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劉紫凡,劉偉*
(1.伊犁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2.伊犁師范大學化學與應用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疆伊寧 835000)
教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1]。教育必須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和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人才。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在教學、科研和生活中融入思政教育,全方位引導學生成為具有一定政治素養的知識青年。在信息高度發達、思維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不僅是輔導員、班主任和思政教師的任務,也是專業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化學專業因其涉及學科廣、學時多、學生重視度高等特點成為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2],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以CNKI數據庫的981篇文獻為數據來源,通過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書目分析軟件Bicomb2、SPSS26為分析工具,分析歸納近年來化學思政的研究現狀,直觀展現目前在此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
“化學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課程理念,通過探究性、實踐性教學活動挖掘化學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課程教學模式[3]。化學思政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生的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遞三者融為一體,實現化學知識與思政教育的同頻共振。
采用書目分析軟件Bicomb2、SPSS26和輔助軟件Excel、CNKI期刊數據庫為研究工具。
以CNKI期刊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在CNKI高級檢索模式下,檢索時間設為2008~2021年,研究主題設定為“化學思政”,剔除會議、報紙、圖書等不相關文獻,共獲得論文1195篇,選擇以“化學思政教育”為主題研究的有效文獻981篇。
筆者在CNKI期刊數據庫以“化學思政”為主題進行檢索,并對各年份文獻進行統計得到圖1。由圖1可知:近5年來,化學思政教育逐漸引起教育界的關注并成為研究熱點。

圖1 化學思政文獻報道統計表
關鍵詞是作者對文獻內容的高度概括,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筆者將981篇文獻采用NoteFirst軟件導出后,利用Bicomb2對文獻進行關鍵詞統計,得到高頻關鍵詞統計表1。結果顯示:“課程思政”為最高頻關鍵詞,其次為“教學改革”,說明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如何推進思政教育的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教育者研究的熱點。高頻詞的統計分析可以快速鎖定化學思政研究領域的熱點,但它們之間的關系需要采用關鍵詞共詞分析獲得[4]。

表1 高頻關鍵詞統計表
高頻關鍵詞Ochiiai系數近似值矩陣的基本原理如下:近似值矩陣中的數字表明對應兩個關鍵詞間的相似性,其數值越接近1,表明相應的兩個關鍵詞之間的距離越近、相似度越大[5]。筆者借助Bicomb2對表1中的高頻關鍵詞進行共詞分析,以關鍵詞為對象、頻次閾值6≤X≤405為條件進行統計得到高頻關鍵詞詞篇矩陣,再將詞篇矩陣導入SPSS26,得到高頻關鍵詞Ochiai系數近似值矩陣(表2)。由表2可知,其他關鍵詞與課程思政的距離關系由近及遠分別為:教學改革(0.412)、立德樹人(0.300)、生物化學(0.281)、有機化學(0.235)……,說明研究者關于化學“課程思政”與“教學改革”的研究最多。

表2 部分高頻關鍵詞近似值矩陣
對高頻關鍵詞展開聚類分析,并繪制相應的譜系圖,能較為直觀形象地描述高頻關鍵詞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解析學科化學與思政的研究主線和研究范圍,詳情見圖2。根據關鍵詞聚類分析的原理[6]可以將譜系圖分為五類。由圖2可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目前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挖掘學科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并將其潛移默化地融入理論、實踐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實現教書與育人、立德與樹人的有機結合仍是當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7-9]。

圖2 高頻關鍵詞聚類樹狀圖
筆者根據高頻關鍵詞聚類樹狀圖,在多維尺度分析圖中繪制化學思政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如圖3所示。

圖3 化學思政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根據戰略坐標圖的解讀原則[10],各個關鍵詞在坐標中所處的位置用小圓圈表示,距離越近,關鍵詞間的聯系就越緊密。坐標橫軸表示向心度,表示領域間相互影響的強度,縱軸為密度,表示某一鄰域內部聯系的強度,位于坐標中心的關鍵詞影響力最大。由圖3可知,位于第一象限的領域1中的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等關鍵詞具有較高的密度和向心度,他們的研究成果豐富,也是國內化學思政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位于第一、二象限的領域2,其內部聯系密切并處于研究網絡的中心地位,與其他四個鄰域之間的聯系也很緊密;位于第二、三象限的領域3中的探索、教學、思政等關鍵詞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該領域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在整個研究網絡中具有潛在的重要作用;領域4分布于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位于第三象限的化學、化工專業、分析化學、有機實驗等關鍵詞的內部聯系緊密,題目明確,并且有研究機構對其進行多次研究,但在整個研究網絡中處于邊緣地位,可能因為沒有更新的成果出現而不活躍;位于第四象限的領域5在整個研究網絡中處于邊緣地位,說明與教學改革、教學方式相關的成果的數量比較少。此外,從圖3進一步分析可知,化學思政主要圍繞思政元素、立德樹人、教學(橫軸)、有機化學和結構化學(縱軸)展開,化學思政共同關注的焦點是化學、教學方法。
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僅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局限性日益凸顯,高等教育急需構建全員參與的大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課程思政”[11]。化學教育領域關于課程思政的研究涉及到眾多化學課程,仍以高等教育階段為主,中學階段的文獻比較少。目前,教師在講授思政理念時仍以講授法為主,教學效果不理想[12]。雖然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思政元素的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但依然存在教學目標與思政教學的結合點單一、內容覆蓋面狹窄、融合程度不足等問題。
基于研究現狀和影響因素的綜合考慮,筆者提出了化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建議:1.提高教師的思政水平,教師要用教育者的視野引領學生向往未來,用學術者的聲音喚起學生的夢想;2.教師要注意挖掘化學教材中真實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學生的生活和課堂,不能空談拼湊,不能大話虛言,要用生動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實現育人目標;3.教師要加強初中階段的化學思政教育,做好階段銜接,努力做到中學明理、大學求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設計思政元素,有階段性地開展銜接教學;4.教師要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思政意識,增強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