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華



摘 要:學習進階理念下進行的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趯W習進階的視角,提出建構課時概念體系﹑單元概念體系和核心概念體系三個不同層級的概念體系,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學習進階;概念體系; 課時概念體系;單元概念體系;核心概念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3)04-0056-04
學習進階的內涵主要指“學習者學習或研究某一主題時所遵循的連貫的、逐漸深入的思維路徑的描述”。劉恩山認為學習進階是“對學生在各學段學習時所遵循的連貫的、典型的學習路徑的描述”。研究結果表明在學習進階理念下進行的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由于學習進階的內涵包括過程性、發展性、連貫性等特征,在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關鍵的“階梯”,教學過程中如何搭設好這些關鍵“階梯”,幫助學生實現學習進階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高中地理的教學實際,以“鋒面系統”為例,分別建構課時概念體系﹑單元概念體系和核心概念體系三個不同層級概念體系的學習進階,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中的概念體系是指組織整合地理學科眾多概念、原理和理論,能體現地理學科的思維結構和主要觀點的教學體系。
一﹑厘清邏輯線索,建構課時概念
1.梳理邏輯線索,統整課時概念
學習認知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通過概念同化學習新概念,而概念的上下位關系和組合關聯所排列成的邏輯線索最終形成為學生重要的認知結構。建構邏輯清晰的地理概念體系,可以打破堆砌瑣碎的地理現象和地理事實的學習現狀,把教學內容統整起來,引導學生站在較高層級解決不同情境的問題,進而實現學習的進階和知識的遷移?!颁h面系統”及其相關概念比較抽象,對學生的空間觀念、科學邏輯推理、綜合思維等要求較高,是學生認知的難點。
如何建構本課時的概念體系并結合概念體系進行教學?首先應理順同一課時內部概念體系中相關概念的邏輯關系。本課時的主要概念為“鋒面系統”;“冷氣團”和“暖氣團”為其鋪墊概念;“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為其延伸概念?!颁h面系統”及其類型比較抽象,而其鋪墊概念“冷氣團”和“暖氣團”比較具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感知?;谝陨戏治?,可建構本節課時概念體系如圖1所示。
2.創設主題情境,串聯課時概念
參考上文分析結果,“鋒面系統”的教學可以設計三重主題情境,借助“情境場域”,串聯本節課時概念,實現教學內容的關聯,促進學習進階。
(1)創設“導入”的生活情境——感知天氣現象
生活是地理知識的“來源”,教師應將生活實例引入課堂,讓學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并逐漸理解相關地理概念,解決現實地理問題,體驗學習的過程,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更深入地理解地理學科的價值。
(2)創設“深入”的模型情境——探究鋒面系統
為了便于探討較復雜的教學內容,可對研究對象進行一定程度的簡化抽象描述,即創建模型情境,以此突出體現地理概念的內在特征和本質規律。模型情境主要為實物模型情境和思維模型情境。
(3)創設實物模型情境——理解鋒的類型
實物模型情境主要指借助實物,對地理事物的概念及過程等知識內容進行簡化描述或對部分特征進行模擬,以闡釋本質。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傾斜的課本或紙片作為假想的“鋒面”,嘗試進行相關概念的說明和理解,通過三種移動方式(即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方向移動、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方向移動、鋒面來回擺動)模擬演示,幫助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的區別(圖1)。該實物模型情境幫助學生實現了“嘗試說明—理解原理—模擬演示—概念對比”的學習進階(圖2)。
(4)創設思維模型情境——掌握鋒面系統過境的天氣變化
思維模型情境主要指借助框架清晰、邏輯嚴密的思維結構形式來認識地理事象的本質。
講授“鋒面系統過境”時,教師可創設如下思維模型情境。①空間維度:結合冷、暖鋒示意圖,比較鋒前與鋒后的天氣特征;②時間維度:說出鋒面過境時某地的天氣變化特征;③時空綜合維度:結合具體案例分析不同地區在不同時間受到不同鋒面系統的影響。該思維模型情境的第一步側重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天氣特征(空間維度);第二步側重同一地點不同時間(包括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的天氣變化特征(時間維度);第三步側重時空維度的疊加(時空維度),實現了由單維度因素到多維度因素分析的學習進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時空綜合思維。
(5)創設“輸出”的應用情境——關注鋒面影響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進階從而達到更深層次的學習,還應創設應用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遷移運用并對學科教育產生價值認同。教師可以呈現當地的降雪天氣(或梅雨天氣等),引導學生分析鋒面系統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也可以布置學習任務:登錄氣象網站收集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信息,制成表格并畫出氣溫和氣壓變化曲線,進行天氣預報。
