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舸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經濟、科技和文化加速融合,新的發展趨勢不斷催生新的出版業態,各家教輔出版機構面臨著生存發展空間被迫壓縮的現狀,但是優秀教輔報刊依然是廣大師生的剛需。探尋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成為各家教輔出版機構面臨的重要現實課題。面對此境,教輔報刊如何進行有效性變革創新,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2018年,恰逢河南教育報刊社成立40 周年。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知名教輔報刊機構,河南教育報刊社乘勢而上、整裝再出發,確立了當時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轉型發展思路和工作任務,實施了“三個升級”攻堅戰,即以“認識升級”“質量升級”“服務升級”推動報刊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教育宣傳工作強起來,關鍵在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媒體”的工作原則,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新時代的教輔出版業既面臨著重大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考驗的是教輔出版機構的責任擔當,挑戰的是從業者的能力水平。教輔出版機構必須對當前發展實際和未來傳媒生態做出科學、正確的研判,確定可行的目標和路徑。
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傳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與傳播密切相關的報刊內容、傳播方式、發行模式、服務模式等必將快速催生巨大變化。不管怎么變化,必須認識到,報刊出版既是文化產業,也是意識形態。教輔報刊的用戶是出版業里涉及師生人群最多的一個板塊,因為受眾人群的特殊性,所以絕不能片面強調經濟效益,而弱化社會效益。這是由教輔報刊的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決定的,教輔報刊不但具有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突出“報刊育人”的社會屬性。因此,做好新時代教育宣傳工作,必須堅持社會效益為首、走“雙效統一”的發展之路,這是教輔報刊出版機構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的使命和擔當,更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命運所系、價值所在。
實現“質量升級”,創新是關鍵,創新是變革的第一推動力。對于教輔出版機構來說,需要考量的問題是:如何進行新一輪質量變革,實現產品不斷迭代,不斷順應用戶的需求;組織管理如何推動效率變革,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市場經營如何推進動力變革,克服新動力不足的短板,快速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意味著教輔出版機構必須協同推動采編、管理、經營的質量全面升級。
高質量發展不可逆,高質量發展任務不能等。教輔出版機構要立足采編、管理、經營等部門的實際,對癥下藥,深化改革,優化結構,以“質量升級”為抓手,盤活現有報刊資源,發揮品牌資源優勢,進行品牌資產延伸,充分挖掘項目潛能,尋求增長新空間。要更加嚴格地把好政治關,進一步加大策劃力度,提升編校質量,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輔報刊的第一生命線。
創新經濟形勢下,服務是很值錢的產品,所以必須強化用戶思維、服務思維。[1]以教輔報刊和用戶的關系而論,用戶是教輔報刊服務的對象,教輔出版業的采編、管理、經營人員都可以稱作用戶的服務人員。以產業規模而論,行業服務人員不少,但優秀的服務人才缺口較大。優秀服務人才是現代企業的核心人才,這樣的人才匱乏,就會成為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一方面,教輔出版單位要以“服務升級”為抓手,加快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制訂人才發展規劃,培養和用好一批技術人才、經營人才、服務人才;另一方面,要以“服務升級”為平臺,擴大服務半徑,充分挖潛增效,將品牌資源與報刊發行、圖書教材開發、服務活動、新媒體運用、培訓、印刷、廣告、物流等產業項目進行有效鏈接、有機融合,以點連線、擴線成面,形成具有品牌識別度與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集群,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有序拓展新業務、新市場。
隨著市場的逐步規范,服務成為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會更加凸顯。誰能提供更貼心、高效、快捷的服務,誰就能影響廣大師生。近年來,河南教育報刊社創新教輔報刊發行模式,由傳統自然年度發行轉變為學年發行,此舉既解決了上下半年發行量落差較大的問題,又解決了報刊征訂周期與教學進度不同步的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新形勢下教輔報刊發行開辟了新路徑。實踐證明,廣大用戶真正需要的和出版機構服務的差距,才是最需要變革的地方。只有主動學習、主動調研、主動貼近、主動服務,為區域教育改革發展和學校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才能用更好的服務與廣大用戶緊密連接。
當下,教輔報刊業普遍存在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泛試題化趨勢,行業增長放緩、產能過剩、發行模式單一。特別是隨著媒體深度融合加速,很多教輔出版機構缺少出版新型人才,數字化資源特色優勢不明顯。這些短板,成為很多出版機構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在新形勢下,各出版機構應立足自身實際,主動回應新需求,調整思維方式、出版理念與經營策略,在破解阻礙高質量發展的難題上下功夫。這里以教輔報刊發行為例,發行業務歷來是各家教輔報刊機構生存發展的“兵之重器”,當前發行環境的變化為教輔報刊發行工作帶來了新問題、新考驗。
一是政策環境變化帶來挑戰與機遇并存。2021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 等一系列教育新政,進一步規范教學秩序、凈化校園環境。教育部還發布了《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規范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防止問題讀物進入校園。這些政策的出臺,加上通過嚴格執行監管,會把相當一部分低俗劣質的教輔報刊抵御在校門之外,這對具有良好聲譽和較強文化實力的教輔出版機構來說,會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2]要做好教輔報刊的宣傳發行工作,必須關注、研究政策環境的變化,做到與時俱進。當下,要充分認識“雙減”工作的重要意義,在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上找到與教輔報刊發行工作的契合點、剛需點,做好宣傳推廣。
