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甄文媛 黎沖森
“史上最卷”汽車降價促銷潮,正向全國各地、各大車企快速蔓延。本輪汽車降價促銷潮的真相是什么?中汽協專家經過深入調研后認為有4 大主要成因,并提出了3 點建言。
人間3 月,春潮涌動。
東風系掀起的桌子,已經演變成國內車市一股降價促銷巨浪。
湖北省自3 月初開啟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當地車企結合自身的經營計劃,為當地消費者提供了強有力的優惠政策,對老款雪鐵龍C6 做了降幅9萬元的本地優惠,受到了媒體的熱追。
到3 月中旬,加入降價促銷的汽車品牌名單已經越來越長,40 多家車企旗下品牌被迫卷入或主動加入降價大軍,花式補貼不勝枚舉:吉利汽車限時補貼最高達3 萬元,北京現代8 款車型最高可獲補5.5 萬元,就連奔馳、寶馬、凱迪拉克等一二線豪華品牌的部分車型也加入戰局,優惠幅度從6 萬元甚至上達10 萬元。
補貼力度之大、影響范圍之廣、事態發展之快、關注熱度之高已經遠遠超出最初的預想。這場史無前例的促銷大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對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利弊幾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認為,本輪所謂的價格戰實質上是一輪“促銷潮”。

