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寧
摘 要:深度學習是新課改中要求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舉措,該學習方法強調學習內容橫向的增加和縱向的深化,要求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表達,對學習方法與成果進行主動總結與反思,進而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將深度學習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本文立足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對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引導策略進行深入研究,希望能為一線教師的教學方法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語文課堂;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4-0090-03
1.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引導策略存在的問題
(1)教師理論素養有待提升
理論素養指導實踐能力,二者都是初中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并且是相輔相成的,許多教師雖然意識到了它們的重要性,但是理論素養與專業能力卻呈不匹配趨勢。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對深度學習課堂引導策略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這種情況會影響深度學習的引導成果。主要原因是,其一,教齡長的教師對這類相對前沿的教學理念與方法了解不透徹,沒有熟練掌握運用方法,對教學效果也沒有充足信心;教齡較短的教師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對一些教育理論的運用能力較差,雖然可以接受新理念、新方法,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欠缺,導致專業素養提升速度相對緩慢。其二,缺乏針對深度學習語文課堂引導相關教學理念與策略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對深度學習課堂引導理念的認識只是建立在自身以往教學經驗上,單純對知識傳授和教學實踐進行總結,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由于認識相對淺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此理念與策略的運用較少。
(2)語文教學內容涉及面較窄
初中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教學內容,既要講到教材中的必學內容,也要充分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講授一些多元化的內容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使教學過程輕松高效。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受教師能力與課堂時間限制,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多圍繞分析教材和講解習題,分析教材內容時也主要以作者生平、創作背景、文章層次和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等,內容稍顯枯燥乏味,沒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會提高學生的理解難度,進而降低其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是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感情。但是如果只是讓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作者與父親之間的親情,基于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和情感體驗,他們很難將文章隱晦的表達理解透徹,他們很難自行體會如“買橘子攀上爬下心里很輕松似的是為什么?”等語句中蘊含的深刻含義,這時教師就要拓寬教學內容,引導其通過自身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內容。
(3)課堂引導方法缺乏靈活性
初中語文課堂深度學習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課堂引導方法,即“怎么教”的問題,科學合理的課堂引導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順利找到學習核心點并進行深度探究,語文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但是很多教師并未掌握恰當的引導方法,還是沿襲傳統的知識傳授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氛圍沉悶無趣,很難構建高效、高質的語文課堂。例如,在教學《論語》這篇文言文時,很多教師都是先對文章進行通篇講述、翻譯,之后再要求學生朗讀,朗讀方式也沒有創新,沿襲傳統的分段讀、大家讀、小組讀等方式,最后教師再次強調重點內容,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抄筆記,他們對教學過程了如指掌,這種缺乏引導與靈活性的教學方法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阻礙了學生深度學習的腳步。
(4)教學過程缺乏對深度學習的引導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引導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步驟,想要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習興趣、深度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還要進行有明確方向和目的的教學引導,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由對知識的淺嘗輒止向深層次探究過渡。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動作并不明顯,還有些教師雖然有引導的動作但是引導深度不足,這些情況主要受教學內容多、課堂時間短、考試成績壓力大等因素制約。例如,在很多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讓學生分組討論或自由討論,也沒有對討論過程予以干涉,這種課堂氛圍看似很熱鬧,但往往會沒有明確的討論結果,這種課堂雖然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但是沒有明確的思考方向,很難形成深度學習習慣。還有很多教師在學生出現討論結果后,對結果的評價與引導過于簡單,這也會打擊學生深入探究的熱情,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失去學習動力。
2.初中語文課堂引導下的深度學習具備的特征
(1)引導充滿動態、情感和反思的學習過程
語文學科的深度學習,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于形式,具備動態性,因為語文教材的安排雖然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也并非一成不變,而且語文知識模塊、學生學習能力、課程進度影響因素都不同,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要具備動態調整的能力。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也就是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具體情境相聯系,感受文中人物的各種情緒,站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環境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進而形成自己的思考,明白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真諦,進而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這就要求其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對所學知識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不斷反思,完成對知識的去偽存真,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能將這種能力運用到其他學科和日常生活中。
