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程浩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事業單位經營活動也日趨頻繁,事業單位對外投資作為其經營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必要通過加強監管來實現自身對外投資效益最大化。但現階段,很多事業單位在對外投資監管上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提升投資監管效率和風險防范。文章首先闡述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的相關概念,其次分析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的基本原則,指出當前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優化對外投資監管技術方法、拓寬對外投資監管內容范圍,以及引入社會監管機制等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提升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水平,為事業單位穩健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49
[中圖分類號]F81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2-0152-03
0? ? ?引 言
隨著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事業單位為了能夠確保自身穩健運營,開始從事一些具有經營性質的業務,其中對外投資就是事業單位的經營活動內容之一。現階段,事業單位對外投資呈現多元化趨勢,可以依法使用貨幣資金、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等向其他單位投資。根據《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的規定:事業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對外投資;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應當有利于事業發展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經可行性研究和集體決策,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事業單位不得使用財政撥款及其結余進行對外投資,不得從事股票、期貨、基金、企業債券等投資,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事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積極開展投資監管工作,確保事業單位投資的科學性、規范性、有序性。
1? ? ?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概述
1.1? ?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的概念
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是指事業單位將其擁有的貨幣資金、實物資產以及無形資產以投資形式用于其他單位業務和項目[1]。從投資期限角度來看,事業單位對外投資分為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從權益屬性角度來看,分為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也就是事業單位對自身的對外投資情況進行監督管理,通過監管來實現投資風險防范以及資源有效利用[2]。
1.2? ?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的基本原則
要想合理開展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工作,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現階段可以遵循客觀性、全面性、可比性三大原則開展此項工作。
1.2.1? ?客觀性
事業單位在開展對外投資監管工作過程中應當從客觀角度出發,重點考察對外投資項目和業務是否科學、可行,在監管工作中要客觀反映這些項目和業務的實際運營狀況。
1.2.2? ?全面性
事業單位在開展對外投資監管工作過程中應當秉承全面性原則,整理匯總對外投資配套信息,通過全面監管來掌握對外投資相關事項,以便發現潛在的風險和問題[3]。
1.2.3? ?可比性
事業單位在開展對外投資監管工作過程中還應該遵循可比性原則,將一些對外投資項目與之前的類似項目和業務進行對比監督,通過分析二者之間進展的差異性來發現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為單位領導層作出進一步決策提供對比參考依據[4]。
2? ? ?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現存問題
目前,部分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監管制度、監管技術方法、監管內容以及社會監管機制等方面,具體情況如下。
2.1? ?對外投資監管規章制度不健全
一部分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監管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夠規范、明晰,缺乏對投資收益風險的相關調研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外投資監管崗位設置缺乏合理性。很多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崗位并沒有安排專人開展相關工作,有相當一部分單位采取兼職方式進行,主要是由財務部門人員兼職此項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對外監管工作出現問題,也難以落實責任,且財務部門人員還有本職工作,所以也不利于對外投資監管工作的開展。第二,對外投資監管反饋機制不健全。部分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反饋機制存在著程序鏈過長的情況,在開展監管工作過程中發現問題需要通過層層反饋的方式,由監管人員反饋給部門負責人,再反饋給分管領導,最后才能到單位負責人手里。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就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反饋給單位負責人,導致決策不及時且容易引發對外投資風險[5]。
2.2? ?對外投資監管技術方法存在單一性
從監管技術方法角度來看,我國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方法普遍較少,很多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著對外投資監管技術方法過于單一的情況,通常采用數據分析法和走訪調查法中的一種或者兩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而這兩種監管技術方法是最基本的監管方法,數據分析法雖然能夠通過分析數據的合理性發現對外投資內容的不合理、不合規之處,但是對于一些隱蔽的項目投資問題不能夠深入驗證其合理性。同時,雖然有些單位結合走訪調查法來監管對外投資項目和業務開展進度,但是現場走訪并不能夠完全發現項目本身的問題,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監管效率的提升。此外,部分單位還存在著投資事后審查形式化的情況,沒有事后動態跟蹤投資項目,不利于提升投資監管質量。
2.3? ?對外投資監管內容不全面
部分事業單位存在著對外投資監管內容不全面的情況。一些事業單位經過多年的發展,對外投資已經實現常態化、規模化,但是并沒有對一些新興項目進行全方位監管,未梳理所有對外投資項目和業務,也沒有在執行投資決策前運用專業的方法和程序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自然也就難以做到對外投資監管的動態調整,內容上難免會存在滯后性。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投資項目就會取決于領導個人意見,并未經過集體決策,進而導致事業單位缺乏對投資項目利弊的全面權衡,不能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使得對外投資風險增大,不利于事業單位資產的保值增值。
