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文斐
(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學校,江蘇蘇州 215000)
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目標,德育工作者明白讓學生成為一個有鮮活生命及健全人格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作為自然與生活、社會中的存在,需要形成積極且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需對“生命”有充分的認識與理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既為學科,又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育人作用的明確性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對生命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樹立優秀的意志品質。
在疫情肆虐時期,無數人因感染新冠而丟失生命,也有無數的醫護人員為了救治患者而被感染,失去生命。這引起了人們對生命的反思,讓人們體會到生命原來如此脆弱,也讓人們體會到“醫者,仁心”。然而這場肆虐的疫情也喚起了人們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生命教育由自然生理、精神心理、社會倫理三部分組成,有深刻的含義,值得教師深入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與生命教育聯系非常緊密的一門課程,生命教育占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一種生命教育課程。
小學生正處于認識世界階段,對生命沒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因此,小學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很寶貴,讓學生認識生命發展過程,才能使他們真正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疫情向人類證明了生命的脆弱性,全世界的專家學者更是集中智慧研究其基本規律,希望通過研究病毒對人體的攻擊規律研究出治療新冠疫情的手段。通過研究,醫學人員發現病毒很可能來源于穿山甲身上。由此,人們再一次反思野生動物捕殺、食用問題,再一次思考人與自然應該如何實現和諧共處。地球是一切生命的家園,在這個家園里,人毫無疑問是最富有智慧的一種生物,人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其他物種和平相處,保護生命,保護我們生存的美麗家園。因此,自然生理層面生命教育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進而養成尊重生命、關愛他人、寬容待人的道德品質,使學生不僅能在社會交往中和別人和睦相處,而且能善待其他生物的生命,和其他物種共同和諧地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家園里。
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和心理發展都不成熟,不認識死亡,也不明白如何才能度過有意義的人生。然而,精神心理層面的生命教育就是引導學生認識生命過程,讓學生明白生命是一個從生到死無法逆轉的自然過程,只有抓住光陰、努力奮斗,才算不妄度生命。正確地看待生死關系,可以讓一個人不茍且偷生,不虛度光陰,讓人珍惜時光,勤奮努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在疫情期間,無數醫者趕往武漢一線救治現場,他們頂著被感染風險,開始了一場逆行之旅。精神心理層面的生命教育,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讓學生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呵護生命,不會輕言放棄生活,更不會輕言放棄生命,甚至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小學階段是學生情感發育基礎時期,這一階段他們開始認識親情、友情,情感慢慢發育。社會倫理層面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親情、友情和愛情,讓學生在愛的包裹下健康成長。社會交往層面的生命教育可以引導學生發現人間的美好,引導學生成長為一個溫暖的、有力量的、堅定的人,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引導學生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誘惑,避免發生自殘或者傷害他人生命的問題。
道德與法治教材以六大生活領域組織內容,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度過有意義的人生。然而生命教育也著眼于生命的生理意義和社會內涵。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相通,生命的歷程是一個從出生不斷走向死亡的自然過程。這一過程是不可逆轉的,每個人都必須正確認識并接受這個生命規律和過程。人一切的社會行為都建立在生命的基礎上。孕育生命的過程是艱難的,每個人的身上都傾注了家庭的殷切期望,承載著社會的美好期望。生命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這一點,進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生命,這是生命教育在自然生理層面的意義。每一條生命都離不開社會關系,每一條生命都是社會關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于發揮價值,奉獻社會,在社會中貢獻力量,是生命發揮價值的唯一途徑。
道德與法治課程緊緊圍繞學生生活展開,引導學生認識生活、認識世界,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掌握基本的知識和生活技能,進而使學生把握生命指導,度過有意義的人生。生命教育的意義有助于學生把握生命之道,發揮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具有無限豐富的延展性,有光輝的政治生命,豐富的精神生命以及美麗的藝術生命,這些都是生命的重要內容,體現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生命教育使學生找到人生方向,使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進而朝著理想目標不斷前進。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進行生命教育時,教師一般會根據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實際體驗,選擇適合的素材。這些素材的挑選要能激發學生生命思維,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活動形式可以有辯論與思辨,但是以積極向上的正面價值為主要原則,吸引學生能通過情景中素材展示,收到正面啟迪并主動挖掘生命的力量,實現生命教育的內化。
根據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道德與法治課程往往選擇的內容和素材都需要還原學生生活,與他們能有密切的聯系,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根據素材完成教學任務,通過學習,獲得情感的共鳴。用真實發生或時事案例能體現出生命教育,通過鮮活的人物、事例、情境讓學生在情感上認同與接受生命的意義及進行深刻反思,又能達成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由于受教學生的年齡特點,各學段學生接受課程任務及案例的程度各不相同,低年級段適合繪本、故事等形式,通過卡通人物或是符合他們年齡段的事例來引導他們認識生命的重要性。中年級段的學生接受力相對有所提高,教師可采用實際案例,引發他們對珍愛生命的反思。例如,殘奧會上中國健兒身殘志堅,堅持比賽等,都是他們熟悉并樂于接受的人物,更能在這樣的案例中激發他們探究生命的欲望。對高年級段的學生,案例能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他們更喜歡尋找身邊的榜樣,通過伙伴闡述小組調查研究的成果,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接受度也更高。分年段、分目標的教學形式能達成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幫助他們通過學習進行思維訓練,達成對生命教育的不同級別的思考。
