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杰 高子健
(唐山師范學院)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推進,國家對于大學生人才的培養質量問題再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教育趨勢引導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應用時間問題越來越引起了環境科學類專業教師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作為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核心專業教師,應當將立德樹人作為自身教育工作開展的根本目標,不僅能夠結合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體系進行更加深入地融合與發展,而且也能夠結合多元化教學技術手段來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并最終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未來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課程思政教學理念作為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進行充分融合,并在引導學生群體進行全課程教學過程中形成綜合協同效應的教學思路,主要以立德樹人為教學引導工作的核心內容,而我國對于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發展和應用主要經歷過以下幾個階段。第1階段,在2005年我國啟動了兩綱教育的發展戰略,不僅推動了以學科德育為核心理念的專業課程改革,而且也將德育教學的核心內容更好地滲透在不同課程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群體的核心價值觀念塑造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第2階段,高校開始針對德育課程一體化進行全面建設,不僅以兩綱教育基礎為基點進行了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核心教育引導和發展工作,而且也對一體化的不同層次進行深度的拓展。[1]不僅打通了一二三類課堂之間的應用和觀眾關系,而且也能夠更好地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這一教育階段對高校學生的發展匹配度實現了全面提升,同時也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實施整體性進行了有效完善。第3階段,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通過構建制度體系不僅將育人為本作為教學工作的發展起點,形成了終身發展的育人新制度。而且也在另一方面加強教育工作的頂層設計,轉變院校和教師的教育職能作用并全面提升專業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優秀管理人員通過加強資源共享的創新工作開展,將行業發展與專業教學工作進行深度融合,并在知識體系的教育引導過程中提升崗位和行業素養引導質量,同時也將核心價值觀念融入到整體的教育體系當中,充分體現在高校日常的專業教學和管理工作當中。
第一,高校專業教師在思政意識的拓展和應用方面仍然存在著主動性不足的實際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專業教師在進行教育工作開展和培訓過程中缺乏較為充足的思政課程教學經驗,并且一些教師也對思政教學的整體思路認知存在一定誤區。這樣的實際情況造成了部分專業教師往往將自身的教學應用側重點集中在環境設計的基礎知識鞏固上,對于相應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存在忽略情況,同時自身的教學融合和發展意愿也相對較為薄弱。[2]除此之外,一些專業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的思政應用過程中缺乏對時代背景的思考,這樣的實際情況造成了學生對于綜合素養的培養存在著較大局限性,并且將眼光更多地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上,有可能缺乏對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的培養和提升。第二,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著思政元素植入形式過于單一的實際問題。這不僅體現出了思政教育元素與專業知識技能之間的融合難點問題,而且也呈現出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本質把握和應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千篇一律的應用方式不僅大大抑制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積極性,而且也會在一定時間段內降低對價值體系引領的感染力,久而久之還會造成學生群體對于思政元素的引入產生抵觸和抗拒心理,最終反而影響了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學習質量,這顯然與教師預先設計的課程思政教學思路和應用目標是背道而馳的。除此之外,較為僵化的思政元素應用途徑也會造成思政教學內容的主體價值得不到有效發揮,最終只能夠流于形式和表面內容,不能夠實現對學生群體實現全方位的育人和培養目標。[3]第三,高校專業教師在進行思政元素的應用和挖掘過程中往往會進行彼此之間的溝通和借鑒,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思政元素應用的獨特性和亮點。因此在實際的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引導過程中往往不能夠結合地域和應用性的實際特征,對于學生在思想和意識層面的啟發不夠深入。除此之外,過于固定的課程思政元素應用也會僵化學生的觀念和意識,最終無法完成顯性與隱性教育的統一發展,同時也不能夠被其他高校和地區的教師進行借鑒和推廣。
環境設計專業作為進行環境空間規劃和藝術構想整合的技術學科,不僅需要針對人、建筑、環境的關系進行協調和優化,也需要提升人類的活動空間的完善度和舒適度。作為需要滿足一定建造目的和使用功能需求的設計工作,環境設計能夠對建筑物內部空間進行深加工和增值準備,從而更好地在可行性的有限條件下實現建筑內外部環境的結合和再創造。[4]在我國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中主要涉及素描色彩和三大構成等基礎性課程,并且在工業制圖,效果圖表現技法以及建筑裝飾等領域進行了深度的基礎專業課程設計。我國環境設計的主要類型分為室內設計,景觀園林設計,建筑設計以及城市規劃,需要學生群體結合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綜合學習來為之后的實習工作起到鋪墊作用。
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作為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專業培養內容,不僅需要對學生的現代審美意識進行深入地構建和提升,從而更好地結合理論教學知識體系的構建來加強學生的專業基礎度。而且也能夠在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室內室外環境藝術設計的相關知識和軟硬件技能,從而更好地為提升自身的設計能力和崗位核心競爭能力起到深遠的鋪墊作用。除此之外,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整體教學目的還涉及裝修施工技能的培養,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體系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經驗積累。最終不僅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而且也為培養更加全面的高級應用型設計人才起到深遠的促進作用。
由于我國構建應用型環境設計教學體系的發展和轉型時間相對較短,并且學科的標準體系和學科理論基礎仍然存在著較大提升空間,因此仍然在專業教學的開展和實踐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由于本科環境設計專業本身涵蓋的知識體系和應用基礎相對較為復雜,但是由于不同院校對于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引導定位存在著一定的不同,一些教師更加針對室內設計的相關內容進行應用和拓展,而另外一些教師則對景觀設計的實踐過程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這導致國內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培養體系并不能統一。[5]第二,專業教師的育人意識仍然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一級教師往往將專業素養能力的培養放在自身教學引導的首要位置,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做到思想教育與專業課程的同向發展,最終容易造成學生產生錯誤的學習習慣和觀念,課程思政出現了孤島化問題。
