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
(衡陽開放大學 湖南衡陽 421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多,城市垃圾也越來越多,一些地區垃圾處理的方法還處于傳統的堆放填埋方式,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蟲蠅亂飛,臭氣熏天、污水四溢,嚴重污染環境。近年來,湘江污染嚴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居民把生活垃圾倒入湘江,污水排入湘江,嚴重影響了湘江的水質,居民的飲用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生產生活垃圾中有30%~40%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大家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城市垃圾的分類回收與資源化管理是重要的全球性問題,從研究資料上看,國外對于城市垃圾資源化管理的研究角度,通常集中在社會學、經濟學以及管理科學方面。國外學者研究的一個熱點是通過制定合理的經濟政策來促進垃圾減量和回收的管理;另一個熱點是用科學管理的方法應用于垃圾資源化管理領域。通過使用科學管理的方法,將垃圾資源化管理活動對于經濟、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用統一的標準進行衡量,進而能夠為垃圾的資源化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在國外,生活垃圾資源化的系統環節如收集、運輸、分類和處置等已經相當成熟,政府鼓勵政府控股企業和社會企業共同參與,并輔助以相應的政策[1]。
2020年10月27日,衡陽市人民政府發布了《衡陽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目前,該市有7 家從事可回收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企業,每年處理可回收廢棄物29 萬余噸,回收產業鏈業已形成,但低價值可回收物的系統仍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2]。與北京、長沙等地的垃圾分類情況相比,該市垃圾分類工作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仍有較大差距。調研人員走訪了全市16個社區,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訪談,從回收的323份有效問卷中發現如下問題。
(1)對于家庭生活中,丟垃圾的女性占73.68%;(2)受教育程度大?;虮究频恼?4.49%;(3)54.49%的居民有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4)64.09%的居民認為生活垃圾分類非常必要;(5)61.92%的居民大概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6)51.7%的家庭產生的垃圾最多的是廚房垃圾;(7)60.68%居民處理家庭生活垃圾的方式是整袋一起處理;(8)73.37%的居民所住的小區設置了分類垃圾桶,但是很多居民并不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生活垃圾的相關政策;(9)大約有20%的居民沒有接受垃圾分類的教育或在社區看到垃圾分類宣傳,幾乎一半的居民也僅僅只是有時看到;(10)48.3%的居民愿意為生活垃圾的處理支付適當的費用;(11)75%的居民不太了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等垃圾分類;(12)50.46%的居民覺得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非常重要;(13)有一半居民對社區教育不夠了解,很少數居民在社區大學上過課或者觀看過“衡陽學習網”上的微課視頻,但有些居民甚至沒有聽過社區教育等。
社區教育是運用本社區教育、文化等資源,面向該社區全體公民,以促進該社區人的發展與社區發展為目標的各類教育活動。社區教育是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產物,它起源于19 世紀的丹麥。在我國,社區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它是在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后,總結原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社區教育的經驗,從國內不同地域的實際出發,通過試點逐步發展起來的。
