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崗
在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同時,我虛心學習新課標,深入挖掘教材潛力,改進教學方法,向優秀教師請教,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認真總結經驗,撰寫教育論文;平時與同行交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現將多年來在教學實踐、新課標學習中的點滴體會淺談如下,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
新課標提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集中體現數學課程的育人價值,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回歸實際應用,讓學生知道數學可以解決身邊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題目,讓學生認識問題、交流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我在教學二年級典型應用題時,讓學生認真讀題,一遍不會讀多遍,在讀時圈出與數量關系有關聯的重點詞語。如,小紅有12朵紅花,小明的紅花是小紅的3倍,小明有多少朵?讓學生將“是”“的”“倍”字圈出來,要求的未知量是已知量的3倍的問題,這樣學生便很自然地想到已知量小紅12朵紅花的3倍用乘法,列式為:12×3=36(朵),同類練習總結出求未知量是已知量的幾倍的問題用乘法,然后改編題目:小明有紅花36朵,小明的紅花是小紅的3倍,小紅有紅花多少朵?即歸類成已知量是未知量的3倍,學生理解為36是多少的3倍,即36÷3﹦12(朵),總結為已知量是未知量的幾倍用除法。在教學中通過應用題改編訓練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同時用畫線段法更能使問題簡單化,一目了然。
在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學中對一、二年級學生要有耐心,起步低一點,慢慢提高,三、四年級穩步前進,五、六年級綜合提高。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好動、樂于表達,在教學前要精心設計教學引入,如課前的導語、游戲、復習題等。復習題盡可能與新課相聯系,使學生對新知識感到并不陌生,上新課就好像復習課一樣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厭學為樂學
在教學中師生互相合作交流,教師充當配角、引導者和疏導者。如在教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出示了一組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一組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一組完全相同的鈍角三角形。學生發現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緊接著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訣竅,對三角形面積公式加深了理解,同時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到快樂,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豐富的課堂內容改變了課堂單調、乏味、一言堂的模式,學生由厭學變為樂學、被動變為主動,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如在教對稱、平移和旋轉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易于接受,我通過升國旗的情景、移動窗戶讓學生認識平移概念,通過擰水龍頭、電風扇轉動、車輪轉動讓學生認識旋轉概念,通過觀察人體、蝴蝶等認識對稱概念,讓學生對周圍有規則的圖形加以認真、細致的觀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要以課堂為主、課后為輔,教師應從授人以魚向授人以漁轉變,在課堂中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能解決的盡量讓學生去完成。如在教立體幾何圓錐的體積時,我讓全班學生制作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可以是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分別進行多次實驗,最終得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師生在互動中將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展現出來,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豐富了課堂內容,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
“雞兔同籠”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在教學中我采用以下幾種方法:第一種是列表法(即枚舉法),就是不斷變化雞和兔的數量,再分別把雞和兔的腿數量列出表格,直到找到問題的答案為止。第二種方法是假設法,就是先假設全部是兔子或者是雞,假設足的總數減去實際足數的差除以雞兔足數之差,商就是雞或兔的只數。第三種方法是列方程法,設兔或者雞的只數為x,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到要求的結果。第四種方法是抬足法,如果把兔子的足抬起2只,那么兔子就和雞的足數一樣了,這時雞、兔的足數就是總只數的2倍,原來的總足數減去現在的足數,剩下的就是兔子抬起的足數,再除以2就是兔子只數,總只數減去兔子數的差就是雞的只數。通過以上方法的訓練,學生開闊了視野,問題迎刃而解。
三、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鉆研教材,探究新教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核心素養。
學習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在教學中教材主要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在課堂中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從多種角度去思考,采用發散思維法,拓展想象的空間。
葉圣陶先生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達到預期的目的。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研究,在本校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取長補短,如數學公開課、數學研討課、課題研究等,對數學教學中棘手的問題大家共同討論,發表建議,積極獻策解決。
如在教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節中,課前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觀察山西的形狀,學生發現近似于平行四邊形。其次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底邊和高相垂直。用方格紙剪不同大小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沿中間的高剪開、沿兩邊的高剪開、沿底邊上的高剪開,然后運用割補法拼組成長方形,組成的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有哪些聯系,教學中我采用轉換法將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換成求長方形的面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提供了依據。教學中運用已有知識的轉化解決了新的問題。
