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當前中職學生的英語閱讀實際情況,筆者建議采用“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消極接受變成主動探索。“問題引導式”教學方式就是把課本上的知識,按照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成一套相互獨立、相互關聯(lián)的問題鏈,問題層層遞進,前面的問題為后面的問題鋪墊,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了解、把握、加深主題。
一、上海信息技術學校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模式化
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普遍采取的是“P-W-P”的教學模式。在閱讀之前,教師解釋課文中的新單詞和使用方法;在閱讀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活動包括:通讀課文、歸納要點、掌握段落大意等;在閱讀和答疑階段,常見的題型有填表、判斷正誤、答疑等;在閱讀之后,著重對一些語法問題進行解析,并對其用法進行說明,同時還將個別選項和單詞的填空題相結合。這樣的閱讀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具有明顯的模式化,導致學生興致不高,閱讀課教學效果不佳。
(二)閱讀問題設計淺層化
上海信息技術學校中,大部分英語教師都是照搬教科書設定的活動和問題,而不是根據(jù)學情對資源進行整合與二次設計。在課文的分類和總結中,學生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整理,這樣的活動很難提升學生的歸納能力。在細讀課文時,大部分的問題設置都是為了掃除學生的閱讀障礙,而對于所提問題,只是要求學生稍微思考,就給出答案。
(三)閱讀文本解讀籠統(tǒng)化
在閱讀教學中,一些問題的設計是沒有意義的,其結果不能體現(xiàn)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也無法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深度的教學策略。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閱讀文本所傳達的表層信息上,忽視了其內在的邏輯與情緒,因此所設計的題目相互間沒有任何關聯(lián)。在一些公開課程中,教師還會提出許多相關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形式豐富,學生都會積極地進行解答。但是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分析,發(fā)現(xiàn)有些問題僅僅是“表面熱鬧”,根本無法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缺乏對閱讀的感知,更不用說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了。
二、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鏈的引入
(一)設計好問題
1.課堂問題設計要依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問題的設計要抓住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的,抓住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并使其逐步深入。成功的課堂問題是要把重點找出來,這樣做最有意義。教師只要把握好這一特點,就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學Lesson 2“Friend-ship”時,教師可以先后提出問題,“What kind of person would you choose to be your friend?”“Which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for a friend?”“What kind of person would you like to be in the future?”“What kind of person would you choose to be your future boyfriend/girlfriend?”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旨,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2.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應以學生的認知為基礎
中職學生的認知能力因其年齡和經(jīng)驗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因此中職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一是教師在閱讀問題的設計中要設置適當?shù)脑囶}難度,使之與學生的認知層次、知識基礎相適應。例如,在教學Lesson 4“Restaurant Business”時,教師可以設計基礎問題,“Select one advertisement and read like the people speaking on TV commercials.”以提高基礎較差學生的自信心。而那些高難度的問題,如“Say at least 20 words about common dishes,people,and beverage in restaurants.”用于鼓勵中職學生挑戰(zhàn)自己,突破困難,讓學生在回答問題中逐步突破,掌握要點及學習規(guī)律。
3.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設計問題
學生的思考模式不同,所以,教師提出問題時要遵循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從形象到抽象,從具體到概括;提出的問題要切合實際,具有時代感,并與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相適應。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樂意傾聽,然后思考問題、解答問題。中職院校的學生雖然根基較差,但是思想比較活躍,如果教師設定的問題貼近中職學生的生活,一定會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進入積極的思考狀態(tài)。比如,教學Lesson 5“Food Safety”時,教師可以引入問題“Why is it dang-erous to keep food at room tem-perature?”通過提問來引發(fā)學生思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二)把握好時機
1.適當?shù)臅r間提出問題
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是在學生有疑問的地方,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當這個問題被解決之后,中職學生將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從而獲得巨大的心理滿足。尤其是教師要在學生覺得沒有疑問但實際上存在疑問的地方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到有解惑的必要。適當?shù)奶釂枙r機即是學生達到“心不通而不能”“欲說而不能”的時候,此時教師應當做到“開其意”“達其辭”。教師適時提出恰當?shù)膯栴},有利于使整個教學過程順利進行,恰當?shù)靥岢鰡栴},既要關注問題的難度,又要關注學生的實際能力,還要關注學生是否做好準備,不然就會造成“問而亂答”“問而不答”的窘境。
2.進行“分層提問”
上課時,不要將注意力放在“好”的學生身上,讓其他學生感覺被忽視。“因材施問”就是要針對基礎稍弱、頭腦不靈活的學生,提出簡單易懂的記憶性問題;向有良好基礎的學生提出分析、綜合、應用和評價的問題。教師的提問需要面對所有的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正確、清晰地理解問題。
3.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
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是指教師要考慮在這個問題被解決之后,學生是否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或是中職學生會繼續(xù)聯(lián)想到其他的問題。所謂“空間”即教師在提問時要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的空間,從而使其具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所謂時間,就是教師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當學生思維不夠集中或者掌握不了問題的關鍵,無法準確地理解問題時,教師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引導和啟發(fā),使中職學生獲得靈感,以此培養(yǎng)中職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發(fā)問的時候,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如果問題太過突然,學生會不知所措,從而影響思考。教師要做到先問問題,再叫人,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跟著自己的思路走,每一個問題都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英語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要把握適當?shù)臅r間,既要抓住重點,又要符合課堂要求。比如,課前,讓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鞏固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課中,通過解惑等方式,促進學生思考;在不專心的情況下,通過提問促使學生專注;通過在課上的總結提問,進一步強調了問題的關鍵與困難,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另外,英語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適時提出問題,營造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提問的標準性和藝術性
