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 黃國慶 楊森
摘?要:我國旅游業經濟的發展始終呈現穩步上升趨勢,但在2019年年底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對旅游經濟產生極大影響,相關業務量驟減,生存面臨極大挑戰。現階段旅游產業的多樣化,宣傳理性消費、禁止文化兜售的理念不斷涌現,進一步加大了旅游產品的宣傳力度,加之互聯網傳播的時效性和廣泛性。此類情況均給旅游經濟帶來挑戰,基于此,文章以云南大理旅游業為切入點開展討論,分析當前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并從多個維度深度挖掘國內市場,加強內部建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云南大理;旅游業;旅游經濟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09-0038-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9.038
1?引言
從短期來看,現階段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表現為業務量驟減,經濟持續性弱;從長期來看,疫情下的旅游業需要一定的恢復期,改善該問題主要方向為消費者,利用創新型方式促進旅游業加速洗牌實現優化,以此為契機催生更加精細化的服務和跨界融合模式,提升商業價值,帶動我國區域旅游轉型。針對疫情背景下各種因素的影響,需要從旅游市場、資源、互聯網等多個層面重塑云南大理市旅游業形象,挖掘市場,針對其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2?云南省大理市旅游業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1?疫情影響出游率導致業務量降低
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是影響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原因,相比于旅游意愿,自身安全必然凌駕于旅游需求之上,出行意愿銳減。在此條件下,大部分景區關閉、交通限行,收益情況不佳。盡管現階段疫情好轉,且民航、鐵路等運輸主體也恢復到原本狀態,以其高強的抗風險能力持續性運作,但云南省大理市部分景區的民營運輸主體對風險仍比較敏感;與旅游相關的配套行業如餐飲、酒店等凈利潤下滑,甚至出現負債問題。因此在回暖期,部分酒店、餐飲會進一步提升價格,價格的提升必然會破壞市場秩序,甚至影響消費群體的出行意愿。此外,在疫情環境的影響下使得創業市場逐漸紊亂,行業巨頭存在搶占市場的情況,小型企業被迫退出旅游業舞臺,壟斷情況加劇。
2.2?景區壟斷問題抑制旅游市場發展
部分景區資源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以云南大理為例,擁有獨特的西雙版納民族和束河古鎮,是其他區域無法替代的特色文化,同時石林、洱海、拉市海均是現階段網紅打卡的必經地點,其經營模式無法被抄襲,這是云南旅游最具特色的部分。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存在某些公司以景區特色為優勢兜售一些高價物品,甚至壟斷經營破壞市場[1]。這類情況經常被放在網絡上批判,導致不了解實際情況的游客望而生畏。景區商品壟斷現象使得云南旅游市場經濟形成惡性循環,抑制其發展甚至導致宣傳效果不佳,景區口碑下降。
2.3?產業融合模式與消費水平轉型之間不匹配
以往旅游六要素主要以“吃、住、行、游、購、娛”為主,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思想和需求也發生轉變,渴望富有內涵的高質量體驗,不再局限于走馬觀花式游玩。在新的消費模式下,互聯網成為當前受眾更多的渠道,跨越區域消費局限性,提升出游效率。按照目前云南省旅游行業的轉型來看,更加傾向于“商、養、學、閑、情、奇”這六要素,但由于轉型時間較短,加之疫情的影響使得產業融合情況相對落后,尤其在互聯網方面,線下旅游機構針對線上營銷的操作較少,與需求適配度有待提升。
3?云南省大理市旅游業發展機遇
旅游作為現代社會一種主要的休閑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愿意主動參與旅游并選擇與自己需求相匹配的產業。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國旅游業經濟發展蕭條甚至出現GDP負增長的情況,云南大理市旅游接待人次同比下降34.8%左右,部分企業面臨破產,形勢十分嚴峻。但現階段我國攜程旅游大數據分析顯示,在“重新體驗中國之美”的計劃下形勢有所好轉,旅游產業復工復產并增加特色化營銷,再次吸引更多消費者[2]。結合相關信息,當前旅游經濟逐漸迎來回暖期,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加之長達一年的限制出行后,人們的旅游心理更加迫切,景區也逐漸解封并進一步加強消毒防疫工作,這對于旅游業經濟發展來說是一種新的契機。
4?云南身大理市旅游業轉型對策
4.1?推進供給側改革,加強旅游公共衛生服務