衡陽市大力發展社區教育,2010年該市社區大學正式成立,標志社區教育、終身教育在該市正式起動?,F已建設有高清數字電視雙向視頻會議室、錄播教室、錄播控制室、數字化教室等設施,建成了400 M 寬帶、援用4 萬余個學習課件的“終身學習網”網上學習平臺;于2013 年底構建完成終身教育四級網絡體系:社區大學—社區學院—社區學校—社區學習中心,現有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1個,國家社區教育實驗中心1個,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3個,并于2014年成功申報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基地。2015 年社區教育傳統文化進社區“微視頻”在全國獲得三等獎。2016年開始,受市委宣傳部委托,在全衡陽市開展“相約文明”市民學習活動,受眾達20 萬人,有力助推了該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衡陽社區大學在數字化平臺建設方面,為給市民一個平臺更完善、資源更豐富、操作更便捷的數字化學習平臺,該市已完成“衡陽學習網”的升級改造,給市民一個更好的免費學習平臺[3]。
垃圾分類,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4]。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例如:1 t 易拉罐熔化后能結成1 t很好的鋁塊,可少采20 t鋁礦。1 t廢塑料可回煉600 kg 無鉛汽油和柴油。回收1 500 t 廢紙,可免于砍伐用于生產1 200 t紙的森林。垃圾分類回收是一種新的垃圾回收方式,關系到每家每戶。然而實際中因為各種外在因素的限制,使得具體實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首先要讓人們具備垃圾分類回收的知識和意識,才能更好地開展回收工作。
衡陽市人口眾多,應該通過社區教育的形式向市民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社區大學、社區學院應該根據市防疫部門的要求,通過招募一些衡陽群眾志愿者、宣講員到各個社區宣講,發放垃圾分類等一些相關知識的宣傳指導手冊,告知廣大市民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為什么要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的現狀以及垃圾桶的投放,向衡陽廣大社區居民宣傳城市垃圾分類回收和資源化管理的知識,告知市民垃圾投放前例如瓶罐類物品應盡可能將容器內產品用盡后,清理干凈后投放;紙類應盡量疊放整齊,避免揉團;廚余垃圾應做到袋裝、密閉投放,防止污水四溢。投放時市民應按垃圾分類標志的提示,分別投放到指定的地點和容器中。玻璃類物品要小心輕放,以免破損扎傷環衛工人。投放后要及時蓋好容器上蓋,避免垃圾污染周圍環境,蚊蠅滋生。另外,社區大學每年要多舉行一些宣傳垃圾分類回收相關主題的學習活動周,樹立衡陽人民保護衡陽生態環境意識;衡陽市社區大學還可聘請一些優秀的老師,制作一些關于垃圾分類、提高群眾環保意識的微課,通過“衡陽學習網”平臺,向廣大居民投放,讓居民免費學習。讓大家學習“減量化行動”:控制生活垃圾的產生,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例如: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少制造垃圾,特別是不易分解和有毒有害的垃圾,能循環再用的用品必須做到循環再用。環保部門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和其他形式開展宣傳和教育活動,讓人們了解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是環境保護的需要,并對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以此提高人們的參與度。
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是可以進行重復使用的物品,從源頭處分類垃圾比后期將垃圾混合后再進行分類的人力和財力資源都要少得多,要做好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垃圾回收率。因此,衡陽市環保中心在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實際操作中,首先對垃圾分類回收設施進行了完善,設立專門的可回收資源箱,并在箱體上標注哪些屬于可回收垃圾,對垃圾分類做明確解釋,要字體畫面清晰,便于人們理解。
另外,在資源回收和利用過程中,必須按照特定的垃圾分類類別進行回收,以避免出現類別混淆。比如:將塑料產品作為一種類型,而將易拉罐和廢鐵作為另一種類型;將舊的電子產品歸為一類,將桌子和報紙也作為單獨的類別。通過詳細類型的分類,根據不同的垃圾分類類型完善回收設施,建立可回收資源箱,有效地提高回收物料的分揀和回收效率,滿足回收物料的回收需求,實現垃圾分類和資源優化的要求,進一步解決實際的分類處理問題[5]。
