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益
眾所周知,閱讀是學生走進知識海洋的基本路徑,是他們與圣賢、大師對話的根本途徑,是他們積累語文知識、發展語文素養的最基礎學習活動。故而,關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關鍵能力培養就成為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更好地適應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切入點。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情,深入理解語文教材編寫意圖,吃透2022年版新課標思想,靈活地采取找準切入點,點燃課外閱讀興趣;聯系學習點,分享課外閱讀成果;關注體驗點,提升課外閱讀活力等策略,使得語文課外閱讀逐漸成為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成為他們語文素養積淀的基本路徑,以促進他們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穩步發展。本文將從課外閱讀的益處及如何培養閱讀能力兩個方面入手來進行闡述,希望能為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關鍵能力提供幫助。
一、課外閱讀的益處
(一)有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
品格的形成總是受外界的影響,這其中就包括我們所閱讀的書籍。吳承恩的著作《西游記》中孫悟空一角廣受好評,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總角兒童。究其原因,還是與孫悟空的人物形象有關。無論是花果山水簾洞時期的美猴王,還是在牛賀洲拜菩提師祖為師習得七十二般變化,乃至是蟠桃宴上偷吃金丹、大鬧天宮被壓于五指山下及后隨唐僧西天取經一路的斬妖除魔,所表現出來的桀驁不馴、不畏強權、敢于斗爭、嫉惡如仇、忠心耿耿等優秀品質,都是閱讀者愛他的原因,而這些優秀品質,也正影響著所喜愛他的人,孫悟空教會他們面對困難不能屈服,對待朋友要有情有義,處理事情要方正有度。再加之,小學生還處于對事物及人物的有意模仿階段,所以,讓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對于培養良好的品格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各項智力的開發
課外閱讀對學生在文史類學習方面有作用,鑒于書籍類型的多樣豐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喜好來選擇閱讀類型。工科偏好的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來擴寬自己在所喜愛的例如機械、昆蟲學等方面的知識面,但是,各類并不是完全割裂開的,一本書中的知識涉獵總是多樣的,只是偏重問題。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這對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起到了極好的互助作用。
思維是否靈活,取決于我們是否有多維度的知識體系可以讓我們在某一方面想不通時能夠切換角度,不至于一根筋走到頭卻一無所獲。所以,知識面的開闊需要多讀書,大量的閱讀能夠豐富頭腦,為后續需要智力來解決問題時提供智力來源,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更具有靈活性,在遇到問題思考時不會特別費力,他們會從自己以往積累的知識財富中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比其他孩子多樣。
(三)增長見識、提高文學修養
那些不曾見過的風景,終究可以在書本中領會。不能以身外之物島國的地方、獲得的感受,通過閱讀書籍,都可以使之如身臨其境。我們可能無法目睹長河落日、大漠孤煙,但依舊不妨礙我們想象中的場面所帶來的震撼,我們可能不能體驗攀越珠峰時的生死一線以及成功登頂時的自豪驕傲,但是不妨礙我們閱讀時產生的擔憂、糾結、自豪甚至是喜極而泣的淚水。遠不止風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性格,如果不在其領地生活一段時間,我們大概是不知道的,但是書籍可以告訴你,各國作者筆下的城市即使是虛擬創作的,也依舊會反映出實際的城市風格。這些,我們通過書籍就可以了解到,不用通過自身的實際體驗。
而通過書籍所擴寬的知識面不僅只反映在見識上,還會對我們的文學修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言語有禮有據、行為自然自如、下筆如有神助。
(四)受益終身
古往今來,因閱讀而成就偉大人生的例子層出不窮。著名詩人陸游,從小酷愛讀書,自己也收藏了大量的圖書,房間之內所見之處都可瞥見書籍的影子,在閱讀的影響下,成就了一代大家。毛澤東也是一位酷愛閱讀的人,且涉獵廣泛,從古典文學到政治經濟學都有很大的閱讀量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最終成為中國的革命家、戰略家、詩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閱讀名著、經典。這類書籍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和啟發意義對于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培養閱讀興趣,可以讓學生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遇到困難時,即使無法向周圍人尋求幫助,依舊可以從茫茫書海中找到慰藉自己的方法。世事萬千,時間長河中總有一個人、一件事是與其經歷極為相似的,而這我們或許無法從當下找到,但茫茫書海,會給予我們力量。
二、如何提高課外閱讀關鍵能力
(一)找準切入點,點燃課外閱讀興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一則古老的諺語,它對于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具有強大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激發、閱讀意識養成等是大有裨益的。為此,在日常教學中,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掌握學生閱讀學習心理特點,靈動地選擇課外閱讀的切入點,使得小學生對課外閱讀充滿期待,興趣滿滿,進而讓課外閱讀逐漸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成為他們語文能力發展、語文核心素養積累的堅實力量之源。
比如,在《守株待兔》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寓言故事我知道”展示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回家與家長異同搜集和整理好聽的、有意義的寓言故事。就這樣,學生會在《守株待兔》故事引導下,在家長的參與和幫助中,積極地去進行課外搜尋、課外閱讀。