從供給方面來看,我國政府在工作報告中為旅游行業提供抗疫國債,并提出對小微企業增值稅方面的運作,如免征或少征等。這一舉措剛好為云南省大理市部分小型旅游企業提供發展契機,使其獲取幫扶的同時享受政策福利,同時將支出杠桿轉向文旅行業,強調租金減免和補貼降低經營壓力,為后疫情的旅游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還能整肅市場降低亂抬價的情況,形成良性循環。在需求方面,旅游企業需要注重衛生健康方面的內容,及時獲取有關疫情動向的信息,堅決恪守紅線,出入均需要健康碼和身份證明,并隨時提醒游客注意衛生安全,將戴口罩、勤洗手意識扎根于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中,給予消費者一定安全感。
4.2?轉危為機,優化旅游方式吸引消費者
在新時期背景下,旅游行業想要發展必須立足于公眾需求,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捕捉時代熱點進行旅游項目規劃。具體轉型方式主要分為以下三點。
第一,充分利用自身現有資源并進行產業融合,以云南省為例,從經濟機遇的角度來看,云南省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且中西南地區交流十分頻繁,這為云南大理提供了資源宣傳優勢,相關旅游企業可以利用該優勢進行產業融合,加強區域聯系形成完整旅游鏈條,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從而刺激消費實現經濟增長。從技術挑戰的角度來看,目前旅游行業主張“智慧化旅游”,云南大理部分通信水平仍舊有待提升,尤其針對一些門戶網站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物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融入,讓企業明確未來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即智慧旅游。第二,創新線上旅游服務供給,相關旅游企業可以在大眾點評或百度等比較權威的瀏覽器中匯總消費者對出行旅游的需求,并根據不同群體的消費水平和理念制定多種配套式旅游產品,盡可能增加配套產品的搭配靈活性,能夠根據需求進行小幅度調整。可以改變以往預訂方式,提升區域內酒店、票據簽改的靈活性,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為用戶提供符合其偏好的計劃。此外,還需注重公共衛生和綠色生態理念的融入,打響口碑效應進行綠色消費,花費最短的時間和資金享受更多旅游資源[3]。以松贊文旅為例,可以將酒店住宿與旅游服務產業相結合,進行組合推薦,例如消費者走三江并流環線,可以從麗江出發,以古城林卡酒店為出發點途經香格里拉、瀘沽湖、雪山,還可南下維西、福貢等,不僅能體會云南全域旅游,還能將松散的旅游鏈條結合起來,帶來全新體驗。第三,旅游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風險責任意識,抵御不可抗力的影響,提升對風險的敏感性和前瞻性思維,以此來從容面對疫情下的旅游市場中存在的經濟性問題。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可以融入信息技術的功能,采用預約制度實現對客流量的分流管理,既要保證景區觀賞娛樂,又要保證安全。為提升消費者來云南大理旅游的意愿,可以通過互聯網宣傳這種機制,從而給予客戶一定安全感,并利用智慧追蹤聯動實現景區導覽。
4.3?文化蓄能,促進云南大理旅游市場“二度開花”
文化對于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就目前來看,我國旅游市場中最具發展性的部分在于文化產品的銷售,而云南大理擁有足夠的文化資源支撐,在旅游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可以整合區域資源,實現全域協調發展[4]。例如云南大理古城、基督教堂、石畫民族文化遺產等,均可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吸引外來消費者的關注,因此旅游業可以與文化教育相融合,拓寬受眾群體類型,強調文化守護。大部分人對云南的了解主要停留在“旅游勝地”“景色一流”的認知中,針對文化的了解相對較少,因此在帶動經濟發展戰略落實的過程中可以引入文化產業。例如比較典型的“護國路”,經過長期的復辟浪潮后,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改名為“洋人街”,現如今無論是導游講解還是歷史查詢,“護國路”的內容已經與“洋人街”融合,因此進行宣傳時可以融入“文化+旅游”的形式,提升精神文化層次,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
4.4?恪守生態紅線,提升云南旅游格局
云南大理市自然景觀條件十分優越,其旅游業得以發展不僅依靠經濟實力和宣傳,更多的是對環境資源利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現階段大部分旅游資源逐漸沒落荒廢的主要原因在于過度追求“現代化改造”,一些自然景觀被破壞,這一情況使得很多文化價值被埋沒,而這類二次建造的文化隨處可見,導致其市場競爭力下降。因此,云南大理市旅游行業發展過程中務必恪守紅線,堅持生態優先的基本原則,降低對環境的改造率。這里可以借鑒維西縣的塔城林卡半山酒店,其建造形式具有明顯的傈僳族特點,前屋油菜飄香后面溪水潺潺,具有生態氣息的核桃樹隨處可見,整個酒店場景遮天蔽日,盡管房間稀少,但到訪的游客仍舊絡繹不絕,經濟發展效果顯著,正因其文旅堅持“不搞大發展,堅守生態保護理念,堅持精細化發展”的基本原則。在針對云南大理旅游業開發的過程中,可以借鑒該理念,將生態放在首要位置主張原生態環境,提升旅游行業競爭力,刺激當地經濟綜合發展。