本科環境設計專業作為對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民大眾日常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技術性學科,設計人員自身的價值觀念和精神文化建設水平需要不斷地得到優化和提升,因此也是專業課程教學引導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教學目的。因此在專業課程的教學引導過程中思政元素的應用有效性能夠更好地針對學生的價值觀做出正確引導,并對提升整體專業課程的教學引導高度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6]除此之外,由于設計課程需要對部分的西方設計教育理念和經典文化元素進行學習和借鑒,只有充分應用思政元素來加強學生的價值觀塑造,才能夠更好地正視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問題,并在尊重和借鑒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對于中國本土文化始終抱有堅定的自信,這樣的學習觀念和思路養成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意義。
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引導過程中,教師作為專業課堂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主體,需要不斷針對自身的教學和思想觀念進行有效提升,從而更好地在引導和影響學生方面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創造性。而課程思政理念的有效發展能更好地滿足教師對于自身教學理念轉變和業務開展思路的拓展,不僅能夠針對專業課程內容的設計進行全面優化,而且也能夠結合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效結合來提升自身的引導質量。最終不僅能夠將教師自身的積極價值觀念和思想行為深刻地影響學生,而且也能夠為響應國家提出的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目標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隨著近些年來國家對于高層次環境設計領域人才發展的政策引導趨勢,專業教師在進行自身專業課堂的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更多地結合設計行業的標準和規范進行優化。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對培養學生群體的行業素養能力進行有效促進,而且能夠在育人環節加強更加多元化的導向作用。最終不僅能夠培養出更加符合時代特點和綜合素養高水平的環境設計應用型人才,同時也有能力有技術承擔國家高層次環境設計的建設任務,并對國家未來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為了能夠更好地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加強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質量,專業教師應當全面推動對思政與專業課程的整合體系構建,并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落實作為教學改革切入點。第一,教師在進行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大綱設計過程中樹立引入思政元素的基本原則,不僅能夠促使教學大綱發揮出專業教學之本的基本作用,也能夠更好地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靈活性的個性化教學內容設計。這樣的教學形式創新能夠更好地將教學任務與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深度融合,著重體現課程思政內容的課時分配,并且也對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念培養目標進行有效明確。[7]第二,專業教師應當從課程的專業性角度出發,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與專業知識技能進行深度融合,從而更好地提升了學生的知識記憶強度,同時也為優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和信息化技術加強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應用質量,并通過豐富的互動環節和實際案例講解有效構建更加多元的思政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能夠在專業知識探索過程中不斷汲取思想政治理論內容的實際內涵。
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專業教師團隊的思政教學質量,院校管理人員應當全面推動針對專業教師的思政能力培訓,不僅能夠結合相關教授講座和知識研討會等形式來提升教師對思政教學的積極性和創新性,而且也能夠進一步拓展教師的思想政治視野,并在后續的課堂教學和思政元素應用過程中起到鋪墊作用。除此之外,院校還應當加強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實,結合頂層設計針對課程思政教學思路進行專業教學體系完善,配合監督指導團隊來加強專業教學創新工作的監督管理質量,并最終通過完善考核制度將思政元素的融入變為常態化的教學指導要求。另外,由于藝術類課程需要在專業教學引導過程中建立更加親密的師生關系,教師通過應用思政教學理念能夠更好地貫徹和執行這一教學目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而且也能為全面調動專業課堂的教學氛圍起到深遠的影響意義。
除了結合專業學生群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和引導之外,教師還應當加強學生日常管理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質量,并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內容進行有效落實。第一,教師應當結合思政元素作為日常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切入點,不僅能夠更好地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發展需求,從而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群體的個性化培養目標。而且也能夠在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更好地影響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觀念和行業思想品德,并與學生未來的環境設計領域發展打下深遠基礎。[8]第二,教師應當結合日常管理中的評價體系優化從而更好地促進對學生的思政引導者,其中應用最為普遍的就是學生日常的課程作業和學期末的考核評價結果。教師通過增加作業和考核的形式豐富度,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專業上的創造能力,而且也能夠在思政評價領域進行更加多元化的呈現,從而為學生的雙向培養體系起到完善作用。
總而言之,在國家和社會對于未來年輕人才全方位培養的核心要求指導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學指導思路,針對自身的教學方案設計進行有效優化,將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融入了自身的育人實踐過程中。在另一方面,需對課程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進行全面創新,并且通過增加教師自我提升和考評模塊的全面優化加強自身教學方案的推廣性和操作性,并在不斷的教學改革和實踐打磨過程中形成能夠推動高校專業教學發展的重要指導模式。最終不僅能夠提升我國高校教育體系的全面發展,也能為專業學生群體的應用素養水平提升做出重要的貢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