隨著學生課外閱讀面的拓展,《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莊子》等書籍就會進入到學生視野之中,成為他們補充閱讀中的重要內容。在課外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一個閱讀展示活動,或是閱讀故事演講等,讓學生把《刻舟求劍》《坐井觀天》《愚公移山》《濫竽充數》《農夫與蛇》等故事分享出來。這樣的體驗學習,不僅能助力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得課外閱讀成為他們一種潛意識的學習活動,更能促進學生閱讀意識的增強、閱讀能力的提升,還有他們整理語言文字的本領得到發展,口頭表達能力獲得培養,進而使得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關鍵能力得到理想的提高,語文核心素養也在閱讀中得到進一步擴充。
(二)聯系學習點,分享課外閱讀成果
要切實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效度,使其能夠較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教師切不可脫離教材的影響與輻射,而是應該緊緊地依托學生語文學習點,并以此為輻射源頭,向著更廣、更深的層面拓展,讓學生的閱讀視角不斷開闊,學習積累日漸厚重起來。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設計一些“好故事”“好句子”“精美詞語”等學習分享活動,以此來助力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促進課外閱讀關鍵能力的培養。
比如,在《女媧補天》課文的學習之后,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去思考,這篇課文的類型是什么?并以此來引導家長和學生齊參與,去搜集類似的故事來補充自身的語文學習積累。在如此情景下,學生就會在該課文學習影響下,在家長的引導下去搜集一些神話故事,如《中國古代神話》《古希臘神話故事》《山海經》等。
緊接著,教師和家長就需要攜起手來,為孩子們共同營造一個讀神話故事、講神話故事、改編神話故事等學習體驗活動。像學生會在《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等故事中得到較好的引導和教育。此項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積累好句子、好詞語和精美的故事等。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開辟出專門板塊,引導學生去展示學習成果,分享學習體會,使得他們的閱讀能力、思考意識、表達本領等在活動中得到較好的發展。
由此可見,聯系學生課內語文學習點,并拓展至課外,鼓勵學生去進行課外閱讀與分享,勢必能較好地開拓學生的閱讀學習視野,豐厚他們的語言文字積累等,助力他們語文課外閱讀關鍵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三)關注體驗點,提升課外閱讀活力
把閱讀與學習體驗結合起來,是有助于小學生進行深度課外閱讀的重要切入點。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課內閱讀教學的積累,幫助學生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規劃,使其閱讀關鍵能力得到提升。如何才能達成這一愿景?筆者以為,關注閱讀學習的體驗點,就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舉措,這樣能夠提高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提升他們課外閱讀的自律性,進而使得他們的閱讀活力得到激發,閱讀實效性得到增強。
比如,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漢字的讀寫學習,開展一個“書寫規范字”“講普通話”活動,利用這個活動引導學生去嘗試閱讀戶外的廣告牌、市民公約,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欄等,通過閱讀來引導學生體驗,讓講普通話、寫規范字逐漸深入兒童內心,也會成為他們的一種課外閱讀關鍵能力。
又如,在中高年級教學中教師就需要走出單純地讀書、寫字等課外學習活動,而是結合課內的學習來設計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像在《花的學校》學習之后,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讀一讀泰戈爾詩集的活動,并以此來組織一次朗讀比賽,或是課本劇表演賽,以此來刺激學生的課外閱讀神經,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人泰戈爾,從中積累起豐富語文知識,積淀其較為厚實的課外閱讀能力。
從上述思考中不難看出,結合語文學科課內學習活動,設計一些必要的閱讀體驗點,是能夠助力小學生更好地走進課外閱讀天地之中的,是能夠助力良好課外閱讀風尚形成的,更會助力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關鍵能力發展。
簡而言之,培養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關鍵能力是造福于孩子一生的重要舉措,是他們擁有終身學習、持久學習的根本所在。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度研學新課標,在精準把握新時代背景下,特別是“雙減”政策大背景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趨勢和要求,把他們語文課外閱讀素質和關鍵能力培養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去謀劃,以此來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促進小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環境的營建,以助力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得到更理想的激發,閱讀意識增強,閱讀能力提升,使得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發展。
*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基礎教育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課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關鍵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立項編號:ZJKTY2111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