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君
摘 要:從幼兒身心的發展層面來看,通過挖掘生活環境中隱藏的課程價值,可有效實現幼兒教學歸于生活,讓幼兒在生活環境中受到廣泛的熏陶和感染,進而達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塑造幼兒生活觀念、提升幼兒實踐能力和創造的目的。由此,本文以幼兒園生活環境中蘊含的課程價值展開論述,提出了如何挖掘生活環境中的課程價值、讓幼兒教育歸于生活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生活環境;課程價值;歸于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4-0040-03
不管是幼兒的學習還是生活,都離不開生活環境的支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明確指出“將個體成長視為自然的展開過程,生活是個體成長所需的基礎養分,也是實現個體全面發展的必然手段”。從本質上看,生活環境是與幼兒的成長是緊密關聯的。在新時期,如何深度挖掘生活環境中隱藏的課程價值,促使幼兒教育真正歸于生活,確保幼兒在生活環境中實現“知行合一”,是當前廣大幼兒教師需要重點討論的課題之一。
1.幼兒教育歸于生活的內涵解讀
生活的復雜性及異質性為個體的良性成長提供完備的場域。當前,不管是幼兒教育,還是中小學甚至大學,都重點強調了教育歸于生活的價值?!敖逃龤w于生活”是“陶行知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精華,而教育歸于生活又由“生活教學”“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大命題構成。生活化教學主張“知識源于生活,而教育需要基于生活達到改造生活的目的”,社會即學校是將生活教育落實的重要場所,認定幼兒園是一個“小型”社會,以課程為介質落實生活教育,讓幼兒接觸更為廣闊的生活環境,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念。而教學做合一強調在做中學、學上做,并在實踐中理解、掌握及運用知識,以保障幼兒學習與認知的一致性。這三大命題脫離了傳統、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具備濃厚、充滿時代氣息的創新精神。
2.幼兒教育歸于生活的理論依據
著名教育家盧梭也在自然教育中提出了“實物教育”,這里的實物便是生活中的事物。盧梭指出兒童應該更多地置身于鄉野,教育應該回歸于自然和生活,自然環境與幼兒的生活環境應該貫穿于幼兒園課程中。杜威也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他認為生活與生命都是一個在環境中不斷生長的過程,要以變化、生長及運動的角度看待幼兒教育。這些理論提出為幼兒教育歸于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理論支持。幼兒教師要深度意識到教育歸于生活的內涵及本質特征,在課程中以此為基石構建出生活到教育、教育到生活的一體化循環樣態,在課程中,要以具體生活環境為支撐,積極導入生活元素、創設生活情境、構建生活氛圍,并經常性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讓幼兒在生活環境中學習、探究,將幼兒的學習導向生活,促使幼兒全方位徜徉在生活化環境中,實現身心層面的多維度發展。
3.幼兒園生活環境中潛藏的課程價值
(1)有助于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經驗實際上是哲學領域中的一個重點概念,知名教育家杜威指出經驗是過程和對象的統一,也是實踐與認知的全面統一。杜威的這一觀點為幼兒園生活環境中隱藏的課程價值提供了新的視角。在生活環境中,幼兒能廣泛從中汲取生活經驗,生活經驗包括自然、社會、行為、習慣等維度,在長期的生活環境學習過程中,幼兒收獲了大量生活知識,獲得了大量生活經驗,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將這些經驗落到實處,從而助力幼兒實現更為良性的發展
(2)有助于轉變幼兒的學習觀念
教育貼近于生活,而知識又來源于生活。幼兒園課程中包括藝術類、科學類、語言類、社會類課程中的眾多概念、知識都是以生活為主要背景和原型設計的,通過挖掘生活環境中潛藏的課程價值,讓幼兒在學習中找到生活的影子,轉變對學習的認知,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感悟,并在生活中產生更加深刻的知識運用意識,學會以另一個角度去解決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如當幼兒在生活中進行買賣、購物時,就能站在數學學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和解析,從而有效轉變幼兒對學習和生活的認知,培養幼兒的知識運用能力。
