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學生公寓“6T”實務 助力昆工社區化管理——昆明理工大學智慧社區建設紀實
昆明理工大學創建于1954年9月4日,現有呈貢、蓮華、新迎三個校區,占地3915畝。經過68年的發展,學校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行業特色、區域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現有教職工4001人,其中,專任教師2732人,教授、副教授職稱人員1861人。在籍學生49838人,其中本科生34017人,研究生15821人。
昆明理工大學社區中心積極探索和實踐高校學生公寓社區化管理體制下的“三全”育人工作,大力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創新“12555”的社區中心發展規劃,以“一流社區”建設為目標,構建一流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
在智慧社區的建設過程中,昆明理工大學社區中心積極探索,吸取各高校建設經驗,將門禁通道與學生社區化管理模式有機結合,建設新一代智慧公寓人臉通道管理系統,強化學生夜間在寢情況的管控,為公寓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認真履行職責,強化樓棟進出管理。社區中心動員樓棟宿管人員,在學生進出時,對尾隨、闖行等不規范通行的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引導。憑借人臉識別通道,宿管人員可在高峰期投入少量精力進行盯防,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公寓出入管理規則,規范人員通行,使人員進出公寓更文明、更規范、更高效。
二、向信息化要質效,“人防”+“技防”有機結合。昆明理工大學采用新泰基業品牌公寓通道系統及紅外邏輯算法,不僅能夠對異常通行行為進行檢測和識別,也能夠有效判斷甩手、拎水壺、提雨傘、提飯盒進出等情況,減少物品及行為對歸寢數據準確率的影響。與此同時,社區中心深入貫徹人防加技防的管理理念,管理人員與信息化系統相互協同,制度與設施相輔相成,通過現場管理,保障公寓大廳進出秩序,規范學生通行,實現歸寢數據統計準確率的突破性提升。目前的學校日常歸寢數據統計準確率達到98%,部分公寓可達99%,及時發現學生晚歸、徹夜未歸、長期不進出、夜間離寢等問題,切實起到輔助和支撐作用。
三、跨部門協同,保障學生夜間按時歸寢。昆工社區中心積極協同輔導員,共同推進學生夜間歸寢、離寢的管理。本次新建的人臉識別通道系統,充分考慮需要查寢的各管理部門的核心需求,既方便社區中心從校區、住宿區、樓棟、樓層、房間維度查寢,又向輔導員提供從學院、專業、年級、班級維度的查寢;既可查詢,又可實時或定時推送不按時歸寢名單,打通了輔導員管理學生的最后一公里,實現社區中心的公寓管理和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兩手抓。
四、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推進公寓管理工作。昆工社區中心在系統籌建初期,深入調研學生公寓樓棟管理員的日常管理工作,匯總和梳理包括:學生晚簽到、借還鑰匙、大件物品進出樓、報修入樓、宿舍檢查入樓、消防巡視、校內互訪、外來訪客八大類登記事務。學校以往的公寓事務登記,采用紙質登記方式,一方面登記耗時長、分散樓管員精力;另一方面,在需要對相關事項進行回溯時,紙質登記難以查詢和翻閱。本次通道系統的建設,將上述登記事務升級為電子化登記方式,通過觸屏操作和通道權限的聯動,減輕樓管員管理壓力的同時,有助于管理人員對重點事件的精力投入。
五、重視系統應用,借助信息化落實防疫。系統上線初期,恰逢一輪疫情爆發。社區中心積極落實學生公寓防疫措施,通過公寓通道系統,防止非本樓住宿人員隨意進出公寓樓的同時,對學生進出進行全實名化實時記錄,并實時反饋學生夜不歸寢和夜間離寢的情況,降低了由外來人員引發宿舍傳播的風險,實現了疫情期間住宿學生夜間動向的實時掌握。據系統廠家天津新泰基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介紹,系統可通過進出記錄,對疑似密接人員名單進行排查,進一步支撐疫情期間公寓重點人員的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