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俊博



[摘 要]企業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選擇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發現: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企業創新水平提升越顯著;數字化轉型通過提升企業風險承擔能力,提高企業創新水平。基于此,文章還提出加強政策引導、優化管理體制、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培育核心能力等建議。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風險承擔;企業創新;上市公司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30
[中圖分類號]F273.1;F27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2-0093-03
0? ? ?引 言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由于研發活動投入大、回報周期長,企業往往缺乏主動創新的動力,互聯網平臺可以化整為零,使全球范圍內的創新要素參與到創新過程,有效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提高創新迭代效率。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路徑選擇,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實證研究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機制,有利于理解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創新會產生怎樣影響?其內在作用機制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對于數字經濟背景下促進企業創新,乃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由于上市公司是我國市場主體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本文選擇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探索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機制。
1? ? ?研究背景和研究假設
伴隨數字化進程持續推進,企業不斷探索數字化轉型方法與路徑,企業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企業績效提升、企業價值創造具有重要影響。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成長型企業凝聚競爭優勢。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降低外部融資成本,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朱曉芳以新零售企業為研究樣本,研究發現企業數字化轉型能顯著提升企業績效[1]。“專精特新”上市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能夠完善企業機制,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數字化轉型與社會責任履行統一于企業可持續發展框架之下,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其履行社會責任越積極。
從外部環境來看,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投資者投資方向傾向于數字化轉型意愿強烈和轉型程度高的企業,而企業披露數字化轉型相關信息的積極性也在不斷增強,以期提升企業估值水平,進而在激烈的資本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企業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使得融資渠道持續拓寬,進而為企業創新持續注入現金流。另外,基于市場供求關系,大數據時代消費者需求變得多元化,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和信息不對稱下的外部環境,以及增強行業競爭優勢提供了條件。企業通過創新能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價值,獲取更多市場份額,進而提升核心競爭力。
從內部環境來看,數字化轉型加速企業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企業創新需要整合資源與相關信息,并實現信息共享,這樣一來,企業創新要素流動不斷加快,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企業擁有更高生產柔性和供應鏈協同能力[2]。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企業獲取內部員工需求等信息,為員工提供滿足需求的條件,增強員工的企業認同感與凝聚力,形成學習型企業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還能夠拓展企業創新空間[3]。數字化轉型更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產品價值轉向物質產品與數字服務并存,企業在出售產品時附加解決方案,企業市場優勢進一步增強。此外,大數據技術賦能企業創新自生長性,企業根據用戶反饋及時評估創新效果,從而持續不斷地進行改進。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數字化轉型有助于促進企業創新。
投資者保護制度能夠減少企業過度投資,保護股東利益,進而提升企業風險承擔水平。企業若存在多個非控股大股東時,風險承擔水平顯著提升,且非控股大股東數量越多,風險承擔水平越高[4]。此外,企業管理層權力對風險承擔水平具有重要影響,管理層權力越大,企業決策過程中回避風險的傾向性越小,風險承擔水平越低,但是當企業監督機制較好時,完善的監督機制能夠弱化其抑制作用。
風險承擔反映企業在不確定條件下投資風險偏好,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能夠有效提升企業風險承擔能力。首先,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提升企業經營效率,進而提高企業風險承擔能力。數字仿真、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的運用,能夠進一步提高產品價值,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大數據技術能夠幫助企業合理預測消費者需求,進行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提高企業經營效率,由此提高企業風險承擔能力。其次,數字化轉型能夠拓展企業融資渠道,進而提高企業風險承擔能力。企業創新投資風險高、回報周期長,需要資金量大,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時代趨勢的做法,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因此能夠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拓展資金來源,提升企業風險承擔水平。再次,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穩定生產環境,進而提高企業風險承擔能力。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有助于減少外部信息不對稱現象,而且能夠抑制企業內部委托代理問題的發生。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進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進一步抑制管理層投機行為,還能使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不斷完善,數字化發展戰略不斷完善,應對環境不確定性沖擊的能力更強,因此風險承擔能力更高。陳小輝等[5]研究發現,企業風險承擔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促進企業創新。企業創新作為高投資風險活動,企業提高風險承擔能力有助于為其提供穩定的創新環境。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提升企業風險承擔水平促進企業創新。