(3)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幼兒園教育回歸本真的重要概念,只有基于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和興趣特征展開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出幼兒教育的價值。幼兒園階段的課程內容普遍較為基礎,幼兒正處于初步成長階段,思維更加活躍、活潑,對一些充滿趣味和神奇的生活環境和現象會表現出極高的欲望,從而驅動幼兒好奇心的產生。為此,基于生活環境展開教學與幼兒的認知觀念、興趣需求十分契合。在生活環境和元素的驅動下,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積極性能得到明顯提升,思維也會更加活躍,對幼兒智力的啟發、思維的形成及興趣的發展都有重要價值。
(4)有助于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從幼兒園的具體教學情況來看,多數幼兒園在課程能夠為幼兒提供的學習材料十分有限,使幼兒課程學習資源和活動資源受到限制。而在生活環境中,多種生活材料和資源涌入了幼兒園課程中,教師可將這些生活材料充分應用于課程教學中,進而達到激發幼兒興趣、豐富課程資源的目的,盡可能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如一些竹片、泥土等生活材料的運用,就可以讓美術課程的組織方式更加多元化,一些小木棍、積木的運用,可以讓幼兒的數學學習更具趣味性。
(5)有助于讓幼兒教育回歸本真
在生活環境中,幼兒能夠獲得更為廣闊的學習環境和探究環境,充分調動幼兒內心深處的探究欲望,滿足幼兒對生活現象思考的需求,并在探究的基礎上讓幼兒自行思考,自主分析,讓幼兒學習過程更加自然、更加自由,由此達到讓幼兒教育回歸本真的目的。
4.歸于生活——挖掘幼兒園生活環境中潛藏的課程價值的策略
(1)充分利用生活環境中的材料,豐富課程教學資源
生活環境中涵蓋了眾多的資源和材料,為幼兒教師組織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深度挖掘生活環境中的課程價值,教師可在課程中使用不同的生活元素和材料,充分滿足課程教學需求和幼兒的個性化需求。每一種生活元素和材料起到的作用不盡相同,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在不同的課程中,選擇不同的生活材料,促使課程教學發揮出最佳效果。如在藝術類課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大自然中的泥巴、竹子等生活材料帶入課程中,幼兒可借助這些材料捏造一些新奇的事物、設計一些創造性構造。教師也設計一個團隊類“建筑搭建”游戲,將幼兒分為數個小組,個小組充分利用木棍、奶盒等生活材料,分別展開分工協作,如一部分幼兒負責建筑圖紙設計,一部分幼兒進行建筑搭建,在幼兒的協同作用下,高效完成建筑設計。如此,幼兒們積極性大幅提升,動手能力、創造性思維也能得到有效發展。再如,在科學類課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神奇的口袋”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精心準備一些生活中的原料,如布袋、玻璃球、毛絨球、溫水和熱水,教師首先讓孩子去進行觸摸,然后將這些物體放置到布袋中,隨后教師給出口令,比如“找到硬邦邦的東西”,孩子們就會拿出玻璃球,教師再說“變出軟軟的東西”,孩子們就會拿出毛絨球。在此活動中,幼兒不僅會產生強烈的興趣,還會掌握事物的溫度、硬度等屬性,在今后的成長中也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2)基于生活情境開展課堂活動,增強幼兒的體驗感
為進一步挖掘生活環境中的課程價值,廣大幼兒教師也可以以生活為原型構建趣味情境,為幼兒打造出更具開放性的活動環境。在生活情境中,幼兒通常會全身心投入,不可自拔,并積極討論、交流和創造,從而保障課程教學的高效展開。例如,美術類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孩子們,我們農民伯伯播種的種子就快要發芽了,可田地里有很多小鳥,會‘偷吃我們的種子,那么孩子們有什么辦法可以避免小鳥偷吃種子呢?”幼兒們這時紛紛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可以噴灑農藥,有的幼兒說可以設置稻草人,教師點點頭,對幼兒意見進行反饋,然后組織幼兒們開展一個“稻草人面塑制作”的設計活動,為了讓稻草人能夠“威脅”到鳥兒,教師提出讓幼兒為稻草人制作面具,在面具上繪制兇狠、可怕等表情,從而由此展開對面具的欣賞、制作。同樣,在時代的驅動下,多媒體技術、電子白板技術也逐步進入幼兒教育領域,為教師更加深入地挖掘生活環境的課程價值提供了渠道。信息技術具備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多種功能,新時代的幼兒教師要善于、樂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其靈活運用于幼兒教學活動中,展示多種生活情境、故事、案例等,為幼兒打造出立體化、數字化生活化學習環境,進一步保障幼兒的學習體驗。
(3)搭建模擬化生活場景,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
