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慧(副教授) (西安歐亞學院金融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 《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 [2021]35號) 指出,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原來單一的專業教育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引入高校學科建設,是高校急需思考和回答的問題。具體到審計教育,審計教學方法上,多采用“滿堂灌”“填鴨式”方式,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和“雙創”技能的培養;在教學效果評價上,多表現為“考試定效果”的片面方式,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教學方法和效果評價的不足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創造性思維培養目標更難以實現,因此,尋找和采用一種既能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又能提高學習效果的審計教學方法至關重要。
PBLIE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目前國內對PBLIE法的研究成果還較少,特別是在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應用更少,因此,本文在回顧審計教學相關成果的基礎上,對審計教學面臨的困境進一步論述,繼而提出PBLIE教學法,從重構審計教學具體內容、改進審計教學策略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關于審計教學的研究,研究成果較為豐富,本文主要從審計教學背景、教學導向、教學方法三方面簡單加以闡述。
審計教學要貼合時代發展,根據發展需要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在“新文科”背景下,大數據審計課程內容應具備前沿性,教學隊伍應注重多元化、復合型,課程思政應立足專業特色(彭沖、沈凡凡,2022)。在“互聯網+”背景下,姚麗(2021)認為《審計學》課程建設應引入虛擬現實技術搭建教學平臺,促進審計教學研究。審計課程教學存在實踐性不強、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可以采取拓展課堂教學豐富性、規范教學流程、提升課堂教學靈活度等措施加以改善(陳楊,2020)。張婷婷(2020)認為審計教學的改革應形成理論實務與試驗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強化大數據審計理念、積極推動教學改革等。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水會莉、黃瑩燕(2021)認為應完善頂層設計、激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專創融合”教學改革、加強網絡學習空間建設以及搭建共享型審計實踐教學平臺等措施,實現審計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協同發展。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王曉丹、許莉等(2022)認為應加強在線教學組織、前后臺教師通力合作,構建新型學習社區。
審計教學目前主要有四種導向:一是就業導向。在審計教學中,應基于就業導向來創新教學,重構教學目標,深挖教學資源,開展精英教育,創新評價考核等應對復雜的審計工作,培養專業化的審計人才,提升學生就業率。二是應用導向。審計專業學生存在缺乏實務經驗、知識體系薄弱、審計道德缺失等問題,應從建設實務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重構專業課程體系、重視道德教育等方面滿足應用型審計人才需求。三是成果導向。應豐富教學方式、優化教學內容、完善考核制度,同時構建“三位一體”的賦能型教學團隊,從而將審計實務與理論深度結合。四是項目導向。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盡量為學生準備豐富的審計項目案例,增強課程實踐性,以“案例”貫穿審計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主要根據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任務的一一分解,從而形成任務主題的課程教學體系、提高審計課堂質量,使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審計教學(曹霜,2020)。王笑凡(2021)認為學生培養需以學習目標為基礎,利用混合式教學法建設全周期、交互智慧課堂。袁威(2021)通過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總結演示——模擬演練——多元評價的“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何利、楊利等(2021)提出利用對分課堂教學法改變目前的教學困境,在案例分析、增強互動性、信息反饋、教學效果確認等關鍵環節進行改進,擴大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許多高校已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用以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一般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學生的公共必修課或選修課,采取混合式、多班制的大集體授課模式,但這種方式對審計專業學生來說,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并且教師授課多以理論為主,缺乏“雙創”教育的實踐指導和行業需求調研內容,導致“雙創”教育與審計教學脫節。
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需要穿插審計項目案例,在課堂教學中加大企業實踐教學力度。現實是,當前教師主要以審計教材為主,對審計內容、概念、審計實務等進行書面講解。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容易形成學生的固化思維,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審計教學的質量難以保證。審計學習考核也主要是提交紙質材料,比如提交審計實習日志、結業論文等,沒有深入的實地考察報告等要求,教師也缺乏和實踐單位的交流溝通,從而使考核流于形式。
復合型教師是指既具有扎實的審計理論專業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的教師。高校部分教師缺乏創新創業的專業知識、真實體驗和實踐技術,只能以理論教學為主,教授內容過于理論化、教條化。為滿足學生需求,一些高校采取外聘企業專家來彌補師資的不足,但又面臨外聘專家有時無法現場教學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成效并不顯著。
審計學科具有復雜性、抽象性特點,因而多數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不強。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更多是學生修學分的一種渠道,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審計教學過程中,學生多是個體化學習,團隊協作意識不強,不利于全面發展。
PBLIE(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是基于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創新創業”背景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即“基于創新創業的問題式學習”。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方式,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I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是創新和創業的復合和融合,重在“雙創”技能的培養。PBLIE是在問題導向的基礎上,增加創新創業相關內容,以培養適合國家發展需要的“雙創”人才,顯然PBLIE是在PBL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關注專業教育內容的基礎上,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提升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等創新創業精神。課堂中,教師只是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作用,而問題解決的關鍵在于學生自身,突出其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審計作為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在學科設置上主要涉及經營審計、合規審計以及財務審計等領域。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教師應將實踐課程作為輔助,開展審計案例研究、審計實訓等活動,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
