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
重慶市城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自建校以來,始終把培養技能人才作為立校之本,堅持學生技能培養、教師技能提升、重慶市城市管理行業人才培訓為主的辦學目標,近3年來,學校共培養中、高級技能人才12 500余人次,為重慶市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及相關領域輸送了一大批基層一線技能人才。
一、內涵發展四大亮點
(一)深入挖掘學校核心文化,為人才培養培“根”鑄“魂”
學校基于“城市建設”的根本宗旨和以建筑類專業為主的辦學特點,在數十個核心文化的備選方案中,最終于2021年底確定“筑”文化作為學校的核心文化,從而提煉出“筑育匠心”的核心理念和學校的“一訓”“三風”。并根據這一核心理念和技工學校的基本屬性,進一步確定了“筑強國之基、育工匠之才”的辦學目標。“筑”核心文化的確定,找到了學校發展的根,“筑育匠心”是學校生存的魂,“育工匠之才”成為了學校培養技能人才的基本定位和根本任務。在確定核心文化的基礎上,學校又提出了建設高級技工學校、籌設技師學院、建設技師學院“三步走”的發展目標,從而激發了全校師生努力奉獻、刻苦學習,技高行天下、能強走世界的工作動力和學習動力。
(二)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切實提升教師技能水平
學校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創造職稱晉升有利條件。學校制定了《教研課題管理辦法》,大力鼓勵支持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目前3個校級教研課題、1個市級教研課題即將結題;組織80余人次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制定《副班主任制度》,選拔15人到副班主任崗位;修訂《非在編教師專業技術崗位聘用管理辦法(試行)》,7名非在編教師完成崗位聘用工作,為教師職稱晉升創造了有利條件,調動了教師技能人才培養積極性。近年來,學校新增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18人,技師8人、高級技師1人;完成11名教師的轉崗晉升工作、43名教師的專業技術崗位聘用工作。
二是加強教師教育培訓。學校與同濟大學合作,組織開展了6期200人次的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先后選派300余人次教職工參加各級各類業務培訓;聘請了20余名知名專家教授到校開辦專題講座;先后推薦5人次到重慶市城市管理局、重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頂崗鍛煉,不斷提高教師的技能人才培養水平。近年來,學校共培養校級專業帶頭人5人,“雙師型”教師56人,全市骨干教師3人,全市技工院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9人。
三是扎實開展“雙帶”活動。學校深入開展“專家帶專業·大師帶教師”活動,2021年以來,組織31名專業教師與10名市內知名專家結對拜師,聘請市內知名專家到校開辦專題講座、開展專業咨詢20余次,組織30名骨干教師深入企業參與實踐8次,對提高教師技能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扎實推進內涵建設,努力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能力
學校著力從4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人才來源上下功夫。學校仔細研究、深入調研,優化招生工作方案,走出重慶,拓展貴州生源地。并不斷總結經驗、廣泛開展合作、組建能力提升部。近3年,學校招生人數增加近600人,2021年,在校學生總數首次達到2 000人,成功破解了生源難題。二是在硬件建設上下功夫。學校先后成功申報并完成了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市級中等職業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物聯網實訓基地建設,先后投資1 600萬元,新建2 000平方米實訓車間、20個專業實訓室,新增實訓設備5 800套,較好地解決了技能人才實訓場地和設施匱乏的問題。三是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面下功夫。近年來,學校通過多種努力,基本完成了建筑類的4個專業、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物聯網、環境治理共8個專業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較好地解決了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脫節的問題,提升了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際操作能力。四是在德育上下功夫。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半軍事化管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開展22個學生社團活動,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到有效激發。充分發揮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中心作用,持續開展全校學生心理健康普測、“5.25”心理健康活動周、團體心理輔導示范課等系列活動,不斷筑牢學生心理健康防線。近年來,學校8名學生榮獲國家獎學金,4名學生被評為全市技工院校優秀畢業生,1名學生被評為重慶市“巴渝青年技能之星”。
(四)積極探索賽訓結合,不斷拓寬人才培養渠道
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始終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技能傳授與技能競賽相結合,既拓寬了人才培養的途徑,又提高了學生學習技能的積極性。一方面,充分發揮重慶市城市管理局黨校和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積極作用,認真承辦“城市管理大講堂”和機關處室及區縣城市管理系統培訓,組織開展建筑類“十一大員”、全市職業能力提升培訓、新型學徒制、鄉村振興等各類社會技能人才的培訓。近3年,培訓總人次超過11 000人次,較好地發揮了學校技能人才培養的社會職能。另一方面,堅持每年舉辦一次校內技能大賽,積極組織師生參加全市各類技能競賽,主動承辦“巴渝工匠”杯重慶市城市管理行業技能競賽。通過這些技能競賽,檢驗教師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培養對象的技能水平。近3年來,全校師生在校外各類技能競賽中獲獎達到165人次,獲獎層次、獲獎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二、人才培養三點經驗體會
(一)技能人才培養必須做到科學定位
技工學校培養層次屬于高中階段的序列教育,所培養的技能人才等級主要為中級工、高級工。根據這一基本校情,學校始終把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為培養基層一線技能人才。按照這一定位組織開展理論教學和實訓實作,讓學生掌握好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實現擁有一技之長的培養目標。正因為這樣的培養定位,學校畢業的學生在各就業單位大多成為了基層一線的技能骨干。
(二)技能人才培養必須適應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
作為重慶市城市管理局行業學校,學校堅持著眼城市管理行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著眼城市管理行業主責主業,特別是“大城三管”“四化城管”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立足優勢特色,立足重慶市江津區雙福工業園區(辦學地址)產業結構的轉變調整人才培養方向。為此,學校根據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近3年來先后開設了物聯網應用與維護、工業機器人應用、軌道交通運營、數控技術4個與全市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專業,為學校未來技能人才的培養轉型未雨綢繆。
(三)技能人才培養必須不斷探索途徑和方法
在培養途徑方面,學校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定向培養與社會培訓相結合、全日制教育與在職培養相結合。在培養方法方面,學校堅持理論與實訓實作相結合、嚴格管理與積極引導相結合,讓學生牢固樹立“技高行天下、能強走世界”,一技在手、終身受益的理念。實踐證明,這些培養途徑和培養方法,對技能人才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未來發展“強內涵”“再升級”
下一步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學校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務全市城市管理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總體目標,深入學習研究教育部、重慶市政府《關于推動重慶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技能型社會建設的意見》《重慶市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重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巴渝工匠”2025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緊緊圍繞“強內涵”(強化內涵建設),“再升級”(建成技師學院),著眼5年乃至長遠發展需求,以全面深化教學改革、精準開展專業建設、提升技能競賽水平、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速推動培訓市場化為主要手段,全方位提升學校培養技能人才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重慶市城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