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貞林 張麗瑋


[摘 要]在全球科技浪潮中,專利已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在促進科技創新和推動技術開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運用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對國內專利組合研究成果進行發文量和關鍵詞分析,從專利組合分析模型、專利組合管理策略和專利組合價值評估3個方面梳理總結國內專利組合的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為未來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專利組合;可視化分析;CiteSpace;研究綜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55
[中圖分類號]F204;F27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2-0170-03
0? ? ?引 言
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的科技創新浪潮中,專利已經成為一個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武器。而單一專利難以應對日漸激烈和復雜的市場競爭,以專利組合為基本研究單元的技術戰略分析逐漸成為學界和業界的關注焦點[1]。
所謂專利組合,是指利用專利之間相似相異、補充互斥等關系形成的,具有防御、競爭等功能的專利集合[2],其相較于單一專利能創造更多直接和間接價值。一方面,專利組合內包含各種不同技術領域的專利,可以促進專利權人的技術開發;另一方面,專利組合可以實現對各類型、各層次創新的支持,實現創新價值,既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提高其在市場中的地位,也能有效實現對競爭對手的技術防御。
通過近年來國內專利組合文獻的可視化分析和整理,本文從專利組合分析模型、專利組合管理策略和專利組合價值評估3個方面對現有專利組合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總結,系統地對相關研究進行解析。
1? ? ?研究方法
為了對專利組合的相關文獻作出系統的分析,本文選用CiteSpace軟件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筆者將文獻名“專利組合”作為檢索條件,并不限制領域和持續時間,最終檢索到165篇文獻。筆者觀察發現國內專利組合發文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這說明專利組合的相關研究仍是我國學界關注的焦點。
本文使用CiteSpace軟件生成專利組合領域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1所示,由此得到國內專利組合領域的研究熱點。圖譜中節點越大,所代表的關鍵詞共現頻次越高;顏色越淺,關鍵詞越新;節點間連線粗細,則表示二者間的聯系密切度。
由圖1可知,除專利組合外,國內包括“專利戰略”“專利策略”“專利管理”“組合分析”等高頻關鍵詞,反映了國內的專利組合管理策略、專利組合分析等研究熱點。同時,國內高頻關鍵詞中還包括“專利價值”“價值評估”“價值”,由此可看出國內對專利組合價值評估這一研究方向也比較關注。
2? ? ?專利組合研究內容
結合上文分析結果與相應文獻內容的整理,下面從專利組合分析模型、專利組合管理策略和專利組合價值評估3個方面對專利組合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
2.1? ?專利組合分析模型
企業利用專利組合分析模型可以評估企業在不同技術領域的優勢和劣勢,并為決策者在戰略研發投資方面提供支持。目前,最為經典的是恩斯特(Ernst)[3]提出的公司和技術層面的專利組合分析模型,且被國內學者反復采用并改進。
部分學者從更換指標和指標計算方法的角度進行改進,如閆杰等人[4]使用技術規模、相對技術優勢和相對技術整合能力等修正指標,朱相麗等人[5]則使用技術吸引力、專利相對位置和相對優勢指標進行修正。還有一部分學者則在模型中加入了技術生命周期因素,如張世玉等人[6]、馮雪飛等人[7]、鐘華等人[8]運用技術成長曲線,設計了由相對專利位置和技術生命周期指數組成的專利組合模型;皇甫晶等人[9]則加入了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S曲線及技術成熟度預測理論。
總的來說,從技術層面對專利組合進行分析依然是學術界研究的主要方向。
2.2? ?專利組合管理策略
專利組合管理策略可以幫助企業合理管理專利,優化專利布局和資源配置。從技術關聯度的角度來看,楊鐵軍[10]和李輝等人[11]總結了根據某一技術點進行層級搭建并動態調整的專利組合策略。除圍繞單一技術,馬吉平等人[12]也指出了圍繞不同等級的組合技術布局的組合策略。季丹[13]則是從基礎發明專利和選擇發明專利的關系設計專利組合策略。
從專利組合屬性的角度來看,曹勇等人[14]從組合內專利數量及相互關系將專利組合策略分為規模化、互補性和替代性3種;岳賢平[15]則將專利組合策略分為基于專利數量和質量、企業規模、專利來源和產品生命周期等的策略。此外,孫寅迪等人[16]從新產品開發角度研究專利組合的管理策略。
綜上所述,專利組合管理策略的制定可以綜合考慮不同的屬性和角度,如技術關聯度、規模等,以實現專利組合的合理管理和優化。這些策略的制定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利用專利資源提升競爭力,并為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支持。
2.3? ?專利組合價值評估
專利組合價值評估主要是指將企業專利組合的價值進行數據化呈現。除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等傳統方法外,目前相關學者對專利組合價值評估的研究多集中在模糊評價法、實物期權法和機器學習法等方法的利用上,各種方法的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
2.3.1? ?模糊數學評價法
模糊數學評價法依托于模糊數學理論,主要依靠確定指標和權重來評價專利組合的價值。從單一方法的角度來看,馬吉平等人[12]使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得到專利組合的價值公式。從復合方法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曾聞等人[17]交叉組配多種確定權重的方法,以此來分析專利組合的價值;另一方面,陳朝暉等人[18]和焦釗彧[19]將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網絡相結合,分別構建模糊網絡評價模型得出專利組合價值。
