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友為
隨著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目標的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也逐漸被關注和重視起來。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現階段新課程目標的具體要求,并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具體需要,進一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發展,并加以革新。因體操自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且內容較為生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充分結合小學生自身發展特性將體操內容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來,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將體操內容有效融入到現代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僅使體育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發生較大的變化,而且對小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的培養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所以,我們應當正視體操內容對小學體育教學所產生的積極促進作用,并正確掌握體操內容運用的方法,全面高效地把體操內容合理運用到體育實踐教學上來,切實從本質上增強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確保能夠達到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1 小學體育教學中體操主要內容
概括來說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內容主要含括如下兩點:第一,能夠掌握部分較為簡單的體育由于和基礎的身體活動動作,包括了不同類型的走、跑、拋、投擲、支撐、揮擊與滾動等,同時能夠形成正確的走路以及跑步姿勢,為今后體育學習打好基礎。第二,學習與掌握不同類型體育活動方式,能夠對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球類及其運動方式進行熟練掌握,能夠在課堂中通過練習足球、乒乓球以及籃球來熟練相應的運動方式,此后便可開展更為深入的學習。包括了掌握縱隊與橫隊看齊的方式、立正、踏步、專項、手臂交叉、擴胸運動等基礎動作,進而可以按照音樂以及體操的節奏來開展體操聯系,形成良好的韻律感與節奏感。
2 體操內容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2.1 保障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體操內容按照器材的使用情況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不用體育器材輔助的體操內容,如較為常見的廣播體操和隊列隊形的練習;另一種是需要用到體育器材作為輔助的體操內容,如常見的沙袋操和藝術操等。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時,需根據教學實際與教學任務目標進行分析,進而設計出與小學生身體水平和心理水平相適宜的體操內容,促進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與穩定實施。與此同時,在對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進行設計時,還需針對各個階段的特點加以考量,這樣可以讓小學生更容易掌握體操運作和內容,促進體育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確保體育教學任務能夠圓滿完成。
2.2 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有醫學專家認為,體操運動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對人體免疫力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還會影響和改變人的整體精神面貌。可見,體操內容在體育教學中進行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時,需對學生的總體的身體素質情況做進一步的了解和把握,再結合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設計出與小學生相適宜的訓練方式,使學生自體更加柔韌與靈活,切實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如高強度的跑步訓練來講,學生應當要有足夠的體力、耐力和心肺功能,這樣一來,教師便可以具有針對性地從學生的體力、耐力以及心肺功能等方面加以強化設計,比如設計體操中有關跳躍的內容,以使學生關節得到有效活動,促進學生自身韌帶活動。
2.3 為終身鍛煉打下堅實基礎
體操可以與各類運動有機結合起來而形成豐富多樣的體操運動。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天性,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去優化的改良體操運動的內容和形式,從而給學生一種新鮮感,不斷提升學生對體操運動的興趣,并為學生身體的鍛煉打下良好基礎。如教師實際教學時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廣播等播放具有體操性質的音樂,并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節奏感,使學生在良好節奏下放松自己,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教學上來,并將體操內容的優勢和作用充分展現出來,促進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還可以把音樂作業輔助教具來激發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鍛煉,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體操內容的熱情和積極性,與此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創新體育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在體育鍛煉中享受當下,這對學生終身鍛煉意識和培養十分有利。
3 分析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操的方法
3.1 科學合理選用體操內容
通常來說小學體操類型主要包括了沙袋操、拍手操、模仿操、徒手體操、武術操、廣播體操、隊列隊形練習等,而不同體操類型對于學生的身體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以及作用也有所不同,加上學生年齡不同行為特點不同,所以教師在把體操內容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過程時,需結合小學體操內容的類型來融入體操技巧,科學合理地選用體操內容,有效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同時,教師還需認真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盡可能選用與小學生自身狀況相符合且具有較強趣味性的體操內容來展開實踐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需對學生做適當的引導和動作示范,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練習體操內容。比如說,教師在對小學體育教學中體操內容前后空翻進行教學時,因其在小學階段的練習難度并不高,相對來講是比較安全的,且對于場地、器材方面也沒有過高的要求,可以直接將其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去。
3.2 重視對教材的分析
想要將體操內容有效地融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還需對教材加以研究和分析,盡可能將更多更好地體操內容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來。體操教學與傳統的體育教學不同,體操教學需要對學生基礎尾部展開系統性的了解和掌握,再結合教材內容加以規劃和設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學習。如對于一些天性好動、活潑且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來講,由于自身年齡較小缺乏有效的自我約束力,所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其加以正確的引導。在進行前空翻技巧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來展開體操訓練,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研究和分析,以實現對體操技巧的拓展與延伸,在確保達到教學要求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努力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
3.3 注重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嚴格遵循體育常規教學模式來開展體操熱身活動及相關準備工作,再融入游戲環節使體操設計能夠將體操活動與傳統體育教學間的差異得以顯現出來,同時還能夠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條例,通過游戲來吸引和激發學生體操運動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使學生對體操教學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在具體的教學前可以引導學生先展開拉伸、跳操等基礎性活動,以使學生身體的關節得以活動起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體操技巧進行詳細的講解并加以示范,認真指導學生掌握體操技巧及動作要領,確保體操教學得以完全達到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和需求,全面保證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
