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鶯 朱展鵬 韓虹宇 吳奎[上海市浦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婦產科]
隨著三胎政策的逐漸深入實施,我國高齡孕產婦數量明顯增加。受到母體因素、胎兒生長發育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增加,嚴重影響母嬰健康,降低我國新生兒出生質量。因此需要高度警惕母嬰安全“健康殺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屬于女性妊娠過程中特有的疾病,依據其對患者臟器的損害程度以及患者的基礎病變情況可將其分為不同的種類。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妊娠合并高血壓和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前3 種類型的疾病又被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該疾病發生后,患者存在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果患者臨床病癥較輕,可能存在輕度頭暈,在測量血壓過程中存在輕度上升,而且足部出現輕度水腫,并伴隨輕度蛋白尿;如果患者疾病較為嚴重,通常存在頭痛、眼花、嘔吐、惡心,持續性右上腹疼痛,伴多個器官功能損害。與此同時,測量血壓過程中會發現血壓有明顯增高,伴隨蛋白尿增多,肢體水腫,嚴重情況下出現昏迷、抽搐等癥狀。
(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這種情況是患者在妊娠20 周后首次出現血壓升高,收縮壓≥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 毫米汞柱。但是這種情況會在產婦分娩12 周以內逐漸恢復正常,并且尿蛋白檢測呈現陰性。
(2)子癇前期 這種情況發生于患者懷孕20 周后,血壓水平與妊娠期高血壓階段相同,但是患者會存在尿蛋白0.3 克/24 小時,尿蛋白與肌酐的比值超過0.3。或者臨床發病后并沒有蛋白尿,但是存在血小板減少,或伴有肝腎功能損害、肺水腫和新發生的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或視覺障礙等,這些情況也屬于子癇前期所特有的癥狀。需要注意,如收縮壓≥160毫米汞柱,舒張壓≥110 毫米汞柱,提示病情嚴重。
(3)子癇 這屬于是子癇前期患者發病后沒有及時得到有效控制的進展階段,在子癇前期基礎上出現不明原因的抽搐,病情危重。
(4)妊娠合并高血壓 如果孕婦既往有高血壓疾病,妊娠20 周前收縮壓≥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 毫米汞柱,孕期未加重;或者患者妊娠超過20 周后首次診斷為高血壓病,并持續到產后12 周以后。
(5)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 如果高血壓孕婦在妊娠前并沒有蛋白尿,但是妊娠20 周后出現蛋白尿,或者在妊娠前存在蛋白尿,妊娠后蛋白尿明顯增加,或血壓進一步升高,并且伴有血小板減少或者肺水腫、肝腎功能損害以及神經系統異常等情況,這就說明患者存在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
上述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5 種常見類型,不同類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臨床癥狀,對妊娠安全造成嚴重影響。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呢?需要進一步針對其病因展開探索。
子癇前期-子癇的發病機制有5 個方面。(1)女性在妊娠后,受多因素影響,胎盤滋養細胞侵入不足功能缺陷,使得胎盤淺著床,血管阻力增大,影響胎盤的正常血流量,灌注不足,進而引發母體缺氧缺血,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2)在妊娠過程中想要確保胎兒的健康成長,需要依靠母體的妊娠免疫耐受性。孕婦機體通常存在一定的炎性介質,這部分炎性介質通過胎盤會造成炎癥免疫反應過度激活,使母體對胚胎免疫耐受降低,引發疾病。(3)妊娠婦女特有的高凝狀態、炎性介質效應、氧化應激等,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擴血管物質合成減少,縮血管物質增加使血管收縮,導致血管發生痙攣。(4)該疾病具有較高的遺傳易感性,如果直系親屬存在該疾病,自身存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會遠遠高于正常人。(5)妊娠作為一個復雜性過程,想要確保妊娠的安全性,需要保證孕婦體內存在胎兒所需的所有營養物質,一旦在日常生活中孕婦營養跟不上,例如飲食過程中缺少鈣、鋅、鎂等,極易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
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存在以下一條或多條情況也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1)孕婦年齡≤18 歲或≥40 歲;(2)存在多胎妊娠情況;(3)肥胖、體重指數≥28 千克/平方米;(4)存在家族史;(5)有基礎疾病,例如慢性腎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6)初次妊娠或者妊娠間隔超過10 年;(7)存在血栓疾病史;(8)人工輔助生殖;(9)營養不良。上述內容均是誘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重要因素。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會對母嬰健康產生嚴重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母體:出現妊娠期高血壓會導致孕婦全身小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易導致孕婦出現心、肝、腦、腎等多個臟器和血液等系統損害,如腦血管病變、腦出血、腦梗死或其他嚴重的病變。除此之外,易對患者視神經功能造成損傷,導致患者眼角膜脫落。而且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過程中患者會存在惡心、嘔吐、頭暈、視物模糊等癥狀。(2)胎兒: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母體存在血管痙攣,阻力增加,造成胎盤供血不足,導致胎盤功能下降、胎兒宮內窘迫、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嚴重時會導致死胎、死產或新生兒死亡等情況。(3)后遺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通常在妊娠結束后血壓會逐漸趨于平穩,但是如果在妊娠結束后12 周仍然存在尿蛋白,而且血壓水平沒有降低,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很容易導致患者再次妊娠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會對母嬰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要早預防、早診早治,做好預防及時治療工作尤為重要。
(1)妊娠后期需要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孕檢次數:妊娠6~13 周+6,14~19 周+6,20~24 周,25~28 周,29~32 周,33~36 周,37~41 周,共7~11 次。除配合醫生進行相關輔助檢查,例如肝、腎功能,凝血指標,24 小時尿蛋白定量及產科超聲檢查、胎心監護等,每次均需進行體重、血壓和尿蛋白等指標的測量。有高危因素者,酌情增加次數。尤其是存在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在孕前及孕期需重視原發病如高血壓、血糖的控制等。如果出現原因不明的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視物模糊等,需要及時地到醫院檢查。
(2)合理飲食,保證妊娠期身體健康。建議孕期多攝入含鈣豐富的食物,飲食過程中需要重視營養的攝入。及時補充葉酸、維生素、鐵劑、多吃新鮮蔬菜以及水果,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保證食物的可消化性,減少妊娠過程中便秘的情況出現。
(3)保持良好心態。孕期注重勞逸結合,合理安排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酒。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嚴重影響母嬰健康,重在預防、早診早治。孕婦一旦在妊娠過程中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也不要過度擔心,請及時到醫院就診,遵照醫囑,做到合理用藥、定期檢查、健康飲食、規律生活、科學運動、愉悅情緒、積極預防,能夠進一步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危害性,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