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懋
(昭通市昭陽區應急管理局信息中心 云南昭通 657000)
露天礦山有開放型和季節性特點,礦區的地質條件、地理環境、氣候、天氣等都是采礦工作開展的影響因素,此外,礦區與外界相連,使得礦區的安全不僅關乎作業人員的安全,還關乎礦區周邊場地的整體安全。露天礦山作業人員具有流動性的特點,尤其是一線開采人員流動性大,人員整體素質、人員安全意識水平參差不齊。
露天礦山常要求作業人員在高處作業,給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極大的危險性,不僅是在作業人員出現失誤時容易從高處跌落造成危險,還有作業場地邊坡落石、落物對作業人員的砸、碰等危險。
根據報道研究,在露天礦山的作業環境里,容易導致有害物質累積,對作業人員的身體產生不利影響,加上長期體力工作,勞動強度逐年上升,在勞累時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有害物質的侵襲。另外,作業機器產生的噪聲、粉塵等對作業人員產生長期的影響與侵害,工作人員的聽覺系統、呼吸系統都容易產生病變。
爆破作為實際開采過程中常見的開采手段,在露天礦山中十分常有,然而爆破同時也是一種威力巨大且危險性巨大的開采手段。一旦爆破出現操作不當或失控的情況,炸藥不僅威脅到現場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更威脅到整個礦山、礦場建筑乃至周邊環境的安全。
隨著科技的進步,機械逐漸進入人類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機械的優點在于超出人力的精確、力度、作業時間等,為現場工作帶來便利,但缺點在于機械無法具有分辨能力,操作失誤造成的損害也遠超人為。同時由于露天礦場環境類型復雜、變化大,容易使機械產生故障、損耗,使機械設備更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近年來,機動車輛造成的交通事故率呈上升趨勢,礦山的運輸工具多為大型車輛,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慣性大、視野盲區大、車輛靈敏度低,對駕駛員的要求更高。而目前在運輸過程中仍存在運輸超載、駕駛行為不規范、酒后駕駛等危險行為。
電力是目前用途最為廣泛的能源類型,因此電氣事故常常被人們忽視或輕視,而在露天礦場的電氣設備發生故障時,容易造成火災、爆炸等危險事故。同時,觸電、短路、甚至靜電和雷電都有可能對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要想營造安全高效的作業環境,就必須合規、合理地進行開采作業,從建立制度入手,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工作。礦山開采工作的幾乎每一個環節都伴隨著安全事故的風險,尤其是爆破、車輛運輸、機械操作、電力設備等環節,一旦操作不當或是出現失誤,不僅僅對作業人員來說有著較大的風險,對整個礦場甚至礦山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威脅。要想避免這一類風險的發生,就要從安全管理制度入手,嚴格把控每一步操作的規定規范,堅決杜絕不合規、不嚴謹的操作,對每一步具體操作進行合理檢查,避免失誤或不當操作導致安全事故發生。因此在露天礦山作業過程中,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安全管理意識不到位。露天礦山相比地下礦山生產作業更為簡單,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從事礦山開采的相關人才缺乏,并且由于礦山企業規模較小,從業者大多更注重高效與節省,許多礦山并未配備相關安全管理的人才崗位。現階段,大多數礦山的生產、作業、管理方式過于簡單,作業人員與管理人員普遍業務素質較低,年齡較大,在安全管理方面意識不到位[1]。
(2)安全管理人員工作形式主義。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許多安全管理崗位形同虛設,安全人員責任無法明確到人,在安全檢查時走形式的工作態度嚴重,在事故發生后管理機構、人員之間責任不清。
在露天礦山的開采過程中,邊坡管理不嚴謹是最主要的安全問題,容易造成后果嚴重的安全事故,采場邊坡的設計不合理或在生產過程中管理不當、違規、違章甚至自然地質變化都會導致邊坡失穩從而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爆破作業中,爆炸物也是最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的物品,爆炸物的存儲與運輸管理不規范容易導致爆炸物失控造成人員傷亡,同時爆炸物在使用時操作不嚴謹容易導致出現沖擊波、飛石、地震波等爆炸連鎖反應,此外還有盲炮、早爆等問題也會造成安全事故發生,邊坡管理和爆破管理不到位是目前礦山開采過程中安全管理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
