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摘要】目的:對普外科傷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療方法展開分析。方法:選擇35例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期間于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療并傷口感染的患者為研究的觀察組,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臨床效果。另外選擇同期我院收治的外科手術治療且沒有出現傷口感染的患者35例作為對照組,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手術情況與抗生素使用情況等。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傷口感染癥狀有所改善,總有效率為88.57%。觀察組患者的年齡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惡性腫瘤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有基礎疾病合并癥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術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手術前使用抗生素比例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引發普外科傷口感染的因素較多,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才能降低傷口感染風險,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患者康復時間。
【關鍵詞】傷口感染;普外科;治療效果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wound infection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ZHAO Lei
Wutai Town Hospital, Pingyi County, Linyi, Shandong 27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wound infection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Methods:35 patients with wound infe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from Febr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In addition,35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and did not have wound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surgical conditionsandantibiotic us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a period of treatment,the symptoms of wound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roved,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57%.The ag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time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ropor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complic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reoperative serum albumin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proportion of using antibiotics before surgery(P>0.05).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use wound infection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which should be analyz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and targeted treatment should be adopt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wound infection,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Key Words】Wound infection; General surgery; Treatment effect
傷口感染是普外科手術后,容易引發的一種并發癥,多發于中老年群體,其主要的臨床癥狀有傷口突然疼痛、周圍皮膚發紅、腫脹等[1]。一旦發現傷口感染,應及時進行處理,否則可能會發展成膿毒血癥,甚至致人死亡。造成傷口感染情況的因素較多,主要是不正確的創口清理操作方式和不科學地應用抗生素,除此之外還與手術時長、操作環境、患者身體等因素相關。因此,要對患者傷口感染的原因進行分類,才能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法,有效預防感染,從而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本文對普外科傷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療方法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35例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期間于我院普外科接收治療的外科手術并傷口感染患者為觀察組研究對象,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齡25~75歲,平均年齡(58.33±5.89)歲;選擇同期在我院進行外科手術,但是沒有發生傷口感染的患者35例作為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25~77歲,平均年齡(51.97±5.1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性別可比性良好。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準許,且患者和家屬都理解了本次研究內容,愿意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全面的監測和了解,分類引起感染的原因,包括手術持續時間、患者性別、年齡、傷口大小等因素,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以患者實際的臨床癥狀為依據,判定患者傷口感染的嚴重程度。(2)傷口感染的常規處理方法:若患者傷口部位僅有輕微的炎癥,沒有出現血滲液,可使用碘伏進行消毒[2]。若患者傷口存在滲液,先要用力將傷口內存在積液全部擠壓干凈,然后將傷口進行固定。若患者傷口部位滲液較多,且流出膿液,需要清除壞死的組織以及更換干凈的敷料[3],確保傷口處于干燥狀態,便于進行二期縫合。(3)傷口感染的治療:用專業的臨床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評估和判定患者傷口感染的嚴重程度,可使用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切開引流,清理傷口感染后周圍的壞死組織,同時根據患者身體實際情況,適當地使用抗生素,提高局部組織的抗菌能力,使傷口感染情況得到良好的矯正,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1.3 觀察指標
將觀察組患者的傷口感染的恢復情況作為判定治療效果的依據,顯效代表傷口感染癥狀完全消失,有效代表傷口感染癥狀有一定緩解,無效代表傷口感染癥狀沒有任何變化。
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手術時間、惡性腫瘤比例、合并癥比例、術前是否接受抗生素治療與術前血清白蛋白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傷口感染癥狀有所改善,有效8例,顯效2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8.57%,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年齡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惡性腫瘤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有基礎疾病合并癥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術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手術前使用抗生素比例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在手術中,傷口是很常見的,感染也是常有的并發癥,在臨床上,傷口感染、深部組織化膿性感染等并發癥,都是通過切開引流來解決,之后放置紗布條,并且定期換藥,局部沖洗,并且進行抗生素的使用,但是由于個體差異化和臨床實踐性的局限,導致效果各異。放置紗布條的缺點是,紗布敷料吸附滲出物常與組織粘連結癡,在更換時,也會誘發疼痛,如果傷口受到損傷,導致新生上皮細胞死亡,無法阻擋細菌的侵襲,很容易導致皮下膿腫。1958年,有臨床上的研究者發現,保存完好的水疤,其愈合的速度要快于水疤的愈合;1962年,有學者提出,潮濕的表面傷口,可以很快地愈合,因此,傷口濕化愈合學說,奠定了用新型敷料處理創面的理論基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現代新型的保濕性水膠體敷料。到了90年代,隨著濕性修復理論的發展,臨床護理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身體各個部位都會出現長期不愈合的創傷,用傳統的方法或換繃帶是很困難的。普通外科通過濕性愈合基本原理,將傳統紗布敷料換藥的方式打破,采用新技術型敷料,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普外科醫療實踐中,傷口的愈合是必經的過程,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其中會伴隨較多的并發癥,一點處理不當,將會誘發并發癥,加重患者的疾病負擔和精神負擔,還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傷口感染等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年齡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惡性腫瘤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有基礎疾病合并癥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術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長期不愈合的創面也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普外科在創傷護理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評價創傷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創傷的分級。傷口的愈合程度取決于傷口的感染程度,包括縫合傷口、急性感染和大量滲水的傷口、結痂和壞死組織的傷口、慢性感染傷口、肉芽組織新鮮、滲液少的傷口等,都要根據傷口的類型,選用不同的敷料、消毒方法、換藥方法、護理措施。二是采集傷口樣本的方法。傷口標本的采集質量直接影響到分析的效果,目前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吸管、活組織檢查、拭子收集,各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要根據傷口的具體情況來選擇。
普外科傷口感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因大多數患者的外傷都是意外所致,且伴有開放性傷口出現,在進行外科操作時,其組織器官或體腔會暴露在外[4],進而容易引發手術部位的感染。因此,當有傷口感染情況的發生后,要仔細觀察和區分患者感染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傷口感染情況,使臨床療效增強。
第一,術前,應仔細分析患者的實際病情,選擇適合的手術方法,盡可能地縮小手術造成的切口面積,降低感染風險,促進傷口恢復。術后,根據患者病情嚴重度,對住院時間進行合理的計劃和安排,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情況。第二,重視創口清理,采用常規處理方法,將創口周圍壞死組織清除干凈,保證創口干燥,便于進行縫合,降低感染發生率。第三,科學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以患者的實際病情癥狀和手術方法為依據,選擇最佳的抗生素種類。在用藥前,醫護人員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抗生素過敏史,對其進行抗生素測試后[5],方可使用。第四,為患者及家屬普及創口知識,發現液體外滲情況,及時上報。此外,還要確保手術室的衛生清潔,醫護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定,實現無菌化環境,同時,定期組織培訓,加強醫護人員無菌操作意識和手術操作的規范性[6]。本文結果顯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傷口感染癥狀有所改善,有效8例,顯效2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8.57%。說明,觀察組患者感染癥狀恢復情況較好。
綜上所述,明確分析患者傷口感染類型,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臨床療效顯著,促進患者病情好轉。
參考文獻
[1] 王建波,李曉峰,潘行進.引起普外科傷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療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7(32):52-53.
[2] 黃巍.探究普外科傷口感染的原因及臨床治療方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0):87-88.
[3] 任慶弘.普外科手術傷口感染的原因探討與治療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8):29.
[4] 吳金明.普外科傷口感染的原因及臨床治療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6):193,207.
[5] 何應平.普外科傷口感染原因分析及臨床治療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6): 185,188.
[6] 朱子觀.普外科傷口感染原因分析及臨床治療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4(35):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