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鈺
【關鍵詞】育人故事;教育引導;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2-0095-02
小昊,我新接手班級的一個小男孩,可愛但又異常調皮。開學沒幾天,我就“領教”了他的“本事”:上學不穿校服、不戴紅領巾;總是不按時交作業,即使是勉強“討”來,也是慘不忍睹,作業本上到處都是大黑圈;上課隨意打斷教師講課,和同學交頭接耳,或是在書上畫畫,書本被他弄得“面目全非”;課間打架、推人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找他談話成了家常便飯,我苦口婆心地勸著,他滿口答應,但依舊不改正錯誤,找我告狀的孩子只增不減。唉,真是個令人頭疼的小孩。
巧借家訪,了解孩子的生活
為了全面了解小昊,我決定進行一次家訪,以了解他在家的情況,順便也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情況和成長環境。走進小昊家,我發現小昊家的物品擺放整齊,房間里非常干凈,與他在學校里的表現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后來,在與小昊父母的聊天中,我得知小昊在上小學之前都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爺爺奶奶對他極其寵溺,以至于到了一年級,孩子還要奶奶幫著刷牙,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上小學后,他開始和父母一起生活,由于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有時間關心、教育他,所以他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越來越差。一番談論后,小昊媽媽意識到了小昊的問題,也答應和我一起幫助孩子。
試著提醒,敲開孩子的心門
經過多次觀察,我發現小昊的衛生習慣需要特別關注。如果明確提出要求,小昊是能夠整理好課桌的。于是,我聯合班干部,要求他們只要看到小昊的桌面、桌肚亂糟糟時,就提醒他收拾好。久而久之,小昊不需要別人提醒也能保持桌面干凈。之后,我時常看到這樣的畫面:每每離開教室時,小昊的耳邊好似有人提醒一般,即使已經排好了隊伍,他也會在窗邊看看自己的桌椅是否整潔。我相信,在小昊的心中,“自覺”的種子正在慢慢生根發芽。
對于小昊來說,愛吃零食也是個大難題。小昊很喜歡在課上吃零食,幾次發現后,我總是“一刀切”地將零食沒收,他也總是氣鼓鼓地看著我,一副很不服氣的樣子,嘴里還會時不時地嘟囔兩句。這樣強硬的處理方式,終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我們之間產生了隔閡。于是,我決定先讓步,和小昊約定:可以帶零食,但是要帶健康的零食,并且到了學校要先把零食存放在講臺的抽屜里,等到延時服務前再拿出來吃。我還請小昊媽媽給他篩選帶來學校的零食,每天出門前檢查他的書包。就這樣,小昊改掉了上課吃零食的壞習慣,甚至還能夠提醒同學不要在課上吃零食。
選擇相信,與孩子建立聯結
每周五的班會上,孩子們都會說說一周中觀察到的好人好事。開學初,小昊就選擇了一項特殊的值日工作——“擦垃圾桶”。細心的孩子就發現小昊每天早晨都會認真負責地完成值日工作,當然也有“明眼”的孩子道破“真相”:“老師,他就是為了逃避早讀,所以每天都擦很久,直到值日結束了才去早讀。”不可否認的是,小昊在這個小崗位上確實盡心盡力。畢竟,自從有了這位小助手,班級還沒有因為垃圾桶衛生扣過分。于是,我客觀地給小昊加了“勞動星”,也提出了提高值日效率的要求,讓他揚長避短,更好地融入班集體。
之后的一次藝術選修課上,隔壁班的孩子哭著來找我,說:“我的零食被你們班學生踩壞了,還有人偷吃了我的零食。”聽完這番哭訴,我心中第一個想法就是:今天沒有特意交代小昊課上要守規矩,又出事了。來到操場上,幾個犯錯的學生呆呆地站著,小昊也在其中。我先詢問了小昊情況,以往只要有小昊在的地方出了事,必定是他挑起的,但這次,他理直氣壯地說不是他干的。
我選擇了相信他,并且在詢問其他學生之后,再次確定這件事情的起因確實不是他,而是因為另一個學生的挑釁。以往的小昊都是矛盾的挑起者,這次他雖然也參與了,但能夠及時收手,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我大大地表揚了他,同時也引導他思考自己有沒有做得不當的地方。
一聽我說完,他立馬主動說:“這次是我錯了,我不應該跟著其他人起哄,以后不會這樣了,老師你一定要相信我。”
小昊是單純的,只是還缺少一些判斷是非的能力和自制力。我將這件事情和小昊的父母交代了一下,特意叮囑他們不要斥責孩子,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給孩子指明正確的方向。
不久,班級的“心語箱”里,出現了一份小昊的留言:朱老師,我會努力的……
看著孩子俏皮的笑臉,我更加堅定地相信,我們之間已經慢慢建立了信任。課堂上的小昊積極發言和互動,課間的小昊能夠友善地和同學相處。
歌德曾說:“教師如果征服了學生的心,其形象就如天空的星星一樣在學生的心中發光。”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么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同樣擁有純真的笑容,同樣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同樣期盼擁有同伴的友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民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