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高航標 馬萬民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張娟娟 高航標 馬萬民
[南京審計大學]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近年來高校國有資產積累增幅較大。規范國有資產管理,挖掘資產使用潛力,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助力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意義重大。本文從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入手,總結分析了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健全、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建設不足、國有資產監督評價未能有效落實等問題,提出改進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具體建議和措施。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管理
高校國有資產由國家所有、學校實際占有和使用,包括流動資產(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和非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長期投資、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資產、文物文化資產、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資源資產)等。近年來,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不斷增加,各種國有資產為高校增添了相應實力,但同時也帶來了資產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國家及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如《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已于2021年4月1日起施行。財政部2020年8月發布《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通知》,建設部早在2018年9月即發布《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江蘇省于2020年印發《江蘇省省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實施辦法》。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規范高效進行國有資產管理,可以有效保全國有資產,挖掘資產使用潛力,更好地服務高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1]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多種原因,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仍有待完善。盡管各高校成立了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統一領導和協調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但由于習慣于“重財務,輕資產”的意識仍然存在,導致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成立流于形式,未能充分發揮其頂層設計作用,如明確劃分學校和各二級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職責。有些高校雖出臺了系列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但僅為原則性規定,缺乏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特別是對無形資產、經營性資產、對外投資等方面,沒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管理細則,相關制度執行不到位,尚未形成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的運行機制。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建設包含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兩個方面。大多數高校按規定單獨設置了學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明確其職責,但在國有資產管理隊伍建設方面仍存在不足。如有些高校資產管理部門專職人數不足,未按學校資產規模進行配備;有些高校資產管理人員年齡老化,缺乏對新政策、新制度、新工具的學習了解,業務水平有待提高;[2]有些學校對資產管理人員開展的業務培訓、參加校外資產管理調研、參加校外學術會議等相關業務提升培訓不足;資產管理人員晉升通道狹窄、兼職資產管理隊伍激勵和培訓機制不健全。
自202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頒布以來,高校通過將資產管理納入校內巡察和審計內容、開展定期和不定期資產管理監督檢查、完善資產管理監督檢查臺賬、明確校內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措施等措施來加強資產管理的監督評價,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存在執行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如資產管理責任追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落實,在固定資產清查后發現的資產賬實不符問題,僅是通過行政干預,由相關二級部門負責人向下問詢,協商解決,未能對相關失職人員進行追責和處罰。[3]校辦企業監管不到位。一是存在賬外企業,部分高校對所屬企業的投資未在財務賬款反映,二是高校所屬企業未按規定劃轉至學校資產經營公司統一監管,三是投資回報率低,有的企業長期虧損,有的企業從未分紅,有的企業經營狀況不明。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結果與先進集體和個人評選、年度考核等掛鉤的制度未能有效落實。
近年預算績效管理全面推進,高校在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做到了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制定資產配置計劃,將資產配置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但同時,高校仍不同程度存在資產重復配置、資產閑置等問題。部分高校的二級部門之間存在著資產“貧富不均”現象,有些部門未能優先通過資產調劑方式解決資產短缺,有些部門由于教學科研人員變動,前期購置的資產長期處于閑置狀態,從而造成資源浪費。
國有資產的使用管理包括資產自用、對外使用、清查核實。高校資產自用管理方面,更加趨于規范,但同時也存在著資產標簽不完整、固定資產信息更新不及時、固定資產責任追究制度落實不力、資產整合與共享共用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高校在規范出租出借資產及規范對外投資管理方面,由于對相關政策的學習不及時,研究不深入,導致相關程序不規范,材料報送不完備。高校能夠按照相關要求開展資產清查核實和年終盤點,但是對于開展清查后發現的一些問題,未能及時有效進行梳理整改,清查核實目標未能有效落實。
高校的國有資產處置管理一般包括資產廢損、資產讓渡的處置管理。在此過程中,容易發生資產處置不規范,處置環節易出現暴力拆除,處置過程無監管,處置后未及時組織驗收等問題。如有些高校,因相關人員對資產處置風險認識不足,未能制定詳細資產處置方案,同時對于處置現場風險控制不力,未配足現場監督工作人員,發生超合同拆除及野蠻拆除問題。同時,由于相關人員對資產處置方面的政策學習不夠透徹,導致在資產處置管理過程中,資產處置不夠及時,相關程序不夠規范等。
