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嘯哲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計算機科技普遍應用與網絡技術普及的影響,知識經濟時代發展進程得以被極大推進,知識更新速度更是一日千里,社會變遷亦日趨急遽。在多元化多架構社會中,每個人面對新時代,唯有加強新知識吸收與自我工作能力提升,方能保持競爭優勢。身為經濟領域不可或缺的會計專業學生的財務分析能力是進入社會、適應行業、參與工作的“武器或工具”。優秀會計專業學生是進入會計領域發展的基礎,財務分析能力決定了經濟發展速度、服務效果乃至社會地位,甚至影響會計財務服務質量與形象。會計專業學生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學習大數據課程的同時,靈活運用大數據技術與專業的財務人才能力,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并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可持續發展機會。因此,加強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財務分析高校會計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財務分析學科的研究,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提升與適應今后的職業發展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
意義一: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財務分析的意識。
對四大財務報表展開垂直與水平的分析,利于構建對企業財務成果與經營狀況的認知框架,更有利于會計專業學生財務分析意識的強化,促使其重視并合理對待崗位中的財務分析工作,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與綜合實力。
意義二:企業在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對財會工作方面的要求更高。
財務分析結論的正確性,直接受財務分析人員職業素養與職業判斷水平的影響。引導學生科學展開財務報表分析與財務指標解讀能等活動,利于帶動會計專業學生的判斷及決斷能力的提升,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強化職業素養,確保所學的知識技能,能夠有效支撐今后的崗位工作。大數據知識有復雜繁瑣等特征,涉及原始數據的采集與分析以及數據挖掘建模分析等,要求會計人員充分掌握與靈活運用相關知識,才能得心應手地展開崗位工作。因此,需在大數據教學中形成實踐基地,推動企業建立與施行大數據會計信息系統。會計專業應當做到與時俱進,在大數據背景下,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財務分析能力培養方式與路徑等方面的研究,促使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更具有時代性與先進性及人文性等優勢特征。
意義三:強化財務分析的學習,利于打造統一的未來會計環境,優化財務分析環境,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為個人職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
信息時代的大數據情境中,人工智能已經逐漸取代了多數簡單、基本的財務工作。大數據時代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數據采集、處理和應用技術和方法,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出現了許多新事物,財務人員關注的對象不斷擴大,對財務信息數據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數據不再僅僅是結構化數據,它還包括許多非結構化數據,這對從事財務分析的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將大數據轉化為自己的優勢,新形勢下的財會人員除了具備基本的財務分析和管理技能等核心技能外,還需要掌握以下技能:
技能一:收集和整合原始數據的能力。
通過收集企業內外各種數據,根據自己的分析對象和目的,篩選出有較強相關性的資料信息進行整合。使得會計人員掌握全面、大量的有用信息,進而有助于深入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了解企業面臨的內外部風險,促使企業正確面對當前和把握未來。
技能二:數據挖掘建模與分析能力。
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的優勢,通過建立預測分析模型,提取和分析有效數據,可以有效地提高財務分析和預測的能力。大數據使會計人員在分析相關數據時,能夠及早發現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異常情況,提醒企業領導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處理,堵塞各種漏洞,減少可能的損失。決策者可以根據數據挖掘的結果和實際情況,將分析所得知識集成到財務分析系統中,進行最終決策。
技能三:善于學習新技術的能力。
目前,已經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財務分析技術和方法,但在大數據環境下,現有的財務分析技術和方法還不夠完善,因此,更新這些技術和方法勢在必行。在大數據時代,超大的數據體量以及大量的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在,已經超過了傳統數據庫的處理能力,因此,一些新興的數據挖掘、存儲、處理和分析技術將會出現。會計人員在運用這些新技術手段和工具進行財務分析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困境一:財務分析方法陳舊。
大部分企業的財務分析方法相對陳舊,通常采用比較落后的比率分析法與比較分析法,雖然能夠反映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但無法反應當下的實際情況。同時財務分析方法只與企業自身比較,與過去同一個時期展開比較,導致分析模式的時效性與全面性等特征相對缺失,財務分析效果不及理想。
困境二:信息資料相對局限。
從當前的企業環境入手分析,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展開,參照的資料以企業特定時間內的報表為主,根據報表進行財務分析,完成比率等指標的計算等工作。報表主要依據會計方法完成制作,只能反映貨幣化的相關信息。依靠貨幣信息反映企業的各項指標,存在局限性與不科學性等問題。
困境三:風險預測缺乏時效性。
當前企業的財務分析方法,通常以報表及其他指標為參照進行的,分析已完成與具有結果的財務工作,分析結果無法充分反映企業未來的發展,無法發現存在與潛在的風險因素,更無法為企業未來發展舉措的制定提供價值參照。未來企業發展風險預示的局限性,不利于企業經營工作的順利展開,直接影響企業的穩中求進。
對策一: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掌握大數據應用。