搭建模擬化生活場景同樣是挖掘生活環境中課程價值的關鍵性途徑。在課程教學中,通過以生活為原型搭建場景,讓幼兒在場景中還原人物和角色,在場景中,幼兒可以自由表演,自由交流,既能有效發展幼兒的語言交際能力,也能全面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從而全方位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比如,在數學類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搭建一個“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超市中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器具,幼兒們以“顧客”的身份參與到購物中。為保障超市的真實性,教師可以提供真實的5角、1元、5元、10元貨幣,讓孩子們學會認識貨幣、計算貨幣,如某個幼兒買了一支“3元”的筆,和一個“4元”的玩具,那么他就會自己計算,總共需要付多少錢。如此,孩子們既能收獲巨大的快樂,也能學會換算人民幣,提升其計算能力,全方位保障其學習效果。
(4)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
要想讓幼兒教育歸回生活,最大程度上保障生活環境的課程價值,既讓幼兒在生活中收獲更多知識和經驗,也能發展幼兒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就需要幼兒教師適當地對教學陣地進行拓展,組織孩子們熱愛的生活化實踐活動,讓幼兒真正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在生活中學習和感悟。比如,在美術類、社會類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一些課外寫生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親身走進戶外生活環境,用“繪畫”的形式記錄生活中一些角落,如潺潺的小溪、剛抽芽的小草、枝頭上歡快鳴叫的鳥兒……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并寫出自己的感悟。如此,幼兒真正體驗到了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的魅力,實踐能力會進一步提高,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也會更加深刻。
(5)構建生活班級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班級是幼兒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地,也是滋養幼兒的閏土,良好的班級氛圍將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良性成長。因而,在挖掘生活環境的課程價值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不能將目光局限于課內,要延伸至整個班級、整個幼兒園,為幼兒營造出充滿生活氣息的學習氛圍。在班級中,教師可以在墻壁、黑板、教室周圍貼上標語,如“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在春天的陽光下,我們快樂地學習”。同樣,為拓展幼兒的知識面,讓幼兒真正處在生活化學習的熏陶中,教師也可以設置“生活常識學習角”“健康生活宣傳欄”等,在學習角和宣傳欄上,教師可以貼上孩子們的手抄報、編排成果等,讓幼兒園內時刻充滿著生活的氣息,在此環境下讓幼兒主動、創造性地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6)豐富教師的生活經驗,全面挖掘生活環境的價值
教師的教育觀念直接決定了其所采取的教學策略,也關系到幼兒的最終學習效益。新時代的幼兒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課程教學形式中,要深刻意識到幼兒的學習和成長離不開生活,明確生活環境的重要課程價值,要在課程中經常性融入生活元素、構建生活情境、開展生活活動,助力幼兒廣泛受到生活環境的熏陶。其次,幼兒教師也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幼兒教師要在課余時間積極閱讀現代教育書籍,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關注生活環境中一系列有趣的案例、現象,廣泛從生活環境中收集材料、情境、事件,將這些素材作為課程教學的原材料,以實現幼兒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展開。
總之,教育本身就是與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只有在生活環境中,個體才能實現完整的發展和成長。新時代的幼兒園教師要深刻意識到生活環境對課程教學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在課程中充分運用生活元素和材料,開展多元化生活情境活動、實踐活動,讓幼兒在生活化學習中收獲經驗,增強興趣,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念,從而全方位助力幼兒取得良性成長。
參考文獻
[1]詹秀平.幼兒園情境化生活體驗環境的創設[J].家長,2022(03).
[2]史培培.幼兒園教育中適合小班幼兒生活環境的創設[J].新課程,2021(16).
[3]潘悅.幼兒園教育中適合小班幼兒生活環境的創設[J].小學生,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