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涵飛
“互聯網+”模式下,醫院可以通過智能醫療設施、大數據分析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有機融合,開展醫療信息收集工作、生命信息檢測工作、醫療診斷工作以及醫療咨詢服務,病理現狀、實操案例等不再是特定醫院固有,而是處于醫院間相互流動、實時分享狀態,可以實現跨城市分享、跨地區互通,甚至可以實現跨國家醫療分析。此項技術應用勢必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則直接影響醫院的決策。因此,醫院應當及時、有效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為醫院贏得良好的發展前景與發展空間。
信息化建設在我國公立醫院當中擁有廣泛的應用空間,最早于20世紀90年代,由國家衛生部組織提出“金衛工程”這一理念,迄今已經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歷史。具體而言,國內醫院在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環節,應當借鑒國外醫院的先進發展經驗,并且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以及實際發展情況,將整體發展歷史劃分為四個各具特色的關鍵性發展階段,具體如下:
在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初期,各個項目之間欠缺必要的互動與聯系,導致財務管理與各個部門存在嚴重脫節現象,財務管理人員采用特定軟件作為財務管理工作憑證,而其他部門仍然采用人工錄入這種方式開展各項業務。這一階段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仍然停留在技術層面,被視為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因此處于單一化發展階段。
在此階段,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理念逐漸深化,不斷提升與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逐漸形成以財務管理部門為主體、其他業務部門為輔助的工作機制,這也使得業務部門的數據與財務系統可以實現統一。這樣財務信息管理工作由單一化發展模式逐漸轉化為多部門協同發展的綜合性管理模式,實現基礎的信息共享與資源共享,這也意味著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正式進入到信息化時代。
業務一體化管理階段,財務管理工作逐漸從分布管理轉化為整體性管理、系統性管理,由多個業務部門共同參與,以實現信息整合與資源整合,最終將醫院經營管理信息進行匯總,從而為一體化管理工作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支持。除此之外,醫院在收費方面也做出了相應規定,通常而言醫院收入主要依賴住院與門診兩大部門,涉及到上百項收費項目。在此環節,此類收入并未與財務管理信息形成統一,追根溯源,還是由于前臺收費項目包括藥品收費,而此部分收費也是前臺運營系統的管轄范圍,而財務管理工作則處于醫院后臺運營范疇,二者處于兩個截然不同的工作系統當中。
醫院具備一定的公益性特征,是社會醫療事業發展主體,醫院收益主要來源于患者,而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當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進入到全面發展階段,應當著重考慮患者的實際需求。面向患者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打通醫療服務管理平臺,確保醫院各個部門可以實現協調發展、通力合作。綜合性管理平臺的建設有助于醫院實現統一性信息化管理,并且逐漸建立智能化管理平臺,開展一系列管理工作決策。在綜合性平臺建設階段財務管理工作同樣迎來巨大的挑戰,目前國內多數醫院在財務管理工作環節開展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水平仍然處于參差不齊的狀態,而“互聯網+”模式發展則為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助力。新形勢背景下,公立醫院更加注重財務管理工作改革工作,同時將引入信息化技術作為財務管理工作創新的有效途徑。但目前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與財務管理工作改革仍然與預期存在巨大差距,這需要醫院對此提升重視,積極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創新。
從當前我國醫療系統看,主要是采用人工作業方式,利用財務核算軟件,依照原始憑證處理相應的賬務數據。在不斷發展下,HIS等系統也相繼應用到醫院財務管理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醫療業務基礎數據可以自動生成報表。雖然如此,但僅僅實現醫療收入統計自動生成還遠遠不能滿足醫院財務信息化系統應用需求,致使醫院財務管理整體水平不高。而且雖然各醫院都有自己的系統,但多數處于孤立狀態,相互沒有交流,即便是有相關數據,也無法進行全面結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數據資源得不到高效利用,管理成本增加。
一方面,雖然多數醫院庫存管理工作基本實現信息化,如物流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HIS系統等,但從其實際應用情況看,局限于單一模塊,多數數據還都采用人工輸入采集方式,比如入庫、出庫、庫存數據等,并未涉獵庫存數據分析,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醫院庫存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降庫存的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要突出重點,著眼長遠,提高庫存周轉率,降低庫存成本,盤活庫存數據,做到真實、準確、高效,并能有效進行橫縱向比對分析,及時完善關聯數據庫。
對于醫院發展而言,強化成本核算管理有利于節約醫院開支,提高醫院整體效益,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更好服務廣大患者。但是,當前我國大部分醫院仍缺乏成本核算的主動性,未設立專業核算部門和崗位,多數情況都是讓財會人員兼任,增加了財會人員的工作量,他們忙于本職工作,對兼職工作難以實現高質量的數據采集,更需要信息化系統的加持,否則會導致對應的成本分攤不夠清晰,影響成本核算與歸口收入的數據匹配度。由此可見,加強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
目前,雖然很多醫院財務管理都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但是仍有部分業務處于較低信息化水平,例如很多醫院的財務報銷仍處于傳統的手工報銷階段。傳統的報銷程序存在很多問題:如審批周期較長,報銷流程不順暢,很多員工不清楚報銷流程,來回咨詢找領導浪費大量時間;審批周期長也導致單據流轉緩慢,紙質的單據保管不善存在遺失風險;審批流程中,各級審批人員手工簽名也存在代簽或字跡潦草的情況,難以辨認簽名真偽,存在內控風險;同時還存在發票的真假問題,人工查驗難度較大,特別是隨著電子發票的推廣,電子發票的可重復打印性質,導致有可能出現重復報銷情況,難以核查。
