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前期對文獻的梳理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中職學校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教學時將以《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提出符合實際的教學設計,為教學實施提供依據。
一、閱讀書籍版本的確定
學校選擇適合中職學生閱讀的《三國演義》版本是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重中之重。已出版的《三國演義》版本較多,主要版本有羅貫中原版即“羅本”、毛宗崗父子評改本即“毛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中華書局點評本、岳麓書社的名家演播版等。此外,還有《三國演義》青少版、連環畫版、電視劇版等。學校選擇適合中職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三國演義》版本時應考慮到《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的要求、中職學生心理生理發展及知識積累、學生的學業負擔、學生的興趣等因素。比較現有版本,教師教學中擬選擇岳麓書社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主要原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順應了新課標要求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移動技術、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以媒介為載體的信息交互網絡正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閱讀文本的生產、傳播方式產生了質的變化,閱讀媒介由平面紙質文本為主向網絡、手機等現代化信息媒介擴張,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給傳統以紙質文本為中心的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教師還應適應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優化學生語文學習環境,不斷思考和探尋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語文教學新模式”,這進一步強調了新媒介對語文教學的影響,并能培養學生借助互聯網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岳麓書社基于信息技術開發的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演播內容為原著,又能充分利用今天已普及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現代信息工具為學生提供在線閱讀教學,順應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能有效緩解閱讀障礙
教師為不同學段的學生推薦的名著書目要能夠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通過前期問卷調查表明,學生認為《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教學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比非常高,說明中職學生希望進行《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職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已占主導地位,但仍以具體形象思維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所發展,但仍帶有片面性和主觀性,難以體會當時的社會背景,所以理解《三國演義》原著中的文化精髓、思想積淀有一定難度。從掌握的知識看,中職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文字、文學和歷史知識的積累,閱讀現代文學比較順暢,但還不能完全滿足閱讀《三國演義》這樣的大部頭原著。雖然該著作是半文半白,但因成書已久,原著中一些字、詞、語言習慣、俗語俚語等與現代文有差別,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有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讀注或查字典。
岳麓書社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加入了名家演播視頻,演播者顧威先生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著名導演、國家一級演員,曾在人藝話劇舞臺上出演過周樸園、曹操等經典角色。他古文功底極好,因為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演出經驗,他的聲音有著獨特的厚重感,能把《三國演義》演繹得充滿歷史滄桑,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也能讓學生聽到更生動的故事?!度龂萘x》之所以被奉為經典,除了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和細致的人物刻畫之外,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的道理、歷史文化。為了加深學生理解,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北師大文學院郭英德教授對《三國演義》有關文學、歷史、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進行了多方位的視頻解讀,同時還特意在文中加入了對生僻字詞的注音注解,避免了以往讀者看不懂時需要到頁腳找注釋的麻煩。
教師利用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可消除許多閱讀障礙,降低閱讀難度,有效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
(三)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實踐表明,中職生受影視作品、武俠小說、科幻小說等作品的影響,對戰爭和英雄的描寫情有獨鐘?!度龂萘x》描繪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一幕幕氣勢磅礴、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同時描寫了“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威震長坂橋”的張飛、“單騎救幼主”的趙云、“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諸葛亮等一大批英雄形象。雖然這些描寫十分精彩,但中職學生閱讀原著時由于理解障礙興趣并不大。岳麓書社考慮圖文結合形式更易于中職學生接受,特意在名家演播版的基礎上又融入了當下最新的數字化VR實景技術,把復雜的內容與輕松的線上實景相結合。
(四)減輕學生課內負擔
從對《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主要障礙的調查結果看,“作業多沒時間讀”是學生認為居第一位的閱讀障礙。對《三國演義》的閱讀時段調查結果顯示,選擇“能更方便地利用閑暇時間”的占比為35%。結果表明,中職學生由于學業負擔重、作業多,課內沒有時間閱讀《三國演義》原著。而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學生可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有利于減輕課內負擔。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于1946年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表明,單獨講授24小時后材料的平均保持率為5%,單獨閱讀平均保持率為10%,視聽結合保持率可達20%。大部頭的《三國演義》原著信息量大,教師課內完成整本書教學難度大,中職學生單獨閱讀易忘記,導致閱讀效果不佳。而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用二維碼的形式為讀者提供視聽入口,一邊聽講一邊看原著,視聽結合,可大大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三國演義》這部作品具有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復雜的故事情節、強烈的思想情感,可以很好地讓中職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我們根據《三國演義》這部書的思想內涵、藝術特色等方面確定了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積累目標
