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藝 馮林陽 李彥君


[摘 要]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但也帶來了稅收征管方面納稅主體難以確定、稅收管轄權界定不明等問題。文章以抖音平臺為研究對象,闡述其基本情況和業務模式,分析抖音平臺涉稅政策和稅收征管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稅收征管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抖音;平臺經濟;稅收征管;稅收風險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51
[中圖分類號]F812.42;F724.6;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2-0158-03
0? ? ?引 言
近年來,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助推中國經濟邁上了新臺階。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業態日益豐富,主體更加多元,數據價值更加凸顯。平臺經濟是指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驅動的新型經濟形態。在平臺經濟模式中,網絡平臺、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構成了一個無法分割的商業模型[1],在這個模型的基礎上,大量商家和消費者成為平臺經濟的主體,他們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商品的買賣、信息的交換、服務的提供等。平臺經濟有穩定就業、拉動消費的雙重作用,具有“跨地域、跨時間、跨空間”的特征[2],然而,這種新興的業態給我國當前稅收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本文在此背景下,選取短視頻社區平臺中的抖音視頻平臺為分析對象,就其涉稅政策和稅收征管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平臺經濟中的稅收征管問題提供解決思路。
1? ? ?研究背景
1.1? ?抖音平臺基本情況
2016年,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抖音”短視頻平臺,它是目前非常活躍的一個新媒體平臺。隨后,該公司于2017年5月上線抖音海外版TikTok。經過多年發展,抖音已經成為首屈一指的短視頻平臺。“2022抖音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抖音國內日活躍用戶數突破2.5億,國內月活躍用戶數突破5億,2022年抖音演藝類直播全年同比上漲95%,平均每場直播觀眾人次超3 900人,演藝類直播打賞收入同比上漲46%。
1.2? ?抖音業務模式
抖音的主要業務包括短視頻、直播、商業推廣等,以“短視頻+直播”為基礎,延伸至商業推廣和電商。
1.2.1? ?直播打賞
觀眾在觀看主播直播時將現實貨幣兌換成虛擬貨幣或者禮物,并贈送給主播。
1.2.2? ?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是指品牌方通過平臺直播技術,由主播向消費者進行線上展示、售賣商品的過程。主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帶貨:“商品櫥窗”和“抖音小店”。
1.2.3? ?創作收益
抖音推出創作者激勵計劃,以此激勵用戶內容創作,主要分為視頻贊賞、站外播放激勵、中視頻計劃3種。
1.2.4? ?商業推廣
商業推廣主要包括任務中心、傳播任務、繁星計劃等。
2? ? ?抖音平臺涉稅政策與稅收征管問題分析
2.1? ?抖音涉稅政策
2.1.1? ?增值稅政策
抖音平臺直播打賞業務主要為主播與經紀中介簽約或合作。用戶兌換虛擬禮物贈送給主播,抖音將打賞收入抽成后,再將打賞收入支付給經紀中介。抖音平臺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繳納6%稅率的增值稅。
(1)經紀中介取得的收入。若經紀中介年應稅銷售額和賬簿健全,符合一般納稅人規定,需按照6%的稅率繳納稅款;反之則為小規模納稅人,可按照3%的稅率繳納稅款。
(2)經紀中介向主播支付報酬。第一,若主播成立有限公司、合伙或個人獨資企業,經紀中介可獲得增值稅專票進行進項抵扣;第二,若主播為自然人,則經紀中介無法獲得專票,不能進項抵扣。
(3)品牌方行為屬于銷售貨物,多屬于增值稅中的一般納稅人,以13%或9%的稅率繳納稅款。
(4)主播直播帶貨業務。其主要包括“坑位費”
和“銷售提成”兩種收入,均屬于增值稅的應稅服務,前者按照銷售無形資產繳納稅款,后者按照現代服務中的經紀代理服務繳納稅款。因此,在主播為個體工商戶,或成立個人獨資、合伙企業及有限公司時,主播應按照6%的稅率或者3%的稅率繳納稅款;若為自然人,按照3%的稅率繳納稅款。
(5)主播打賞收入。現今的法律法規中對直播打賞收入性質并無明確規定,存在“贈予性質”或者“消費性質”兩種觀點。主播提供滿足觀眾的視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活動,觀眾通過打賞支持主播,該收入屬于消費性質。而另有學者認為該行為屬于附條件的贈與行為,應予以免稅。
2.1.2? ?個人所得稅政策
(1)打賞收入。當前,相關稅法對直播打賞收入性質并無明確規定,存在“贈予性質”或者“消費性質”兩種觀點[3]。在“消費性質”觀點下,與抖音平臺或經紀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的主播,獲得的打賞收入為“工資薪金”,由抖音平臺或經紀公司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如果主播與抖音平臺、經紀公司是合作關系,或者是獨立工作室,此時,獲得的打賞收入是“勞務報酬”,抖音平臺或經紀公司也有義務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直播帶貨收入。此部分大體分為“銷售傭金”和“坑位費”。這筆資金一般由付款商與主播、付款商與平臺、經紀中介或工作室協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綜上,主播打賞或直播帶貨收入的個人所得稅征收情況如表1所示。
(3)短視頻創作收入。創作者會發布視頻進行廣告推廣,進而開設“櫥窗”吸引用戶購買商品,在此情況下,創作者的個人所得稅征收情況如表2所示。
2.1.3? ?企業所得稅政策
