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9月11日,“90后”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周思益回到母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做經驗分享的講座,主題是“如何做科普視頻”。她最近還獲得了另一個身份——重慶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
做科普短視頻前,周思益是一位理論物理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宇宙學、弦理論和場論,接觸的是現代物理最前沿領域。一次偶然的機會,周思益看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袁嵐峰的一則視頻。作為《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袁嵐峰說,如果他們這些人不出來做科普,就讓那些傳播“偽科學”的人把流量搶了。周思益深受啟發,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將科學的奧秘分享給更多的人,傳播真知。
周思益出生于湖北武漢,從小就展現出對物理的興趣和天分。上幼兒園時,作為高中物理特級教師的爺爺就教她小孔成像等基礎物理知識。有一次,周思益想做一個逆風行駛的小車,參加市里的手工比賽。“我當時想用齒輪帶動,爺爺說用皮帶傳送成本更低一些。”還有一次,周思益覺得快用完的牙膏很難擠出來,就和爺爺一起設計出一個擠牙膏工具,后來還申請了專利。此后,周思益在物理學領域一路探索、深造。
2021年7月25日,周思益在某短視頻平臺創建“弦論世界”賬號,發布了第一條短視頻。她戴著黑框眼鏡,留著短發,用稚氣未脫的聲音,向大家“報告”了2021年6月科學家發現黑洞和中子星的合并事件,并解釋了學界為此興奮的原因。慢慢地,許多人開始“追更”周思益的科普視頻。
周思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宇宙學深奧的知識掰開來一點一點地講。她自稱“幼兒園園長”,稱粉絲為“小朋友”。
在周思益開的“ 弦論幼兒園”里,她科普的問題,有的十分有趣,讓人腦洞大開:“宇宙學的危機要被解除了?”“如何從黑洞身上偷走能量?”“有沒有三體人?”也有的光聽名字就讓人生畏:“小學生如何理解P-V相變?”“幼兒園小朋友如何理解史瓦西黑洞?”更有“度規”“曲率”等高深莫測的專業名詞。如今,周思益的賬號“弦論世界”已擁有一百多萬粉絲,獲贊無數,她也成為粉絲眼中的“弦論女王”。
考慮到粉絲們旺盛的求知欲,周思益作為“幼兒園園長”,將更多業界大佬請到了粉絲群中,許多粉絲因此受益,有的甚至準備報考相關專業,投身物理學。而那些熱愛物理但沒有足夠教育資源的人,也因此有了與大學者交流的機會。
周思益相信,短視頻平臺的受眾面廣泛,這有助于科學思想傳播得更廣,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科研隊伍。她從中找到了做學術研究的另一種意義,也希望能幫助更多人走進物理的世界,成為物理學的粉絲。
適用話題 職業選擇、專業與大眾、好奇心和思考力
素材運用
一、職業選擇與價值實現
作為一個“90后”博士后,周思益在工作之余做起了短視頻博主,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去傳播己之所學。“博士后”與“短視頻博主”組合在一起似乎有些違和,但正如歌德所言:“思想活躍而又懷著務實的目的去進行最現實的任務,就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事情。”也許博士后總是與最前沿的科研學術捆綁在一起,但周思益通過短視頻把物理學拉回生活,讓更多人了解物理,愛上物理,本就是務實而有價值的事情。當周思益跟隨袁嵐峰等前輩的步伐,走上科普之路,以專業知識對抗“偽科學”,她便實現了李霽野所描述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從以前的人手中接過火炬,再將它傳給后來者。使火炬不熄滅,或更進一步增加它的光。”
二、專業知識普及的重要性
科學知識的普及迫在眉睫,如果科學一味被困囿于“象牙塔”而不愿走向“十字街頭”,那么袁嵐峰老師所擔心的,“偽科學”搶占流量誤導大眾的情況就會屢見不鮮。同時,專業知識也需要通過交流和普及來增強其學科活力。周思益曾感慨道:“本來我做短視頻,以為我是‘小朋友’的老師,結果發現‘小朋友’是我的老師。” 原來,有網友能用更平易淺近的語言傳播她所講的知識,這讓周思益深感意外,也頗有收獲。
三、好奇心和思考力
好奇心是觸發點,而思考力是讓好奇心得以充分發揮價值的必要所在。周思益不僅對各種日常現象充滿好奇,還善于手腦并用解決問題。比如小時候的周思益在發現快用完的牙膏很難擠出來的問題后,并未對這一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現象置之不理,而是跟爺爺一起動手,嘗試制作工具來解決問題。可見,好奇心與思考力相得益彰,是促使科學進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