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技工院校教育變革的重要方向,創新創業教育也成為技工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技工院校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有利于教育目標盡快達成,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寬其就業途徑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創新創業的行列,技工院校生作為創新創業的關鍵組成部分,勢必應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敢于創業,積極創新。然而,由于各類相關體系還未建設完成,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大部分技工院校都面臨著各種問題,直接影響到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本文對技工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思路與實現路徑展開深入探討,這對技工院校的發展以及相關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技工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創新創業教育是有效提升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當前,隨著技工院校招生規模的日漸擴大,每年畢業生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此時,為了有效緩解技工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全面提升學生就業率,提高就業質量,越來越多的技工院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為他們提供良好創業條件的同時真正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技工院校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思想要與時俱進,行動也應積極落實,引導學生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提高溝通交際能力,以便學生在進入社會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以及生活環境,最終促進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穩步增長。
(二)創新創業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實現安定團結目標的內在需求
21世紀,科學技術得到了蓬勃發展,在很多崗位,一些操作簡單、重復率高的工作逐漸被智能機器替代,而剩余的崗位則對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難發現,當前很多個性化、挑戰性工作崗位面臨著人才供應不足的嚴峻問題。此時,對于技工院校生這一后備隊伍來說,他們的就業壓力將變得非常大。鑒于此,加強對技工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力度與深度,加快對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變得格外重要,技工院校應將相關工作納入日常工作體系,使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普遍化、日常化,以便切實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這對實現社會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社會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
二、技工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思路
(一)人才培養方向
人才培養方向旨在闡述“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培養出來的人才具備創新創業的基本能力,同時,要彰顯學生創業與創新理念。通常情況下,技工院校學生大多集中在15~18歲這個年齡段,創新創業教育既是他們的啟蒙教育、素質教育,也是一種實用性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中充分激發潛能。由此看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迎合社會經濟發展所需,技工院校必須積極主動承擔起創新創業這一重任,并且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具體來說,第一步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立足技工院校學生特點,制訂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第二步需要確定創新創業教育載體,通過創新創業課程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第三步需要理論聯系實踐,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豐富多彩且不同級別的創新創業大賽夯實他們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并且強化技能。第四步,技工院校應投入更多的資金、人力以及物力用于建立和扶持創新創業基地,以從根本上滿足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需要。當然,這一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根據市場動態變化進行及時調整,如此,培養出來的創新創業人才才更符合市場與國家經濟發展所需,最終的人才培養方向才能彰顯出時代性與先進性的特征。
(二)組建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要想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組建一支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應放在首位。首先,聘請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對教師進行培訓,以增強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組織教師形成學習交流小組,及時交流學習心得與體會,分享更多的創業故事與創新經驗,鼓勵教師運用網絡資源等多種形式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豐富理論知識與教學方法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得心應手。其次,鼓勵專業教師考取相關證件,通過備考的過程能夠充實自身的知識,獲得更專業的教學資源;組織教師積極參與到創業沙龍的交流活動中,通過與成功創業人士的交流,獲取更寶貴的創業經驗。最后,為提升創新創業的教學質量,提高自身的創業實踐能力,教師團隊共同創辦實體公司。學校結合實際情況給予教師創業政策上的扶持、資金與設備的支持等,幫助教師團隊把公司更好地運營下去,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創新創業的教學質量,豐富教與學,為學生的創業成長提供更多的平臺。總之,高質量的教學離不開專業的教師隊伍,應加強對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組建一支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三、技工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路徑
(一)合理增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現階段,技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無論是理論教學環節還是實踐教學環節都比較薄弱,學生和教師不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被邊緣化等,都亟待改變與深化,以上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為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學校需要合理增設相關課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向專業化發展,如商貿類專業,根據市場調研與企業拜訪等多種形式了解本專業實際情況,增設創新與產業、沙盤模式企業實訓等課程。根據教學課程,重新制訂教學目標,從多個環節深入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組織教師設計創新創業課程教學規劃,并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如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時,涉及關于如何籌集資金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探索自己開店或創辦企業后如何籌集資金,從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向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轉變,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教師除了課內帶領學生遨游在創新創業知識的海洋里,在課余時間拓展第二課堂,能夠積極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課余時間也充足,教師鼓勵其主動參加沙盤協會,每個團隊都是一個虛擬的企業,模擬企業從創業到經營,以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成立電商協會、專業社團,增加理論聯系實踐的機會。