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勝



摘 要:尺度思想是研究地理學的經典思想之一,中學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尺度思想主要體現在從時間尺度、空間尺度、時空綜合尺度和產業尺度研究地理問題。研究尺度思想在高考試題中的具體體現形式和特點,有助于提高高考備考效率。以2022年全國甲卷第36題為例,對試題體現的尺度思想進行分析,分析了尺度思想的基本內涵及其在高考試題中的考查情況,提出了產業尺度的思想,并基于此提出滲透尺度思想的高考備考建議。
關鍵詞:尺度思想;高考試題;備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3)04-0036-04
尺度思想是研究不同時空背景下地理事物特征、原理及規律的主要指導思想,是指從區域的角度出發,將地理事物放在一定時空維度下,綜合各地理要素進行研究和解讀,分析和運用地理原理,探究和解決地理問題的研究思想。與其他學科相比,地理學科的獨特性在于研究領域跨自然和人文兩大模塊,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尺度思想就是指導我們將這一復雜系統放在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下進行解構并科學認知世界的方法論。在教學中,尺度思想的有效運用能極大促進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素養的養成和素養水平的不斷進階,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學生學科素養的深度融合與發展。
近年來,隨著新課標、新教材與新高考“三新”背景下教學與考試改革的不斷推進,新教材在內容組織中深刻滲透著尺度思想。例如,魯教版新教材(2019版)在必修一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的內容設計中就充分體現了空間尺度思想,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探究地球所處的宏觀空間環境,第二節“地球的形成與演化”縮小空間尺度,聚焦中觀尺度地球本身的形成與演化,第三節“地球的圈層結構”則關注地球的微觀環境,體現了“宇宙—地球—地球圈層”空間尺度由大到小的變化過程。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更多關注空間尺度、時間尺度與時空綜合尺度,本文在此基礎上新增了另一個視角——產業尺度。新高考試題更加關注尺度思想細化的尺度劃分、尺度匹配、尺度推演、尺度關聯與尺度效能等角度。
一、原題呈現
例1.(2022年全國甲卷第36題)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圖1示意瑞士的地形。
(1)說明瑞士利用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6分)
(2)分析瑞士主要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的原因。(8分)
(3)指出瑞士發展金融業的自身優勢因素。(4分)
二、尺度思想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
高考試題通過情景設置、素材組織、問題設置和設問方式等多種途徑來實現尺度思想的具體滲透,以考查學生對尺度思想的具體運用水平,促進學生對尺度思想的正確認識和對問題尺度的精準選擇。
1.宏觀微觀,體現尺度劃分
為科學地研究和認識地理事物,需要將其放在不同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下進行探索,以此來認識復雜地球環境下的地理原理和規律,探究事物的本質,促進學生突破符號化、表象化的知識學習,從而走向知識意義建構的深度學習。宏觀空間背景下的地理環境非常復雜,可嘗試將其劃分為若干小尺度區域來研究和認識區域問題,進而總結宏觀空間尺度下的地理特征[1]。如全球環境復雜,可將全球劃分為低緯度、中緯度和高緯度,在不同的緯度帶還可根據不同的地理要素進行更加詳細的尺度劃分,如低緯度地區又可根據氣候這一要素將其劃分為熱帶雨林氣候區、熱帶草原氣候區與熱帶季風氣候區等。如此一來,在認識地球這一宏觀尺度空間時,就會變得更加有序、有規律。時間尺度也是如此,如地球的形成與演化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完成的,為了更加科學合理地表述地球的演化歷史,將地球的演化史劃分為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與新生代,這樣就可避免在描述地球演化史時的“混亂”,讓知識走向結構化、組織化,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和發展。簡單情境下的尺度劃分包括空間和時間的宏觀與微觀尺度劃分,復雜情境下的尺度劃分則需要從時空綜合尺度的角度下進行尺度選擇,在高考題中往往還滲透著產業尺度的劃分。高考試題中常用時空綜合尺度、產業尺度的變化來體現尺度劃分思想,以促進學生尺度思想的養成。
該高考試題的問題設置充分體現了尺度思想的尺度劃分,三個設問的空間背景都是“瑞士”,但每個設問所關注的主題——產業的尺度卻遵循一定的規律(表1)。
從表1分析得知,該題以相同的空間背景和時間背景為載體,通過不同尺度的產業在同一時空背景下的發展特征和區位探究來考查學生在真實、復雜的背景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尺度思想的養成和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素養水平的進階。
與該題相似的尺度劃分思想在高考題中還有非常典型的例題,如2019年全國Ⅲ卷第36題。
