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蒙
摘 要:數學作為職業院校的基礎課,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與專業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存在著矛盾。本文從自主合作學習在職業院校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方面,淺析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更加積極主動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從而調動職業院校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自主合作學習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進入了發展的關鍵階段——全面發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成為必然的改革方向。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一線應用型高技能人才。而數學作為基礎學科,既是一種精確語言,又是一個應用型工具,是對客觀事物的科學化、定量化的分析過程,在構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知識、素質、能力結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職業院校的學生只有要具有學以致用的熟悉知識、將實際問題翻譯為數學語言并使用數學工具進行解答的能力和素質、探索未知的好奇精神,才能在離開校園后的實際工作中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自身價值,成為一線高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在教學目標上,與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有著明顯的不同,更注重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因此,職業院校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原則下,強化實踐性教學,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在某種程度上對于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同時,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為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以便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在總課時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專業課種類、強化實訓實習、加強企業實習實踐,而有些基礎課程尤其是數學課程的課時常常被壓縮。
對教師而言,數學知識點環環緊扣、由淺入深,不能隨意刪減。數學課程面臨著教學內容多、任務重,但是課時少、進度快的問題。教師要利用較少的課時量完成較重的教學任務,就必須趕進度,采取的教學方式大多是講述法,教師使用“灌輸式”一股腦將數學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囫圇吞棗,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造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畏難情緒,也增加了學習難度。
對學生而言,職業院校部分學生基礎差、學習熱情不高,學生對基礎課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與專業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產生矛盾。因而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更加積極主動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為學生掌握知識技和術打下堅實的基礎,是職業院校數學教育工作者直面的難題。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職業院校只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才能充分發揮數學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筆者從學情剖析與教學補充、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以及自主探究促提升四個方面,簡述自主合作學習在職業院校數學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
一、著眼現實剖析學情,補充教學內容
職業院校由于生源范圍廣、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等因素,學生入學時的數學成績差異較大,大多數學生數學成績達不到職業院校課標的入學要求。再加上職業院校的學生對于職業技能學習的興趣與對于基礎課的興趣不平衡的現實情況,學生對待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成為了職業院校數學課堂的常態。
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符合學情,倘若忽略學情,完全按照書本上的進度按部就班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無異于坐而論道、閉門造車。針對學生的學情,在數學教學開始前在包括但不限于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補充教學。例如《中等職業學校“十二五”規劃教材(數學通用教程)》(以下簡稱《數學通用教程》)第一章第一小節“函數的概念和性質”這一教學環節,教材對于函數的概念表述精準嚴謹,但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對于概念性的內容理解不深。在這一章節中,適當地對函數的定義域、函數值、值域等概念進行擴充,更有利于學生對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的學習、理解和運用。
教因學情,教學效果體現于學情。以教促學,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學生課前先學,課堂中學會,課后領會,體驗學習的成功。教師針對學情,積極為他們創設情景,讓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都被調動起來。
二、跨學科交叉提升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觀
自主探究,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問題出發,利用學生對職業技能知識的學習和興趣,設計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語言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進行自主探究,帶動對基礎課的學習,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有較好效果。例如,在《數學通用教程》第二章第二小節“邏輯函數及其表達方式”這一教育教學環節中,對于邏輯乘的運算,采用數學和專業技能知識交叉融合的方式,將其創新地運用在電路中,以燈A與燈B串聯控制燈C的案例,為學生講解邏輯乘的概念和使用場景。
在數學學科與職業技能知識的交叉學習中,職業院校的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隨著對職業技能知識學習興趣的提升而提升。在自主合作學習的場景中,多學科融合的方式也能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師生”合作與“生生”合作教學相結合
約翰遜兄弟曾說過:如果學生不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他人的合作性互動之中的話,那么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用的,這種教育就是失敗的。在職業教育中引入合作學習的觀念,是順應時代要求、培養職業人才的需要。
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以自主探究為前提,把學生分為小組或以班為單位,讓學生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通過交流的方式進行思維碰撞,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職業院校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不僅是檢驗、糾正和完善學生自身知識的需要,也是培養職業院校學生表達和傾聽能力的需要,更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實現德育教學目標的需求。
在師生合作中,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在課堂上,拋棄教師一言堂的講授法,把實踐交給學生,通過師生互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索欲望,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在學生合作中,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解決問題的思路方面都存在差異,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互動,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過程,在探討交流中解決問題,反思并修正自身短板,并激發合作的積極性,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數學通用教程》第二章第三小節“邏輯代數的公式化簡”的課堂練習,選擇了“按要求設計自動門的控制電路”這一例題。在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根據例題給定的輸出和輸入的邏輯關系,列出真值表;一部分學生完成列出、化簡邏輯代數式;最后交由一部分學生來設計開關電路圖。在這一環節中,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優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通過合作,學生之間能夠主動取長補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四、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發展創新能力
職業院校的學生對于自主探究的興趣普遍較高,喜歡提怪問題,鉆牛角尖,讓許多家長和教師頭疼。同時他們思維活躍,不愿意照葫蘆畫瓢,敢于思考,用批評的眼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特征,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有助于其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做好鋪墊、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前提下,讓學生利用自身的知識架構、思維方式、技能技巧等進行自主探究,以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也就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
在這種探究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積極嘗試,以自己的知識架構為基礎進行發展和提高;同時通過合作交流,進行思維碰撞,激發自己的靈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既培養了學生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也幫助學生養成了積極探究、動手研究、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
五、小結
自主合作學習在職業院校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這一實驗課題,在筆者學校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形成了初步的經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成為自身專業成長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
但在此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師需要繼續加強對自身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課改水平,使課題實驗順利進行。對于在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方案,才能使課題滿足職業院校學生數學學習的需要。
我國職業教育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不斷地提升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培養滿足時代和社會需求的學生,職業院校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和使命。職業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探索,積極總結,持續創新,以適應新的人才培養形勢,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錢蔚.數學課堂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06(6).
[2] 沈芳芳.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之比較[J].新教育,2018(32).
[3] 韓玲玲.翻轉課堂視角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文體與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7(45).
[4] 尹晶哲.職業院校數學教學質量現狀及改善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9).
[5] 孫建堯.巧用數學活動,引領學生自主學習[J].科學咨詢,2016(2).
(作者單位:平頂山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