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全校中專班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和需求調查結果,學生迫切需要數學知識拓展和應用。圍繞開闊視野、促進專業學習、提升數學應用意識三個層次,研究者將以整個“拓展模塊二”開發校本在線課程資源,探索數學學習興趣與課程思政的融合、數學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及創新改造世界。
一、開發需求
筆者通過調查本校中專班三年級所有學生發現,64%的學生的知識面仍然不寬甚至狹窄,68%的學生應用意識一般甚至較差,69%的學生自認為數學素養一般甚至糟糕。學生不滿意學習效果和學習方式,課后預習數學的時間不多,愿意線上學習討論。74%的學生課后安排的數學學習時間不多,73%的學生用電腦或手機學習各種知識與信息,79%的學生習慣或偶爾會和同學、老師討論數學,71%的學生習慣或偶爾預習數學。現行教材的在線資源交互性和多樣性有限,學生無法在線與其他學生或教師交流,教師也不能根據當地特色整合資源。
二、開發價值
《中等職業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拓展模塊二”是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三大模塊之一,作為限定性選修內容或任意選修內容。各年級數學課時減少、專業課時增加后,迫在眉睫的應試需求使得拓展二相關內容未被列入線下教學計劃。中職數學“拓展模塊二”在線資源的開發應緊緊圍繞開闊視野、促進專業學習、提升數學應用意識三個層次進行。要回應這三個議題,研究者需要探索興趣與課程思政的融合、數學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創新改造世界。內容涵蓋數學文化、數學與財經商貿、數學與加工制造、數學與藝術、數學與體育、數學與軍事案例等。
從理論的視角出發,開發“拓展模塊二”在線校本課程能豐富中職數學課程的數字化和特色資源,不僅有效彌補了文本資源的單一性和限制性,而且開發和形成了具有專業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數字化資源,又回歸了數學課程的靈性。從實踐的視角來看,“拓展模塊二”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促進專業學習、提升數學應用意識。學生視野得以拓寬,可將學到的知識用來面對快速變幻的世界以及變化的工作崗位。中職數學教育關注的點從知識傳輸轉變為學生自身獲得的成長,從服務于專業轉變為滲透合作,從解題經驗轉變為參與改造世界。
三、開發策略
(一)內容框架
基于本校做大做優長三角先行啟動區的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各個專業培養兼具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模塊、數學拓展模塊一的知識基礎上學習本課程,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線上教學資源。比如,蘇州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后垃圾減量的趨勢近似單調遞減的指數函數,蘇州畫家黃公望畫作的升值變化規律近似公比大于1的等比數列,蘇州樂園過山車的高度變化規律近似分段函數的圖象。在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數學拓展模塊二教材基礎上,本課程進一步整合成與目標相一致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挖掘了體現“創新精神”“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等教學案例40余個。以數學文化、數學工具、專題數學應用為主要內容,同時增補具有蘇州地域特色的案例。
教學目標設計如下:(1)知識目標——強基礎。理解數學知識的由來,學生掌握專業情境中的數學計算工具和繪圖工具,準確把握數學在生活各領域中的應用趨勢。(2)能力目標——增本領。正確使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問題。用數學方法分析、解決、改善實際問題。綜合跨學科領域知識,根據專業要求作圖制表。(3)素養目標——提品格。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強責任擔當意識。從數學的角度審視客觀世界,感悟數學在各行業領域的廣泛應用。用數學眼光觀察事物、思考解決問題,形成在生活、工作中應用數學的能力。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本課程形成了“基本知識+實際應用+課程思政”的“三融合”內容體系。
(二)團隊建設