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共同創辦實體公司,強化專業實踐與創業體驗。部分社會企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不愿意與學校聯合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很多學生難以找到實習崗位,得不到鍛煉的機會,因此教師親自帶領學生共同組建實體公司,共同參與運營,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體驗。總之,院校應根據社會需求與實際情況,合理增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組織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教學,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捕捉商機。
(二)營造和諧、積極的創新創業教育文化氛圍
和諧、積極的創新創業教育文化氛圍是隱性的教育資源,在無形中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理念,對整體提升教育質量發揮著積極作用。
首先,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活動。技工院校一直以來都是以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為主,應創新創業要求,學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別具特色的創業沙龍活動、“先進企業文化、能工巧匠進校園”活動等。當然還可以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的力量,定期邀請成功企業家以及創業專家進學校,面對面為學生答疑解惑,通過開設專題講座或者報告會的形式增強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理解與認知,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業積極性與欲望。
其次,組建校友宣講團開展校友巡回宣講會。以現身說法為主要指導,學校應廣泛收集優秀校友的信息,由校友組成宣講團定期開展校內宣講活動,宣講的內容主要包括創業經歷、過程、體會、經驗以及對創新創業的感悟與見解等。除此之外,以班會為契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主題班會。立足專業實際,教師可以為學生科普專業的發展趨勢,為學生介紹可供他們選擇的職業方向;結合專業特點,以實際成功人士的案例為指引,幫助學生認清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并且明確自己應該具備怎樣的創業基本素質,以便及時做好創業準備和心理準備。
最后,組織開展多種學生社團活動。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業積極性與主動性,學校可以以社團為依托,在校內組建別具特色的學生創新創意社、創業社等,并且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活動,在校內積極營造和諧愉悅的創新創業氛圍。
(三)加強學生心理素質培養
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比較少,缺乏對社會的了解,加上實踐經歷有限,認為創業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顧將自己的一腔熱情投入創業中,缺乏對自己能力的了解與判斷,很容易導致創業失敗。創業是一個系統復雜的過程,需要足夠的經驗積累,了解相關行業的經濟狀況,獲取資源支持,才有可能成功,學生一旦遭遇創業失敗,心里會受到嚴重的創傷,從而導致負面情緒橫生,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態問題。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建設,引導學生要勇于面對挫折與困難,遇到困難時不氣餒、不退縮,冷靜分析原因,在挫折與困難中成長。通過分析創業企業家的成功案例,學生可懂得成長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有可能迎接挑戰與荊棘,而成功的路上更是布滿坎坷,只有鼓足勇氣大步向前,才能在創業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迎接成功的曙光。教師除了在平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學生創業時也要及時提供幫助,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對氣餒的學生及時鼓勵,對自滿的學生及時提醒。
(四)豐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
院校與本地創業園積極開展深度合作,安排學生參與到創業教育實踐中。在創業園區中,部分企業急于追求利潤,可能不愿意與學校合作,但一些剛剛創辦的企業往往規模較小,在起步階段涉及的事情比較雜,更愿意接受與學校合作,學生走進企業不僅能夠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應用到實習崗位中,還能夠參與初期創業,經歷更多的創業教育,學習到更多的創業知識,全面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為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高效增強與企業合作的戰略意識,在創業園區建立工作站,為教師開展“課程思創”提供實踐和教研的平臺,同時也為企業提供招聘人才的紐帶,為學生的實習、就業、創業搭建全方位的平臺。此外,學校加入當地有影響力的行業協會,要求企業人士走進課堂,為師生分享相關的企業運營經驗,定期舉辦創業沙龍,為學生的創業培訓舉辦專門講座。為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學校定期開展知識競賽與創業大賽,通過知識競賽發現學生的知識漏洞,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使學生全面扎實地掌握理論知識。創業大賽可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更新創業方案,如學生團隊與創業園區的企業展開創業大賽,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學生通過自身積累的經驗獨立在校園內開展多種創業實踐,很多學生選擇租小的門店賣零食、化妝品等,通過這些實踐經歷鍛煉自己,在經營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哪些商品比較暢銷,哪些商品利潤大,哪些商品不好賣,通過及時總結發現經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調整,讓店鋪更好地運營下去。如果經營不善,可能面臨倒閉甚至賠本的情況,需要反思哪些方面做得不到位,即使失敗了也能從中獲取寶貴的經驗。院校通過多種方式拓展學生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教師與學生積極拓展實踐渠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綜上所述,雖然創新創業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已經盛行,與之相關的研究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同時得到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格外重視與大力支持,但是技工院校由上至下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嚴重制約著技工院校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提升與個人發展。希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研究學者加入,為技工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思路與實現路徑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侯欣羽.學校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17):145-147.
[2]周德竹.中職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思路與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20):63-67.
[3]沈秀梅.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商論,2018(3):188-189.
(作者單位:鄆城縣高級技工學校)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