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強,我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挑戰。在新形勢下,加強傳統音樂的保護與傳承,探索其與現代音樂的融合,拓展傳統音樂的表現手段和傳播渠道,將是傳統音樂在新時代中發展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傳統音樂;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4—100—03
中國傳統音樂是勞動人民通過生活實踐創造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藝術作品。盡管受到了歐美音樂的沖擊,但傳統音樂元素的精髓始終得以保留和發揚光大。在當前文化興國戰略的大時代下,傳承和弘揚音樂文化,譜寫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美旋律,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為此,我們需要堅定信心,持續探索和創新,讓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在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更加絢麗多彩。
一、我國傳統音樂面臨的困境
(一)對傳統音樂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夠
我國傳統音樂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對傳統音樂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古老而豐富的中國傳統音樂底蘊廣博,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但由于歷史、地域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眾多的傳統音樂資料鮮有留存下來,有很多傳統音樂已經失傳或瀕臨失傳,對于一些珍貴的傳統音樂,甚至沒有完整的錄音記錄。除此之外,對于傳統音樂的深入研究也有所欠缺。由于文化傳承不暢,接班人難覓,傳統音樂家族學習傳統音樂的人越來越少,新生代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接觸機會也隨之減少,這使得傳統音樂的研究者們面臨著更多的壓力,很難做出系統和深度的研究。傳統音樂研究的不足也使得傳統音樂難以在當代社會中獲得應有的地位和認可。由于專業知識缺乏和研究成果不足,人們對傳統音樂的認知和欣賞往往停留在表面層面,而難以深入挖掘和發掘出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二)傳統音樂面臨著經濟的嚴重沖擊
傳統音樂面臨著經濟的嚴重沖擊是目前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們消費觀念的重大變革,越來越多的人被商業化娛樂所吸引,傳統音樂的觀眾和市場空間都受到了嚴重的擠壓。另外一個導致傳統音樂受到經濟沖擊的原因是傳統音樂的商業化運營存在困難。傳統音樂沒有明確的產業化運營模式,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很難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和投資。此外,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音樂缺乏興趣,對傳統音樂的需求和消費能力不足。這也是傳統音樂面臨經濟沖擊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三)我國的音樂教育大多使用的都是西方音樂教育理論和模式
隨著中國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音樂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當前的音樂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過度借鑒西方音樂教育理論和模式,缺乏對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西方音樂教育理論和模式對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積極性和創造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將西方音樂教育理論直接套用到中國傳統音樂教育上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西方音樂教育更加注重個人表現和自由創造,而中國傳統音樂教育更加強調團隊協作和傳統習慣的傳承。所以,單純地沿用西方音樂教育模式,可能達不到合適的效果。
二、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中國傳統音樂歷史悠久,曲律優美
中國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美的曲調,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音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其發展經歷了多個歷史時期,諸如秦漢、唐宋、明清等時期的音樂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風貌,豐富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傳統音樂的曲律優美,旋律優美動聽、和諧協調、音律豐富、情感真摯、思想深刻,具有獨特的韻味。它不同于西方音樂,更注重情感的表現和意境的構建。各種樂器的使用和演奏技巧,體現出中國音樂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包括古琴、笛子、二胡、揚琴等各種樂器的深厚內涵與藝術特色。中國傳統音樂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和藝術才華。它在藝術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智慧,也成為吸引世界關注、加深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二)中國傳統音樂面臨沒落
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的多元化使得一些年輕人對傳統音樂逐漸失去興趣。同時,當前許多受眾群體更喜歡時尚、流行的音樂,中國傳統音樂的市場份額受到影響。其次,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由于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需要長期的專業培養和積極推廣,但現實情況下,許多音樂學校和音樂教師卻傾向于傳授現代流行音樂而不是傳統音樂,導致傳統音樂的教學和傳承不足。最后,則是傳統音樂市場的商業化發展和品牌建設比較欠缺,目前的音樂產業面臨著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的不足,缺乏支撐資本市場的機制。
(三)文化回歸、民族自信需要弘揚復興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繼承和弘揚傳統音樂不僅有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更能夠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傳統音樂的復興,既需要注重現代市場需求,同時更應該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和發展。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機構,弘揚傳統音樂的特點和價值,推進傳統音樂的創新和發展,使之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傳統音樂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回歸和民族自信的背景下需要得到更大的重視和支持。應該不斷推進傳統音樂的復興和發展,讓這一美妙的藝術形式重新煥發青春,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當前我國傳統音樂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我國傳統音樂