通過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學生應了解《三國演義》的基本知識,以實現能力目標和價值目標。我認為,知識積累目標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字詞語言基本知識。中職階段仍是積累基本知識的階段,所以我認為通過閱讀學生應掌握《三國演義》的背景及作者基本概況;梳理字詞,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和句式;積累成語,背誦名言警句。二是了解歷史知識。了解書中描寫的東漢末年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的基本歷史,重點了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斗爭情況。三是了解重要故事。重點了解桃園結義、溫酒斬華雄、青梅煮酒論英雄、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身在曹營心在漢、三顧茅廬、隆中決策、空城計、單刀赴會、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連環計、刮毒療傷、曹操割須棄袍、苦肉計、劉備摔阿斗、七擒孟獲、龐統之死、失街亭、揮淚斬馬謖、白帝城托孤、樂不思蜀、秋風五丈原等主要事件。四是了解主要人物。重點了解黃巾之亂時的張角,董卓之亂時的董卓、呂布、貂蟬等,群雄逐鹿時的袁紹等;三國鼎立時蜀國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云、姜維等,魏國的曹操、司馬懿等,吳國的孫權、周瑜、黃蓋等。
(二)能力提升目標
閱讀文學作品是為了提升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作為一部經典小說,《三國演義》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生動的語言以及鮮明的人物形象都是值得讀者學習借鑒的。同時,從前期問卷調查情況看,學生希望通過閱讀《三國演義》能夠緩解“沒有耐心不能堅持”“理解太難沒興趣”“內容多有心理障礙”等主要閱讀障礙。學生和教師希望達到的主要教學目的包括養成整本書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提升閱讀的意志力(形成高雅的閱讀審美情趣)、克服懼怕內容多的心理障礙等方面,所以設計的能力提升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升閱讀興趣和閱讀耐力。《三國演義》從第一回“宴桃園劉關張三結義”開始,全書精心講述的這些故事通過名家演播、講解以及VR技術的應用會更加妙趣橫生,讓學生讀了上回想下回,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同時,演播能夠引導學生不斷跟上閱讀進度,堅持閱讀,避免淺嘗輒止,能提升閱讀韌勁和耐力。二是提高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通過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學生可以體驗名家朗讀的語速、聲調、停頓等技巧與方法,適應語言習慣,培養文言文的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度龂萘x》中的故事豐富多彩、變化萬千、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其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環相扣?!度龂萘x》的語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富于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三國演義》描寫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特點鮮明,比如書中這樣描寫諸葛亮:“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非常有畫面感。在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中通過二次演播渲染,故事、人物和語言變得更生動。細心體味這些內容,可以汲取語言、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養分,有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價值目標
閱讀《三國演義》,還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達到教書育人的價值目標。一是樹立剛正不阿的英雄主義精神。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期,關羽、黃忠等都是敢于挑戰強大對手、具有錚錚鐵骨的鐵漢,他們舍生忘死,是正義的象征。用他們的精神可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増強他們對社會和民族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二是樹立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度龂萘x》中的諸葛亮是一個為理想奮斗不息的斗士,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終其一生都是為實現自己“匡扶漢室,還于舊都”的政治理想和為統一華夏的歷史使命在努力奮斗。諸葛亮的敬業精神可以教育學生見賢思齊、爭當先進、銳意進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三是培養文化傳承和創新精神?!度龂萘x》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一部文人長篇小說。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是將名著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開發的創新的文化產品,可實現無縫閱讀。閱讀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他們更好地傳承、創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三、教學內容、課時、方式的確定
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是基于信息技術的閱讀書目,其教學的內容、課時和方式等有其特殊性,根據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的特點對教學內容、課時和方式進行如下策劃。
(一)教學基本內容及課時的確定
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整本書的閱讀與自由閱讀不同,至少要留有和演播講解一樣長的時間,讓學生集中精力持續閱讀,避免囫圇吞棗、走馬觀花,使閱讀活動流于形式。根據學生對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期望調查結果顯示,對教學時機學生首選在寒暑假進行,占比48%。這樣可以保證閱讀時間。據統計,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演播及講解總時長為65小時,平均每回32.5分鐘。由于開始需要一段適應期,擬采取前5天每天安排3回的內容,然后加快聽-讀進度,5天后每天以4回的恒定速度推進,以訓練閱讀的意志力。為了提高聽-讀效果,教師每天給出建議精讀的內容。根據這樣安排,預計需要32天才能完成要求的內容。郭英德教授的講解共96節,計劃每天3節,每個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聽-讀能力和空余時間加快進度。
(二)教學方式的確定
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安排在寒暑假進行,寒暑假現場教學由于受時間、教學資源的限制,既不經濟,實施也有困難。目前,網絡已基本全覆蓋,手機等已基本普及,基于網絡的信息化教學變為可能。前期對“是否希望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進行調查時,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選擇希望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綜上,在教學實踐中,將采用信息化技術,緊扣教學的各個環節研發構建網絡虛擬課堂。
(作者單位:甘肅省農墾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