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香
1. 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1.1 教學方式傳統
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依舊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學生在教學中難以掌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教學方式的傳統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課堂教學方式的傳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僅僅是按照課程標準,將課本上的內容傳達給學生,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課本知識。由于小學課程體系復雜、課程內容較多,小學生只能勉強記住相關知識點,對于語文知識結構的掌握水平較差;其次是課后復習方式的傳統。課后復習依舊以紙質作業為主,讓學生讀寫生詞,強調遣詞造句,對于小學語文的知識點回顧缺乏有效的整合;最后是知識拓展的傳統。對于小學語文知識的拓展,小學課程標準已經多次提及,要求學校結合實際情況,有質量地開展課程知識的拓展,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了多元化的知識,既有散文選段、小說選段、古詩詞等知識點,也有語文園地、習作等自主思考的內容,在知識拓展方面,教師過多強調知識點的復習和模擬,對于情景式練習缺乏合理的應用,這使得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1.2 教學模式陳舊
在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需要積極地適應教學改革的目標和要求,嚴格落實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辦學理念,加強教學模式的改革,這是小學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南北差異、東西差異嚴重影響了教學改革的質量,普遍性的教學模式改革依舊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大多數地區的教學模式改革推進不暢,這與教學條件的差異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學模式陳舊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學模式結構單一,由教到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呈現主導地位,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主體性需要得到重視,教學模式結構單一,造成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體現,這使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受到了阻礙,應試教育依舊是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征,素質教育的發展呈現停滯不前的現象。其二,教學評價較為落后,教學評價是教學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教學模式的適應性需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實現,教學評價的落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得教學改革受到教學評價內因的影響,很難實現全方位的進步。
2. 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的方向
2.1 信息化方向
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結合,必然會產生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變化,這種變化是積極的,是體現小學語文課程適應教學改革的主要形式。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征便是教學的信息化,教學的信息化是全方位的,并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信息化,還包含了教學思維的信息化、教學理念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信息化等多個結構性內容,信息化方向是小學語文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的信息化關系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加強信息化課程的建設,需要從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設計等多個方面展開,這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的關鍵路徑。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響應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學校要改變陳舊的辦學理念,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進行合理融合,體現新時代義務教育的發展要求,展現新時代義務教育的風采,家庭要改變過去的育兒思維,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升家校融合的質量,為小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努力學習打下良好的環境基礎。
2.2 素質化方向
小學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開展的基礎,語文學習是學生掌握溝通技巧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路徑。學好小學語文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僅是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會進一步推進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價值,發揮素質教育辦學理念的作用。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大規模的使用信息技術,走向轉型發展之路,以素質教育為主線的小學課程改革,通過教學的信息化,改變發展思路,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質量。在小學課程改革中,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關系十分密切,課程的推進、課后的復習、課程的設計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工具,信息技術工具為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支持,也為義務教學轉型提供了條件,其中,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掌握程度,表現在對教學信息化理解的基礎上,對教學信息化理解的水平越深,教師掌握教學方法的水平越高。反之,教師如果對教學信息化認識不到位,就會影響教學方法的掌握水平,很多情況下,教學方式、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都會回到傳統,嚴重阻礙了教學改革。信息技術是素質化的基本表現,既是學生素質化教育的實現方式,也是教師教學素質化的要求,有了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學改革就會產生實質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的目的。
3. 信息技術在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中的作用
3.1 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是小學語文教學在信息技術時代下整合的主要體現,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整體表現出信息化的重要特征。信息技術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教育體系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視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包括口語表達能力、語文寫作能力、語文理解能力等多個方面。這個過程中,小學生普遍缺乏語文應用能力的問題在小學教學中較為突出。為加強小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不僅需要教師作為教育推廣的核心,去教好學生應用語文的能力,同時要強調小學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改革,應用信息技術來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這是語文教學信息化的基本表現。信息技術在幫助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學方法有效地縮小了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產生了公平教育的意義。這種公平教育的意義主要表現為,通過信息化教學的方式來彌補思維、記憶、天賦等學習因素在學習小學語文中存在的差異。這種并非由后天因素所造成的多樣化差異需要通過信息化教學法進行合理地彌補。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單獨個體學習的需求和自我表現。利用信息化教學法來達到小學生自我素質的提升,這是發揮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3.2 促進教師教學思路的轉型
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理論是教育的重要形態,生活教育理論是要求把發展教育與社會改造做出全面規劃、統一部署的系統的科學理論。生活教育理論作為整體性、系統性的教育學說,與傳統的教育學說有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在于生活教育理論把教育與生活作統一的內容來認識。生活教育理論重視環境對人的教育、影響、感化作用,要求把生活環境、社會制度的選擇與改造作為人的培養、教育的前提與基本內容。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提到的生活教育理論事實上在當前便是信息技術的展現,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能力表現在教學目標實現過程中,在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手段相互作用下才能達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小學教師要在教學方式上采取最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復雜性使得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選擇自身熟悉的內容來進行教學,而忽略教學方式的改革。
4. 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的路徑
4.1 信息化的教案設計
在信息化的教案設計和制作過程中,需要對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的整體結構進行提前的規劃和總結,這個過程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和組織小學生設計高質量的教案,信息化的教案設計要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記錄和反映小學生設計和討論的內容。信息化的教案能夠起到提升小學生對語文課文的鑒賞能力,同時小學生鑒賞語文課文的意識又能夠促進小學語文信息化教案設計水平。信息化的教案設計與制作是滿足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進行討論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的方法時,更是需要以信息技術手段為基礎把握語文教學的精度和準度,小學語文教學結合信息技術的目標在于讓小學生應用和實踐小學語文學習的內容,因此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關于教案的討論和建議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充分地準備信息化教案所需要的設計工具。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四年級語文《卜算子·詠梅》這首詞作的時候,教師要用多媒體工具播放《卜算子·詠梅》中提到的場景,讓學生在這種場景下討論這篇詞作,帶來的體驗感會更加的真實。
4.2 信息化的作業布置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應用廣義上的課堂參與教學模式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采取課堂參與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綜合的評價和認定。這種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沒有起到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正確的認知作用,小學語文課與小學其他課程的概念差異便容易搞混。不同時間的作業完成水平是考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標準,而課堂教學需要建立與作業任務統一的機制,當前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小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對于自我價值的評定。因此,面對這種實際情況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加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時間,從而提升課堂上語文教學質量,鞏固學生的知識記憶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幫助小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給予有效的重視。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習《琥珀》一文后,可以在課后作業任務布置中,將作業任務布置為上網瀏覽琥珀的照片,找出不同五種琥珀圖片并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就會利用網絡來收集琥珀的照片,提升他們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他們更好地了解課堂所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4.3 信息化的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學習質量提升的前提條件是小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習過程更加有趣,這是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重要方式。興趣導向有助于小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過程中發揮自我能力。在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中,將構建語文應用架構作為最重要的內容,通過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來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結果的展現,這是教師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方法。小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較差,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能夠有效地起到促進學生自我學習的作用,教學活動環節是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重要路徑。在這個過程中,要利用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好奇心來達到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目標。其中在教學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最重要的是體現小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學習《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課文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朗誦這篇課文,但如果只是簡單地朗誦這篇課文,很難激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用3D投影技術播放各類恐龍在天空飛翔的畫面,在這個情景下進行教學更能提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這種背景下信息技術成為教學改革的新方向。當前在信息技術的角度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加強小學教育所需要的條件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個過程中需要從課堂活動、課外活動、課后作業幾個方面來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