課前讓學生自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序曲,它是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帶著疑問上課的前提。因為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把自己的疑點和教師的教結合起來效果更佳。在教學中我首先精心備課,先備學情,根據學情設計題目,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因材施教,這樣就能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是數學素質最基礎的體現形式。小學數學低年級首先從認數開始,然后再進行簡單的計算訓練,在培養低年級學生能力的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培養學生認真書寫數字、計算符號、算式的良好習慣。在低年級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如從20以內的加減法口訣、乘法口訣開始訓練,口算訓練從低到高年級每天訓練,貫穿到每節課,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小學數學計算的類型,按算理分為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減乘除法以及四則混合運算,按算法分為口算(含估算)、筆算(豎式算、簡便算、脫式算),其他的算法有分數的化簡、化簡比、求比值、解比例、解方程、解應用題等,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防止學生漏掉數字和運算符號的現象,要有耐心。
四、潛心鉆研,更新理念,精益求精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與時俱進,走在時代的前沿,否則將不能順應新的教學要求,被時代淘汰。為此,教師要虛心學習,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教學中把每個細節做扎實。備課前確定好目標,如教材中的重難點如何突破,課堂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媒體如何運用,復習題如何設計,課教完之后要反思一下這節課是否完美,尤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糾正。
通過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學習,我感受頗深,專家對課標的解讀也非常透徹,多年的課改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沖擊著我們。在課改中如何面對,我通過認真學習,重新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新課標最大的亮點是: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三維目標改為核心素養,是對三維目標的發展和深化,即六個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在實施新課標中,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反映了小學數學的靈魂,在培養知識和技能時通過發揮教師的智慧,挖掘潛力,尋找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絕不能喧賓奪主,搞一言堂,甚至壓制學生的發言權,否則這樣的教學只會失敗不會成功。
“雙減”政策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環境發生了改變,全力打造高效課堂,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助力“雙減”落地生根,既要減輕學業壓力和作業壓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又要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質量更要提高。我在布置數學作業時,充分認識到數學作業是對數學課堂的補充,作業量要適度、適時,根據學生學習程度分層布置,這樣后進生就有信心學習了,使他們看得見希望,感受到教師的溫暖,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學任務逐步推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我任教的五年級有一個學生每次考試成績都較差,自從開展“雙減”政策和課后延時服務以來,我把重點功夫花在班級中的中間生和后進生身上,根據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到了期末考試他居然成績上升幅度很大。在多年的教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這份職業與其他職業不同,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五、結合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科興趣和應用能力
將數學融入實際生活情境,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其中,布置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時間管理任務是一項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活動,通過要求學生制訂課程表和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教師不僅能夠幫助他們熟練使用時鐘,還能夠深入培養他們對時間的概念、時間管理以及規劃的能力。首先,制訂課程表需要學生考慮每項活動所需的時間,并在表格中合理填寫,這要求他們不僅僅是機械地填寫時間,更要思考活動時間的分配,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對時間的感知。此外,他們需要考慮活動之間的間隔,以及如何有效地安排各項任務,這是時間管理中重要的一環。安排日常活動時間則是將抽象的時間概念融入實際生活。學生通過規劃每天的活動,能夠更好地理解時間的流逝和日常生活的有序性,這個任務也幫助他們認識到時間沖突和制定優先級的重要性。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逐漸培養了解決實際生活挑戰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反思和評估他們的時間利用情況,定期回顧可以幫助學生識別時間管理方面的改進空間,并逐漸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是數學技能的應用,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場景。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逐步形成了時間管理和規劃的技能,為將來更加自主和負責的生活奠定了基礎。
總之,落實《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需要扎實學習,認真推進,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農村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提高教學質量,留住現有的生源,讓他們學得好,創建風清氣正的教學環境,教師的整體素質高,學校教學質量高,社會對學校評價滿意度高,辦學有特色,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追求常新,立足常態,新理念常學,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水平,靜下心來,甘心教書育人。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