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豪,周開鋒,張園園*
(1.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2.山東畜牧總站,河南 濟南 250000)
豬肉在我國居民飲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生豬產業可持續發展是保障我國居民飲食的重要基礎。近年來,相關學者圍繞生豬養殖區域布局進行了豐富的研究,劉勍等[1]、譚瑩等[2]研究表明,生豬養殖的主產省份由南方往北方擴散、由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王如如等[3]研究表明,生豬養殖區域布局的時空演變以“胡煥庸線”為界呈現西低東高的空間差異;周曉等[4]認為,我國生豬產業受經濟、自然和交通三要素影響,未來重心是西南地區;胡浩等[5]分析了我國生豬產地從自然性布局向經濟性布局的轉變,并利用比較優勢理論探討了產地移動的原因和未來發展方向,為后續學者對于生豬養殖區域布局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張振等[6]分析了經濟性因素對生豬養殖區域布局的影響,認為路徑依賴性、潛在消費市場、畜牧業比較優勢和交通通達程度會顯著影響生豬產業的空間布局;王歡等[7]則是將影響因素按照直接和間接效應進行劃分與分析;趙俊偉等[8]認為,生豬空間是由自然資源稟賦差異確定基本格局;鐘搏等[9]認為,畜牧業比較優勢對產業集聚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卓拉等[10]認為,生豬養殖及飼料種植的用水需求不斷增大進而影響產業布局。鄭莉等[11]和于娜等[12]計算了山東省生豬糞污排放當量,指出生豬養殖主要集中在魯中南和魯西南地區;劉建志等[13]認為,黃三角地區是目前山東省的畜牧業主產區;李洋等[14]認為,山東省養殖生產布局呈區域性集中,規模化養殖企業主要集中在臨沂市、泰安市、濟南市、濰坊市。2019 年山東省年出欄500~1 000 頭的養豬規模場戶有5 210 家,年出欄1 000~3 000 頭的養豬規模場戶有4 324 家,年出欄>3 000 頭的養豬規模場戶有1 929 家[15],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相對較高;2020 年山東省生豬出欄量達3 344.8 萬頭,豬肉產量達271 萬t,居全國第4 位[16],是我國的養豬大省。近年來,山東省受地域分工、整體區劃、各地區資源稟賦差異、環保壓力增大等因素的影響,生豬產業發展不均衡。因此,基于2011~2021 年面源數據,計算山東省16 個地級市的生豬養殖布局指數,利用ArcGis10.2 軟件繪制山東省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圖,運用面板模型中的固定效應模型實證分析影響山東省生豬養殖區域布局的因素,為全省畜牧經濟政策制定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參考。
采用《山東省統計年鑒》 《山東省水資源公報》2010~2020 年的面源數據,選取山東省16 個地市(濟南、臨沂、濰坊、濟寧、德州、菏澤、煙臺、威海、淄博、東營、棗莊、濱州、日照、青島、聊城、泰安)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生豬出欄量、飼料生產能力、耕地面積等數據均來源于《山東省統計年鑒》,水資源相關數據來源于《山東省水資源公報》。
1.2.1 繪制生豬養殖空間格局 根據生豬養殖布局指數[17]計算結果,利用自然斷點法將山東省16 個地級市劃分為5 個等級,運用ArcGIS10.2 軟件繪制生豬養殖空間格局。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Iit:生豬養殖布局指數;qit:i 地市第t 年的生豬出欄量(萬頭),Qit:全省第t 年的生豬出欄量(萬頭)。
1.2.2 指標體系構建
1.2.2.1 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因素的主要表現形式為飼料、水和耕地。飼料支撐是生豬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條件,飼料資源豐富可以有效減少飼料運輸成本,促進生豬產業發展,因此,選擇飼料生產能力作為研究指標,并假定與因變量關系為正相關。生豬的飲用水占整個豬場用水的30%左右,豬場的沖洗、消毒也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可能會向水資源豐富的地區聚集[18];與此同時,水資源越豐富的地區,農業生產也可能偏向水產養殖業和漁業,因此,對水資源的實證預期可能會存在正負2 種相關可能性。耕地是生豬規模化養殖過程中越來越重要的要素投入[19]:(1)耕地能通過發展種植業為生豬產業提供所需的飼料資源[20]; (2) 耕地多少還決定著發展生豬規模養殖所具備的土地承載能力[21],選擇耕地資源為研究指標,并假定與因變量關系為正相關。