隨著系統內部數據量膨脹與用戶量增加,導致醫院財務管理系統性能下降,原財務管理系統已跟不上步伐,操作方式過于落后,缺乏靈活性,導致拓展效果不佳。但是客戶端需求不斷增加,需頻繁修改程序,這無疑直接導致維護量過大,財務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成效也始終難以達到理想狀態。不僅如此,由于信息化建設背景下,醫院財務管理板塊無法滿足用戶集成需求,這也導致部分子系統集成存在困難,難以形成完整的信息,無法為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保障。由于信息量驟增、工作效率低,增加財務管理成本,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結合目前形勢而言,醫院的物流、固定資產、成本、收費、會計核算等系統的生產廠家與系統開發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衛生系統管理模式與系統工作流程兼容問題,衛生系統業務較其他行業復雜,這些因素增加信息集成難度,影響部分系統集成。同時,醫院相互之間出于自身效益、未來發展等因素考慮,難以毫不保留實現全面醫療信息共享,這無疑導致大量電子病歷數據無法得到高效利用,更加無法為臨床質量管控與病例數據科研分析工作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現已成為衛生系統管理部門與科研部門的工作難題,信息孤島問題也得不到有效解決。因此,醫院應當積極提升信息互動效果,有效解決看病難與看病貴問題,不斷滿足醫療質量提升需求與醫療決策精準提升的需求。
隨著大數據飛速發展,在“互聯網+”模式下,醫院會計信息化呈現出顯著的開放性、共享性特征,這也導致醫院財務管理模式發生轉變。一方面財務管理數據潛在風險大。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電腦病毒通過U盤、網頁、郵箱等形式入侵,這也加劇病毒危害的可能性。因此,制定互聯網安全保障系統至關重要,尤其是對財務人員的電腦,才能有效防止病毒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醫院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崗位相互制衡制度不完善,崗位重疊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內控制度執行效果不佳,加大內部控制風險。
“互聯網+” 服務模式已經在醫療行業逐步發展起來,相關疾病信息也不再局限于醫院內部,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智能醫療設備,借助移動互聯網可以實現自由流動、上傳、分享。此背景下,醫院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響著醫院的效益,制約著醫院發展規模,甚至影響著醫療服務質量,因此醫院財務管理信息化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日益發展,為醫院長遠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對醫院信息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對財務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因此,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中,需要結合醫院的服務發展以及醫院總體需求,對系統實用性與建設成本展開綜合性考量,以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為目標,以提升高效的財務管理水平為原則,選擇質優、價廉、服務周到的軟件龍頭企業作為合作對象,執行統一業務、數據、技術等操作標準,確保衛生系統處于橫向、縱向聯動互動機制,構建跨部門、跨平臺、跨系統的操作方案,實現信息共享平臺與協同發展,降低信息化建設的成本,保證信息化系統的使用效果,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化分享,提升就醫需求與醫療流程的匹配程度,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有效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切實增強群眾幸福感,為醫院贏得良好的經濟收益與社會收益,助力醫院可持續發展。
隨著電子病歷的科學使用,為醫院各部門工作提供了便利,財務部門與醫務部門可以通過更加便捷的方式開展醫療質量、DRG費用分析等工作,科學評價各環節服務效果。對按DRG分組結算病人的住院天數、控制效果、費用構成、治療效果以及病人反饋信息展開綜合考量,將海量信息融入到系統當中,利用大數據技術對DRG組展開縱向對比分析與橫向對比分析,并且結合分析結果,精準調整費用構成以及治療方案,有效規范醫務工作者以及醫療機構的各項行為,促進醫院部門合理用藥、專項檢查,有效縮短病人住院時間,并且科學管控不合理的醫療費用增加,有效減輕患者就醫負擔,顯著提升財務工作效率,確保醫療安全與醫療質量。
優化內控的環境,提升人員素質,推進法治醫院建設,嚴肅財經紀律,加強預算管理,落實各崗位相互制衡機制,規范各項工作流程。加強對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操作環境系統等的控制,為有效避免人工輸入所帶來的信息篡改風險,避免操作失誤所帶來的財務管理風險,要規范系統操作流程,設置嚴格的操作限制,明確財務人員系統權限,財務不相容崗位分離并相互制衡。同時加強對財務人員操作環境的安全性檢測,制定互聯網安全保障系統,盡量避免被電腦病毒入侵,強化系統驗證校對工作,出現問題及時報錯及時修改。提升財務人員素質,不僅要充分了解最新的財務知識,還要充分了解計算機信息化的相關知識,才能夠在內控中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此外,還應強化信息系統的風險控制,通過風險預警、識別、評估、分析、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面的防范與控制。
結合目前形勢而言,國內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之所以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是由于醫院對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的意識不足。因此,為保證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穩固提升,應當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首先,醫院管理層應當以發展眼光看待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創新助力,制定行之有效的執行目標與執行方針,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為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保障。其次,加強員工績效考核工作,在信息化建設環節,明確績效考核的重要價值,助力財務管理工作呈現信息化、數字化發展。除此之外,財務部門與醫院其他部門展開信息互通,確保各個崗位設置的科學性,提升內部控制效果,確保信息的真實、精準。同時,需要完善財務管理各項制度,構建完善的互聯網數據系統,確保各個系統當中的數據形成高度統一,為提升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保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互聯網+”模式下,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是推動醫院財務管理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從國內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歷程出發,分析醫院財務信息化管理現狀,梳理互聯網模式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現存問題,即信息量驟增、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內控風險較大。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水平、科學開展費用管控、加強內控工作、制定財務管理制度等策略,促進各種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充分發揮醫院社會服務功能,降低患者經濟負擔,提高群眾幸福感,提升醫院的效益,增強醫院的競爭力,助力醫院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