目前我國還沒有確立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解決垃圾問題。從運營角度來說,目前生活垃圾回收系統還未形成完整產業鏈,回收成本大,投資效益低。企業等社會資本對垃圾回收環節參與太少,造成大量本可由企業回收的垃圾被當作普通垃圾處理,降低了垃圾回收環節的經濟效益,增加了生活垃圾清運總量。由于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的分流,大量可創造較高經濟價值的回收物被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分走,體系基本都只能依靠政府的大量補貼來維持正常運轉,無法自行創造更高的價值[6]。垃圾分類回收設施的運營和管理大部分也是政府進行實施,這就使得垃圾回收設施難以管理,而且也沒有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因此,隨著人們對于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對于垃圾處理進行收費,就會逐漸被人們所認可。衡陽市環保中心根據垃圾分類類別及程度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如在物業費中加收一定的污水處理費用,還可以通過對垃圾進行計量并收取居民一定的費用,建立收費制度。這樣的措施,不但可以為垃圾處理提供穩定的資金,讓垃圾處理轉化為良性運作,還能通過收費限制垃圾的產生,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為了讓居民提高對垃圾分類投放的意識,可在一些社區生活垃圾投放處分別投放可放不同類別垃圾的垃圾桶,并用強烈的色彩對比,讓居民更好區分。比如:在衡陽市衡祁社區的生活垃圾投放亭,用藍色垃圾桶投放可回收垃圾,并在垃圾桶上標注紙張、紡織品、玻璃、牛奶盒、金屬等都是可回收垃圾;用綠色垃圾桶投放廚余垃圾,并標注廚余垃圾辨識小口訣是易腐爛,果皮、果殼、骨骼內臟、菜梗菜葉、殘枝落葉、剩菜剩飯等都屬于這類;有害垃圾用特別醒目的紅色垃圾桶,并標注大大的“X”號,告知有害垃圾辨識小口訣:汞(含汞物)、燈(燈泡)、藥(藥品)、池(電池)、漆(化學物)等,以幫助居民區分,社區要特別強調有毒的垃圾需要單獨分類,通過特殊的處理方法進行無公害處理,避免環境受到長久性的污染,危害人類健康;第四類垃圾是其他垃圾,用的灰色垃圾桶供居民投放,并標注辨識方法是排除前三類,主要包括污損后不宜回收利用的包裝物、竹木和陶瓷碎片、煙蒂、塵土、餐巾紙、尿不濕等。通過垃圾分類,把廢棄物中有回收價值的塑料類、玻璃類、紙類、金屬類、織物類以及電器類分離出來單獨存放,交由廢品回收機構,進行有價值的綜合利用。分類垃圾桶的投放,讓廣大社區居民更好認識垃圾分類,從源頭做起,做到“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的效果。
為了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和規范文明行為,引領和促進社會進步,更好地保護衡陽市生態環境,對一些破壞生態環境、垃圾亂丟亂放等行為做出懲罰措施。比如:對一些隨地丟垃圾的行為,進行罰款,并要求當事人打掃街道衛生半天等。對一些居民攜帶寵物出行,但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衛生措施,不及時清除糞便的居民進行教育,也通過罰款等措施令其改正。不能隨地吐痰,垃圾投放之前必須做好垃圾分類等。對沒有按照規定、亂丟垃圾的行為做出相應的懲罰措施。當前,衡陽市區還存在一些對不分類的垃圾進行焚燒的行為,焚燒垃圾時會產生有毒的氣體,污染空氣,對附近居民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更容易發生火災,威脅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于這種不文明行為一旦發現就要嚴重處理,防止災害的發生。
市委宣傳部可以樹立一些愛護環境的道德模范,例如每月評選一次“城市文明之星”“垃圾分類小能手”等,表彰一些愛護公共環境,不亂丟垃圾,敢于向城市一些不文明行為說“不”的好市民,通過電視臺、報紙和各大政府網站向大家宣傳,號召全體市民向他們學習。當選的市民可以是清潔工、教師,也可以是政府公務員、個體經營戶,更可以是學生、農民等,只要在愛護城市環境、不亂丟垃圾等行為上有突出貢獻的市民都可以參評。政府應給予評選上的市民豐厚的獎勵,比如在工作上給予一些優惠政策、社保上給予一定的補貼、在找工作競爭考試時可以適當地加分等。鼓勵大家多向他們學習,形成全市“講衛生,講文明”的好風尚。
由此可見,根據該市具體情況,深入分析當前衡陽市垃圾分類回收和資源化管理現狀中的問題,提出解決衡陽市垃圾分類回收和資源化管理的有效對策。使衡陽市垃圾分類回收和資源化管理實現進步與發展“雁城模式”的重要推廣價值,指出“雁城模式”的關鍵點。通過社區教育方式,不僅宣傳面廣,效果會更加顯著,整體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和投放準確率,提高衡陽市民的整體素質,讓垃圾分類成為時尚,認真學習環保知識,增強垃圾分類意識,樹立環境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長期堅持下去,為衡陽的“創文創衛”工作增添一份力量,實現全民共治、源頭減量、全程分類、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構建一套完整垃圾分類端到端全鏈條解決方案——前端:全民參與,科學便捷;中端:智能網聯,綠色高效;后端:分類處置,閉環管理。避免垃圾處理占用更多的城市土地,避免垃圾對水源的污染,避免垃圾對空氣的污染,避免污染土壤,等等,防止破壞城市環境衛生,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讓衡陽的天更藍,水更清,城市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