如上文所提到的,我們的專業主修課程依然將“語文”發揮到極致。但是,我們的許多選修課都注重發揮本校的辦學優勢和藝術特色,比如我在大一修過中國電視劇發展簡史和當代電影與時尚文化這兩門課程,在訓練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審美能力和藝術趣味;還有我曾選修的融合新聞寫作和新聞話語分析這一課程,注重將漢語言與新聞學跨學科結合,將語言學科的理論價值與學校優勢學科的實踐精神發揮到極致。學習融合新聞寫作和新聞話語分析這門課程時,有意思的是老師會給我們設置一個deadline,讓我們在截止期限前上報感興趣的和有價值的新聞選題,并在和老師溝通調整后自行外出拍攝、排版、配文,最終在團隊合作下完成一篇有深度的新聞報道。
在這些課程中,我們除了學習中文,更多的是學習如何將我們的母語應用于具體的傳媒實踐、新聞輸出中。簡單舉個例子,曾經我們組成課后小組,以“冬季暖胃”為主題聚焦冷空氣來臨時城市中充滿溫度的生活瞬間,在北京的氣溫發生斷崖式下降后,走訪前門胡同和大柵欄等地,用鏡頭捕捉熱氣騰騰的美味瞬間,并在后期以圖文推送的形式在微信公眾號中呈現新聞作品。
因而,也是在這些課程中,我們學會了將著眼點放在身邊的細小事物上,用心體察生活,用語言去傳遞身邊的人和事。
你了解漢語言專業學子的畢業去向嗎?
我時常聽到一些“漢語言就是萬金油”“什么崗位都能做”“文科生沒有出路”“畢業即失業”之類的言論,自己也曾經一度懷疑人生,覺得在未來不論從事什么崗位,似乎都能被輕而易舉地替代。許多漢語言專業學子在面對考研與考公、深造與就業等人生交錯口時,時常感到無所適從。在與漢語言打交道的四年間,我逐漸認識到,那些狹隘想法與刻板印象只是“門外漢們”給自己套上的枷鎖。下面,我就圍繞這方面來簡單談談,供大家參考。
應用語言學和文學類專業是考研熱門專業
我身邊的許多漢語言專業學子在本科畢業后選擇保研考研或出國留學。就前者來講,本專業可選擇的研究方向有很多,具體包括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漢語文字學等,是我們本科階段所學課程細分出來的幾個方向。在大部分院校,應用語言學和文學類專業是每年漢語言專業畢業生的報考熱門,文獻學和文字學方向的報考人數則相對較少。選擇出國深造的同學的專業選擇也很多,但整體來說,漢語言專業學子大部分偏向于在國內高校繼續深造。
就業選擇囊括穩定與自由
相當一部分師哥師姐選擇在本科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盡早適應社會大環境。那么,漢語言專業畢業生究竟有哪些職業發展方向呢?可以說,漢語言專業畢業生既可以謀求一份穩定舒適的職業,也可以在廣闊無垠的自由領域中創造無限可能。
1.教師
我身邊的許多同學在大三下學期就著手考取教師資格證,漢語言專業的對口就業方向之一就是語文老師。只不過,我們需意識到教師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責任,成功走上教育之路的同學們在享受帶薪寒暑假、法定節假日、較高社會地位的同時,也承擔著教書育人、以德養人的責任和義務。若從事教育工作,我們不僅需要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更需要將之應用于教學實踐,注重中文知識的傳播與溝通。
2.公務員
公務員可謂是許多家長最青睞的就業方向,“旱澇保收”“穩定安逸”等是這一類崗位的代名詞。在公務員招聘中,中文類專業的畢業生可以選擇的范圍更為廣泛,受到的限制更少,但每年“考公”的競爭都很激烈,選擇報考崗位時需要深思熟慮。
3.宣傳人員
據我所知,許多師哥師姐在本科畢業后去了媒體單位發展,也有一部分人踏上了非傳媒類公司的宣傳崗位。傳媒單位如報社、雜志社、出版社、電視臺等通常有記者、編輯、撰稿人、時評員等崗位需求。漢語言專業學子因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文化素養,能夠更自如、更靈活地運用文字準確表達心中所感所想,從而得到傳媒單位的青睞。另外,許多非傳媒類公司如科技公司、紡織公司、服裝公司等也需要有宣傳人員從事互聯網平臺運營、企業宣傳、公關營銷等工作。
4.自媒體創作者
對于文筆出眾、視野開闊的同學來說,經營自媒體、撰寫小說等也是不錯的職業發展方向。只不過,從事這類自由程度高、發展空間大的職業,需要個人對市場和機遇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成為一位作品瀏覽量破億的up主、一個連載不斷的網絡小說家,聽起來就很酷!
敲黑板!
若要用最簡單的文字描述漢語言這個專業,我想應該是“穩定和自由兼具,理論與實踐并行”。漢語言專業絕非世俗眼光中“哪兒需要往哪兒搬”的萬金油。想要學好漢語言專業,你需要有一顆動靜自如的心,既可以潛心靜氣鉆研學問、探索語言奧秘,又能夠熱情地投入實踐中,靈活處理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倘若你熱愛中文,熱愛文學,對我們的母語懷著一顆熱忱之心,歡迎加入漢語言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