4.5?發展康養旅游,優化產品營銷模式
由于疫情的影響,部分群體的出游理念從盲目跟風欣賞轉變為理性消費,因此一些華而不實的景點GDP有所下降,除了娛樂效果外,消費者更加注重情感體驗和價值體驗,其內心會更加關注健康方面的內容[5]。因此云南大理市可以發展康養文化、生態文化以及情感文化等,為旅游行業提供新的發展契機。根據數據顯示,近年來康養主題成為旅游市場中更受消費者青睞的內容,在環保理念的支持下滿足修身養性需求,實現健康、自由的旅游模式,云南大理應當借助其獨特的自然資源打造休閑康養文化,具體包括以下三點要求。
其一,需要依托山水生態資源,打造溫泉、藥浴、理療以及茶道等文化形式,同時加強產業融合,如云南普洱茶葉、滇紅茶等,雞樅、松茸、竹蓀等菌類,以實現養生目的。在進行宣傳的過程中可以融入經濟理念,為消費者提供消費渠道。其二,可以借助疫情的熱度引導消費者關注肺部健康,在宣傳大理蒼山、洱海時可以帶領游客享受清肺康養的生態之旅,尤其滇池素來有“天然氧吧”的美譽,使游客心態從“觀光游”轉向“度假游”,從而提升游客身心體驗感,構建云南省旅游度假勝地。其三,需要整合多元化資源,豐富其類型用于宣傳,例如大理曾有流星跡象,可以將其作為一項宣傳點,利用信息技術和影像技術打造宇宙信息環境,刺激經濟發展為文旅產業拓寬途徑。
4.6?全域大數據運營促進旅游經濟
在技術的引導下,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并應用于旅游行業中,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感,拓展5G應用已經成為剛需。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新基建”在云南大理旅游行業的應用主要依賴科技,滿足基本的產品供給需求,并融入物聯網思想的引導進一步促進消費,實現旅游服務品質的提升,保證全流程運營的科技化和智能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在區塊鏈中發揮人工智能和自媒體的效果,倡導游客通過抖音、知乎、西瓜視頻、快手等平臺進行景區文化與景觀傳播,并根據播放量設計獎勵等,能夠深度挖掘潛在消費者并制定熱點話題打響口碑。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提升知名度,還能節省一些網絡宣傳成本,將客戶的優質體驗經歷作為宣傳資源,可信度更高。
4.7?依托互聯網和VR技術
部分群體拒絕云南大理旅游的原因在于經濟方面,加之一些虛假宣傳情況,導致很多消費者對云南大理旅游形式的認知存在偏差。因此,可以引進VR技術提升宣傳效果,在網絡宣傳平臺上推出“VR全景旅游”的活動形式,提升景區旅游的真實性,如此一來,一些不實的虛假宣傳不攻自破,利用新技術為潛在客戶提供多樣化的場景服務,無須出門便可了解云南風光。但該項技術的應用目的主要在于吸引消費者帶動云南大理旅游業的發展,因此在酒店布置方面也可以實施“VR+旅游”的策略,讓到訪者能夠根據需求選擇想要的季節變化,從而彌補一些遺憾,帶來沉浸式體驗。
5?結論
綜上所述,現階段影響云南省大理市旅游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網絡評價、新冠疫情、消費理念、滯后性消費心理等,在綜合影響下使得我國短期內旅游市場需求驟減,行業壓力較大。在政府和旅游企業的共同引導下,云南旅游經濟的恢復指日可待,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新一輪洗牌后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疫情后的出行習慣和思想也發生轉變,除了以往對文化、經濟等內容的吸引外,對環境衛生和安全方面也會提高關注度,自駕游頻率會更高,相關旅游企業應當做好防范進行多元化嘗試,從文化、產品營銷、旅游體驗感以及技術等多個角度刺激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更具現代化風格的旅游格局。
參考文獻:
[1]龔雨齊.基于PEST分析模型的我國旅游業發展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1(11):59-61.
[2]宋瑞.中國旅游發展筆談——“十四五”時期我國旅游業發展展望[J].旅游學刊,2020,35(6):1.
[3]張哲,孫曉麗.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困境及對策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0(5):22-23.
[4]朱鳴瑤.我國旅游業發展現狀與前景預測[J].山西農經,2020(6):65,67.
[5]閆聰聰,張平,陳煜.淺析我國旅游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度假旅游,2018(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