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擬演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段文字,表達你的認識和思考。
理論誤用
這組漫畫中的“樹”隱喻機會平等與否,而“梯子”則隱喻指向社會公平的手段。就像第二幅圖所說明的那樣,真正的平等并不在于僅僅給予每個人同樣的起點以及讓每個人適用于同樣的規則,事實上,由于人們的個人能力存在差異,運氣有所不同,同樣的起點和規則往往會帶來不同的結果。試想,兩個漁夫同時駕船出海捕魚,其中一個人滿載而歸,另一個人則在歸途中恰巧遇到臺風而不幸翻船,在正義的社會中,人們能夠將翻船的責任完全歸咎于后一個人自身,從而不對這個可憐人施以援手嗎?如果我們的道德直覺認為在這種情形下社會可以給予救濟,那么就應當承認運氣等各種因素帶來了不平等,這意味著真正的平等應當是事實上的結果平等。約翰·羅爾斯在其《正義論》中提出“差別原則”,要求社會分配應當優先考慮弱勢群體,處境差的人應該得到更多資源,處境好的人應該奉獻更多資源,以此逐漸抹平人際差距,實現最終的結果平等。我認為,相對于其他形式的平等,結果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結果平等的社會才是正義的社會。
哲學問答
上面的論述試圖為結果平等進行辯護,其主旨和例證并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作者對羅爾斯“差別原則”的理解偏離了羅爾斯的原意。為了準確理解這一原則,讓我們從一個容易讓人誤解的論斷開始:羅爾斯認為我們應該“把自然才能的分配看作一種共同的資產,一種共享的分配的利益”。
羅爾斯這句話我不太懂,人的自然才能難道不屬于自身嗎?
我們可以結合羅爾斯的生平及其問題意識來理解這句話。羅爾斯是當代著名政治哲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童年時期,羅爾斯曾身患白喉與肺炎,并傳染給了他的兩個弟弟。羅爾斯成功地戰勝了病魔,然而兩個弟弟卻因之離世。青年時期,羅爾斯應征入伍參加了二戰。有一次,羅爾斯因為血型合適而被派去后方醫院為傷員輸血,他的同室戰友則被分派去執勤,結果后者在執勤過程中遇襲身亡。這些經歷促使羅爾斯關心一個之前的哲學家經常忽略的問題:正義的分配應該如何對待運氣性成分?帶著這些疑問,戰后羅爾斯回到大學繼續思考。這些思考的成果就成了羅爾斯1971年出版的《正義論》一書。在《正義論》中,羅爾斯試圖追問“正義的社會如何成為可能”的問題。在他看來,正義的社會不應當讓各種運氣性因素支配,社會的正義原則應當出自人們的理性反思并且是人們一致同意的結果。
哪些東西屬于運氣性的內容呢?
羅爾斯認為:人自身無法左右的內容屬于運氣,如家庭出身、性別、種族等。此外,人的自然才能或天賦也屬于運氣性內容,因而也應成為正義處理的對象。舉個例子,高個子運動員的身高優勢對于他在籃球運動上取得的成就有著重要意義,身高當然屬于他自身的一部分,但身高這一特征是否具有社會意義上的優勢則是偶然的。想象一下,如果高個子運動員生活在一個身材矮小的人更容易獲得優勢的社會,也許那里根本不存在利于身材高大的人發揮優勢的體育運動(如籃球),甚至長得太高會成為缺陷。對于現實社會中的高個子運動員來說,其成就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但同樣離不開身高這一天賦,而身高只有在特定的社會結構秩序中才意味著優勢,只有在與其他社會成員的合作中才能真正獲得回報。因而,按羅爾斯的觀點來看,現實生活中的高個子運動員需要為他的身高天賦支付成本,正義的社會應當對他憑借身高優勢所取得的巨大社會財富征收更多稅。
這些關于運氣的看法與羅爾斯對天賦的觀點似乎是一致的?
是的,天賦屬于運氣的一部分。羅爾斯并非認為天賦不屬于我們自身,而是認為個體憑借天賦所得到的社會資源不應當完全歸屬于自身。這與羅爾斯對正義的理解相一致。他認為,在考察具體的行為、政策是否正義前,應首先考察社會結構、社會制度本身是否滿足正義的要求。我們恰巧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社會中,是特定的社會選擇了哪些內容可以成為“天賦”,社會需要某些特質,便會以各種方式鼓勵我們去發展它。這正是身高這一特質可以成為天賦的原因,也是色盲這一特質不被視為天賦的原因。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并不是自身天賦的真正擁有者,而只是天賦的“容器”或“看守者”,我們需要為我們的好運氣(獲得有利的天賦)支付代價以幫助那些運氣不好的人,這是正義的要求。
我現在大概明白了羅爾斯關于天賦作為公共資源的觀點在表達什么意思。那么,羅爾斯是如何證明其觀點的呢?