2.3.2? ?實物期權法
實物期權法考慮了管理者在問題決策中的選擇權價值,將專利作為一種期權來估值。翟東升等人[20]將企業內專利視為一個專利組合,基于實物期權理論對其進行估值;靳曉東等人[21]在模式轉換模型的基礎上,使用三叉樹定價方法,建立專利組合價值的實物期權評估模型;季丹[13]則構造多層次專利組合并使用三叉樹模型和轉換期權理論對其定價;許澤想[22]運用二叉樹期權定價模型對某新興產業創業期企業專利組合的價值進行評估。
2.3.3? ?機器學習法
機器學習法通過相關算法模擬專利組合價值變動,從而獲得專利組合估值的一般模型,可以分為回歸分析和神經網絡兩類。從回歸分析的角度來看,任培民等人[2]與陳雪[23]利用解釋結構模型分別確定了專利組合的價值測度公式。從神經網絡的角度來看,魏家齊等人[24]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構建關聯擬合評估模型后獲得專利組合的價值;姜文遠[25]則結合差分灰狼算法和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實現了專利組合質押價值的預測。
3? ? ?結束語
隨著知識經濟和創新驅動戰略的發展,我國專利數量激增,市場專利競爭逐漸從單一專利競爭轉向專利組合競爭,專利組合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和文獻整理,從專利組合分析模型、專利組合管理策略和專利組合價值評估3個方面對專利組合文獻進行了系統的梳理,發現專利組合領域研究成果較多,但對專利組合的屬性特點及專利組合估值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專利組合屬性的利用多集中在組合規模和多樣性等維度,忽略了專利互補性、協同性和新穎性等其他屬性的分析,后續研究可對此進行拓展;另一方面,大多數學者對專利組合估值僅粗略地將企業的所有專利作為一個整體組合,卻很少考慮怎樣評估不同專利組合類型,后續可以在不同類型專利組合分組結構和特點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方法評估各類專利組合的價值。
注:張麗瑋,通信作者。
主要參考文獻
[1]翟東升,李夢洋,陳蒙蒙,等.基于元路徑的專利組合挖掘與分析方法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15):1-9.
[2]任培民,趙樹然,姜文遠.基于結構方程-組套索的復雜專利組合測度研究[J].科研管理,2022(9):159-168.
[3]ERNST H.Patent portfolios for strategic R&D planning[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8(4):279-308.
[4]閆杰,繆小明,閆斌.基于專利組合的電動汽車企業研發優勢和商業機會評估[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17(1):
97-104.
[5]朱相麗,譚宗穎.專利組合分析在評價企業技術競爭力中的應用:以儲氫技術為例[J].情報雜志,2013(4):28-33.
[6]張世玉,王偉,胡思佳,等.三維專利組合分析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4):124-127,123.
[7]馮雪飛,何健,袁紅梅.基于專利組合分析方法改進的企業技術競爭情報研究[J].情報雜志,2018(3):79-85,115.
[8]鐘華,鄧輝.基于技術生命周期的專利組合判別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18):87-92.
[9]皇甫晶,劉國俊,邢戰雷.基于TRIZ理論的專利組合分析方法[J].圖書情報導刊,2019(7):73-79.
[10]楊鐵軍.企業專利工作實務手冊[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113-117.
[11]李輝,檀潤華.專利規避設計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7-103.
[12]馬吉平,徐琪.基于專利價值評價的專利組合運營研究:以裝備制造企業研究院為例[J].中國發明與專利,2021(6):47-51.
[13]季丹.發明專利組合的證券化研究:以化學行業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6:12-33.
[14]曹勇,蔣振宇,孫合林.專利組合策略及其對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情報雜志,2015(11):55-61.
[15]岳賢平.國外企業專利組合策略模式及其啟示[J].情報科學,2014(12):87-92.
[16]孫寅迪,曹國忠,韓衛培.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高價值專利組合設計過程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21(6):84-87.
[17]曾聞,王曰芬.專業技術領域核心專利組合識別方法構建及其應用比較[J].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2022(11):61-71.
[18]陳朝暉,周志娟.基于FANP方法的專利組合價值評估模型設計及應用研究:以“深圳大疆”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5):18-26.
[19]焦釗彧.專利組合的技術價值評估研究: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31-42.
[20]翟東升,陳曾曾,徐碩,等.基于實物期權的專利組合估值方法研究[J].情報雜志,2021(6):200-207.
[21]靳曉東,譚運嘉.一種專利組合價值評估模型的設計[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3(4):99-110,137.
[22]許澤想.新興產業創業期企業無形資產評估:以專利組合價值評估為例[J].中國商貿,2015(3):142-146.
[23]陳雪.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中國專利組合價值測度研究:以中國上市制造業企業為例[D].青島:青島大學,2022:14-23.
[24]魏家齊,白波.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的專利組價值評估方法:以北京T安全科技公司為例[J].文化學刊,2020(7):6-11.
[25]姜文遠.質押融資視角下的專利組合價值評估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