二是要“協同+融合”發展。管理的效率不僅來自分工,更來自協同和融合。在推進“三個升級”過程中,河南教育報刊社摒棄各自為戰、單打獨斗,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努力做到“全社一盤棋”,確保出版全鏈條高效協同。為使疫情對教輔報刊發行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不斷強化編、印、發等全流程監控管理,督導檢查各環節工作落實情況。
開展“雙減”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雙減”的目的,是要減少“資本”對于教育環境的侵蝕和破壞,扭轉教育的亂象,讓教育回歸本質,回歸學生智慧的生長與精神的成長。河南教育報刊社確立并實施的“三個升級”攻堅戰,在底層邏輯方面與“雙減”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教輔報刊應當在“創建良好教育生態、全面提升育人質量”的大考中,以實際行動交上優異答卷。
一是要以“師生為中心”。某些教輔出版機構對“以用戶為中心”的理解有偏差,認為報刊獲得了一些榮譽,生產出的內容就都是精品,精品就是消費者所需要的,這就是以用戶為中心。這種邏輯推論其實是不成立的。所獲榮譽只是一個維度,教育報刊評價不能“唯榮譽”。報刊評價的一個重要維度是用戶。老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時代是出卷人,教輔出版機構是答卷人,廣大師生才是真正的評卷人。自認為報刊獲得過很多獎,質量高,價格也不貴,教師學生沒理由不訂閱這樣的報刊,這不是“以師生為中心”的思維。真正的“以師生為中心”,是要每一天都去思考:我的報刊能為廣大用戶帶來什么收益?教輔報刊出版經營的起點、落腳點,一定是、必須是“讓廣大師生受益”。堅守正道,才是最大的投資、最小的成本。
二是要圍繞一個主題一條主線。一個主題,即是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一條主線,即是以教育宣傳“供給側”和“需求側”為主線,雙管齊下、兩端發力,暢通教輔報刊生產、發行、服務大循環。下大功夫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解決廣大師生的痛點,打通堵點、淤點,努力形成“出版機構、郵政部門、教育部門、各級學校”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的新局面。
三是要順勢而為。學生作為生命個體,應該在智力、心理、體力、社會交往、道德、倫理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系統發展,而不能唯分數論。學校作為育人主體,要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師生為中心,就是要求教輔報刊更新觀念、適應新要求、提升新動能,以問題、結果為導向,在內容供給上要充分滿足“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學生減少作業負擔”的總需求。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輔報刊必須避免“刷題”標簽,轉換“呈現”方式,增強“服務”功能,持之以恒地推動內容質量、服務質量向更高標準、更多元化邁進。[3]
四是要務實管用。“雙減”的真正落實,還需要在教師成長方面投入更多的專業指導與培訓。“雙減”文件明確提出要“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不能再給學生布置機械、無效的作業和重復性作業。好的作業,能夠在廣度和深度上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灌輸式學習”到“研究式學習”,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而老師要設計出這樣的作業,并引導學生高質量完成作業,這是非常考驗老師水平的。教輔報刊應當為老師“布置出好作業”提供務實管用的幫助。如何以資源優勢鑄造人才優勢、再造發展優勢,高質量發展形勢要求教輔報刊必須思考這個課題,挑起這個重擔。
認清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做到穩中求進、以穩求進、以進促穩、以進保穩,是教育出版機構的緊迫性課題。就河南教育報刊社自身維度來看,需要結合當下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地發揮立德樹人、媒體育人職能作用,全力推動“三個升級”創新發展。
當前,河南教育出版正處于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緊要關口,作為擁有以廣大師生為主體受眾的教育報刊社,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服務全省教育出版大局與加快自身發展有機統一起來。現在及今后幾年,教育出版機構面臨的發展環境會更復雜、更嚴峻,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會更加艱巨繁重,逼迫教育出版機構要進一步在思想上、制度上、措施上、機制上、體制上、系統上、協同上狠下功夫,合力推動“三個升級”,穩固來之不易的發展局面,以工作的確定性應對風險挑戰的不確定性。為此,河南教育報刊社作出“兩個堅持”的頂層設計,即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長期主義”,將此作為新發展階段的主旋律。
以發行考核體系為例,不僅要看發行成績單,還要看創造的社會效益,更要看民生改善,真正將發行改革成果轉化為廣大職工切切實實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不能單純地追求數字增長,而是要追求效率更高、服務更有效、結構更合理、產業鏈更安全、運營模式更可持續的發展。報刊發行工作需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正確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由數字評價向“數質并舉”轉變,既要重視發行的數量,又要衡量發行的質量,使數字的增和減保持在合理區間,在安全性上、可持續上、久久為功上狠下功夫,在推進改革中達到質量與數量的動態平衡。具體地講,要做到“四個有機結合”,即把推進落實“數質并舉”與學年發行總體要求、發行攻堅重點工作、補齊短板弱項、解決痛點難點有機結合。通過創新工作方式,在“結合”上下功夫,在“節點”上做文章,通過“三個升級”開展一系列特色活動,探索形成一些新經驗新做法。
為推動“三個升級”走穩走新,務必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運用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把握好“變”與“穩”的關系,處理好“快”與“好”的關系。穩中求進,穩是主調、大局,進是方向、目標。搞好發展、拓展項目、改善民生,都離不開一個“穩”字。“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主業經營大盤上,通過實現“六穩”,即穩質量、穩發行、穩服務、穩效益、穩隊伍、穩民生,才能提升高質量發展整體效能,為單位長期發展謀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