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不僅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傳達音樂知識和思想、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為主要目的,積極繼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樣是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2021年由郭丹著、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校音樂教育創新與發展研究》一書,正是以高校音樂教育的理論為框架,在詳細分析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現狀和發展的基礎上,闡釋了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并且進一步關注了高校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文化的運用與實踐,提出了相應的傳承與創新路徑,為實現傳統音樂文化和現代高校音樂教育的融合與發展提供了可貴的啟示。
全書共六章,從高校音樂教育的概述與現狀入手,梳理了國內外音樂教育的歷史發展。隨后,分別對音樂教育的哲學原理、社會學原理與心理學原理進行了闡述。基于此,本書進一步闡述了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音樂審美能力的內涵與作用以及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最后對高校音樂教學、評價以及教育課程的創新和實施進行了探討。其中,為高校音樂教育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以下幾方面可資借鑒的思路和策略。
高校音樂教師的音樂文化素養和教學能力,無疑會對學生學習音樂專業知識和傳承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產生關鍵的影響。書中指出,學校在保證傳統音樂教學的基礎設施完備的情況下,也要加強對高校音樂教師的培訓。例如,通過邀請相關專業人士,開設講座和音樂交流會等教學研討活動,讓不同背景的教師能夠共同探討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分享教育教學的經驗和心得。在音樂教育課程的教授中,學校不僅需要聘請配設精通傳統音樂文化的教師,也要重視對全體音樂教師進行傳統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豐富教師的音樂知識和理論體系,從而在提升教師自身音樂文化素養、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同時推動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
作者在書中指出,為使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傳承,應從傳統音樂文化素養出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組織開展傳統音樂文化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從而達到傳承和傳播傳統音樂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中邀請一些民間藝術團來學校進行展演,讓學生進行觀賞、學習和互動,并且組織音樂劇、音樂會等面向社會的演出活動。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傳統的民族樂器,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傳統音樂,組織舉辦尋找傳統音樂的活動,有效地將日常生活中被人們忽視的傳統音樂文化挖掘出來。學校也可以在增加課時比重的基礎上適當改革傳統的教學考核機制,為傳統音樂設置相應的分值,納入綜合成績當中,用學分機制來督促學生學習、傳播傳統音樂文化,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重視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學習中的地位,積極主動地去傳承和發揚傳統音樂文化。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內涵豐富,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每個時代的音樂文化也都體現著不同的歷史屬性和時代特征,彰顯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風采。書中指出,在傳統音樂文化和高校音樂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仍然要保持創新,如此才能保持傳統音樂文化與時俱進的能力,從而被更多青少年學生理解和接受,真正發揮出傳統音樂文化的教育價值和時代意義。充分發揮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優勢,是促進傳統音樂文化守正創新的有效途徑。比如,書中提出,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線上音樂傳播模式在高校中營造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氛圍,例如利用多媒體平臺將與傳統音樂文化相關的情節編寫成故事,再制作成小視頻進行傳播評比,讓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進行沉浸式體驗的同時,增加對傳統音樂創作細節的理解,從而深化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另外,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輔助教學,例如將傳統音樂鑒賞課程以及音樂理論知識的課程與當前流行的古風民族風的音樂創作相結合,在視聽體驗中,引發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與當代音樂創作的思考與體悟,同時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進一步探究。
總體而言,該書以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為出發點,用發展的眼光探尋了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模式和策略的創新,注重在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內在音樂文化素養的培育。為新時代的高校音樂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也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有益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