一方面,露天礦山在作業過程中環境較為復雜多變,作業條件較差,氣候因素、地理因素、地形因素甚至天氣因素都會影響到機械設備的安全運行,目前礦山在開采中使用的機械設備容易受到各類因素影響而造成機械事故,設備的保養與維修不及時也會對安全生產造成威脅[3]。另一方面,露天礦山多采用機動車作為運輸工具,而運輸過程中道路不良與行車的不規范如:路寬、轉彎半徑、車距等不規范,也會造成運輸車輛發生側翻、碰撞甚至自燃的危險情況。在機械生產和車輛運輸方面的規章制度不完善、作業人員行為不規范不僅威脅到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更有可能威脅到作業地以及運輸路途周邊人群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環境污染。
5.1.1 做好危險源的辨別工作
采場環境中:邊坡浮石、巖石裂隙、溫差變化、地質災害、雷雨大風天氣、洪水、泥石流等有可能帶來危險事故。在穿孔作業場景中:鉆桿的水平升降、鉆機平臺的不穩定、電纜線暴露等是事故發生的危險源。在爆破作業中:靜電與雜電引起爆炸、爆炸帶來的地質變化(塌方、山體滑坡等)、爆炸引發的沖擊波與地震波、爆炸產生的飛石等都是危險源。在鏟裝作業中:殘留炸藥清理不到位、挖掘機之間安全距離不足、作業現場無關人員未撤離、挖掘機司機未按規定關門作業等都容易造成事故發生。在機動車輛運輸過程中:道路影響、霧天與雨雪天氣影響、車輛超載、超速等危險行為都容易造成事故發生。在爆炸物存儲倉庫及油庫中:靜電、雷電、易燃易爆物質、倉庫通風系統、倉庫溫度等都容易造成爆炸物失控或油庫火災爆炸等危險發生。在電氣設備使用中:漏電、雷擊等都容易造成人員直接傷亡或造成火災隱患。
5.1.2 做好安全檢查工作
進行安全檢查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定期檢查、專項檢查、巡回檢查等方式,在分析確定危險源后可以確立檢查內容,制訂安全檢查方案,包括確定安全檢查人員、時間、內容等,在檢查后制訂整改計劃,明確整改內容、時間以及驗收超時或不合格的懲罰制度等,確保安全檢查按規定、按計劃順利進行。
參照《礦山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各類礦山的不同特性,充分研究礦山場地的地理環境因素、氣候條件因素等,制定完善的礦山安全規章制度,建立礦山安全管理部門、機構,設置安全管理崗位并配備安全管理人員,明確安全管理目標,堅持安全責任落實到個人[4]。明確礦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進行整個礦場的最高層安全管理工作,由礦長向下層層管理安排,設立安全管理責任制度、考核制度,避免因工作分配不合理、不明確造成的責任不清或互相推脫。同時,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僅要滲透在開采作業的每一個環節,更要涵蓋整個礦山生產生活的所有場所。只有硬性、規范化地要求作業人員,明確個人責任與義務,才能從源頭杜絕安全意識不到位、安全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安全事故。
在礦山開采作業中,避免災難發生是第一要務,但當災難發生時,避免事故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為保證在突發的地震、海嘯、臺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以及開采作業引起的火災、爆炸、有害氣體泄漏等災害發生時保障人員生命安全,礦山現場需要配備有應急救援人員、應急救援設備、物資等,以備能夠在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響應,進行應急救援、現場控制、人員疏散等工作[5]。
為做好礦山現場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材料、器材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施工所用的器械保管不當造成的機械問題容易導致機械在現場使用中發生安全事故,輕則機械設備無法繼續使用,重則對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產生威脅。除施工機械設備外,施工材料的保管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爆炸物、油以及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化工材料,此類材料的使用不當或泄露都會造成較大的安全事故。綜上,施工現場的材料應有專門的保管、監測、使用流程,由專人管理。加強對材料保管庫房的安保工作,在使用時應有完善的審批流程,避免因危險品濫用造成的安全事故發生。
5.5.1 安全使用機械設備
開采工作需要用到大量的機械設備,尤其是大型機械設備一旦出現事故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因此機械的使用需要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在使用結束后需要進行定期檢修、維護與保養。在機械設備使用前需要提前檢查,保證在作業時設備能夠正常使用,避免機械設備由于保存不當性能下降而造成事故發生。
5.5.2 及時更新、更換設備
老舊設備或受到損壞的設備更容易產生故障引發現場事故,如設備電線短路造成火災或設備電線裸露造成人員觸電等。為保障現場作業安全,要及時淘汰老舊機械設備、更換設備老舊配件,在設備受到損壞時及時維修,保證機械設備正常使用的同時保障現場人員的人身安全。
5.6.1 爆炸物的儲存與管理