問題的表達方式也會有差異,如果平鋪直敘就會令人困倦,既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熱情,又難以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這就需要英語教師用規(guī)范、清晰、簡潔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要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性、發(fā)音。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如果教師能夠用藝術的方式去發(fā)問,不但可以激發(fā)中職學生的智慧,而且可以讓中職學生得到更多的信息,培養(yǎng)中職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三)運用閱讀問題設計技巧
1.精煉主題詞
中職英語教材的每個模塊都以特定的話題為中心,以聽、說、讀、寫為中心,并就話題的關鍵字展開相關提問,最大限度地探究了相關背景的語言學習,激發(fā)了中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探究熱情。比如,教師可以適當?shù)乩谩癢arm-up”進行提問。以Lesson 8“Peace Hotel in Shanghai”為例,教師可以提出問題:“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Peace Hotel?”“Who built the famous hotel in Shanghai?”“What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ace Hotel?” “Did you know any other famous hotel in Shanghai?”通過分析,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通過這個練習,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如何正確地處理顧客的意見”,還可以培養(yǎng)抽象思考的能力。在回答以上問題時,這一單元的內容也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為以后的聽力奠定基礎。
2.進行角色轉換
在進行課文閱讀之前,教師往往會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或者通過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回顧,引入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引導式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學Lesson 6“At Front Desk”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Who are they?”“Where do you usually see them working in a hotel?”用來引入課文內容,并使中職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中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對文章的內容進行預測。
3.持續(xù)提問
在讀完課文之后,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對文本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檢驗學生的領悟能力。此類問題的設計往往與作家或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有關。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通常有角色轉換、情景轉換、讀者提問、文章續(xù)寫等。以Lesson 9“The Internet and Communications”為例,介紹了幾種溝通方式和網(wǎng)上交流的情況。教師可以提出問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Internet?”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的思考,以鞏固課文內容,加深主題,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四)提問后要有耐心
教師總是期望學生能夠及時地給出正確的答案,然而,由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就算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面對教師的問題也會手忙腳亂、緊張,所以,教師在提問之后要耐心等待,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并在等待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必要的說明或復述,使學生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有些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速度,讓課堂更順暢,當被問到的學生因為太過緊張而卡住時,就會立刻放棄,讓其他的學生回答。這種做法干擾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無法有條理地回答問題,不僅會影響課堂提問的效率,還會損害被問者的自信心,打擊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教育心理學研究顯示,在教師提出問題后,要在3~5秒內再進行復述,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整理正確的答案。如果間隔過短,對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不利影響;如果時間過長,學生都想好了,教師又不發(fā)問,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就會分散。教師在提出問題后,適當?shù)匮舆t提問,再加上恰當?shù)奶崾荆瑢o學生更多、更有效率的英語學習空間。
三、及時評價與充分肯定
在問題結束后,教師要對問題做出相應的反饋和評估,否則將會影響教學質量。教師應注意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指導,提高活動的教學效率,緩解教學中的焦慮,提高教學質量,在評論時盡量采用激勵的話語,態(tài)度要誠懇友善,避免過于嚴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卡殼等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教師要做到及時鼓勵和反饋,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果教師在評語中使用嚴厲的語言和嚴厲的態(tài)度,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恐懼。教師在指出學生的失誤時,可以使用一些委婉的語言,如“It doesn’t matter.”以“Try it again.”“You can make it.”來鼓勵學生再做一遍。對問題的回答,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此外,教師也可以用言語來傳遞一些評價的信息,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肯定的笑容。
中職英語的閱讀課有一個清晰的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語言和認知特點,對課文進行深入的分析,并針對其語言和認知特點,提出與之對應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邏輯思維,使其逐漸深入地了解,并把握其核心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導入其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基礎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時芳.任務型閱讀題對中職英語教學的啟示[J].英語廣場,2021(13):131-133.
[2]郭霞艷.中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J].品味經(jīng)典,2020(10):141-142.
(作者單位:上海信息技術學校)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