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琰 高瑩瑩 商麗麗



摘 要:鹽酸坦索羅辛屬是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PH)的藥物,為選擇性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用于治療前列腺增生癥引起的排尿障礙。口服本品常釋制劑會出現血藥濃度迅速升高,易引起血壓下降,因此本品適宜制成緩釋制劑。鹽酸坦索羅辛吸收迅速(BCS I類),故穩定釋放是保證本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本文根據吉林省檢驗研究院關于《鹽酸坦洛新(坦索羅辛)緩釋制劑質量分析》,進一步進行關于坦索羅辛緩釋制劑釋放度檢查分析。
關鍵詞:坦索羅辛,釋放度,處方工藝,標準,分析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32
坦索羅辛是日本山之內制藥公司研發的藥物,在使用過程中主要采用其鹽酸鹽的形式,商品名為“哈樂”。鹽酸坦索羅辛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差,主流制劑均為日服一次的緩釋膠囊。在緩釋制劑制備過程中通常采用有機溶劑包衣,包衣過程中環境污染大,并且容易爆炸,安全性低。此外,為進一步提升藥物的緩釋性能,蠟質骨架應運而生。但是由于蠟質骨架容易溶蝕,導致骨架的釋藥面積逐漸增大,藥物擴散-溶出效應增強,難以維持零級釋放,造成施藥不均勻,前期釋放較快,后期釋放不完全。由此可見,改進緩釋制劑的處方工藝,提升坦索羅辛緩釋制劑的溶出均一性和有效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坦索羅辛緩釋制劑釋放度進行檢測分析,為提升坦索羅辛緩釋制劑的溶出均一性和有效性提供一定參考。
1 品種概況
1.1 品種信息
鹽酸坦索羅辛(TamsulosinHydrochloride),曾用名鹽酸坦洛辛,屬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PH)治療用藥,為選擇性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用于治療前列腺增生癥引起的排尿障礙。其主要作用機理是Chemicalbook選擇性地阻斷前列腺中的α1A腎上腺素受體,松弛前列腺平滑肌,從而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所致的排尿困難等癥狀[1]。坦索羅辛屬于第三代α1受體阻斷劑,比第二代具有更好地對前列腺α1受體的選擇性,很少引發服用者低血壓。鹽酸坦索羅辛由日本山之內(安斯泰來)制藥研發,1993年緩釋膠囊在日本上市,1995年取得我國進口分裝生產批件,2004年浙江海力生首仿,2005年國內批準緩釋片上市。
1.2 基本特效
鹽酸坦索羅辛屬生物藥劑學分類Ⅰ類即高溶解度高滲透性藥物,化學方程式見圖1。適應癥: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障礙;不良反應:與血壓下降相伴隨的一過性意識喪失。口服本品常釋制劑會引發血藥濃度迅速升高,易引起血壓下降,因此本品適宜制成緩釋制劑。
2 標準檢驗分析
2.1 質量標準
(1)鹽酸坦洛新緩釋膠囊 : WS1-(X-282)-2002、YBH01682008、YBH03272005、YBH04822005。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 : WS1-(X-333)-2003Z。鹽酸坦洛新緩釋片: YBH19552005(試行)、WS1-(X-009)-2015Z。
(2)現行標準分析
鹽酸坦索羅辛緩釋制劑收載于JP16、BP2015、USP38。
1)廠家1- WS1-(X-333)-2003Z
釋放度:HPLC,漿法,500 mL,100轉/分,進樣100 μL,雙介質。
2)廠家2 - WS1-(X-282)-2002
釋放度:HPLC,小杯法,250 mL,100轉/分,進樣20 μL。
2 h(氯化鈉鹽酸溶液):1 2%~4 0%;3 h(pH7.2 P.B.S):40%~70%;5 h(pH7.2 P.B.S):≥75%。
3)廠家3 - YBH01682008
釋放度:HPLC,小杯法,100 mL,100轉/分,進樣20μL。
2 h(氯化鈉鹽酸溶液,pH1.2,加吐溫-80):12%~39%;3 h(pH7.2 P.B.S):44%~70%;5 h(pH7.2 P.B.S):≥70%。
4)廠家4-YBH03272005
釋放度:HPLC,小杯法,250 mL,100轉/分,進樣500 μL。
2 h(氯化鈉鹽酸溶液):5%~30%;3 h(pH7.2P.B.S):35%~70%;5 h(pH7.2 P.B.S):≥70。
