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技能,拓寬其就業渠道,職業教育要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營造“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惠安開成職業中專學校推行了“教—學—做—用”一體化的教學改革實踐,從構建和實踐兩方面闡述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實施方案。
一、案例背景
從實踐性的角度來考量,施工組織與管理這門課程的實踐性不如其他專業學科(如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砌筑工)那么強,內容偏向于理論化。它是一門指導如何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課程,施工組織設計是用于對擬建工程進行施工準備和組織實施施工的技術經濟文件,形成于文字,見諸于腦力,指導于無形,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理實一體化”方面操作性不強。正因為如此,在當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類技能大賽中也沒有與此學科相關的技能競賽。但從“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出發,該課程在教學實踐中仍要遵循一體化課程模式,遵循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相統一的原則,因為它是中職建筑專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學科。施工組織與管理既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道路橋梁施工等專業的必修課,也是學校的精品課程和省級重點專業課程之一,更是我校大專自考銜接的核心課程之一。它分為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只有二者都通過了,才能取得該學科的合格證明,且在工程招投標實踐中,施工組織設計作為投標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若無施工組織設計隨附投標文件,是會被視為廢標的。
二、觀點呈現
根據學科特點和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精品課程建設的需要,以結果需求為導向,從課程實踐性和實用性的角度闡述理論與實踐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的教學理念。又因為課程本身的極限性,理論偏多,沒有太多的圖幅和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課堂講解時往往索然無味。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是引領課程教與學的關鍵。
三、“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1.明確課程實訓目標
了解學科知識體系,明確課程目標的培養方向。根據課程設計和安排,施工組織與管理這門課程通常安排在專業課程二年級下學期開設,一般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后才能學好本課程。很多專業都開設了該課程,如工程施工專業、市政工程專業、房屋設備專業和建筑裝飾專業等,但不管是什么專業,教材內容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包含如下幾個章節:概論、施工組織設計概述、工程施工準備工作、流水施工組織和工程網絡計劃技術等。因此,我的實訓構建是先從總體上讓學生知道施工組織設計是一項什么內容。剛開始接觸該課程的時候,學生根本不知道施工組織設計是一門什么學科,以及它對工程建設究竟起著什么作用。為了讓學生知道它究竟是一門什么學科,我的教學思路是以結果為導向,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施工組織與管理。本人收集了兩份關于施工組織與管理的文本材料,一份是《××縣××小學教學樓翻建工程》,另一份是《××市××小學擴建工程》,材料多達一百八十多頁,是工程真實案例的施工組織設計,內容包含工程概況、施工組織與部署、主要項目施工技術及施工方法和施工總平面布置說明及臨時用地表等內容,把它們分發給學生,讓他們傳閱并熟知,知道施工組織設計究竟由哪些內容組成。學生只有知道了施工組織與管理是“干什么”,才能知道要“怎么干”。
2.實訓教學一體化
實訓教學一體化,就是根據學科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目的,設計具體的實訓內容和實訓手段,從學生“怎么學”入手,解決學生如何學、如何用的問題。實訓教學除了“手把手”地傳授給學生技能外,有些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難以闡述、難以直觀地呈現,因此需要借助動畫或音視頻,一步步地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操作步驟、動作要領、操作流程以及操作中的關鍵點,從而形成自己的基本技能。如雙代號網絡圖中六大時間參數的計算,這個知識點是純理論,無法像測量儀器操作那樣可以“手把手”地傳授給學生,因為計算方法只是規則而已,只能以“口傳口”的方式進行知識遷移,計算過程又略顯復雜,只能借助視頻課件,把解題步驟錄下來,將深刻的理論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輔助學生弄明白知識原理,從而掌握知識點。
3.一體化評價體系
一體化教學就是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動手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那么,通過一節課或者一階段學習究竟是否能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呢?我們要對本組或本班成員工作進行評價與總結,并參與其他小組的討論,形成自己內在的知識體系。當然教師要事先制訂崗位任務表,這個因學科而異,如表1。