露天礦山對于爆破的需求大,爆炸物的使用量也大,必須配備符合相關部門標準、規范的爆炸物存儲倉庫,并由專人管理。爆炸物存儲倉庫須有完善的消防設施、安保設施與避雷設施,并且由專人定期檢查爆炸物數量與質量。一方面,堅決杜絕易燃易爆物品進入爆炸物存儲倉庫,防止由于靜電、雷電天氣造成的倉庫爆炸,同時也可以防止由于倉庫滲水等原因造成的爆炸物失效。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現場工作人員盜取爆炸物造成爆炸物在市面上出現,對社會安全構成威脅。
5.6.2 爆炸物品的使用
爆炸物品在使用時要嚴格按照礦山開采規劃、爆破流程規范與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爆破作業人員須經過爆破培訓、安全教育培訓等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在爆破工作確定之前進行前需要對現場環境進行評估,檢測場地是否合規,并由相關部門審批、領導簽字。在爆破工作確定后,要確保礦區及周邊所有人員知曉爆破時間、爆破規模。在爆破工作進行時要確保無關人員離場,并確定現場應急人員到位,做好應急響應的準備工作。在爆破工作完成后,做好現場清理工作,避免炸藥殘留影響接下來的作業。
5.6.3 爆炸物品的運輸
在爆炸物品運輸時要做好運輸路線規劃,避免車流量大或事故多發路段,在有大霧、雨雪等天氣條件不良的情況時及時暫停運輸工作。長距離運輸時要保證司機休息時間或使用倒班制度,避免疲勞駕駛造成交通事故。
為保證露天礦場生產生活的順利進行,礦場需要大量的電氣設備,作為照明、機械的動力來源,而由于礦產位置的特殊性,供電設備往往也在場地之中。電氣設備容易受到雷擊、大雨等天氣環境的影響,或因使用不當造成漏電、火災等事故發生。其中雷擊危害與電氣設備的使用相關,因此防雷也是電氣設備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電氣設備使用中要做好雷電天氣預警與場地防雷措施,同時與電氣設備直接接觸的人員需做好絕緣措施[6]。
采場邊坡事故是礦山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根據地質、地理情況進行合理設計外,建立邊坡監測系統可以有效觀察作業現場變化情況,及時反饋可能出現的安全漏洞,排查安全隱患,避免事故發生。
5.9.1 職業技術培訓與安全技術培訓
加強對不同工種的作業人員進行專項技術培訓的力度,并在培訓結束時進行技能考核,嚴格考核制度,考核結果不達標堅決不允許上崗作業,在需要上崗證的工作崗位嚴格執行上崗證制度,杜絕無證上崗。避免因作業人員作業水平不足導致的安全事故發生。對員工進行安全技術培訓,把安全知識與生產相關知識緊密結合,同時無論什么崗位都應學習爆炸物品相關防護措施以及電氣相關防護措施,安全知識的儲備量提升,能夠讓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有一定的能力避免事故發生或在事故發生后及時止損以及自救。
5.9.2 培養員工安全意識
對從一線作業人員到管理人員的所有礦山工作參與人員進行定期的安全意識以及安全法規知識培養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培訓、講座、會議等形式,力求提高礦山所有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加強礦山工作人員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度,不僅要在管理上保證作業人員的操作合乎安全規范,更要讓作業人員自身擁有安全意識。
5.9.3 安全多樣化形式培訓
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意識培訓,減少灌輸式學習,舉行各類安全管理知識活動,讓安全培訓實踐化、生動化,避免安全培訓太過枯燥。將安全培訓與現場工作相結合,讓員工實地學習、親身實踐,將自己代入作業環境,多思考在工作中應如何避免事故發生,避免安全教育紙上談兵,做到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隊伍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安全管理人員也應有健全的考核、獎懲、績效制度,保障安全管理隊伍切實發揮其作用。同時應注重安全管理人員的考核制度,要做到內容明確、獎懲并施,調動其工作積極性。明確安全管理人員的責任劃分,堅決杜絕懶怠、走形式的行為。在事故發生后不回避責任、推脫責任,不斷提升安全管理隊伍的思想覺悟。對已經發生的安全事故深刻反省并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及時彌補。對同類型礦山甚至各類礦山容易發生的事故成因進行分析,學習并找到適合自身的管理側重點,提高管理隊伍的工作能力。
總之,相比較常規行業,開采行業危險性大,尤其是露天開采行業作業條件差、作業設備簡陋、作業環境容易受到地質條件及天氣變化影響、作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勞動強度大等因素導致安全事故頻發。為保證開采作業人員的安全以及保證礦山開采工作順利有序地進行,露天礦山企業應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符合自身管理需求的安全規章制度,嚴格把控危險物品及機械設備管理,做好風險識別與管控,按時按量進行安全檢查,并對員工實施安全培訓、考核制度,提高礦區人員安全意識。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到長期重視不放松,堅持改善礦山作業環境,推動露天采礦行業安全、積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