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琴

業財融合作為推動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手段,可轉變以往業務部門被動提供數據信息的模式,提升信息流的通暢度,確保財務部門編制更加全面、精細的財務報告,進而為企業管理層的經營決策提供有效依據,幫助企業更好地達成經營目標,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但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在業財融合過程中,存在認知上的局限,對業財融合的建設思路不夠明晰、建設要點不夠明確,采用單一的業財融合建設方法,現有的業財融合人員綜合素質整體不高,制約著實際的業財融合效果,阻礙著國有企業管理會計轉型與企業管理改革。對此,本文在管理會計視角下,探討業財融合建設策略,以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相關概念分析
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作為會計體系的一個分支,是指運用各種管理會計工具,全面搜集、整理財務數據信息并形成財務分析報告,以為企業管理層的經營決策提供規劃、指導,有助于提升企業決策的正確性與精準性。
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作為財務管理模式之一,是指將業務端與財務端進行有效融合,實現數據信息的互通互享,以幫助企業不斷加強財務管理,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具體而言,業務部門需及時向財務部門提供相關業務活動數據信息,構建起完善、順暢的信息流;財務部門在分析業務部門提供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形成報告,以更好地指導業務部門的決策與工作。
管理會計視角下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建設的重要性
保障管理會計信息精準、實時
管理會計在企業生產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對于企業的行為決策而言,具有良好的指導、參考意義。傳統的財務會計側重于監督國有企業的經濟行為,借助記賬、登賬和出具報表等活動,向管理層提供財務信息。而較財務會計而言,管理會計更加關注對于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借助專業的理論與方法,為企業管理層提供相關的決策、考核信息,分析過去、把控現在、預測未來,可有效滿足企業的服務需要。而通過業財融合建設,可有效提升數據信息傳遞速度,縮短業務數據傳遞至財務部門的信息傳遞周期,確保財務部門能夠及時了解業務活動的進程,并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分析、處理業務信息,進而做出更加理性、全面的財務判斷,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精準、實時,以為國有企業調整業務方案提供可靠的分析結論,強化企業業務管理水平。
提升業務風險識別、判斷、預防有效性
在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業務部門的工作成效與業務風險是否受到有效管控,是影響企業創造、獲取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若業務風險處于可控范圍內,則可為企業的盈利提供有效支撐;但若業務風險超出企業可控范圍,則可能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甚至導致企業退出經濟市場,由此可見業務風險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借助管理會計,雖然能夠通過財務報告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但卻缺乏與業務活動的緊密聯系,無法準確識別、防控每一處業務風險。而在管理會計的基礎推進業財融合建設,則能夠將業務活動與業務信息全面納入管理會計報告編制,真實反映本企業的業務活動特點、不同業務項目的收益和業務活動的執行情況,以為國有企業識別、判斷、控制業務風險提供依據,提高國有企業業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性、科學性。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助力企業發展
在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真實、有效和準確的會計信息質量是企業管理層做出正確經營決策的有力保障,能夠為企業的發展規劃提供數據參考。但是,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中,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業務端與財務端各自獨立運行,缺乏有效融合,部門“各自為政”,在該種獨立運行和自主決策的管理方式下,阻礙著國有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而通過管理會計,則可有效管理范圍廣闊的企業財務,從傳統財務信息延伸到各種業績信息,如銷售訂貨量、資源需求量,以全面、綜合的管理會計系統實現多角度、多層次的財務管理。而通過推進業財融合建設,則可夯實各類數據資料基礎,幫助企業更好地掌握非財務信息,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管理會計視角下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建設問題
建設思路不清晰
在管理會計視角下,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借助各項管理會計工具,深入分析企業業務活動中產生的數據信息,并在此基礎上編制管理會計報告,為企業優化、調整業務方案提供參考。而在此過程中,國有企業需明晰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互相聯系的思路,協調好管理會計與業務活動之間的關系,發揮管理會計“指揮棒”的作用,以為業務活動方案提供正確的指導。但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在業財融合建設中的思路卻并不明晰,對于業財融合的理解不到位,不夠細化,加之缺乏相關的管理會計與業財融合經驗,因管理會計工作導致企業業務活動中斷的現象時有發生,實際的業財融合建設質量大打折扣。
建設要點不明確
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具有分析過去、把控當下、預測未來的作用,在實際運用中,各類管理會計工具多種多樣,可運用于國有企業利潤指標、現金流量等多方面內容的管理控制中,以助力企業達成管理目標。而在此過程中,國有企業必須明確業財融合建設要點,找準支點,才能確保業財融合順利推進。但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在業財融合建設過程中,對相關建設要點卻并不明確,未能將管理會計作為業財融合建設中的重要發力點,資源調配不夠合理、科學,導致管理會計資源使用效率較低,業務管控力度不強,難以高質高效地完成財務管理任務,管理會計在業財融合建設中的作用發揮受限。
業財融合建設方法單一
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在業財融合建設過程中,所采取的建設方法較為單一。財務人員在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形成相應的管理會計報告后,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企業的業務活動情況,但是由于企業過度依賴,則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會計報告的精準性、有效性。在業務數據信息模糊、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則會導致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劇增,降低管理會計與業財融合效率和質量。同時,部分國有企業在項目實施層面,未能做好流程再造、組織再造和系統再造等工作,對管理會計工具和業務模型的運用不到位,業財融合未能做到因企制宜,無法與企業的自身經營環境相匹配。