1.PBLIE教學法需遵循的原則。(1)堅持“立德育人”原則。審計工作對于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品德素養要求較高,在承擔審計項目時,對于審計報告出具、審計意見發表,都需要秉持謹慎態度進行。因此,高校在進行審計教學時要以創新創業為就業導向開展教學,把職業操守和道德擺在基礎位置并作為素質教育的前提,使學生牢記職業“紅線”,提升個人品德,做到規范審計。(2)堅持“理實一體”原則。創新創業視角下,審計作為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然而在高校中,具備綜合素質的復合型師資缺乏,審計經驗不足,教學效果不佳。此外,高校對于審計專業的定位模糊,忽視創新創業教育,教育教學質量低下。因此,在審計教學中,教師應將理論和實務相結合,堅持“理實一體”原則。(3)堅持“問題+雙創”原則。審計教學應將問題導向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這是PBLIE教學法的根本。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教師應對行業做出分析,學生應帶著問題進行自主解決進而形成創新性成果。同時,教師在講授時應多為學生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切實起到引導作用。
2.基于PBLIE教學法的審計教學準備。(1)對教師進行教學方法培訓。PBLIE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許多教師并不熟悉,因此需要進行教學培訓,使其明確PBLIE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對自身在課堂中的角色有清晰的認識;然后教師進行分組討論,講述課堂內容大綱;最后匯總出討論結果。(2)教學內容設計要打造“三高”課程。一是高階性的課程。引導學生將審計專業知識及素養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批判性思維意識,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二是高創造性課程。審計的教學內容應具備時代特征,教學形式應重視師生間的互動性。三是高難度性課程。審計學科包含會計、財務管理等相關知識,教師要想學生開拓創新思維,應加深課程難度,豐富課程內容。(3)要做好宣傳工作,動員學生學習。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審計教學前應開展“PBLIE教學宣傳活動”,動員學生加入到課堂中,并在授課時大量列舉有關此方法的相關案例,再將該方法實地應用于項目研究中,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3.PBLIE教學法的審計教學實施及目標。(1)PBLIE教學法的審計教學步驟。在課堂教學中,PBLIE教學法一般遵循設計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成果四個步驟。一是設計問題。教師將審計知識和創新創業內容設計成創新知識點。二是發現問題。教師將學生隨機分成若干小組,并將問題發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從而培養其批判和創新思維。三是解決問題。學生可根據PPT等方式展示研究結果,同時向其他小組提出問題。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從而培養其團隊意識和協作思維。四是總結成果。小組成員通過對問題的解決形成研究結果,可以進行專利申請或審計相關論文的寫作,用形成的研究成果指導審計實踐。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問題、觀點進行解答和評判,并反饋給PBLIE教學小組。(2)PBLIE教學法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學生以下幾點能力進行培養:一是主動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中應采用興趣教學,引導學生對審計課堂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從而將知識轉化為執行能力。二是自我表達能力。創新創業要求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可以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可通過增加與學生間的互動頻率,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三是創新批判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是PBLIE教學中所必需的,學生應基于審計專業知識,通過設計新奇的方法解決審計課堂問題,對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認真剖析,提出個人見解。四是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認識到,個人思考問題有局限性,因而要與其他學生交流、互助,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精神,從而解決問題。
采用PBLIE教學法進行審計教學時,應緊密聯系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轉變“重理輕實”的教學模式、培養復合型教學人才、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的學習熱情。
1.推進審計教育與雙創相融合。審計教學引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除了幫助學生全面掌握了解審計專業的特點以及審計工作的特點以外,還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針對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時期開設不同的課程。比如:對于學生來講,在大一到大二時期,學校可以設立“創新創業”理論課程,將理論融入到審計理論教學當中,使學生全面了解課程特點,對創新創業有基本的認識,從而激發創新思維和潛能。教學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例如案例講解、專題講座、論文寫作等。此外,也可以開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在前期完成書本知識的理論教學之后,在大三進行形式多樣的審計實訓實習,例如課堂審計實地模擬、社會實踐課、小組競賽實踐課等。
2.強化審計教育創新實踐環節。具體做法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課前,教師可以通過云課堂視頻、審計案例導讀等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堂中,可以詢問學生審計項目該如何獲取?出具審計意見有哪些依據?審計程序如何進行等相關問題。學生可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回答相關問題。課中,教師把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針對問題展開討論,教師根據回答情況做出糾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后進行總結反思,可以讓學生互評,也可以讓教師對課堂內容、形式以及學生表現進行評價。通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更好地鍛煉其批判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3.打造“雙創”審計教學師資隊伍。根據審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應建立實踐經驗豐富、專業知識扎實的教學團隊。由于審計課程內容復雜、難度大,對于專業課教師來講授課壓力巨大。因此,應在教師之間進行合理分工,吸引優秀教師加入,堅持教學與實踐并重。可以定期對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舉辦講座、聽課等方式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共商審計教學與創新創業融合方案,提高學生創造性、批判性、系統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此外,還可以讓教師參與校外審計單位活動進行跟隨學習,提高教師的實務能力,繼而運用所學教授學生,使其將理論與實際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