從建構主義角度看,由生活情境“進入”本課時內容的學習是“創建”學習意義,由模型情境“深入”本課時內容的學習是“探索”學習意義,而應用情境(遷移運用)則是“輸出”學習意義,三重情境的建構使得教學內容和學習線索清晰,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進階。
二﹑建構結構關聯,整合單元概念
現實中的地理教學往往過于關注課時層面,而不同課時教學的碎片化和淺表化難以構建更深層次的知識網絡,這樣的教學沒有呈現學科自身的邏輯,使得學生建構的知識結構不系統,不利于學習進階。因此,思考課時內容在本單元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將課時相關概念融入課題單元結構,形成單元結構化的概念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形成概念結構體系需要厘清單元內不同課時概念之間的關系,結合問題將相關概念進行關聯,創設恰當的“問題鏈”,步步引導,引發學生強烈的思考動機,用“問題鏈”搭設支架、整合概念、優化結構,實現將課時概念融入單元結構,促進學生學習進階?;谝陨戏治?,可建構“鋒面系統”所在的單元概念體系(圖3)。
1.明確單元概念體系的指向
建構單元概念體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站在單元教學的角度,從宏觀上把握地理問題?;趩卧母拍铙w系是一個整體清晰的系統,首先要有明確的指向性,就是要清楚本節課時內容在整個單元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培養學生地理知識關聯能力和內容整合能力的關鍵所在。
2.創設單元概念體系的梯度
單元概念體系的創設應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規律,循序漸進、由淺及深、梯度分明。只有這樣,學習才能在認知的基礎上自然發生并逐漸深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習進階?!颁h面系統”所在的單元概念體系的梯度性體現在:氣團—鋒面系統—天氣系統—大氣運動(概念尺度由小到大),由課時具體概念逐漸關聯至單元概念(圖3)。
3.關聯單元概念體系的結構
單元概念體系的創設應尊重學生的認知順序和發展規律,幫助學生內化成知識結構。借助上述單元概念體系的梯度,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學習步驟,實現由本節“局部”內容到單元“整體”內容的融合:①結合當時實際的天氣變化情況,探究鋒面系統,形成天氣系統的初步認識;②比較天氣與氣候兩者的差異,理解天氣系統與大氣環流的尺度差異;③結合天氣形勢圖,理解天氣系統是較小尺度的大氣運動這一本質特征。
三﹑突出素養涵育,滲透核心概念
學科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是連接學科知識的關鍵節點,在課程體系中居于重要的引領地位。圍繞地理核心概念展開教學,可以真正認識地理學科的本質,進而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遷移應用。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以概念為中心的知識網絡,深化其對地理學科本質的理解,從而達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1.提煉核心概念
地理核心概念是整合眾多一般概念、原理和理論的少數關鍵概念,能夠體現學科的主要觀點和思維結構,具有一定的統攝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是地理學科知識框架體系中最重要的知識內容。根據《地理教育國際憲章》,地理教育的六大核心概念為:位置、區域、分布、地方、空間的相互作用、人與環境的關系。不難發現,地理核心概念能夠很好地體現地理學科性質,指向地理核心素養(圖4)。參照課標,提煉出“鋒面系統”一節的核心概念為分布、位置、地理過程、人地關系。
2.理順概念邏輯
核心概念強調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強調學生認知結構的整體性,因此,需要幫學生理順地理核心概念的內在邏輯。教師引導學生在鋒面系統的分布與位置的基礎上,分析鋒面系統的形成原因和地理過程,隨后進一步分析鋒面系統及其過境對人類的影響,體現了本節內容以及核心概念之間存在著“格局—過程—影響”的邏輯進階(圖5),反映學生對自然地理事象的認知逐漸從形象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過渡,符合認知活動的一般規律,在核心概念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實現學習的進階。
3.融合學科素養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 (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提出《選擇性必修1》的自然地理基礎模塊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特征,理解自然環境及其演變過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自然地理要素的位置與分布及空間的相互作用分別體現了地理核心素養中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例如,江淮準靜止鋒的分布和位置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區域認知”,江淮準靜止鋒的形成過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綜合思維”中的“時空綜合”。分析江淮準靜止鋒的天氣特征及其影響,則反映了人類研究自然地理格局與過程的最終目的,體現了“人地協調”觀念。基于以上分析,可建構“鋒面系統”的核心概念體系(圖5)。
總之,通過對三種不同層級的概念體系的分析,可以發現其教學重點和主要意義(表1)有所不同,由課時概念體系到單元概念體系再到課程核心概念體系,教學重點和意義的要求呈梯度上升趨勢。但三者并非獨立的關系,而是可以通過將三種不同層次的概念體系置于一定的主題式學習項目中,實現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