例2.(2019年全國Ⅲ卷第36題)德國魯爾區曾是以煤炭、鋼鐵產業為主的傳統工業區,經過綜合整治,經濟由衰落走向繁榮,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該區有500多萬人口,50多座城市,老齡人口比重高居德國之首。該區醫療保健業發達,擁有100多家醫院、近萬名醫生及數以千計的保健站、藥店等。波鴻市人口近40萬,是重要的生物制藥基地,多所大學的醫學研究處于世界領先水平。2009年,魯爾區醫療保健中心落戶波鴻市,并新建保健園。圖2左圖示意魯爾區的城市建成區和波鴻市的位置,圖2右圖示意魯爾大學、生物制藥科學園和保健園在波鴻市的位置。
(1)概括魯爾區城市的等級規模和空間分布特征。(6分)
(2)分析魯爾區醫療保健業發達的原因。(6分)
(3)說明在波鴻市建設魯爾區醫療保健中心的優勢條件。(6分)
(4)指出波鴻市保健園選址的合理性。(6分)
該題將尺度劃分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首先,從試題配圖來看,圖2左圖展示了大尺度區域“魯爾區”內部波鴻市的位置,圖2右圖則展示小尺度“波鴻市”內部的魯爾大學、生物制藥園和保健園的位置,構建了從宏觀到微觀的空間尺度結構,為題目的解答提供了最基本的信息。其次,從問題的載體——空間背景來看,(2)~(4)題這三個問題依次考查“魯爾區的產業區位” “魯爾區內波鴻市的產業區位” “波鴻市內保健園的區位”,空間尺度實現了嵌套,從大尺度區域逐漸縮小到小尺度區域;最后,從問題的研究對象——產業尺度來看,依次探究“醫療保健業”的區位,醫療保健產業系統下的“醫療保健中心”的區位,更微觀的產業尺度“保健園”的區位,三個問題都考查了產業區位條件,但產業尺度由大到小,也實現了產業上的從屬與配套。這樣就將空間尺度和產業尺度進行了完美匹配,考查學生在不同空間尺度下解決不同尺度產業問題的能力。學生要想解決問題,就要建立尺度思想,從宏觀、中觀與微觀三個角度思考問題,充分考查了學生的尺度劃分能力。
2.演繹思維,體現尺度推演
尺度推演是指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將某一尺度背景下研究總結得出的地理原理、地理邏輯與地理規律推廣運用到另一尺度上[2]。不同尺度的地理問題都是有其相似性的,如以我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中國的自然環境概況時,可從地形、氣候、水文、土壤與生物等要素進行總結。若將空間尺度縮小到云南省進行尺度推演,一樣會從上述五個要素維度總結云南省的自然概況。所以,在一定的時空背景下,尺度推演是具有其科學性的。但要注意的是,地理環境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在進行某一原理、邏輯或結論演繹推廣的過程中,要從區域的角度出發,理論結合實際,探究不同尺度背景下地理事物的特征。
教育部2019年頒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指出,在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上,要注重學生演繹推理能力的養成[3]。同時,新高考改革強調考查學生在真實、復雜的地理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尺度推演時,要立足區域認知,保證推演的科學性。
第(3)小題就可運用宏觀背景下的地理邏輯進行推演,日常教學中,教師經常將產業放在全球視角下進行研究,總結形成基本規律,再從特定的區域背景出發解決問題。對影響金融產業發展的因素進行宏觀架構,再從瑞士這一空間尺度進行合理推演(圖3),即可得出答案。
遵循如圖3所示的基本邏輯結構,從瑞士的角度出發具體分析其金融產業區位,將宏觀背景下的地理邏輯具體運用到瑞士的金融產業發展區位研究,實現尺度推演。但尤其應注意,新高考改革強調創新性,在進行尺度推演時也要注意思維創新,跳出推演的邏輯限制,在推演的基礎上進行思維發散和創新來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3.聚焦要素,體現尺度關聯
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而構成整體的各個要素可放在不同尺度下進行審視,即要素是具有一定尺度特征的。在不同尺度下,要素的表現也呈現出不同特征。尺度關聯就是不同尺度下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系與制約作用[4]。例如,全球宏觀板塊的運動,勢必會塑造小尺度區域的地貌形態,這種表現其實就是宏觀背景下的微觀地理問題,或者說大尺度區域要素的變化勢必引起小尺度區域要素的變化。
地理要素以一定時空綜合尺度作為載體,大尺度時空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小尺度要素的變化,同理,小尺度時空下的要素變化也會引起大尺度背景下的要素發生改變。要素在不同時空下的表現不同,如中國人口密度大,但西部地區的人口密度卻比較低,大尺度下中國國內人口的遷移又會影響小尺度區域的人口分布狀況,而小尺度下的區域人口增長又會影響全國的人口密度。所以,研究地理問題時,要將小尺度的問題放到大尺度下進行考量,將大尺度問題放到小尺度下進行驗證。
從空間尺度來看,高考試題往往選擇小尺度區域作為考查背景,實現問題聚焦,增強試題情境的復雜性,更好地檢驗學生的尺度思想和區域認知能力。從時間尺度來看,高考試題則側重構建宏觀時間尺度,但問題的切口仍然較小,檢驗學生在宏觀時間尺度下解決實際問題的尺度思想、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
該題第(1)題就是尺度關聯的明顯體現,從空間上來看,瑞士地處中歐,屬發達國家,其鄰國有德國、法國與意大利等一眾歐洲老牌發達國家,可將瑞士放至中歐乃至整個歐洲尺度以研究其產業,即將微觀空間尺度問題放到宏觀尺度下研究;從產業上來看,歐洲經濟發達,非農產業產值占比高,可將瑞士非農產業和歐洲非農產業進行關聯,從歐洲視角來探究瑞士的產業發展。如此一來,問題就會變得更加簡單,學生對歐洲這一宏觀空間尺度的認知勢必比對微觀下的瑞士更加全面、綜合和具體。