教師對每位學生的評價要有基本任務表現的過程性評價,包括對學生個人學習態度的評價及對實訓成果的評價,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教師的實訓目的是什么,在實訓過程中操作要點是什么,如何操作與協作等,做到以“職業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達到“以結果為導向”的實訓目的。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呈現
根據章節的實訓計劃表,確定實訓內容,實施實訓手段。如第二章“施工組織設計概述”介紹了三種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總設計、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和分部分項施工組織設計。這三種施工組織設計是根據具體工程的施工范圍、復雜程度和各項管理要求進行編寫,其中都有要求對擬建工程的工程概況進行簡單的描述,我根據我校的實訓樓編寫了一份單位的工程概況,如表2。
實訓要求: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內容可以適當增減,編寫一份300字左右的工程概況。
第三章“工程施工準備工作”主要從技術準備(內業準備)和施工現場準備(外業準備)兩大方面介紹施工準備工作的重要性。我的實訓內容是圖紙的會審,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圖紙會審由誰主持、有幾方參與、會審的程序如何、會審的內容是什么、如何會審、會審最后要達到什么目的等知識點。
第四章“流水施工組織”和第五章“工程網絡計劃技術”是關于施工進度的表達方式,前一章主要是結合流水施工中關于時間參數決定的幾種橫道圖的畫法,后一章是網絡計劃中六大時間參數的計算。這在工程實踐中會用到,在每年的建造師考試中也會涉及,所以務必掌握。實訓手段可用微課錄播方式,可讓學生反復播放。
實訓內容呈現如下:
問題:施工總承包單位提交的施工總進度計劃的工期是多少個月?指出該工程總進度計劃的關鍵線路(以節點編號表示,如圖1)。
第六章“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實訓環節中,我要求學生結合本學校的擬建或已建工程,模擬繪制一份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圖,如塔吊的位置,攪拌場、堆場等布設要求(局部選取,如圖2)。
任務要求:繪制施工平面布置圖
1.要求
根據施工實際情況,繪制一張A3圖。
2.圖示內容
(1)已建與擬建建筑與構建物。
(2)起重機械位置(有軌塔吊)。
(3)道路、堆場及生產、生活臨時設施。
(4)水電管網。
(5)安全和消防設施。
(6)圖例和各種設施的面積、尺寸一覽表。
(7)有關說明。
任務驅動:擬建工程平面位置已經確定,與已建建筑物之間的位置關系、空間大小都很明確,引導學生設計施工平面布置圖應先從場外道路、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設備等進入工地的運輸方式入手。
以上是每章的實訓內容,施工組織與管理這門課程教學任務全部結束后,按照學校的工作安排和學科實訓大綱的目標要求,學生要具備初步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管理的知識和能力。學校統一安排了一周(10課時)左右的實訓時間,要求學生編寫一份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有具體的《任務指導書》,對實訓內容的整體架構做到有的放矢、學以致用。
附:組管內業之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任務書(節選)
(一)目的要求
在學生學完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及有關專業課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工程項目施工組織文件的編制。通過課程設計,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對施工組織的原則、特點、施工組織方法、工序相互關系及優化方法等基本知識的理解,參與組織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的實用技術訓練。
(二)作業內容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工程概況
2.設計條件
(1)開工日期:×年×月×日
工期:按照國家工期定額范圍內考慮。
(2)一般情況下,每天采用一班制,不考慮加班。特殊情況下需采用多班制,必須由指導教師同意。
(3)進度表中,每個月排30天。
(4)施工現場所用水、用電,均考慮由主干道引入。
(5)勞動力和材料供應充足,能滿足施工要求。
3.設計內容、步驟及要求
(1)工程建設概況:主要介紹擬建工程的建設單位、工程名稱、性質、用途、作用、資金來源及工程投資額、開竣工日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施工圖紙情況、施工合同、主管部門的有關文件或要求、組織施工的指導思想等。
(2)工程施工概況:建筑設計特點;結構設計特點;建設地點特征;施工條件(篇幅有限,以下略)。
實踐證明,理實一體化可以滲透到職業教育的各專業領域和各個學科中,如何做到理論與實踐互相滲透、互相融合是當前職業教育主要面臨的課題,在教學中采用“工學結合、任務驅動”的指導思想,堅持學生“實踐為主、能力為本”的培養目標,可為建筑行業提供“招之即來、來之即用”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蔡雪峰.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7.
[2]郝飛,程艷.自動化控制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4).
[3]經麗梅.建筑施工技術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建設教育,2013(4).
(作者單位:惠安開成職業中專學校)
編輯:溫雪蓮