各行業領域的現代化發展,都離不開對數據領域的深入挖掘。會計行業的發展也是如此,尤其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在職業發展中,應當加強對準確挖掘出財務與非財務數據及其隱藏訊息的關注。在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下的財務分析學習方式,與傳統的學習方式儼然不能,會計專業的學生除在課堂上學習外,應當學會利用網絡平臺及時獲取會計知識相關的資訊,靈活運用各大教育機構共享的數據資源展開財務分析學習,接收前沿的財務分析理論知識及方法,促使知識結構體系更加完善。能夠利用網絡交流平臺與財會專業人才進行探討交流,不斷增長自身的學識與才干。財務分析的未來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因此,會計專業的學生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利用,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水平[3]。隨著大數據財務信息的廣泛應用,財務人員應當注重財務數據獲取渠道的拓展,不斷提高數據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及可靠性,避免因部門數據虛報而引起的財務數據分析結果偏倚與不準確等問題。提高財務數據信息安全意識,針對于財務信息安全隱患問題,建立多重安全防護體系,避免出現數據被篡改與泄露等風險。
對策二:優化培養路徑,拓寬專業教學方式。
首先,加強應用型教師團隊的培養與建設。要求教師團隊充分了解會計知識與大數據相關的知識。學校多提供會計專業教師學習與進修的機會,使其深入接觸與學習財務務分析相關的大數據信息應用技術,切實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與大數據技術能力。加強對會計教師的會計專業技能及外語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考查,選拔并委派優秀的教師到國外發達國家進行數據挖掘技術的學習,根據國情開發出富有特色的大數據會計系統。委派會計學專業的教師到企業學習新的會計信息系統,鼓勵具備大數據技術的教師到企業參與實踐活動,在幫助企業優化大數據會計系統的同時,向學生傳授更多先進的專業知識技能,將學生從傳統的學習觀念與態度中脫離出來,盡快實現財務分析能力培養等教學目標,帶動我國會計人員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1]。
其次,采取開放性與互動性的會計專業教學方式。采取建設應用型教師團隊結合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等多措并舉的方式,切實提高學生學習大數據知識及技術的積極性。良好的師生互動,也是加速培養應用型教師團隊與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性的重要前提。在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可在課堂上學習專業知識,能夠參與企業大數據會計系統的開發實踐,在實踐活動中豐富自身的想法與感受,通過師生間的想法交流,更利于拓展會計專業的教學思路,可以為教師對大數據會計系統的深入研究提供價值參照。通過豐富的培訓教育活動,教師的會計知識結構體系更加完善,在教學中能夠向學生傳授更多新的會計知識,并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新型大數據會計工作,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使用數據挖掘建模分析與原始數據分析等技術,幫助企業發現系統應用的不足,向管理層提出規避企業風險的意見想法,從而推動企業利益空間的拓展。
最后,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校企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基地等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合適的實習單位,引導學生在企業發展中更好地提升自己。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環境,從而達到雙贏的局面。學生在校企合作基地中,不僅能夠學習到大數據會計知識與數據系統操作技巧,更利于理論實踐綜合能力的提升,實現所學知識的學以致用與觸類旁通。但校企合作基地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人才培養計劃與制度等條件的支撐。
對策三:改進培養方式,整合大數據課程與傳統專業課程。
首先,加強大數據課程與傳統專業課程的整合。會計專業學生綜合掌握各門課程知識,更利于學生財務分析能力的養成。傳統專業課程涉及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及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等內容。大數據課程涉及數據挖掘與分析及信息系統操作等課程內容。在數據分析課程教學中,可向學生傳授案例分析法與需求分析法及回歸分析法等專業的財務分析方法。在數據挖掘課程教學中,可向學生傳授離群數據挖掘建模與聚類挖掘建模等相關的分析知識。在信息系統操作課程的教學中,主要在校企合作基地內,通過學術交流與請專家介入指導等方式,開發適合企業的大數據會計系統,促使實踐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落地。請國內高端財務會計人才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不斷提高學生對大數據會計的應用理解能力。在大數據背景下,通過大數據課程與傳統專業課程的整合,更利于培養高級會計才,并通過大數據模型構建,可以從復雜的信息中篩選出管理層所需的信息,這也成為了會計人員需具備的基礎技能。
其次,提升學生的數據收集整理及分析等能力。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量劇增,財務人員需從海量的數據資源中搜集到有應用價值的資料信息,以促使分析目的盡快實現。要求財務人員具備原始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及整理等能力,靈活運用大數據服務企業,從復雜的信息中找到滿足高層管理者決策所需的價值數據,從而得心應手地展開崗位工作[2]。財務報表與相關數據是財務分析工作展開的依據。財務報表的時滯性特征不能忽視,同時影響財務分析結果出現偏差的因素較多,包括人為主觀因素與企業規模差異等原因。因此,財務人員應當注重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加強對各項比率間內在邏輯的分析,避免出現數字化或程序化堆砌等問題。
對策四:構建全面的思考框架,匹配實踐性特征與經驗。
財務分析在財會專業教學中的實踐性特征更加明顯,但與學生的實踐經驗程度并不匹配。同時,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掌握財務分析的思路等學習效果不盡理想。會計專業學生學習財務分析知識的抵觸情緒更加明顯,還需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提高探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盡快看到學習成果,從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最終實現良性循環。為培養學生的財務分析能力,應當構建多維度的思考框架,如從微觀的角度,將企業價值視角與社會貢獻視角及核心競爭力視角和戰略視角下的財務分析進行綜合,在其基礎上展開多維度的思考。利用蒙特卡洛模擬方法與層次分析法等數據整理方式和大數據技術,隔離構建一個全面且完整的思考框架,加強實踐經驗整合,更加清晰地掌握財務分析方法與思路。
會計職業的工作特征,決定了從業者需具備基礎的財務分析能力,對財務數據的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時監控財務狀況的變化,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因素。因此,要想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財務分析能力,還需迎合時代發展要求與社會發展潮流,加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通過教學方法等方面必要的改革,快速實現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