2? ?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擇
本文選擇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對樣本依據現有研究作出如下處理:①剔除金融、保險類公司;②剔除ST、*ST類公司;③剔除主要變量缺失的企業。本文最后得到10 668個樣本。本文主要變量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及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China Stock Market & Accounting Research Database,CSMAR)。本文利用Stata17.0軟件統計處理數據,對連續變量進行縮尾處理。
2.2? ?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企業創新(Rd),借鑒其他學者研究成果,使用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進行衡量。
(2)解釋變量:企業數字化轉型(Dt),參照現有研究利用Python對上市公司年報進行文本分析,將與數字化相關的關鍵詞詞頻對數作為其代理變量。
(3)中介變量:風險承擔(Risk),參照余明桂等學者研究,以盈利能力波動性衡量企業風險承擔水平。
(4)控制變量:選取有關上市公司企業規模、會計師事務所、營業收入增長率、公司虧損、資產負債率、經營活動現金流等作為控制變量。
以上各種變量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3? ? ?實證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表2展示了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數字化轉型(Dt)標準差達到1.213 0,表示不同企業間數字化轉型程度差距較大,企業數字化轉型取值區間較廣,為本文研究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提供了良好的數據基礎。企業創新(Rd)均值為0.046 0,最大值達到
0.240 0,但是最小值僅有0.000 1,反映了A股上市公司企業創新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公司虧損(Loss)的均值為0.112 1,說明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企業正常運行。從表2描述性統計結果來看,控制變量分布與現有文獻基本一致,未見異常。
3.2? ?回歸分析結果
表3第(1)列表示未加入控制變量下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創新的回歸結果,數字化轉型的估計系數為0.003 3,在1%水平顯著,初步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越能推動企業創新。
表3第(2)表示在控制企業規模、營業收入增長率、資產負債率、經營活動現金流等公司可觀測企業特征后,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創新依然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這表明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能夠顯著提升企業創新水平,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符合時代要求,能夠為企業創新提供強大動力,因此驗證H1,即數字化轉型能夠推動企業創新。
表3列(3)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對風險承擔水平的影響,可以看出,企業數字化轉型與風險承擔水平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估計系數為0.001 4,說明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正向提高企業風險承擔水平,即數字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企業風險承擔水平得以提升。
表3列(4)中,數字化轉型、風險承擔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04 2與0.041 1,均在1%水平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風險承擔在企業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創新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即具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風險承擔能力——(推動)企業創新”效應,因此驗證假設H2。
3.3? ?穩健性檢驗
本文采用研發投入的自然對數衡量檢驗以上結果的穩健性,代入模型再次進行實證分析。替代變量后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回歸結果未產生實質性變化,證明了模型設定和研究結果的穩健性。
4? ? ?結論與建議
本文就企業數字化轉型、風險承擔與企業創新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選取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得出結論:①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能夠促進企業創新;②數字化轉型通過提高企業風險承擔能力進而推動企業創新。
根據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①加強政策引導,優化管理體制。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加大政府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數字治理體系,加快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夯實數字化發展基礎。提高行政審批效率,高質量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擴大金融科技發展空間,更好地使金融為實體經濟賦能,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②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培育核心能力。數字化轉型能夠為企業提供穩定創新環境,因此,企業應加大數據要素的投入力度,結合自身生產狀況,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提升風險承擔能力,從而為企業創新營造穩定的內部環境。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企業牢牢掌握發展自主權的關鍵。因此,企業應牢牢把握時代機遇,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數字化轉型認識,推進企業創新,實現企業提質增效。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婕,劉新.商業模式數字化轉型與新零售企業績效:基于組織變革和技術嵌入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23(2):153-156.
[2]戚聿東,肖旭.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變革[J].管理世界,2020(6):135-152,250.
[3]劉政,姚雨秀,張國勝,等.企業數字化、專用知識與組織授權[J].中國工業經濟,2020(9):156-174.
[4]馮曉晴,文雯.多個大股東與企業風險承擔[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0(2):25-36.
[5]陳小輝,張紅偉.數字經濟如何影響企業風險承擔水平
[J].經濟管理,2021(5):9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