(2)培養將學習成果遷移的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深度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是單純地學習書本知識和考高分,更重要的是運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與精神世界并能將所學運用于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上,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整合意識,通過教師引導進行深度學習,能得到思維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豐富,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會自動在大腦中檢索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并對兩者的適配度進行快速分析與判斷,在這個過程中就完成了對學習成果的遷移和運用。
3.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引導有效策略
(1)教師要加強對深度學習課堂引導的理論學習
教師的理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深度學習的教學成果,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加強對深度學習課堂引導的理論學習已是迫在眉睫,針對深度學習的課堂引導是近年來提出的有效教學策略,具有創新性,教師應與時俱進,通過各種渠道學習相關理論并指導教學實踐,在教學中發現、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對教學理念進行改進與完善。首先,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及時關注教學前沿動態,通過學術刊物了解深度學習課堂引導相關的教學理念,也可以通過參加線上線下的專家講座強化相關知識,還可以去聽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學習成功經驗,更可以通過關注專業的微信公眾號、論壇等豐富自身關于深度學習課堂引導的理論知識。其次,學校也應該注重提升語文教師的課堂引導能力,可以聘請相關領域專家到校組織講座與培訓,還要注重選擇優秀教師“送出去”參加大型研討會等活動進行學習。最后,還要在校內搭建教師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教師可以在平臺分享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深度學習進行引導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對他人經驗的借鑒逐漸提高自身的課堂引導能力。
(2)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升知識整合能力
初中語文知識體系龐大,內容紛繁復雜,想要進行有效的深度學習,就要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厘清脈絡,融會貫通,并在需要時精準地調動所學知識,教師要運用靈活的引導策略,使學生構建起可以靈活運用的知識體系,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先自主探究知識之間應如何建立聯系,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構建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歸園田居》《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游山西村》《望岳》《春望》和《石壕吏》這幾首古詩時,雖然描寫方法和所表達的作者情感不同,但是教師要洞悉幾首古詩的共同點,都是借詩抒懷,還可以對作者朝代進行梳理歸納并拓展同時期的著名詩人。此外,還有《歸園田居》和《游山西村》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使至塞上》和《渡荊門送別》的異同、杜甫的三首詩有何聯系,通過這樣對知識點的梳理與整合,促使學生更好地對詩文進行理解和記憶,并且構建了相關的知識體系,起到對知識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3)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引導學生感悟文化魅力
對語文知識的深度學習需要學生由內而外對教材有充分了解與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對文本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入研究,使學生真正感悟到語文學科蘊含的文化內涵與魅力,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課堂引導外,還要注重課后的知識延伸,通過與實際生活的結合領悟課文真正想要傳達的內涵。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游》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先明確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度,據此進行教學過程設計:首先是導入新課,運用引導的方式對蘇軾的生平進行簡單介紹,同時對寫作背景進行簡單交代,讓同學們明白作者當時疾病纏身、年事已高,但是還是豁達樂觀的心境,初步與蘇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其次要求學生初讀課文,對文章有一個簡單了解,教師范讀時學生就能發現自己誦讀的問題所在,教師在學生對文章有細致的了解后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如:蘇軾和張懷民是什么關系?他們是一般朋友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作者稱兩人為閑人,由此表達出作者怎樣的心情?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引導,使學生對文章產生由淺入深的理解,明白作者對世人追逐名利的蔑視和自己獨有的閑情雅致。最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拓展任務,如上網查詢張懷民生平,明白他也是一個品格超逸的人,由此更能體會詩人的豁達樂觀。
(4)善于從多角度引導,創設深入學習空間
教師運用課堂引導策略要注重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多角度引導學生并進行深入探討研究,使教學內容得到廣度的拓展與深度的延伸,通過多角度對課文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就為學生創設了深入學習的空間。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都很喜歡童話故事,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童話故事嗎?有勤勞善良的灰姑娘、勇敢機智的小紅帽、執著不言棄的丑小鴨,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童話故事中的皇帝,看看他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故事?!蓖ㄟ^研讀文章明白皇帝的愚蠢、虛偽、昏庸、無能和可憐,教師可以進行角色扮演的教學設計,如學生可以扮演皇帝、大臣、騙子、百姓等,還要設計旁白的角色,要求學生對每個人物進行分析后用正確的語氣說出文中的臺詞,學生通過扮演角色體會其心理活動,并對此進行探討,可以從中把握童話故事的真正內涵,也可以從多角度對幾個主要人物進行評價,教師最后再進行總結:在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誘惑,只要我們保持無私無畏,秉承率真、責任感、愛心、真實等美好品質,世界才能更加美好。使學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虛偽欺詐行為的丑陋,明白真誠和坦蕩的品格是多么高貴。這種引導策略既能激發學生深入探討的興趣,也能夠對文章邏輯關系進行快速梳理。
4.結語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引導教學,對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現階段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對深度學習課堂引導策略運用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經過對引導策略的不斷創新與探索,教師的課堂引導能力會不斷提升,進而促進學生高水平的深度學習,使其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振華.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語文課堂結尾目標的達成[J].教學與管理,2022(01).
[2]張秋月.問題驅動引領初中生語文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J].遼寧教育,2022(01).
[3]楊蘭.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2022(5).
[4]余艷.深度學習視域的語文教學設計[J].中學語文,2022(12).
[5]沈麗玲,魏本亞.深度學習關鍵要素的語文學科實踐意義建構[J].中學語文,2022(10).
[6]焦淼.深度學習視角下的語文教學研究——以初中語文課堂為例[J].科技風,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