20世紀50年代起,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深受經濟危機、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等問題的困擾。羅爾斯出于改良資本主義的目的,試圖對社會制度進行一定的修正,以緩和日益劇烈的社會沖突,進而實現社會的團結。這是羅爾斯《正義論》產生的社會背景。要實現社會公正,可以先進行思想實驗。羅爾斯先設定了前提,即“原初狀態”中各方都是平等的,由此達到“無知之幕”。
“無知之幕”中的人們被屏蔽掉了關于個體的各種信息,比如人們只知道家庭條件也許會有不同,但是無法判斷自己出身的優劣,是出生在貧民窟還是富人的家庭——只有等“無知之幕”打開后才能知道。羅爾斯認為處于“無知之幕”中的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贊同他所提出的兩個正義原則,進而在這些正義原則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正義的社會。第一個原則是平等自由的原則;第二個原則是機會的公正平等原則和差別原則的結合。兩個原則一方面強調在機會公平平等的條件下職務和地位向所有人開放,一方面要求考慮最少受惠者(常為社會弱勢群體)的最大利益,對出身和天賦帶來的不平等進行補償,這樣,在使條件最不利者受益時,處于中間狀態的人也會獲利,體現出一種博愛的社會理念,從而有利于實現社會團結。
擴展鏈接
1.羅納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
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納德·德沃金反對羅爾斯看待天賦的方式。他認為,重要的不是對缺乏天賦的人給予照顧,而是要考慮這些差異是如何造成的。有些差異不來自人們的主觀意愿或選擇,比如一個人的出身、性別、種族等等,正義的社會應當盡量消除這些因素帶來的不平等。而有些差異則與人們的意愿、選擇有關,比如努力工作與否造成的薪資差距,正義的社會應當盡量尊重這些因素帶來的不平等。
2.電影《沙漠之花》
該電影講述了一個出生在非洲索馬里傳統家庭的黑人女性華莉絲的傳奇經歷。在幼年時,她遭受了殘忍的割禮;在她童年時,她的父親強迫她嫁給一個六十歲的老叟。她從索馬里沙漠中只身出逃,經歷種種磨難,多年后成為世界頂級模特。華莉絲后來見識到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我們可以借助這部電影管窺性別、家庭出身等運氣性內容與正義之間的關系。
錯誤點分析
閱讀了文章,我們再來看看前面的寫作片段中的錯誤點在哪里、這個作文題應該怎么寫。
寫作片段的主要錯誤點在于對羅爾斯“差別原則”的誤用。羅爾斯的“差別原則”限定在特定的領域,側重經濟,并非適用于所有領域,比如公共職務就不適用于“差別原則”。再者,“差別原則”只希望照顧弱勢群體來使之受惠,并沒有抹平人際差距的含義。此外,論證錯誤地將“結果平等”與“正義”等同起來,正義涉及的內容要更加廣泛。
片段寫作示例
在這組漫畫中,前三幅圖主要探討了什么是平等:人們通常認為完全讓運氣決定資源分配的方案明顯不合理,然而,由于每個人的天賦以及所占據的社會位置不同,給予每個人同樣的起點,做到形式上的程序平等,也可能帶來事實上的不平等,因此很多人希望能以更加公平的方式對待不同的人,通過區別對待不同的人來保證結果平等。比如,在很多體育賽事中要區分男子組與女子組,在舉重比賽中甚至要按選手的體重劃分不同級別組,將不同性別、不同體重的選手置于同一場賽事中反而是不公平的。
而正義更為復雜,像第四幅圖說明的那樣,它意味著對前面提到的幾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甚至要把待分配的資源也考慮進來。正義的社會應當考慮個人無力改變的運氣性因素對個人發展的影響,并且應當對其中的一些因素進行合理干預。羅爾斯在其《正義論》中提出“差別原則”,要求社會分配應當優先考慮弱勢群體。對弱勢群體可以給出一些傾斜性政策,以適當彌補一個人自身努力之外的干擾性因素(例如出生在貧困的地區與家庭)所帶來的負面效果,使得政策更加符合正義的要求,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團結。
(編輯:張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