在線課程建設歷經三個階段、兩大改變。初設期以教為中心,傳統教學,強調識記。積累期基于教法改革的區級教改項目兩項結題,開展多媒體教學,講練結合,強調理解。期間研究組發表《基于樂樂課堂的中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策略研究——以“計數原理”為例》等教改論文,獲省微課教學比賽三等獎、區教學成果獎等。創新期基于課程資源開發的三項市級教學改革項目,深度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混合教學,不斷優化更新課程內容,探索出校本特色的數學教學資源,強調“生活即教育”和“教學做合一”。
在線課程教學團隊教師平均年齡為35歲,研究生學歷占一半,專業結構有數學、機械、信息技術,教學經驗平均8年以上,跨領域、跨區域。教師隊伍由副高級教師領銜,配備2名助理教師,1名企業人員,1名“雙師型”教師。學校專門出臺了《專業技術崗位分等級聘用積分評定規則》(2021),鼓勵教師建設精品課程。教師個人發展及教科研成果考核辦法(2021)規定,獎勵經費由學校獎勵性績效資金支付。
四、開發案例
(一)周髀算經
(二)高級計算器
(三)數學繪圖
五、應用效果
(一)資源統計
數學“拓展模塊二”課程數據基礎如下:授課視頻總數量38個,視頻總時長246分鐘,課程資源總數77個,測驗和作業的習題總數168道,考試題庫總數85道。課程課外學習資源如下:非視頻資源54個。其中特色課程數學文化數據基礎如下:授課視頻總數量36個,授課總時長313分鐘,測驗和作業的習題總數122道,考試題庫總數65道。課程課外學習資料如下:非視頻資源總數37個,課程公告總數18次。數學“拓展模塊二”累計選課人數204。以第四期(開課時間2022年8月7日至2023年2月7日)為例,選修該門課程的校外學員來自會昌職業技術學校、蕪湖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本校。觀看《周髀算經》《九章算術》《九章算術細草》視頻的人數最多,分別為79、79和77人。中國古代數學章節測驗作業完成人數最多達到59人。
(二)示范引用
示范教學包是由名師提供的優質在線課程,能被其他教師引用并編輯,可直接用于混合式教學。其意義在于能讓在線慕課的影響力直抵課堂,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推動教育公平。它的優勢在于:(1)教學資源立體化。示范教學包包含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所需的PPT、音視頻、拓展資料、題庫等資源。(2)課程內容可編輯。教師可根據教學計劃自主編輯課程內容,滿足個性化教學需要。(3)教學流程一體化。背靠一平三端平臺,打通課前、課中、課后全流程,可直接完成混合式教學。
數學“拓展模塊二”教學示范包引用48次,引用單位41個,引用教師44位,開設班級49個,參與學生104個,直接克隆引用的單位有41個,其中陜西省建筑材料工業學校使用學生總數52人,江蘇省宿城中等專業學校使用示范包班級2個。特色課程數學文化教學示范包引用177次,引用單位146個,引用教師160位,開設班級190個,參與學生1519人。
平臺通過教師團隊的授權,整合優質教學資源,以示范教學包的方式免費助力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有需求的教師講網課,是我非常認同的公益之舉。從2020年至今,我們通過示范教學包為新媒體教學環境帶來了更開放的教學融通與互動,在技術支撐的教學語境下,通過教學成果和經驗分享,引領了教學空間、教學理念的變革與更新。
六、結語
教學資源的數字化與教學活動的信息化程度是實現智慧教育的基礎。國家鼓勵將新理念、新工藝納入職業學校教材,通過數字教材等方式動態更新建設地方特色校本教材,并支持運用信息技術開發配套網絡課程資源,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與融合。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使教育信息化完成1.0到2.0的升級。
團隊教師立志做出精品,平臺真正形成了數字化教育生態,特殊時期的訪問量出現了暴漲。數學文化被評為2022年蘇州市社區教育優秀課程,數學“拓展模塊二”被評為2022年蘇州市中等職業學校精品課程資源,還在2022年全國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第二十六屆教師活動中被評為職業教育專項職業教育數字教材體例設計與樣章展示作品。《指向核心素養的互動式數字教材開發實踐——以數學拓展模塊二為例》也獲得2022年江蘇省教育信息化論文征集活動一等獎。
對于職業教育來說,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職業教育正乘勢而上,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煥發勃勃生機。教育部發布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 指明“十四五”規劃職教信息化發展方向,信息化教學走向常態化,職業教育信息化進入深水區。師生對信息化學習的應用更廣泛,對信息化學習平臺的使用更加熟練。
(作者單位: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職業高級中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