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編輯部
面對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長安汽車2017 年開啟了第三次創業,發布了“創新創業計劃”,圍繞新能源、智能化兩大重點領域,積極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助推汽車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2023 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關于保障新能源汽車健康協同發展的建議》,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與方向再次成為焦點,也讓我們看到了長安汽車作為企業公民的拳拳之心。

面對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位列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第一方陣”、擁有遍布全球14 家生產基地的長安汽車,在2017 年開啟了第三次創業— —發布“創新創業計劃”,圍繞新能源、智能化兩大重點領域,積極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助推汽車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面對轉型,長安汽車的挑戰多多,卻也機會滿滿。從宏觀政策看,創新驅動已經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碳達峰、碳中和已被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布局之中;從技術層面看,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的新賽道已全面開啟,汽車核心科技不再局限于傳統“三大件”,中國的汽車企業有機會以新生態構建新格局。
新浪潮下,長安汽車守正出新,積極求變,持續加快構建科技實力,突破新技術,全力推進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的落地,全力突破智能低碳核心技術。
目前,長安汽車已經掌握新能源“大三電”等核心技術400 余項,發布七合一智能整車域控制器,自主研發iBC 數字電池管家TM,有效避免電池整包熱失控。掌握MPA、EPA、CHN、SDA 四大平臺架構,將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傳說,北斗天樞是智星,吉星。所以,在“北斗天樞計劃”中,長安汽車以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交互三大領域技術為支撐,實現智能網聯運營。目前,長安汽車已掌握視覺感知、多模融合等200 余項核心技術,同時,已實現IACC、APA6.0、智能語音、飛屏互動等80 余項智能化功能在量產車型上的搭載。
依托于強大的中央計算平臺和端云一體系統實現的智慧決策,通過可擴展軟硬件及可自定義的服務生態,長安汽車的智能品牌——“諸葛智能”,將為用戶帶來“諸葛交互、諸葛智駕、諸葛生態”三大核心體驗,在構建新生態的征程上,樹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篤定目標,勇毅前行。長安汽車在雙碳戰略、綠色發展等國家戰略牽引下,堅定地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是大勢所趨,是時代所選,也是作為企業公民所履行的社會責任。
以打造綠色汽車制造標桿工廠,2027 年實現碳達峰,2045 年實現碳中和為目標,長安汽車圍繞低碳制造、循環經濟、綠色排放三大抓手,通過能源結構調整、低碳工藝設計、設備能效提升、能源智能調配、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工業污染物排放管控等7 項關鍵路徑,實現制造全過程的高效化、節能化與環保化。
企業組織各生產基地制定三年技改計劃,應用低碳工藝技術,落地實施降碳措施30 項,預計共可降低碳排放2.8 萬噸;目前合肥、河北基地已經在廠內建成了光伏電站,實現自產自用綠色清潔能源,僅2021 年就降碳32270 噸。
為了有效推廣綠色發展、雙碳環保的理念,長安汽車除了在企業自身上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更通過多種公益活動,形成了企業與社會公眾的聯動。例如,發起并持續開展“益起愛河”水資源保護公益行動;參與主辦“兩岸同心 · 青春同行”渝臺青年新能源汽車環保行活動;開展知音伙伴體驗官2021 年CEVR 探營暨環保公益行活動;今年更是啟動了“青山共建計劃”共建“長安林”,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一份企業力量。
縱觀38年造車史,不難發現,從昔日的“軍轉民”、“商轉乘”到2017 年開始的“油轉電”,長安汽車的每一次華麗轉身都肩負著使民族工業自強起來的使命。未來,希望這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能滿電而行,跑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同時,助力中國汽車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