綜上所述的“價值性、真實性、階段性”三種原則是教師設計時需要考慮進去的,但是生命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重要地位,課堂的教學設計和任務布置中體現的生命素材還需要擁有典型性。典型性,即為透過事件本身看到社會本質,是普遍的現象,而非個例。如果缺少教師的篩選與甄別,盲目選擇案例,這樣的課堂不僅混亂,還會導致學生思維的混亂。每一個案例都應該是“對癥下藥”,用典型性促進學生的理解與感悟。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該課程的重要內容,實施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關于生命教育的元素,善于應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教材,認識生命孕育發展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孕育是不易的,認識到一條新生命的成長,包含著無數人的情感付出和汗水,承載了無數人的希望,進而引導學生養成珍愛生命,關愛他人的品質,使學生愿意為了追求人生幸福而努力奮斗。
例如,在三年級《生命最寶貴》這一節課中,緊緊圍繞“生命來之不易”這一主題組織知識內容。教材開篇就指出: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的精心養育和陪伴下,不斷成長起來的,珍愛生命是一個人做其他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課本展現了豐富多樣的圖片,呈現一條生命的孕育過程,體現生命成長過程的艱辛和不易。教材還設計了課程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母親懷孕的辛苦,進而讓學生認識生命孕育的辛苦。教材第二部分有一個燒傷的案例,讓學生明白保護身體、珍愛生命的意義,用這個例子讓學生認識到生命是脆弱的,讓學生對生命保持敬畏之心。教材最后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將課程內容進行了升華。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教材的關鍵點,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基礎工作。
生命教育是一項綜合系統的教育工作,除了應用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生命、認識生命,還應該要讓學生體驗生命、洞察生活。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在滲透生命教育內容時,教師不僅要關注理論教學工作,還要結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加強學生對生命教育課程內容的體驗感。生命教育與情感教育工作是分不開的,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就要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但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共情能力發展程度尚低,認知能力有限,要使學生認識到“珍愛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要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只有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親自體驗,學生才能知道如何正確對待生命,才能知道傳遞愛心可以讓人得到滿足和快樂,才能知道努力學習可以換來尊重,才能知道尊重是相互的,先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計“盲人體驗活動”,蒙住學生的眼睛,讓學生扮演盲人,體驗盲人生活的不易,這樣學生才能懂得,我們應該去幫助盲人,善待盲人。這種感同身受推己及人的教育方法對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教師也可以引入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陷阱中體驗危險進而學習一些自救的方法,從而學習自我保護。自救和自我保護是生命教育的必要工作,而自救和自我保護方法只能通過實踐才能學習。
生命教育需要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在實踐生活中學習探究。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得到更強烈的學習體驗,可以感受生命過程中的歡樂、痛苦、沮喪等。實踐教育資源是生命教育的寶貴資源,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引入生命教育內容,是生命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教師需要加強對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力度,通過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地感受生命過程,將生命教育的內容滲透在實踐生活中,用生命教育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生活,進而強化生命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鴉片戰爭》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出示百年前鴉片對中國百姓的傷害,通過一系列觸目驚心的圖片展示,讓學生感受到當時人民因鴉片而墮落、消極,也明白了林則徐銷煙的必要。教師再通過鴉片事件過渡到當前的煙酒、毒品對現代人的侵蝕與傷害,就可以用身邊的案例來給學生解釋煙酒和毒品的危害性。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案例中認識到煙酒和毒品的危害性,對這些東西的厭惡情緒更深。因為真實的生活案例,讓學生真真正正地體驗到煙酒和毒品造成的危害,而不是僅僅通過理論知識、通過書本來認識。教師也可以發動學生,尋找身邊的關于煙酒和毒品危害人身體健康,侵蝕人精神和靈魂的案例,讓學生分享這些案例,并基于收集到的生活案例做主題手抄報。學生在這樣立體的、多樣化的生活實踐活動中完成這節課的知識和內容的學習。作為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實踐教育方法應該引起教師的關注和重視。
本文研究了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并分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傊?,生命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活動,是一個學生健康快樂平安長大的重要保障。滲透生命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要求,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對生命教育工作進行探索,不斷完善生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