高校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主要是財政資金,購置相關資產一般使用財政資金,加之社會缺乏對高校國有資產的關注,部分高校領導層資產管理意識淡薄,認為資產管理并不是學校事業發展的中心任務,僅是后勤輔助, “重財務、輕資產”的現象普遍存在。盡管國家、地方、高校出臺了相應的措施來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但是二級部門對于資產管理的工作多停留在口頭層面,具體行動中仍以各種緣由解釋。
龐大的資產數量以及復雜的資產結構,對于高校資產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較強的服務意識,過硬的業務能力,熟練的信息化操作水平等。現實情況是,有些高校的資產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原隸屬于后勤管理系統,后因機構改革調整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其中部分人員年齡較大,部分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難以適應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需要。高校二級部門資產管理人員多為兼職人員,平時教學科研日常管理任務重加之缺乏系統的培訓,資產管理責任心和業務能力缺乏,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效益最大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有些高校依托于省里面統一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資產入庫、調劑、處置等環節的全面信息化,更是實現了移動端的應用接入,方便教職工隨時處理資產管理相關工作,資產管理系統技術支撐有效提升。高校資產管理建立了各類系統和平臺,但預算管理系統、采購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業務系統嚴重脫節,信息孤島狀況依舊存在。有些高校的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根據省里面統一要求采用統一的資產管理系統,而高校的其他部門根據實際需求采購了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統,導致跨系統數據共享尚未完全實現,不同類型的資產、資產的不同信息分布在各個部門各個系統中,缺乏協同性。
高校應加強自身國有資產管理意識。領導層應轉變“重賬面資金管理,輕實物資產管理”“重采購配置、輕使用管理”的傳統觀念,加強并重視本校國有資產管理,要客觀分析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強化管理意識,梳理出資產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做好頂層設計。[4]二級部門領導要轉變重教學科研,輕資產的管理理念,對部門資產管理工作足夠重視,不僅是口頭層面貫徹執行學校的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更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切實解決部門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普通員工層面,更要主動加強學習資產管理方面相關政策、制度、業務知識,充分認識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責任意識,管好名下資產,配合學校做好資產管理工作。[5]
要以國家及所處地區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考核辦法及績效考核指標為抓手,認真研究本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查漏補缺,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績效水平。一般而言,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從基礎管理、過程管理、管理績效等方面來考察高校的資產管理工作。基礎性管理工作包括管理體制是否健全、管理機構是否建設到位、監督評價是否有效執行落實。管理績效主要考察資產保障、運行效率、資產安全、滿意度等方面。各高校應以此為抓手,從各個環節把控國有資產管理的全過程、確保資產管理實效。[2][6]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涉及各層面的管理人員,包括從學校的分管校領導、二級部門中層領導及二級部門資產管理員、國有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員工、國有資產處管理人員等;應充分運用有效方式調動各級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應制定二級部門資產管理員管理辦法,明確獎勵措施。注重培養資產管理部門人員的業務能力,通過線上線下講座培訓、走訪調研其他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比較好的高校、會議交流研討、素質拓展等形式,強化國有資產管理處部門人員的綜合素質。
高校資產信息化建設初期基本是為了滿足特定或階段性工作目標,但由于頂層統籌規劃缺乏,資產管理系統與其他系統兼容不完善,相關數據不能有效關聯和共享,從而形成彼此隔離的信息孤島。[7]如何結合各高校自身特點,進行資產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建設,通過內部數據系統融合,外部數據系統融通,達到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資源共享、整合、靜動態監控、全面管理的目標,應是各高校在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方面應該思考的問題。高校應將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有機融入到學校諸如財務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等,通過建立共享機制,實時掌握資產動態,同時實行資產配置申報、采購審批、驗收入賬等流程化操作,實現閉環管理。[8]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以內控體系建設為抓手,將有助于提前預判各種潛在資產管理風險,從而加強資產管理監督,實現資產管理效率。內部控制不完善,貨幣資金可能存在被挪用或貪污等不良行為;不合理的實物資產配置和不及時的驗收盤點,可能導致資產價值貶損、使用效能低下,出現安全隱患或資源浪費等現象。要通過定期和不定期資產管理監督檢查,將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同時做好資產管理監督檢查臺賬,保證資產管理監督檢查情況及時反饋,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到位,防范相應風險,提升資產使用效益。
[1]諶業平.關于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2(09):98-100
[2]陳穎.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路徑研究[J].國有資產管理,2022(04):36-38.
[3]劉俊華.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國有資產管理,2022(03):54-56.
[4]盧貴軍,李剛. 建立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的探討和實踐[J]國有資產管理,2022(01):40-45.
[5]曹立權.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1(07):172-173.
[6]王小虎,劉玉叢. 基于YAAHP軟件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初探[J]國有資產管理,2022(05):57-60
[7]李玲,李忍鎖.基于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研究[J]國有資產管理,2022(03):61-65.
[8]湯志軍,盧加元.大數據視閾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05):14-16.
(責任編輯:楊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