2.4? ?對外投資監管未引入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
很多事業單位現階段仍未引入外部監管機構,且在單位對外投資監管上存在著不合理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現階段有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仍處于“自檢自查”的狀態,沒有引入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來客觀評價其對外投資的科學性、合理性。缺乏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的外部監管,容易造成對外投資監管缺乏公正性、客觀性。同時,有相當一部分單位在對外投資監管上,也存在相關財務人員的理論素養不夠,實際工作經驗不足,學習投資分析相關理論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不利于引入外部中介機構進行協同監管,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3? ? ?事業單位加強對外投資監管的建議
3.1? ?完善監管相關制度
對于現階段有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對外投資規章制度不健全的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優化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崗位設置。事業單位應當積極設置對外投資監管崗位,將此項工作從財務部門中脫離出來,杜絕發生由財務部門人員兼職此項工作的事情。安排專職人員開展此項工作,并明確每一個崗位的具體權責,出現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落實責任。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對外投資監管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夠間接提升對外投資監管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拓展對外投資監管工作內容和范圍。
第二,建立健全對外投資監管反饋機制。部分事業單位對外投資反饋機制存在著程序鏈過長的問題,在完善規章制度過程中要對不同的風險進行分類、分級,對于一些需要層層反饋的問題,可以采取以往既定的方式進行反饋,對于一些亟待解決的對外投資問題,對外投資監管人員應當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反饋給單位負責人,為單位負責人作出正確的決策爭取更多的時間,避免決策不及時產生對外投資風險。
第三,建立健全績效考核機制。監管工作順利開展也需要相應的績效考核機制,所以對于對外投資監管人員的工作情況,單位可以在規章制度中進行量化考核,將其工作狀態和成效與績效掛鉤,對監管工作開展全面、到位的人員給予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并納入薪酬體制中,提升監管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為此項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應在對外投資監管工作的績效考核中,強調對外投資的全過程監控,應持續分析對外投資的現金流、內部收益率及風險變化,并及時就可能出現的投資風險制定防控預案。
3.2? ?優化對外投資監管技術方法
事業單位應當在數據分析法和走訪調查法這兩種最基本的監管方法基礎上引入對比分析法,以此輔助數據分析。調出以往類似對外投資的信息數據,通過對比分析來發現對外投資內容的不合理、不合規之處,進而發現一些隱蔽的項目投資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完善。同時,事業單位在走訪調查對外投資項目時要控制好時間間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訪方式,強化對外投資監督。此外,事業單位還應當盡可能地避免投資項目事后審查形式化情況的發生,監管人員要在特定時間內能夠動態跟蹤投資項目事后情況,重點考察是否存在投資后的潛在風險,盡可能提升投資監管質量。另外,在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的優勢,以及信息技術對投資進行實時監控,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投資項目進行橫向市場對比。例如,可以考慮采用數據包絡法、層次分析法、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分析法等先進投資分析技術來分析對外投資狀況,這就需要結合大數據技術及時搜集數據信息,并建立相關模型實時分析投資狀況,并加以監管。
3.3? ?拓寬對外投資監管內容范圍
很多事業單位存在著對外投資監管內容不全面的情況。鑒于此,事業單位應當不斷拓寬對外投資監管內容范圍,要能夠實現分類監管。事業單位應當參考績效審計工作,拓展對外投資監管內容范圍,不僅從經濟角度加以監管,還要從社會責任、國家發展戰略角度加強監管。例如,某些負責社會綜合管理的事業單位,應結合國家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等戰略,在污水處理、垃圾分類處理、河道治理、城鄉道路建設、教育衛生設施等方面,通過承擔建設、特許經營等模式,梳理對外投資項目和業務,實現對外投資監管全覆蓋。
此外,事業單位在執行投資決策前應邀請權威人士運用專業的方法和程序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避免發生部分投資項目由于監管機制缺失,不經過集體決策的情況發生。通過可行性分析,促進事業單位對投資項目進行利弊權衡,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規避對外投資風險。
3.4? ?引入社會監管機制
現階段,有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對外監管仍處于“自檢自查”的狀態,缺乏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監管機構的介入。鑒于此,事業單位應適當引入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即利用第三方監管機制來彌補內部對外投資監管上的不足。要求以會計師事務所為代表的第三方審計機構采取專業審計監管方式方法進行客觀審查。單位對外投資監管人員也要積極學習社會監管機構的監管經驗,合理應用到日常工作中,提升對外投資監管工作效率。同時,事業單位還應當加大對外投資監管投入力度,不僅要根據實際業務量給予對外監管人員物質獎勵,還應及時更新監督配套設備,與當前監管工作實際需求相匹配,這樣才能更好地協同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對外投資監管工作,也會為此項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一定保障。
4? ? ?結束語
在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深化的大環境下,事業單位的資源可以進行多元化利用。對外投資作為事業單位日常運營的重要內容之一,事業單位必須給予高度重視,通過對外投資監管確保單位正常運作和發展。對于現階段部分事業單位對外監管上存在的問題,其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實現監管防控,希望能夠為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信息
依據。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楠.事業單位對投資企業財務監管分析[J].大眾投資指南,2022(11):77-79.
[2]周靈慧.事業單位對投資企業財務監管的探討[J].質量與市場,2020(9):16-18.
[3]韓濤.關于加強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管理的建議[J].商訊,2020(15):131-133.
[4]盧桂玲.察爾森水庫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管理對策[J].東北水利水電,2020(12):68-70.
[5]劉筱.淺議事業單位投資企業存在的問題及監管對策[J].財會學習,2020(5):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