成因一: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認為,傳統燃油車銷量低迷,庫存處于高位。

不管新能源車企這只蝴蝶是否在年初扇動了降價的翅膀,傳統燃油車面臨的壓力和形勢都決定了一場促銷是必然之舉。
大疫三年,汽車產業在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指導下,上下齊心共同努力,克服了諸多不利因素沖擊,產銷連年穩中有增,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為穩定工業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但進入2023 年,由于政策切換、政策預期不明朗、市場恢復緩慢等原因,汽車終端銷售略顯疲態。
據中汽協統計,2023 年1-2 月,乘用車批發銷量312.1 萬輛,同比下降15.2%。從庫存情況來看,2023 年2 月末汽車企業庫存為110.1 萬輛,比月初增長6.8%,其中,乘用車庫存為86.5 萬輛,比月初增長9%。另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3 年2 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1.93,同比上升4.3%,庫存接近兩個月銷量,超八成汽車經銷商認為2 月銷售不及預期,庫存壓力較大。
中汽協相關負責人指出,在汽車全球電動化趨勢下,新能源汽車不斷擠占燃油車市場份額。年初以來,部分新能源車企為提高市場競爭力,下調市場銷售價格,進一步削減了傳統燃油車市場競爭力,導致部分燃油車銷量低迷,加之去年疫情、芯片等因素打亂了廠家產銷節奏,企業庫存壓力普遍增大。因此,部分車企通過對部分燃油車(多為EOP 車型)進行大幅促銷,以去庫存回收成本。
從目前加入補貼大軍的汽車品牌的行動看,也主要是對滯銷車型補貼。例如近期的“車圈新網紅”東風雪鐵龍,也就是2021 年生產的一些限定車型最高補9 萬元(其他車型最高是6 萬-7 萬元),且售完即止。諸多媒體報道中提到,很多消費者趕到時發現雪鐵龍C6 已經售完,這也佐證了車企清庫存的目的。
成因二: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認為,國六排放標準關于RDE 的要求臨近實施也是成因之一。
每逢標準切換升級,車市往往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動蕩。在當前這個距離國6b 大限還有3 個多月之際,也有一些人將這波降價潮簡單歸因于國6b 的切換。
早在2016 年年底,在已有國五車輛尾氣排放標準要求的基礎上,《輕型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GB18352.6—2016)標準正式發布。但與以往5 個階段標準不同的是,堪稱“史上最嚴”的國六,2023 年7 月1 日起,所有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車應符合標準國6b階段要求(國六排放標準中引入的“關于實際行駛污染物排放測試”,簡稱RDE,屆時不符合RDE要求的車輛將無法上牌銷售)。
RDE 法規的實施給企業帶來隱形壓力,也是此次引發促銷潮的成因之一。目前市場確實有部分庫存新車不能夠達到RDE 法規要求,這其中也受去年年底疫情及相關芯片供應不及時的影響。廠家判斷無法在到期前完成,就加速清除庫存。但這部分新車庫存量,在當前總庫存中的占比,并不是一些報道中提到的那么大。
成因三: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認為,合資品牌以價換量提高市場份額。
本輪降價潮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關注與熱議,業內人士更聚焦其對車企淘汰賽的進程和競爭格局的改寫速度的加快:下一個哪家跟牌?誰會第一個撐不住?這是不是燃油車最后的狂歡?包括一些合資車企在內的二三線品牌將如何接招……
中汽協相關負責人指出,本輪促銷力度比較大的主要是合資品牌。近年來,中國品牌市占率不斷提升,合資車企特別是一些二線品牌的日子并不好過。2023 年2 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占率已達到52.8%,相形之下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下滑趨勢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嚴重依賴傳統燃油車的合資品牌,借促銷提高市場份額,搶先降價以掌握主動權和先機。
其實,無論是及時止損,還是回本后加碼新賽道,重擺戰陣,這都是嚴重依賴傳統燃油車的合資品牌的現實之選。
從2023 年政府工作報告看,今年面臨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挑戰多的局面,中國經濟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當前,我國汽車工業正在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這也是產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產業鏈上企業特別是車企在研發等方面投入巨大,整個行業的利潤率也處在近年來的較低水平,價格戰絕非持久戰。
成因四: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認為,地方政府要提振經濟,助力區域產業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其中特別提到要穩定大宗消費,而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是當前穩經濟、促消費的重要抓手之一。
比年初新能源車企降價行動更早的是,各地方政府為提振今年的經濟、刺激本地人民買車,從去年年末就開始了補貼、消費券發放的大比拼。北京、重慶、河南、山東等地通過發放汽車消費券、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等方式提振汽車消費,四川、黑龍江、山西、云南、海南、貴州等省市印發相關政策,優化汽車消費市場。這些地區的補貼主要由政府獨自承擔,補貼力度基本在2 萬元以內。本輪汽車降價促銷中的湖北省只是以罕見的力度將此推向了高潮。
中汽協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國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釋放,去年底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以及新能源補貼退出透支了一部分消費,我國汽車消費恢復還相對滯后,前兩個月累計產銷較同期有明顯回落。在擴大內需大方針下,汽車作為大宗商品,其增量市場越來越小,存量市場越來越難激活,各地政府加推購車補貼,以促進經濟內循環,同時帶動整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發展,進而拉動經濟增長,助力區域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目前湖北省通過政企合作通道,幫扶的不僅是東風,還有本省其他車企(比如上汽通用別克補到7 萬元),補貼金額則是一企一議。
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認為,從短期來看,政企合作補貼優惠是拉動消費的有效途徑,產品價格適度下調,有利于激發居民的消費需求。但當前出現的一些跡象卻表明,非理性促銷會加重消費者觀望情緒,進而影響到消費信心,不值得提倡。
例如,有部分經銷商反映,此次降價潮后幾天,到店率雖然相比前幾日有所提升,但回訪跟進的客戶都在持幣觀望,等車降價,實際成交量反而下降。
對消費者而言,既然是購車節,就拿出“雙十一”的勁頭,在理性選車的前提下,優惠可拿直須拿,觀望太久,零點的鐘聲一旦響起,購物車里的一切都將恢復原價。

其他汽車品牌和地方還在繼續涌入本輪促銷戰局,效果究竟如何,尚待市場給出答案。中汽協相關負責人一直密切觀察形勢演變情況,并根據當下發現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三點建言:
首先,本輪促銷潮的初衷在于刺激消費,但目前出現的一些客觀現象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費者對汽車價格的誤解,因此需要高度重視此現象對行業發展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雖然這些促銷措施是短期的,但汽車產品本身利潤不高,不可能成為今后新產品定價的一個參考,也不會影響我國汽車工業今年的平穩發展。從長期看,短期非理性促銷勢必透支未來市場銷量,不利于整體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其次,采取簡單的價格競爭策略并不是長久之計。
企業應該著眼長遠,理性安排好產銷計劃,積極跟上新四化浪潮,在產品技術、質量、服務、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推出符合產業發展潮流的產品參與市場競爭。
最后,國家層面可以考慮統一出臺相應政策和制度優化調整措施,以引導汽車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目前,汽車行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外部環境也很復雜,確保汽車行業健康持續平穩運行是全行業企業的共同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