5)廠家5 -YBH04822005
釋放度:HPLC,漿法,500 mL,100轉/分,進樣500 μL。
2 h(氯化鈉鹽酸溶液,pH1.2,加吐溫-80):10%~40%;3 h(pH7.2 P.B.S):40%~70%;5 h(pH7.2 P.B.S):≥70%。
6)廠家6(緩釋片)
①YBH19552005
釋放度:HPLC,小杯法,100 mL,100轉/分,進樣20 μL。
介質:0 . 1 m o L / L鹽酸溶液;限度:2 h:15%~40%;4 h:30%~60%;12 h:≥70%。
②WS1-(X-009)-2015Z
釋放度:HPLC,漿法,500 mL,50轉/分,進樣100 μL。
介質:pH6.8 P.B.S;限度:2 h:15%~40%;4h:30%~60%;12 h:≥70%。
2.2 檢驗結果
按現行標準檢驗98批次樣品,合格率94.9%,5批緩釋片釋放度不合格。執行試行標準的5批樣品酸中釋放量超限,不符合規定。執行轉正標準的9批樣品均符合規定。不合格原因分析見表2。
試行標準:小杯法,0.1 moL / L鹽酸。考察時間:2 h、4 h、12 h。
轉正標準:槳法,0.1 moL/L鹽酸,pH6.8磷酸鹽緩沖液。
原研標準:槳法,p H1. 2氯化鈉鹽酸溶液,pH7.2磷酸鹽緩沖液。
3 探索性研究分析
鹽酸坦索羅辛吸收迅速(BCS Ⅰ 類),故穩定釋放是保證本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原研企業采用放射性標記試驗證明,本品口服后經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及結腸被充分吸收,幾乎不經胃吸收[2]。參考《普通口服固體制劑溶出曲線測定與比較指導原則》及《日本橙皮書》,測定6家企業樣品在4種不同pH介質中的釋放曲線。原研制劑在4種介質中的釋放行為與《日本橙皮書》收載的4條標準曲線幾乎重疊,且批間重復性好。
原研制劑在pH1. 2介質中(見圖2)幾乎不釋放,與本品不經胃吸收呈良好的體內外相關;國產緩釋膠囊釋放速率均顯著高于原研。雖然國產緩釋膠囊處方均使用與原研制劑相同的包衣材料(見表3),但釋放速率過快可能受包衣材料的來源、型號及包衣工藝等差異的影響。緩釋片酸中釋放速率極快,與本品采用不加膜包衣的骨架釋放工藝有關[3]。
3.1 釋放行為—添加表面活性劑的必要性
上述酸中釋放行為考察表明:原研制劑在未添加吐溫80的pH1.2介質中幾乎不釋放;添加后釋放量顯著增加。因此,原研標準添加表面活性劑的目的是為增加酸中釋放量,減小分析誤差。國產制劑酸中釋放量幾乎不受表面活性劑添加的影響,但質量標準卻仿照添加,酸中釋放行為同原研制劑差異顯著。揭示了國產制劑“只仿標準,未仿品種”,未掌握原研核心技術的問題。
原研制劑在pH4.0、水(pH5.5~5.8)兩種介質中釋放緩慢,國產制劑釋放行為與原研差異較大,均不相似( 2<50),釋放速率普遍偏快(見圖3、4)。
如圖5所示,原研制劑在pH6.8介質中釋放速率加快(幾乎呈零級釋放),廠家2、廠家3及廠家6釋放行為與原研相似( 2>50)。
3.2 釋放行為—劑量傾瀉試驗
針對pH6.8介質中與原研相似的3家國產制劑開展劑量傾瀉試驗,采用槳板法/200rpm進行釋放行為考察。
如圖6所示,釋放機理相同的廠家2、廠家3仍與原研相似;緩釋片釋放量顯著增加,與原研不相似( 2<50)。
4 結 論
與原研釋放機理一致的廠家2、廠家3僅在pH6 . 8條件下與原研相似,其他條件下均差異較大;釋放機理不同的國產制劑差異更為顯著。國產制劑在消化道前端(pH1.2、pH4.0 、水)釋放速率普遍過快,可能會影響主成分在十二指腸和小腸處的吸收,從而導致有效血藥濃度與原研制劑不同。對于釋放度,緩釋膠囊多數采用小杯法,通用性差;緩釋片規避酸性介質檢查,缺乏合理性;釋放量限度范圍過于寬泛,建議修訂標準。對于處方工藝,包衣用高分子材料來源、型號不同,可能影響體內釋放,緩釋片不加膜包衣的骨架釋放工藝導致酸中釋放量高,建議深入處方工藝研究,提高制劑水平。
參考文獻
楊穎,伍良涌,譚文非.鹽酸坦索羅辛緩釋片含量和釋放度測定方法研究[J].今日藥學,2013,23(1):26-29.
柴佩華,張濤,高申.鹽酸坦索羅辛緩釋制劑的研究進展[J].藥學實踐雜志,2016,34(6):493-496.
戴紅連,江坤,王思明,等.鹽酸坦洛新緩釋膠囊制備工藝及其體外釋放度的考察研究[ J ] .中國藥學雜志,2016,51(18):1586-1591.
作者簡介
王卓琰,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為藥品檢驗。
高瑩瑩,本科,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為質量管理。
商麗麗,本科,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為藥品微生物檢驗。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