此外,在尺度關聯的背景下,同一要素在不同尺度下的效能是不同的,如瑞士旅游業發達主要得益于河湖眾多,風光獨特,而歐洲部分國家則是依托豐富的人文資源來發展旅游業,呈現尺度效能思想。問題的解決要從現在的瑞士這一時空背景出發,實現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的匹配。
4.2022年全國卷試題尺度思想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三新”改革不斷推進,尺度思想越來越受到重視,試題中滲透的尺度思想維度廣、角度新,對學生尺度思想運用能力的檢測全面且細致。
三、基于尺度思想的備考建議
1.注重尺度思想的培養,問題思維創新化
結合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分析和2022年兩套全國卷統計來看,尺度思想在高考試題中的滲透越來越明顯。新課標給出的教學建議之一是要重視問題式教學,而問題式教學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與情境生活化,教學中強調情境建構的重要性;高考評價體系也明確指出,高考要檢測學生在真實、復雜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獲取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認知能力[3],高考也強調情境的重要價值,而具體的情境都是在一定尺度背景下發生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時要具備尺度思想,在備考指導的過程中運用尺度思想,從不同維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備考效率。
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尺度思想,改變傳統“題海戰術”“答題模板”等不再契合新高考要求的復習模式,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與批判性思維等創新性思維模式[5]。尺度思想的培養,首先,在復習教學中要挖掘教學素材、教學案例與教學情境所蘊含的尺度劃分、尺度關聯、尺度推演等思想,指導學生從尺度的視角出發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復習試卷評講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題組的文字、圖片與問題表述中展示的尺度思想,抓住試題的時空綜合尺度背景、產業尺度背景,解決問題就會變得更加高效。
2.強調尺度選擇的精準,問題背景清晰化
尺度選擇體現的是當學生具備尺度思想后,在解題過程中進行時空、產業尺度定位的能力。《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將試題情境分為兩大類,即“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3],又可細分為“生活情境”“生產情境”和“學術情境”,同時,要求在真實情境中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真實情境都是發生在一定時空背景下的,所以,如何精準地進行試題背景尺度定位成了解題的關鍵所在。
試題中所呈現的尺度需要學生在文字材料、試題配圖和題目表述中獲取,包括時間尺度、空間尺度、時空綜合尺度和產業尺度。教師在復習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去分析試題中的尺度表述,進行尺度定位。只有精準的尺度選擇,才能使試題問題的時空背景清晰地呈現,進而實現在一定尺度背景下進行要素綜合,提取關鍵信息,達成高效解題的目的。
3.研究尺度效能的演變,問題解決科學化
地理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同一要素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效用是不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高考試題對創新性有較高的要求,尺度效能的指導就是解決創新性試題的有效手段。例如,全球大氣候更多受緯度、海陸分布與大氣環流等的影響,而小尺度下的氣候則與地形、下墊面等要素緊密相關。利用尺度效能思想就能很好地解釋“河上很少有橋”“熱帶雨林地區島嶼缺水”“沙漠地區發生洪災”等一些打破慣性思維的創新性試題。
高考試題的切口一般都較小,教師在復習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大尺度背景下的微觀問題,立足小尺度區域特征,進行要素整合、信息加工和轉化來科學地解決復雜情境下的地理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琳.基于空間尺度思想的中學地理教學探討[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20(10):31-34.
[2] 汪衛通.基于尺度思想的專題復習綜合思維培養策略——以降水專題復習為例[J].地理教學,2022(5):42-45,53.
[3]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 張家輝,袁孝亭.地理教育中的尺度思想:基本內容與教學價值[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6):103-108.
[5] 劉筱清.尺度思想在解答高考地理試題中的運用[J].地理教育,2017(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