1.2.2.2 市場條件。各地市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能夠體現當地的消費潛力,而某一地市的豬肉消費量占肉類消費量的比重能夠體現消費者偏好,我國是世界第一豬肉消費大國,消費者對肉類的需求偏好是影響畜牧業養殖格局的重要因素[22]。因此,選擇潛在消費市場和消費偏好作為指標進行研究,并假設二者與因變量關系均為正相關。
1.2.2.3 交通通達程度。生產資料與產品高效流通是畜牧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環節。交通通達的地區能夠高效實現生豬養殖所需的設備、飼料、農具、獸藥等,還能暢通生豬養殖區與消費區,使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等生產要素更快捷的逆向傳輸到養殖端,從而推動農戶更新養殖技術和理念[23,24]。因此,選擇交通通達程度作為指標,并假設與因變量關系為正相關。
1.2.2.4 環保強度。生豬產業是重要的污染源,在環境壓力日趨增大的當代社會,生豬養殖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嚴重,尤其是水污染、糞污污染以及大氣污染不容忽視[25]。政府通過節能環保財政支出撥款,補貼建設沼氣池、劃定禁養區等形式治理和控制養殖污染,《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26]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27]的提出代表著國家對養殖污染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生豬產業的空間格局[28,29]。因此,選擇政府節能環保支出作為指標,并假設與因變量關系為負相關。
綜上所述,根據研究內容以及數據可獲得性原則,以生豬養殖格局指數(Iit)為因變量,飼料生產能力(Fit)、水資源(Wit)、耕地資源(Lit)、潛在消費市場(Qit)、消費者需求偏好(Nit)、交通通達程度(Rit)、環保強度(Eit) 7 個指標為自變量(表1)。

表1 生豬養殖布局影響因素變量表Table 1 Variable tabl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ig breeding layout
1.2.3 固定效應模型構建 山東省生豬養殖區域布局變化由多重因素共同影響,實證模型如下所示:
根據豪斯曼(Hausman)檢驗結果(表2),選擇固定效應模型,把截距項當做一個固定的未知數,不同地區的截距項不同,固定效應模型如下所示:

表2 豪斯曼檢驗結果Table 2 Hausman test results
運用Stata15.1 軟件,采用廣義最小二乘估計,得到固定效應模型結果。
計算2010、2013、2016、2020 年山東省生豬養殖布局指數,繪制山東省生豬養殖空間格局(圖1),2010 年山東省生豬養殖主要集中在濰坊、臨沂、濟寧、菏澤和德州,其中,濰坊、濟寧、臨沂的Iit分別為13.05、11.29、10.08,德州、菏澤的Iit分別為8.99和8.53,其他地區的Iit<6.94。2013 年,山東省生豬養殖仍然集中在上述5 個地區,其中,濰坊市的Iit為13.76,臨沂、濟寧、菏澤、德州的Iit為6.46~10.92,臨沂和濟寧的Iit略有下降,其他地市變化不大。2016年山東省生豬養殖布局發生變化,主要集中在濰坊市、臨沂市、菏澤市和德州市,Iit分別為14.38、10.86、10.42 和10.27;煙臺的Iit為7.39,較2010 年和2013年有明顯提高,生豬養殖業發展迅速,聊城和威海的Iit分別為4.91 和2.50,也有小幅提升。2020 年山東省生豬養殖主要幾種在濰坊市、臨沂市、菏澤市和德州市,Iit分別為12.19、13.16、11.16、11.27;煙臺的Iit為9.27,保持持續發展態勢。

圖1 山東省生豬養殖區域布局演變Fig.1 Evolution of regional layout of pig breed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綜上所述,2010~2020 年山東省生豬養殖區域布局演變分為3 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0~2013 年,該階段空間格局較為穩定,主要集中在濰坊、臨沂、濟寧、菏澤、德州,空間上呈現出“V”型的生豬養殖布局;第二階段是2014~2016 年,濟寧的Iit由2013年的10.93 下降至2016 年的8.66,煙臺由2013年的6.45上漲至2016 年的7.39,呈現出倒“Z”型的生豬養殖布局;第三階段是2016~2020 年,濰坊、臨沂、菏澤和德州的Iit變化幅度較小,濟寧市的Iit持續下降至7.02,煙臺市的繼續上升至9.27,呈現出“:/”型的生豬養殖布局。濟南和青島的Iit繼續下降,棗莊、濱州、日照的生豬養殖布局指數變化幅度不大,威海、淄博、東營由于自然環境因素而不適宜發展畜牧業,因此Iit非常穩定。