3.4 做好學生動作的指導與評價
因為部分體操動作難易程度不同,所以教師應當要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防止由于學生進行錯誤練習而受傷。對于部分動作較為復雜的情況則需要予以分解,之后才能進行指導教學。通常來說指導可從如下幾個步驟來著手進行:第一,放慢體操運動節奏,隨后注意分解較為復雜的動作,由教師進行示范,接著引導學生放慢速度進行練習,通過重復數次練習后讓學生能夠對這一動作要領有一個熟練的掌握。第二,教師需要復查學生練習動作,對于經常出錯或是不規范的動作需要開展二次教學,保證每位學生都能作出正確的動作。然后逐步恢復到正常節奏,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直到熟悉這一動作位置。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做好學生動作的評價工作,并在學生聯系環節予以相應的評價,幫助學生提高體操學習自信,并能更快更好地參加到體操練習當中,從而養成一個健康良好的運動習慣。
4 試析小學體育教學中體操內容的有效運用
4.1 在體育課堂中的運用
由于小學體育中有著各式各樣的體操內容,而各個體操內容對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又是各異的。因此,在具體的體操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生心理狀況等方面出發,再對體操內容加以研究、分析和選擇,隨后再將體操內容有效地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去,使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得以創新,促進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度,有利于小學生優良品質和作風的培養。通過體操活動的學習,還有利于增進學生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促進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如教師在進行學生徒手體操、列隊練習等項目實施教學活動時,應當正確認識到這些活動內容在體育教學的開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進而將這些內容作為體操內容練習中的基礎性內容展開教學。學生通過基礎性的學習得以認識到整齊一致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規范自身的練習動作,促進學生良好作風的形成。與此同時,還可以侃學生的肢體、關節變得更加靈活,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發生損傷,或是降低損傷程度。在開展體操活動教學時由于不需要使用輔助體育器材,也不會受到場地因素的限制,也因此其教學目標也是能夠很好的完成。在具體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結合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和教材內容等來對體育器材、場地等進行合理地選擇,同時,在對各個練習動作進行合理的安排與設計,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肢體、軀干的柔韌性和靈活性,盡可能讓學生保持協調的動作。這樣對學生身體發充、新陳代謝以及精神面貌等均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促進學生血液循環,有效降低疾病的發生。舍得注意的是,在具體的體育教學和課外練習輔導時,應當從促進學生自體素質發展為首要目標來展開,針對不同的各項運動項目滅火 選擇與之相適宜的體操內容,從而使體操內容得以將其對身體素質的促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也許不少人誤以為跑步訓練不具備難度,只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學習,孩子在日常的玩耍中就可以實現。但從體育教學上來看,跑步訓練對學生自體素質也有著一定的要求,對學生自體的柔韌性與靈活性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促進作用。所以,在要求學生進行跑步訓練前,教師要正常指導學生先做相應的關節活動練習,以幫助學生打開關節,讓自體韌帶真正活動起來,促進學生身體協調能力的提高,從而有效避免在具體的跑步訓練中拉傷韌帶肌腱等,使學生更容易完成跑步練習。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體育教學方法和策略也在不斷地創新與發展,學生可以在音樂的節奏中展開體操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身體得以協調并提升靈活性。
4.2 在課外體育活動的運用
小學在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時可以從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上加以創新,尤其是在體操內容上占比就比較大。如學生在具體的體育活動前可以通過徒手操來使學生的身體得到有效伸展,等體育活動結束以后還可以通過武術操來展開更深入的練習。一般來講,教師在對運動隊活動進行訓練時,通常會通過體操的方式來實施教學活動。如在開展器械體操、輕器械體操等的訓練過程中,會使用跳皮筋、武術操、徒手體操及跳繩等訓練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使學生的彈跳力、耐力、力量及速度等多項素質得到有效提升,真正合理有效地將體操內容融入到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來,促進體育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4.3 在小學體育選編教材中的運用
想要科學合理地將體操內容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中來,就需要在新編教材中選用更多、更有針對性且更高效的體操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體操內容在體育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就目前來看,在體育教材中有著不少體操內容,已經覆蓋了小學全階段的體育教學。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還有不少教師并沒能對體操內容的教學給予重視,甚至還有部分教師直接將這部分內容忽略掉。這主要是由于教師自身并沒能真正認識到體操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所起到的重要價值和作用,這對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有著較大的影響。在小學體育中對于體操內容的選編還是比較全面的,如對處于一年級的孩子選編有體操內容:廣播體操、徒手操;對于二年級的孩子選編了模仿操與拍手操;對于三年級的孩子選編了徒手操……。而這些體操內容不管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享受。再加上這些體操內容與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有著極高的結合度,有著良好的節奏感與運動程度,對學生柔韌性的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且這些體操內容在動作上較為優美、簡單易掌握,這也與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有相應。小學生對于體育教學中體操內容的學習和鍛煉有著較強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因此許多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實際的訓練中。而教學則可以將學生與體操聯系起來,盡可能避免由于傳統體育訓練的枯燥和古板而影響到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適當增加體操內容的娛樂性,從而使小學體育教學更具生機和活力。受體操內容教學形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使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體操內容的學習和研究上來,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質量和業務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和作用得到有效提高,學生在具有生機和活力的體操內容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激發自身學習體操內容的動力和熱情,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總之,在小學體育選編教材中運用體操內容,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業務水平,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得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練習,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我國素質教育事業的健康與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體操內容運用到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有利于體育教學體系的完善,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體操內容的動力與熱情,讓學生在輕快的節奏中感受體操的魅力與內涵,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增強教師的教學熱情與責任,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健康和發展,可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深入研究和分析體操內容,并將其有效地運用中教學實踐中去,切實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推動社會文明與進步。
(作者單位:南京市金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