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大箴
姜建忠,1957 年出生于上海。1983 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86年調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任教至今。歷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藝術造型部主任、油畫系主任、院長助理。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主任,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姜建忠/ 印度老人 布面油畫 70cm×60cm 2015年
姜建忠/ 摩洛哥人 布面油畫 55cm×38cm 2020年
在當代中國油畫界,姜建忠是一位十分尊重傳統又有現代意識和國際視野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創造之所以在上海當代海派畫家中脫穎而出,自成一格,并產生廣泛影響,正是因為他對藝術本質、藝術變革原理和自己追求的藝術理想有清醒的認識。例如,從藝者往往面對浩如煙海的傳統藝術猶豫不決,或畏難而退,而模擬抄襲,失去方向。姜建忠把藝術家對傳統藝術的態度視為走向藝術創造之路的重要前提。他說:任何一種藝術它應該突破原來的框架,但又必須具有原來的因素——對傳統的重新解釋,這是傳統在現代環境中的變革。他從傳統出發,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較為深入研究的對象。在學習過程中,在技法和風格上適當地模仿是必要的,但目的很清楚,不是邯鄲學步,而主要在體會其文化精神、審美趣味和格調中研習其技法。他之所以選擇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藝術家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不僅是因為他從中得到審美的共鳴,為西方中世紀之后文藝復興初期藝術中那種質樸和純真的美感所陶醉,而且還因為他自覺不自覺地領悟到跨過盛期追溯萌發期的藝術創造,研究、發掘其文化精神和技巧,結合當前藝術界的現實狀況,也是探尋創新的一種途徑。頗有意思的是,姜建忠的這一藝術思考和實踐,與西方當下的創新觀念和藝術追求不謀而合。20世紀伊始,西方藝術語言代表的現代性除了主要受社會推動的內在原因,外在的刺激因素包括對異于西方古典寫實藝術的遠古原始、西亞埃及和兩河流域、希臘古風、文藝復興初期、非洲以及包括中國、日本、印度等亞洲國家藝術中的“異樣”風采。西方盛期古典藝術中體現的美有永恒的價值,但它不可能永久統領人類所有歷史時期的審美趣味,人們的審美趣味不斷在變化。藝術如何適應社會變革,是一代代藝術家所不斷思考和尋找的,非古典藝術或盛期藝術之外的各種藝術語言必然會成為藝術家們關注和探索借以創新的資源。在中國社會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之后,人們紛紛摸索和探求新路之際,建忠的這一藝術思考和追求是適時之舉。
比如,選擇意大利15 世紀畫家多米尼柯·委尼齊阿諾(Domenico Veneziano)為學習的范本,從兩個方面給予他重要的啟示:從技術技巧層面,不求所謂完備的古典極致的寫實技巧,在造型結構中適當注入松動、稚拙的因素,運用藝術創造中“不到頂點”“寧生不熟、寧拙勿巧”的原理,巧妙地注入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精神。從精神內涵方面,關注人的形象中人文精神和內在氣質的表現,不求唯美,而求美中透出力,求美與力的交融。
由于姜建忠視野開闊,因此善于從包括當代上海畫友在內的國內外杰出藝術家的創作中吸收養分,努力把它們融會貫通,成為自己藝術創作的資源。在形成自己富有鮮明特色的個性風格中,其長期受海派藝術熏陶而形成的開闊思維與自由靈通的畫風,和他早期在北方學習較為雄渾厚實的審美趣味,二者交融互補的嘗試,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中國文化藝術歷來有南派與北派之分,雖然今天,南北兩地文化藝術在風格上的差異愈來愈小,基本上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況,但差異仍然存在,這是地域自然與文化環境自然形成的,是文化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應有之義和正常現象。中國歷代文論中,對兩派中吸收對方因素形成獨特風格的,均予以關注和肯定的評價。魯迅說:“相書上有一條說,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貴。我看這并不是妄語。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機靈,南人北相者,不消說是機靈而又能厚重。”由于兼蓄海派與北方畫派二者之長,形成姜建忠油畫藝術語言靈巧而又厚重的重要特色。
油畫在中國一百多年的傳播和發展過程中,由于受社會歷史和其他方面的制約,一直沒有擺脫題材決定論的影響。在藝術創作中題材的作用是重要的,不是可有可無的。廣義地說,題材也是繪畫語言的一部分,但它能真正發揮審美的效果,必須通過與之相應的形式語言,否則作品不可能有動人的力量。“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名言,說明了我國傳統文藝十分重視語言的提煉和雕琢。姜建忠對油畫語言認真研究和精心處理,在點線面組合、明暗對比、色彩色調配置、布局構圖中,追求畫面一種富有神韻和詩意的境界。面對他的作品,我們沒有詳細了解作品題材之前,就有被吸引和駐足觀賞的愿望。也就是說,他作品中的形式語言具有獨立的審美意義,遠觀有統一、整體的“勢”,近看有豐富、微妙的“質”,既有學院傳統修養落落大方的風度,又有突破學院陳規的進取銳氣,是海派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更是他真性情的流露。在當前藝術領域浮躁氣氛盛行的情況下,姜建忠講究繪畫語言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需要指出的是,他的這種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是與他性格中沉穩而靈活的智性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不是靠技術技巧反復地磨工達到的,因而有舉重若輕的灑脫感。
姜建忠/ 解讀戴安·阿勃茲No.8 布面油畫 170cm×130cm 2017年
姜建忠/ 解讀戴安·阿勃茲No.7 布面油畫 170cm×130cm 2013年
姜建忠長期任職于上海美術學院,是學院油畫教學和創作的領軍人物,也是當前上海架上具象油畫領域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位有殉道精神的畫者雖然已經在藝術創作上取得豐碩成果,但仍在潛心思考和探究繪畫藝術中深藏的奧妙。我們滿懷信心地期待他在藝術上取得更大的收獲!
姜建忠/ 黑河船泊 布面油畫 52cm×100cm 2021年
姜建忠/ 摩洛哥的山村 布面油畫 63cm×100cm 2020—2021年
↑姜建忠/西班牙印象 布面油畫60cm×73cm 2021年
↓姜建忠/舅舅家的老房子 布面油畫83cm×63cm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