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凱
【關鍵詞】育人故事;教育引導;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08-0092-02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我始終堅信,教師的教育似春風化雨,學生的世界方能春暖花開。
那天吃完午飯,剛走出教室,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簾——學生小澤正蹲在墻角,專心地打量著一根扁擔。那是食堂阿姨每天用來挑飯菜的扁擔,兩端分別拴著不銹鋼桶,一個桶里放著幾疊碗,另一個桶里盛著半桶剩飯剩菜。小澤比劃了好幾下,蹲下身子緩慢地挑起扁擔,搖搖晃晃地向前走了幾步??吹剿臉幼樱胰炭〔唤?,這小子是在學語文課本里的挑山工呢!
我趕緊掏出手機,拍下了這個畫面。突然,意外發生了:小澤剛走到樓梯口,邁下一級臺階,扁擔兩端就失去了平衡,后面的桶高高地翹起,前面的桶猛地撞向地面,“砰”的一聲,剩飯剩菜潑了一樓梯。他嚇得像受了驚的小鳥,慌慌張張扔下扁擔就跑。
我正想喊住他,卻見食堂阿姨從樓梯上下來,見此“慘狀”,嘴里嘀咕起來。我趕緊上前幫忙收拾殘局,心里卻想著該怎樣把握住這次教育契機。
下午的語文課內容正是《挑山工》第二課時。在談到挑山工肩上的擔子時,學生們有的說挑山工不畏苦、不畏難,再重的擔子也能挑;有的說挑山工這份職業挺辛苦的,養家糊口不容易;還有的說挑山工很有責任心,堅持不懈。我微笑著點了點頭,在這節課結束前留下一個問題:“其實我們每個人肩上都有一根扁擔,你覺得我們挑起的是什么呢?”
最后一節是班會,課前,我特地去食堂借了一根扁擔和兩個桶,桶里裝了些水。當我用扁擔挑著桶走進教室,學生們都投來了好奇的目光,他們嬉笑著圍了上來,伸手就要摸。我問:“你們想來挑一挑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我手把手地教學生們挑桶。他們在親身體驗之后說出了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原本以為挑擔很輕松,沒想到挑起來卻是非常不容易,由此想到挑山工不僅要保持身體平衡,還要挑著它往上走,就更難了。學生們在體驗后逐漸領悟到:挑山工挑起的不僅是重擔,更是一種“責任”。
我繼續道:“其實,我們班也有一位‘挑桶工,他呀,早在中午就已經體驗過挑擔了,一起來看看吧!”我打開小澤挑桶的視頻,看到他賣力挑桶的樣子,學生們都興奮不已。反倒是小澤,半低著頭,捏著衣角,一副想看又不敢看的樣子,似乎有點緊張。眼看著畫面里的他就要邁下臺階,飯桶翻倒的一幕即將出現的時候,我飛快地按下了暫停鍵。我問道:“孩子們,看到這一幕,你有什么想說的?”“小澤,你力氣這么大,太厲害了!”“阿姨每天挑飯很辛苦,小澤能主動幫阿姨分擔,好樣的!”“小澤,我要向你學習,以后幫忙我也加入!”……在一片夸獎聲中,小澤慢慢紅了臉,神情越發不自然。我看向小澤,問道:“小澤,你覺得扁擔重嗎?”他慢慢站了起來,平時喇叭似的大嗓門現在卻怎么也放不開,小聲說:“一開始,我以為扁擔很輕??墒?,沒想到扁擔很重,后來一不小心,把飯菜灑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就走了……”“???”聽到這話,先是有幾個學生發出了質疑,接著班級里一片沉默。片刻后,有一個學生小聲道:“你能承認,我還挺佩服你的?!边@一聲打破了沉默。學生們紛紛表示贊同:“是呀,雖然小澤后來跑了,但他出于好心,也能主動承認錯誤,可以原諒!”
我走到小澤身邊:“小澤,在我們看來,你的勇于承認就是一種擔當。老師對你的表現感到很高興,你挑起的擔子,一頭是勇氣,一頭是責任!剛才同學們的討論很精彩,其實已經回答了我在語文課上留給大家的思考。其實無論是挑山工、食堂阿姨,還是我們,每個人的肩上都有一根扁擔,我們挑起的是一份責任,是一份擔當。一根扁擔重千斤啊……”學生們紛紛點頭。我又補充道:“同學們,你們也是老師肩上的責任,我肩負你們身心健康的重任,肩負著你們學習成長的重任。雖然我肩上的擔子很重,但老師卻從心底里感到幸福!”聽了這番話,孩子們的眼睛如星辰般閃亮。
第二天,小澤在我的陪同下鄭重地向食堂阿姨道了歉。后來,小澤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當我在課堂上說出真實情況的那一剎那,是我那天最放松的時刻;當我得到您、同學和阿姨原諒的時候,是我那天最幸福的時刻。原來,大膽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不是一件丑事,勇于承擔責任的感覺真好。我明白了:逃避,其實并不能解決問題。如果,在剛開始桶翻倒的那一刻,我就能主動大膽地向阿姨承認錯誤,并說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我相信當時一定能得到阿姨和老師的原諒,也就更不會有后來內心的忐忑與不安。以后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肯定不會再當個“逃兵”。當然啦,下次在阿姨需要幫忙的時候,我還是會主動走上前,因為這也是我的一份責任……”
一根重重的扁擔落在我的肩上,是挑起還是放下,教育的效果大不一樣。那一刻,我沒有立刻斥責,冷靜的思考讓我抓牢教育契機;那一刻,我及時按下視頻的暫停鍵,保護了一個學生寶貴的自尊;那一刻,我引導學生在毫無負擔的狀態下自省自知,播下自我教育的種子;那一刻,我順勢而為,引領孩子實踐體驗,喚醒了他們的責任意識。
一根扁擔挑兩頭,肩上千均重,腳下不能松。與學生在一起,恰似挑擔而行。以智慧育人,以責任育人,方能行穩致遠!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新區學校)
見習編輯:徐緣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