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人才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人力資源已經成為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方面,而在管理會計視角下,業財融合建設也向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但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專業業財融合人才缺口大,現有的業財融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性不足,只能完成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工作,財務人員仍扮演著財務會計角色,缺乏管理會計意識,對管理會計工作流程不熟悉。加之企業對于業財融合培訓工作的忽視,現有的培養方式仍無法很好地滿足企業業財融合建設需要,培訓內容仍以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實踐操作。
管理會計視角下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建設策略分析
理清建設思路,落實各項建設措施
首先,國有企業需在管理會計視角下,在戰略指引下完成頂層設計,以管理會計服務目的、作用和防范為基礎,規設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融合路徑,確保業財融合建設方案與國有企業周期性改革相一致,為企業開發新業務、拓展業務市場奠定基礎。其次,國有企業需高度重視業財融合實施過程,結合管理會計理論和企業實際,有意識地對業財融合方案進行優化、調整。最后,國有企業需加強反思,充分運用周期性經營結果報告,深入分析管理會計報告內涵,挖掘其中潛在的價值,尤其是高度重視管理會計報告中與業務活動相關的信息。不斷修正業財融合建設計劃,確保計劃科學、可行,明確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的融合目的,進而構建從頂層設計到實時控制,再到結果反思,最后到設計優化的建設思路,確保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不斷提升業財融合建設質量。
明確建設要點
首先,需對以往的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吸取經驗教訓。國有企業在業財融合建設過程中,需在全面了解本企業業務活動的基礎上,借助管理會計報告、業務數據信息,如采購、合約和融資業務等,綜合分析,并從中總結出企業業務活動發展的一般規律,以為現階段企業業務活動方案的制定、調整提供有力支持。其次,需加強對當下管理活動的管控。國有企業需在管理會計視角下,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立足企業實際,以企業新業務作為重要建設環節,以各種影響企業業財融合建設成效的客觀因素作為重要導向,分析阻礙國有企業業財融合方案推行的因素,如國家政策、企業規模和市場需求等,確保企業業財融合建設的精準性、高效性。最后,需充分發揮管理會計“預測未來”的作用,實現對業財融合風險的有效規避。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業務風險的產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其雖無法消除,但可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防控,通過精準預判,有效規避。因此,國有企業的業財融合建設需高度重視對業務風險的預判,提高業財融合的前瞻性,減少業財融合過程中可能受到的阻力,進而實現管理會計轉型與業財融合的穩步推進,助力國有企業解決新時期所面臨的新問題。
科學實施流程再造,創新業財融合手段
一方面,國有企業想要提高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契合程度,就必須結合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要求,借助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梳理、再造流程,規范工作處理流程,從而實現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數據標準的統一,推動企業標準化管理,有效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經濟事項確認環節,企業需重點關注業務信息,并將其作為管理會計的服務和辨別對象,關注業務活動開展情況,立足實際,加強管控。在管理會計歸集環節,國有企業需按照業務活動相關管理制度,對業務數據信息進行分類記錄、管理,以為后續財務人員的處理提供便利。在管理會計分析環節,國有企業需高度重視業務活動中的一切相關因素,分析不同因素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以為企業針對不同業務活動的管理提供支撐。在管理會計編制報表環節,企業需采用適當的方式對業務活動中的各類數據進行體現,以滿足業務管理的實際需要。在管理會計報告傳遞環節,企業需高度重視內部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以為采購、市場和生產部門提供完善的配套信息,提高管理會計分析與應用的針對性、具體性。另一方面,國有企業需積極創新業財融合手段,豐富業財融合方法,以為管理會計視角下的業財融合建設提供新思路。國有企業可積極引進現代IT技術,組建ERP系統,加強內部管理與協調,采取靈活機制開展業務活動,以迅速響應并滿足市場需求,重構企業信息流程、業務流程與組織架構,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國有企業還可借助ERP系統,匯集信息流、資金流等,客觀、真實地反映業務活動現狀,并為業財融合方案的調整提供可靠參考,不斷增強業務部門與業務活動的活力,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國有企業的業財融合建設不僅需要業財融合人員具備基礎的業務、財務能力,還需要樹立管理思維,積極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并提出相應的發展改革意見,以支持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業務活動的順利開展。首先,國有企業需加強業財融合人才隊伍建設,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定期開展各項專業培訓,使業財融合人員對于業財融合的內涵、價值與方法都有清晰的認識,不斷提升業財融合隊伍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最后,國有企業還需建立健全相應的考核機制、獎懲機制與監督機制,不斷提升業財融合建設隊伍的積極性,實現信息流、技術流和人才流的有機結合,為在管理會計視角下提高業財融合建設目標而奠定智力保障。
綜上所述,在管理會計視角下,通過業財融合建設,可有效提升管理會計的精準性、全面性,增強企業對于業務風險的識別、管控,作用顯著。但同時,國有企業的業財融合建設具有較強的復雜性、系統性,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國有企業需理清業財融合建設思路,明確業財融合建設要點,積極落實各項建設措施,科學地實施流程再造,創新業財融合手段,加大業財融合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以提高國有企業業財融合成效,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新疆藍山屯河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