抖音平臺是企業所得稅規定的納稅主體,按照規定,應當繳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經紀中介大多須繳納企業所得稅,當它符合小型微利企業的條件時,便可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品牌方計入成本時,可將平臺或中介公司的手續費納入企業所得稅,以便稅前扣除,降低成本。
2.2? ?抖音平臺稅收征管的問題
2.2.1? ?納稅主體認定難度大
經紀中介入駐抖音的數量持續上漲,且由于平臺、抖音達人、經紀中介以及品牌方之間的關系不同,所得收入性質也不同,導致稅收征收管理過程十分復雜。同時,抖音達人基于自身利益考慮趨利避害,加之一些規模小且會計核算不健全的公司財務人員專業性不強,對涉稅業務不熟練,甚至不愿意履行納稅義務。此外,抖音平臺參與者大多是個體,導致稅務機關對個人所得難以有效監控,最終容易導致稅款流失。
2.2.2? ?核定征收方式有待完善
根據個人所得稅相關規定,若抖音主播取得的所得為綜合所得,則應按照45%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若為經營所得,則應按照35%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核定征收方式有待完善,許多主播往往會選擇“稅收洼地”或靈活用工平臺稅收代征等形式降低稅負,導致國家稅收流失。
2.2.3? ?稅收管轄權存在爭議
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其牽涉的區域范圍不斷擴大,稅收管轄權的爭議日益突出。在我國,稅收管轄權分為“居民管轄權”和“地域管轄權”。平臺經濟會將實體市場虛擬化,使得商家與消費者能夠在任何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易。由于該平臺可能會將服務器設置在稅率較低或無稅收的境外,采用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跟蹤法無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4]。
此外,由于平臺中有大量的自然人,平臺經濟中會出現主播或者創作者在一處進行拍攝,或者介于兩地之間,而在另一處發布視頻的情況。如果行為人的平臺注冊地為主管稅務機關所在地,那么會導致稅源創造地和稅收征收地不一致,加劇稅收與稅源相背離的現象,與稅收公平原則相違背。
2.2.4? ?稅源監管困難
“2022抖音618好物節”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6月1日—18日,抖音電商直播總時長達4 045萬小時,參與活動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159%。平臺經濟使得原本批量化的流水線和大額交易被大量分散、小額度的交易所取代,將征稅對象轉移到了沒有進行過稅務登記的個人納稅主體身上,以票管稅難以實現。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主播認證身份弄虛作假,導致抖音平臺和稅務機關不能完整掌握用戶的全部收入。此外,實際收入和交易時間掌握在平臺和第三方支付平臺手上,現實中稅務機關很難對其有效掌握。
3? ? ?抖音平臺稅收征管的對策建議
3.1? ?完善稅收監管體系
3.1.1? ?明確納稅主體
針對平臺經濟出臺專門政策文件,對地方注冊的平臺公司、多頻道網絡(Multi-Channel Network,MCN)機構相關的自然人進行管理,并明確規定自然人必須在平臺上使用身份證號進行實名認證[5]。沒有身份證明的自然人,平臺公司、MCN機構等要先對其進行收集,之后提交給稅務部門,在經過審核并確定其正確無誤后,才能給予稅務登記號碼。
3.1.2? ?加強稅收征管“數據管稅”,建立涉稅信息共享機制
一是要推行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新型稅務征收管理方式,在稅收征管過程中實現“數據管稅”。二是推動涉稅信息電子化,突破地域、時空、經營方式的限制,納稅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在互聯網上全程、無紙化地完成全部涉稅事項,提升納稅服務的準確性和便利性。三是基于區塊鏈技術,通過對稅收來源的實時監測,提高稅收征管效率,進而建立適合平臺經濟環境下的稅收信息共享機制,以減少或消除員工、第三方平臺和稅務部門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提高納稅人對平臺經濟的稅收遵從度。
3.1.3? ?明確稅收管轄權
為防止區域間稅收收入與稅源相背離,國家需要界定稅收管轄權,堅持稅收與稅源相一致,精確而清楚地界定收入來源,當平臺與個體不在同一地域時,對于個體從平臺獲得的收入,可以由其居住所在地的稅務部門來管理。具體來說,有關平臺需要將個人的收入數據、交易信息等完整收集起來,然后將其傳輸到個人所在地稅務機關。為了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當平臺將所得收入支付給個人時,可以由其充當稅款扣繳義務人,代扣個人的個人所得稅。在每年的匯算清繳中,由個人對其所得和其他有關情況進行納稅申報,并調整相應的稅額,以達到多退少補的目的。
3.2? ?培養復合型稅收管理人才
稅收管理部門應從“信息管稅”向“數據管稅”轉變。在數據分析上,針對“新經濟”發展的特點,稅務部門應選拔和培養既有稅收專業知識,又有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稅收管理人才,使其能夠分析涉稅數據,探索稅收征管規律,精準識別和監測稅收風險。
3.3? ?提高納稅人遵從度
稅務機關應加大對稅收法律法規的宣傳與指導力度,提高納稅遵從度。加強日常稅法宣傳,創新宣傳渠道,將稅務知識與新媒體相結合,以多種形式向大眾呈現;設置稅務代理人,承擔納稅人的相關納稅風險,更好地幫助不懂稅法的個人進行申報,提供更為專業的納稅服務,防止出現漏繳、錯報等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允堯,劉海運,黃少堅.平臺經濟理論研究動態[J].經濟學動態,2013(7):123-129.
[2]徐晉,張祥建.平臺經濟學初探[J].中國工業經濟,2006(5):40-47.
[3]周克清,劉文慧.平臺經濟下個人所得的稅收征管機制探索[J].稅務研究,2019(8):83-88.
[4]邊羽美.大數據時代下網絡主播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探
究:兼議納稅人識別號輔助稅收經驗運用[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增刊2):64-67.
[5]唐博,張凌楓.稅收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納稅遵從度的影響研究[J].稅務研究,2019(7):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