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我國傳統音樂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工作。了解傳統音樂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傳統音樂的內涵和特點,從而有利于推廣和傳承傳統音樂。研究過程中應該注重收集、整理和評述古籍、音樂考古、音樂民俗、民間音樂等領域的研究成果。整理和歸納傳統音樂作品,可以對傳統音樂的演奏和教學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進行各種音樂創作和演出。研究過程中,需要在不斷了解和挖掘傳統音樂作品的基礎上,結合音樂理論和實際演奏經驗進行總結和提煉,建立起音樂作品的分析體系。傳統音樂的風格和表現形式具有獨特性和地域性,需要深入探索和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時期的傳統音樂,都有著不同的特點、曲調和演奏方法等。因此,需要開展采訪、調研和實地考察,并進行多角度、跨領域的研究。培養和選拔傳統音樂人才,是傳承和發展傳統音樂必不可少的工作。期望傳承人士能夠掌握傳統音樂的基礎理論、演奏技巧及精神內涵,并具有扎實的演出和教學能力。在選拔過程中,應更加注重考察音樂綜合素質、專業精神和文化底蘊等方面,注重對青少年音樂人才的培養和成才。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傳統音樂是保護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打造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傳統音樂產業。各界應該把握機遇,加強合作,為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共同努力。
(二)吸取西方精華
當前,我國傳統音樂傳承與發展的策略需要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在傳承和發展傳統音樂的同時,需要注重文化的保護。傳統音樂的美妙永遠都不會過時,但是在推進傳統音樂的創新和發展過程中,不妨學習西方音樂的創新方法和表現形式,并將其融合到傳統音樂中去。保持傳統音樂的獨特性和韻味,也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表現方式,讓傳統音樂充滿新穎的活力。在國際交流中,可以學習和借鑒西方文化的交流方式和形式,拓展國際合作渠道,不斷開展文化交流,進一步提升傳統音樂的國際化程度。同時,建立海外文化中心和文化交流基地,打造國外傳統音樂愛好者的接觸平臺,并積極推動傳統音樂在國際舞臺上的發展。在推進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吸取西方文化的精華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應該抓住歷史機遇,緊密結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充分發揮傳統音樂文化的優勢,提升傳統音樂在文化市場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也應該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保持中國文化獨特的精神特質,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和發展作出貢獻。
(三)在經濟上的大力支持
鼓勵和促進傳統音樂發展的政策,如加強音樂文化產業建設,培養優秀傳統音樂人才,推動傳統音樂教育和文化交流等。引導和支持民間音樂組織和愛好者的參與和發展。資金支持可以促進傳統音樂的創作、演出和傳播,進一步擴大傳統音樂文化的影響。加大對傳統音樂教育的投入,加強傳統音樂的教學和培訓,鼓勵并引導學校和其他機構注重傳統音樂的教育內容和實踐活動,提升傳統音樂的教育質量。此外,鼓勵民間和社會組織開展傳統音樂教育和培訓活動,為傳統音樂的傳承提供更多人才培養和普及推廣的支持。鼓勵傳統音樂領域數字化建設,包括音樂學習網站、數字音樂流媒體服務等技術手段,有力促進傳統音樂的數字化、普及和傳播。數字化的手段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傳統音樂,同時也可以提升傳統音樂文化的市場化程度。
(四)媒體加大宣傳我國傳統音樂文化
媒體對于推廣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前這個時代,新聞媒體、社交媒體以及網絡媒體等形式廣泛存在,傳統音樂的宣傳也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加強傳播力度,吸引更多的觀眾和愛好者。媒體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包括電視、廣播、雜志、報紙、社交網絡等形式。在宣傳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中,可以深入挖掘傳統音樂的內涵和特點,進行深度分析和解讀,讓大眾更好地了解傳統音樂的魅力,從而增強傳統音樂的曝光度和影響力。媒體在傳播傳統音樂文化時,應該強調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將其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同時,強調傳統音樂文化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加強其在社會文化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傳統音樂涵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而媒體應該根據不同的目標受眾,呈現多元化的內容。例如,對于青年觀眾和大眾,可以通過音樂綜藝節目、音樂會等形式進行傳播;對于學術研究人員和傳統音樂愛好者,可以通過學術論壇、講座、研究成果等形式進行傳播。媒體可以與相關傳統音樂機構和組織緊密合作,充分發揮媒體宣傳的力量和影響力,共同推動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例如,可以聯合舉辦傳統音樂演出、專題講座等宣傳活動,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總之,媒體對于推廣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至關重要。媒體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傳達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不斷擴大傳統音樂文化的影響力和認知度。
(五)建立健全的傳統音樂體系和市場機制
建立健全的傳統音樂體系和市場機制是傳承和發展傳統音樂的必要條件之一。音樂的評價因素多種多樣,目前針對傳統音樂的評價體系還不完善。建立權威性的評價體系,明確評價標準,可以提高傳統音樂行業的整體水平,也方便消費者購買傳統音樂產品。建立傳統音樂產品銷售平臺,如專門針對傳統音樂的像傳媒、唱片公司等機構,還可以為傳統音樂專業市場和愛好者提供各類音樂器材、制作設備等,從而建立一個完整的傳統音樂市場。要推廣傳統音樂,需要一定數量的專業傳統音樂從業者。建立培訓機構,加強傳統音樂教育,提升從業者職業技能,提高專業水平和技能儲備。建立起傳統音樂的版權保護機制,保護傳統音樂行業正當權益與權利收益。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傳統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和擴大市場的壯大,還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資者加入這一領域,增加投入產出比。通過制定成熟的體系和市場機制,可以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傳統音樂產品和服務,從而推動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
四、結語
總的來說,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的發展,人們對中國傳統音樂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并期望在未來的藝術和文化領域中占有更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需要更加重視、發展和推廣傳統音樂,加強傳統音樂教育和研究,建立健全的體系和市場機制,增強傳統音樂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讓中國傳統音樂走向更大的舞臺,揚名海內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和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金海玉.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芻議[J].戲劇之家,2022(9).
[2]勾文靜.新媒介環境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策略[J].花溪,2022(7).
[3]許遠偉.新形勢下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戲劇之家,2022(24).
作者簡介:雷慧君(1987—),女,漢族,山西大同人,碩士研究生,2012年6月畢業于山東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