面板模型固定效應估計結果(表4)顯示,飼料生產能力(Fit)、耕地資源(Lit)、潛在消費市場(Qit)、消費者需求偏好(Lit)、交通通達程度(Rit)正向影響生豬養殖格局指數,其中Nit在0.05 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Lit、Qit、Rit在0.01 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水資源(Wit)、環保強度(Eit)負向影響生豬養殖格局指數,Wit在0.01 水平上顯著負向影響。
2.2.1 水資源因素分析 Wit的系數為-0.110 8,即研究區域水資源總量占當期本省水資源總量的比重增加1,本期的生豬養殖布局指數就會減少0.110 8。主要原因可能是:水產養殖業所用的水資源無法直接被生豬產業利用,因此,水產養殖業與生豬養殖業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存在沖突,水資源稟賦地區會優先考慮水產養殖業,因此,不利于生豬養殖業的發展[30]。
2.2.2 耕地資源因素分析 Lit的系數為7.186 2,即研究區域耕地面積占當期全省耕地總面積的比重增加1,本期的生豬養殖布局指數就會增加7.186 2。主要原因可能是:耕地資源越豐富,越有利于發展種植業,如玉米、小麥、大豆等農作物的種植,便于提供豐富的飼料;承載生豬養殖業的污染物能力越強,且生豬排泄物可以作為有機肥進入生產系統中,有利于畜牧業和種植業形成聯動,推動生豬養殖在空間上形成集聚[31,32]。
2.2.3 潛在消費市場因素分析 Qit的系數為3.213 9,即研究區域人口數量占全省當期人口總量的比重增加1,本期的生豬生豬養殖布局就會增加3.213 9。主要原因可能是:山東省是人口大省,人口基數和人口密度大,加之豬肉屬于剛性消費,部分養殖場戶在選址過程中傾向于選擇距離消費市場更近的地區,減少豬肉運輸、存貯等成本,以提高經濟效益[33]。
2.2.4 消費者需求偏好因素分析 Nit的系數為0.023 8,即研究區域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每增加1,生豬養殖布局指數就會增加0.023 8。主要原因可能是:豬肉消費量占肉類消費量的比例越高,說明當地消費者對豬肉消費的偏好越明顯,牛肉、羊肉等“替代品”的替代功能越弱,因此,豬肉市場潛力更大,有利于生豬養殖聚集和發展[34]。

表3 固定效應模型估計結果Table 3 Fixed effect model estimation results
2.2.5 交通通達程度因素分析 Rit的系數為0.012 5,即研究區域路網密度的對數增加1,本期的生豬養殖布局指數就會增加0.014 2。主要原因可能是交通通達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生豬養殖企業獲得質優價廉的原材料,為加工和消費地區提供生豬,從而提高其生產效率,有利于推動生豬養殖向好發展[35]。
基于2010~2020 年《山東省統計年鑒》 《山東省水資源公告》面源數據,引入生豬養殖布局指數繪制山東省生豬養殖區域布局演變圖,利用固定效應模型進一步分析影響該省生豬養殖區域布局的主要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2010~2020 年山東省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分為3 個 階 段,分 別 為2010 ~2014 年、2014 ~2016 年、1017~2020 年,在空間上呈現“V”型格局—倒“Z”型格局—“:/”型格局的發展歷程。
(2) 耕地資源、潛在消費市場、消費者需求偏好、交通通達程度顯著正向影響生豬養殖布局指數,水資源顯著負向影響生豬養殖布局指數。
3.2.1 因地制宜優化生豬養殖區域布局 耕地優勢明顯的地市可發展種養結合的農牧循環經濟,打造地區養殖特色,探索種、養、產、銷結合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保證水資源有序利用,根據當地水資源總量和不同產業對水資源需求程度合理分配和發展優勢產業。
3.2.2 把握市場條件對布局的影響 各個地級市應在人口集中區域周邊合理劃定養殖園區,配套屠宰場、運輸站、糞污處理設施等,推進全省生豬產業適當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大型養殖場和合作企業需加大市場調查投入,貼近消費者需求,分析消費者定位并針對性進行產品分級,打造綠色、環保、無抗認證的企業品牌。
3.2.3 完善生豬產供銷運輸的監管和制度 嚴格防疫規范,加強疫情監控管理,保障道路基礎設施的穩步推進,加強市際間的相互聯系,擴大路網密度,完善交通綜合運輸體系,促進產供銷全產業鏈互通。
3.2.4 加強畜牧業環境污染行為的處罰力度 健全完善畜牧業環境污染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深化落實畜牧業環境污染執法活動,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促進養殖農戶和企業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進而推動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